学术投稿

门诊麻醉药品处方不合理用药调查与分析

袁勇;钟代成;杨勤;何丽霞

关键词:门诊处方, 不合理用药, 处方分析, 麻醉药品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麻醉药品不合理用药情况,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抽取我院门诊麻醉药品处方659张,根据临床药理学知识及文献资料,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类和统计.结果 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给药方案不合理、重复用药、剂量不合理、配伍不合理等.结论 将用药信息及时反馈给临床医师,可减少不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桡骨远端骨折非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骨科医师常遇到的一种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10~1/6,是上肢常见的骨折,患者主要是伴有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老年女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跌倒后患肢着地所引起.笔者对治疗的3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志敏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青少年自发性气胸86例临床分析

    自发性气胸是临床常见的气胸类型,常急性发病,是呼吸系统的常见急症;其主要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等,需紧急处理.我院2004年3月-2009年1月共收治40岁以下青少年自发性气胸86例,现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段美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目的 总结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应用电视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250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 本组所有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双手干燥、红润.无Horner综合征、血气胸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无复发病例,远期主要并发症为转移代偿性多汗,其发生率与术前病情分级相关,大部分转移性多汗可自愈.结论 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后严密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并发症,做好出院康复指导和随访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胡茜;岑婧;邵伟娟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溃疡的护理

    口腔溃疡是白血病化疗期间及化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多见口腔黏膜红肿、充血、糜烂、疼痛,溃疡面引起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正常进食、饮水及日常生活,甚至导致全身性感染而威胁生命[1].近年来,我科对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口腔护理给予了高度重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科对2007年1月-2008年4月化疗后发生口腔溃疡的白血病患者132 例进行评估、治疗、护理,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任艳红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医院文化建设的内涵及作用

    医院文化是医院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先进的文化管理模式,是医院在经营活动和长期发展过程中,并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定社会文化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具有医院自身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作者:王为民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生物毒素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生物毒素是指生物来源且不可自复制的有毒化学物质,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产生[1].对生物毒素化学结构进行改造,增强其靶向性和毒性,是新药开发的重要途径.本文对近年来生物毒素的抗肿瘤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王启仁;姚蓉;卓文磊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 86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 治疗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MTX治疗,米非司酮150mg(6片)空腹顿服,服后2h进食,每天1次,连续3d,共450mg;MTX 50mg/m2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缓慢静脉滴注,隔天1次,共3次,静脉滴注的第2天给予甲酰四氢叶酸钙注射液(CF)6mg缓慢静脉滴注,隔天1次,共3次,此方案共6d为1疗程,分别在7d后开始第二疗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服用方法同治疗组.2组患者用药前均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各项结果正常后给药.结果 治疗组包块缩小、症状消失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阴道排除蜕膜管型、尿hCG转阴、血hCG 14d下降情况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86.4%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对具备保守治疗条件的异位妊娠患者是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李晓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皮瓣修复糖尿病足合并慢性溃疡形成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特有的临床表现,是糖尿病严重的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多发生于年龄较大病程长且病情控制不佳的患者.其诱因是外周血管病变、肢体末梢神经病变,以及细菌感染、多种诱因引起的外伤、烫伤、鸡眼、脚癣等.临床常表现为肢体麻木,感觉减退,足部皮温降低,皮肤溃疡和肢端坏疽.

    作者:孙鸿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重症监护患者血红蛋白与脉搏血氧饱和度关系

    目的 观察重症监护患者血红蛋白与脉搏血氧饱和度关系.方法 选择符合贫血标准的CCU入住患者,按轻、中、重分3组,同期入选无贫血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对象要求心功能分级相似或达到相似心功能,排除肺功能有障碍及影响检测仪监测者,使用指脉氧法测脉搏血氧饱和度,所有患者均在呼吸室内空气情况下进行.结果 对照组、轻、中、重贫血组SaO2均值分别为(95.4±0.8)%、(95.5±0.8)%、(97.2±1.0)%、(98.6±0.9)%,显示贫血越重,其脉搏血氧饱和度越高,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轻度组组间t检验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重度贫血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比轻度贫血、血红蛋白正常的患者高.贫血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测定不反映肌体氧供情况.重症监护病房心脏病患者血红蛋白值保持>90g/L是必要的.

