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的操作和体会

王丽莉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单手送管, 儿科
摘要:静脉输液是治疗儿科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而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替代品已被儿科临床广泛使用,它的应用不仅减少了患儿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有利于临床用药与抢救,还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但由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如血管细、穿刺不配合等,给留置针穿刺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我科自采用小儿静脉留置针单手送管法以来,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现将此操作方法和体会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胆汁反流的应用前景.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为胆汁反流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和奥美拉唑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联合磷酸铝凝胶治疗胆汁反流既能结合反流至胃内的胆酸,又可减少胆酸反流,在治疗胃、十二指肠反流疾病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冯玉霞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长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临床疗效,为临床更好更合理的应用拉米夫定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以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例,治疗后动态观察HBeAg阴转、HBeAg血清转换、HBV-DNA阴转和ALT复常情况,以及出现HBV-DNA复阳的情况.结果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3年),52例出现HBV-DNA阴转占89.66%(52/58),HBeAg阴转率为65.52%(38/58),HBeAg血清转换率为29.31%(17/58).12个月时ALT复常率79.31%(46/58).治疗过程中出现HBV-DNA复阳22例,占HBV-DNA阴转总数的42.31%(22/52),其中13例加用阿德福韦酯后再次阴转,13例停药后随访,6例出现HBV-DNA复阳.5例患者出现HBsAg阴转.结论 长期应用拉米夫定可持久抑制HBV复制和促进HBeAg阴转及血清转换,但存在耐药性和停药后的复发,选择适合的患者,可取得佳疗效.

    作者:赖祥红;朱肖鸿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血流突然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缺血性损伤或坏死.因AMI起病急、病性重、病死率高,除对症治疗外,溶栓治疗由于效果迅速、显著,能有效控制心肌梗死范围,使冠状动脉再通,降低病死率等特点,所以应用越来越广泛.

    作者:张彩萍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急性外耳道炎防治进展

    外耳道炎分为急性和慢性2种,急性外耳道炎多为细菌感染,每年发病率约4/1 000,慢性中耳炎多属真菌感染、过敏性疾病或为皮炎的一种表现,发病率可高达3%~5%.90%急性外耳道炎为单侧感染,峰发病年龄为7~12岁,50岁以上者发病率明显降低.空气湿度高、暑热季节、游泳、听力器及耳塞佩戴均为危险因素.

    作者:崔颖;余立;王静;尹丽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人室性早搏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85例老年室性早搏患者,口服参松养心胶囊,每次4粒,每天3次,观察治疗前后24h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的变化,常规心电图心率、P-R间期、Q-T间期的变化以及对肝肾功能、血常规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室早次数明显减少,对心率、P-R间期、Q-T间期无明显影响,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室性早搏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申明月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刺五加临床新用途探讨

    刺五加为五加科植物(Rupr.et Maxim.),药用为其的干燥根及根茎部分.常用制剂有刺五加片、刺五加胶囊、刺五加注射液等.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之功效,用于脾肾气虚、体倦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软、失眠多梦等症;其注射液可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亦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并发神经衰弱和更年期综合征等[1].现代药理研究,刺五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既可有兴奋、抑制和抗惊厥作用,又有抗疲劳作用及抗癌作用[2].近年来,临床观察发现刺五加具有以下新用途,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乃宇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医院文化建设的内涵及作用

    医院文化是医院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先进的文化管理模式,是医院在经营活动和长期发展过程中,并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定社会文化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具有医院自身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作者:王为民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老年糖尿病并发胃溃疡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胃溃疡的临床表现、分类及相关因素.方法 观察2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胃溃疡的临床表现,检测患者血糖及幽门螺杆菌(Hp),胃镜确诊.结果 老年糖尿病并发消化性溃疡多无明显临床表现,Hp阳性率与一般胃溃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的发病与患者糖尿病史时间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结论 在医疗过程中要重视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才能减少溃疡病的发生.

    作者:赖成毅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清开灵注射液与4种抗生素配伍前后不溶性微粒的变化

    目的 探讨清开灵注射液与头孢拉定注射液、头孢哌酮钠注射液、阿米卡星注射液、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的变化及解决方法,指导临床合理配伍.方法 利用GWF-5J型微粒分析仪分别计数上述配伍后≥5μm、≥10μm、≥12μm、≥20μm、≥25μm、≥50μm的不溶性微粒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4种抗生素与清开灵注射剂配伍后的不溶性微粒超过<中国药典>标准,清开灵注射液与阿米卡星、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配伍后≥5μm、≥10μm、≥12μm、≥20μm、≥25μm、≥50μm的不溶性微粒明显多于配伍前.头孢拉定、头孢哌酮钠这2种注射液与清开灵配伍后的不溶性微粒也比配伍前有所增多,但低于清开灵注射液与阿米卡星、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配伍后的不溶性微粒数.结论 临床上清开灵注射液与这些药物联合应用时,应分别放在不同输液瓶中,以避免因不溶性微粒数的增加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上升.

    作者:沈国萍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拉西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拉西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2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片12.5mg,每天3次,4周后改为维持量12.5mg,每天2次.观察组给予拉西地平4mg,每天1次;给予美托洛尔12.5mg,每天2次.2组患者均以12周为1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2%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拉西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两药具有协同作用,降压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健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氟替卡松/沙美特罗松联合用药治疗儿童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氟替卡松/沙美特罗联合用药(舒利迭)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方法 采用日本Minota肺功能仪对40例中度哮喘患儿在氟替卡松/沙美特罗联合用药治疗3个月前后进行肺功能检测,检测项目包括:FVC,FEV1,PEF,FEF25-75.结果 治疗3个月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舒利迭治疗儿童哮喘起效快,对肺功能有明显改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罗文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药品不良反应407例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临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2008年我院407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7例ADR中,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0.84:1;>50岁的中、老年患者166例,占40.79%;单一用药384例,联合用药23例,静脉给药为发生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抗感染药物是引起ADR的常见药物占36.4%,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1.8%;皮肤及附件是常见的ADR损害部位,占49.4%;根据ADR程度分类,中度363例,重度只有2例.对ADR因果关系进行评定,具有肯定因果关系27例,很可能258例,可能106例,可疑16例;治愈227例,好转180例.结论 应加强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避免或减少其重复发生.

    作者:张峥;肖琳琳;陈吉萍;闫妍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晚间化疗与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化疗作为治疗肿瘤的一种有效手段,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但由于抗肿瘤药物普遍存在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尤其是频繁出现的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使化疗期间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而不得不终止治疗.

    作者:程亚珍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京万红软膏治疗脂肪乳渗漏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京万红软膏治疗脂肪乳渗漏所致的局部肿胀和疼痛的疗效.方法 将80例输注脂肪乳渗漏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2例给予外涂京万红软膏治疗,对照组38例给予外敷50%硫酸镁治疗,观察2组疼痛减轻和肿胀消散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外涂京万红软膏对脂肪乳液渗漏致不同程度红肿热痛的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赵丹凤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0.2%左布比卡因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用于侧卧位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0.2%左布比卡因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侧卧位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术.方法 侧卧位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120例,随机分为2组:CSEA组(Ⅰ组,60例)和硬膜外麻醉(EA)组(Ⅱ组,60例).Ⅰ组先行硬膜外穿刺,继以针内针实施腰麻.脑脊液流出,将腰麻针斜面向患侧,以0.2~0.3ml/s的速度注入0.2%左布比卡因6~7ml(用灭菌注射用水配制)后置入硬膜外导管.根据阻滞平面情况调节手术台角度,阻滞平面上界控制在T9~T12.Ⅱ组实施硬膜外穿刺置管,给予2%利多卡因5ml,为试验量以确定导管在硬膜外腔.追加0.75%左布比卡因12ml.结果 Ⅰ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达高阻滞平面时间显著低于Ⅱ组(P<0.05或P<0.01).骨性操作期间视觉模拟平分(VAS)比较,Ⅰ组低于Ⅱ组(P<0.05).2组改良Bromag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组组内患侧与健侧VAS及改良Bromag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2%左布比卡因轻比重CSEA用于侧卧位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镇痛效果优于硬膜外麻醉,安全可行.

    作者:梁军;庞晓军;黄庆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多塞平与双歧杆菌联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多塞平(多虑平)与双歧杆菌(丽珠肠乐)联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 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门诊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采用丽珠肠乐(每粒含双歧杆菌0.5亿U)每次口服2粒,每天2次,温水送服;多虑平片12.5~25mg,每天1~3次,用药个体化,以第2天无严重嗜睡乏力为度,4周1个疗程.对照组予以对症处理,腹泻为主者使用复方苯乙哌啶1片,每天3次;便秘为主者予依托必利50mg,每天3次.观察患者腹痛腹泻及便秘情况,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并随访3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高于对照组的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例都按医嘱服药,无明显头晕、恶心、呕吐及乏力等不良反应.结论 多塞平与双歧杆菌联用治疗IBS疗效确切,价格便宜,患者依从性好,并长期服药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荐.

    作者:胡小明;余祖茂;胡德昌;邹平稳;王新杰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目的 总结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应用电视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250例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 本组所有病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双手干燥、红润.无Horner综合征、血气胸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无复发病例,远期主要并发症为转移代偿性多汗,其发生率与术前病情分级相关,大部分转移性多汗可自愈.结论 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后严密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并发症,做好出院康复指导和随访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胡茜;岑婧;邵伟娟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血凝酶的临床应用进展

    血凝酶是从巴西蝮蛇的毒液中分离、提纯、精制而得到的一种高效、速效的蛇酶制剂,能促进出血部位的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血凝酶中主要成分为类凝血酶和类凝血激酶,具有凝血和止血的双重作用.注射用血凝酶属高效快速止血药,可促进生理性止血过程,常用于各种创伤及手术止血.笔者就近年来血凝酶在临床上应用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韦帆;廖阳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是人类健康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任何一种药品,均具有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它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国家对药品不良反应实行逐级、定期报告制度,必要时可越级报告.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世界各国住院患者发生ADR的比率为10%~20%,其中5%死于严重ADR.我国ADR发生率占住院患者的10%~30%,每年因ADR入院的患者达500万人次,每年约有19万人死于ADR[1].ADR的严重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2].这些年来,我国的ADR监测工作也逐步开展起来.1988年,北京、上海等地10所医疗单位开展了ADR监测试点工作.

    作者:严寓均 刊期: 2009年第19期

  • 生物毒素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生物毒素是指生物来源且不可自复制的有毒化学物质,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产生[1].对生物毒素化学结构进行改造,增强其靶向性和毒性,是新药开发的重要途径.本文对近年来生物毒素的抗肿瘤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王启仁;姚蓉;卓文磊 刊期: 2009年第1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