    作者:王光耀;何汉康;黄华丽;陈剑;石磊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联合用药防治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痉挛

    前列腺增生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老年病,大多数患者需行手术治疗包括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和经直肠高能聚集超声(HIFU).术后由于手术刺激、留置导尿管及尿路感染等原因均可使膀胱痉挛直接影响着机体局部和整体的功能、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危及生命.疼痛可引起心动过速,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心脏病,同时由于生长激素、胰岛素浓度增加可致负平衡,不利机体恢复.另外因肌张力增加,肺顺应性降低,肺活量和功能残气量降低,引起缺O2和CO2潴留,增加术后肺部感染机会.局部的肌肉收缩,可增加膀胱出血量,并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对术后的康复极为不利,因此术后有效控制膀胱痉挛,对于保证前列腺手术的成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彭浩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药品不良反应407例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临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2008年我院407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7例ADR中,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0.84:1;>50岁的中、老年患者166例,占40.79%;单一用药384例,联合用药23例,静脉给药为发生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抗感染药物是引起ADR的常见药物占36.4%,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1.8%;皮肤及附件是常见的ADR损害部位,占49.4%;根据ADR程度分类,中度363例,重度只有2例.对ADR因果关系进行评定,具有肯定因果关系27例,很可能258例,可能106例,可疑16例;治愈227例,好转180例.结论 应加强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避免或减少其重复发生.

    作者:张峥;肖琳琳;陈吉萍;闫妍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巧用小儿肢体静脉输液

    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对患儿高度负责的态度及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小儿穿刺成功的前提,熟练掌握小儿静脉的解剖特点并根据血管特点,选择合适的针头,灵活掌握不同的静脉穿刺技巧,是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关键.但由于小儿静脉细小不易辨认,且好动不配合,给静脉穿刺带来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头发、出汗多等原因,头皮针输液时固定困难,且因长时间的输液无法再进行头皮输液时,或患儿头部表浅静脉不明显,不宜注射等情况,笔者做出一些相关尝试.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淑玲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拉西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拉西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2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片12.5mg,每天3次,4周后改为维持量12.5mg,每天2次.观察组给予拉西地平4mg,每天1次;给予美托洛尔12.5mg,每天2次.2组患者均以12周为1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2%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拉西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两药具有协同作用,降压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健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晚间化疗与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化疗作为治疗肿瘤的一种有效手段,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但由于抗肿瘤药物普遍存在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尤其是频繁出现的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使化疗期间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而不得不终止治疗.

    作者:程亚珍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的操作和体会

    静脉输液是治疗儿科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而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品已被儿科临床广泛使用,它的应用不仅减少了患儿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有利于临床用药与抢救,还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但由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如血管细、穿刺不配合等,给留置针穿刺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我科自采用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以来,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现将此操作方法和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莉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顺产时利用母体体位矫正枕后位的质性研究

    当怀疑或确诊胎儿枕后位时,常指导产妇以侧俯卧位矫正,但侧俯卧位的卧姿及朝向与胎儿胎背的关系,文献报道有很大不同;决定胎儿转动效应的力偶概念存在着诸多误解,这反映了顺产时胎儿枕后位分娩机制的复杂性.因此,在量性研究的基础上,改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了本次研究.

    作者:陈改婷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2组均给予降血糖、控制血压、降血脂、抗凝、活血化淤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胰激肽原酶治疗.结果 治疗组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UAER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 胰激肽原酶可明显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及UAER,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作者:黄惠冰;蒋丽珍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是人类健康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任何一种药品,均具有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它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国家对药品不良反应实行逐级、定期报告制度,必要时可越级报告.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世界各国住院患者发生ADR的比率为10%~20%,其中5%死于严重ADR.我国ADR发生率占住院患者的10%~30%,每年因ADR入院的患者达500万人次,每年约有19万人死于ADR[1].ADR的严重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2].这些年来,我国的ADR监测工作也逐步开展起来.1988年,北京、上海等地10所医疗单位开展了ADR监测试点工作.

    作者:严寓均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小型高压蒸汽灭菌器在口腔科门诊应用的体会

    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在口腔科门诊治疗时手机必须要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而牙科高速涡轮手机既高精密、高效能,但同时又十分的娇气,而且手机内部构造复杂,拆卸后不仅无法安装,还会影响手机的功能和寿命.因此,在当前的条件下必须采用自动化清洗对手机清洗后再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的方法,才可保证手机的正常使用[1].我科从2001年起陆续配置了多台小型高压蒸汽灭菌器消毒手机,在这几年的使用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劳一群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骨科下肢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早预防、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下肢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致残,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统计资料显示:DVT中肺栓塞高达39%~41%[1].因此,做好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程素华 刊期: 2009年第1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