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急性阑尾炎47例临床分析

侯森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 老年, 手术治疗
摘要:目前老龄人口增多,临床上老年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多.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其器官逐渐衰退,病变刺激对器官影响存在,但是在临床表现中缺乏特点,所以老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往往不明显.本文选择我院2007年2月-2009年2月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47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基层医院重症监护病室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原因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ICU室612例住院患者中发生112例医院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医院感染中呼吸道感染60例,泌尿系统感染37例,伤口感染11例,肠道感染4例,并与基础疾病、年龄、住院时间相关.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控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是控制ICU室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作者:沈祥仙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健康教育干预在念珠菌性阴道炎护理中的应用

    念珠菌性阴道炎是常见的妇女阴道炎症之一,因易复发,成为临床上棘手的问题.我站通过专职护士对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有目的的、系统化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该病的病因、治疗和预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患者的自我防护能力,有效地降低了复发率.

    作者:赵书云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脑梗死及其后遗症的治疗

    急性脑梗死早期,病变中心部位很快即出现坏死,若及时恢复血流和改善脑组织代谢则可避免缺血半暗带组织发生坏死.大部分缺血半暗带仅存在数小时,80~90%的急性脑梗死是由血栓栓塞性闭塞所致,因此溶解血栓、尽快再通闭塞的脑血管、恢复或改善缺血区的灌注是急性脑梗死的根本性治疗方法.本文现将脑梗死及其后遗症的治疗方法简述如下.

    作者:张秀红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疗效.方法 93例R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每天2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莫沙必利5mg,每天3次口服,观察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为78.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RE,不良反应少,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传良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GnRHa经阴道超声引导穿刺后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疗效.方法 100例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穿刺抽吸囊液后注入结合碘液.术后治疗组加用GnRHa制剂曲普瑞林,对照组不予药物治疗,观察2组术后超声显像情况及治愈率.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超声穿刺配合GnRHa药物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安全、有效、经济、简便,对卵巢功能无影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命获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我院2007~2008年度抗菌药物应用状况分析

    目的 掌握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分析评价其使用合理性,引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WHO药物统计合作中心设定的限定日剂量(DDD)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抗菌药物应用品种、金额、额度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7年我院使用抗菌药物共计50个品种,金额合计329.46万元,占药品使用总金额(1 810万元)的18.20%.2008年,我院使用抗菌药物共计48个品种,金额396.06万元,占总金额(2 160万元)的18.34%.结论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使用占主流,其中使用频率高的仍是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使用结构基本合理,但仍须在科学性和经济性上加强管理.

    作者:沈龙;万里;张涛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PDCA循环在普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目的 探讨PDCA在普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建立高素质、技术精湛的临床教学队伍.方法 将2003级本科护生54人作为对照组,2004年本科护生60人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师徒式带教方法,试验组采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临床教学,比较2组综合考核成绩.结果 试验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能力评分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带教模式可完善带教程序,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赵艳芳;王蕊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丹乌降脂丸的研制与疗效观察

    目的 制备丹乌降脂丸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黄精、泽泻采用水煎煮,提取有效成份与其他药材的粉碎物混合.应用薄层色谱法对丹参、制首乌、山楂进行鉴别,并应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山楂中熊果酸的含量.选择高脂血症患者243例,分为治疗组134例与对照组109例,对照组给予脂脉康胶囊,治疗组给予丹乌降脂丸.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易于识别2组治疗后血脂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高脂血症疗效及治疗后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乌降脂丸制备工艺简单、质控方法可行,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确切.

    作者:张旭;马艳;汪宇;岳莉;马英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糖脂代谢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治疗中的变化及药物干预研究

    目的 观察糖脂代谢指标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治疗过程中的水平变化,探讨糖脂代谢的有效干预机制.方法 251例NAS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2例和治疗组139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维生素E和葡醛内酯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片.观察糖脂代谢在NASH治疗中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肝功能及血脂代谢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血糖代谢情况无明显变化(P>0.05),且2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C、维生素E、葡醛内酯片和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片的治疗方法,更能有效干预三酰甘油在肝内的过度合成,调节血脂代谢,但对血糖代谢无明显影响.

    作者:丘熙廉;李佩文;刘韶辉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护理体会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由静脉输入已成为治病抢救的重要手段,在老年疾病的治疗和抢救中是一项基本操作技术,也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操作.老年人由于其自身病理生理特点,其静脉穿刺方法也就具有一定的特点,掌握这些特点,提高穿刺成功率,在基础护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年爱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心脏病38例心电图变化分析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甲减心脏病)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临床表现及治疗具有特殊性.本文总结病历资料完整的甲减心脏病38例,并从心电图变化角度予以简要分析讨论.

    作者:李献民;周伟华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大剂量地榆生白片对放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大剂量地榆生白片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实体瘤患者初次放疗1周后,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24例.2组均用直线加速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地榆生白片6片,每天3次;对照组给予地榆生白片4片,每天3次,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乏力,疼痛症状明显好转或恢复,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地榆生白片治疗放疗后的白细胞减少症需大剂量持续给药.

    作者:冯景见;李彬;薛银萍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尿微量白蛋白与高血压病、冠心病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U)测定对高血压病、冠心病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高血压病组65例、冠心病组60例和体检正常的对照组50例,分别检测其晨尿MAU含量.结果 高血压病组与冠心病组的MAU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MAU含量高于高血压病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U是高血压病进展及心血管并发症的预测因素,高血压病患者进行MAU含量的测定,有利于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和治疗.

    作者:贺光林;马艳茹;吴丽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小儿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的体会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为常见,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为主,一般症状较轻,少数患儿病情较重[1].我院作为本市收治该病的定点医院,从2009年5月-2009年7月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 162例,由于手足口病患儿不能表达或不能完全表达自己意愿,因此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我科结合儿科手足口病患者的特点,通过全方位、规范的健康教育,减轻了患儿尤其是家长的心理负担,增加了他们对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的了解,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做法和体会如下.

    作者:魏雪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拉夫米定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现状

    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是导致乙型肝炎慢性化、肝硬变和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因素.HBV复制时有一个逆转录过程,对逆转录酶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就有可能抑制HBV的复制,进而发挥抑制HBV的作用[1].近年来在艾滋病的研究中发现了许多新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HBV有抑制作用,其中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报道多.拉米夫定为一口服核苷类药物,全称2',3'-双脱氧-3-硫胞嘧啶核苷,简称3TC.

    作者:袁建源;黄其军;吴华忠;孙秀菊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宫颈癌术后放射治疗期间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的护理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指各种病因导致的肾功能急骤减退,以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降低所致的进行性氮质血症,以及肾小管功能障碍所致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1].我科2009年7月出现1例盆腔肿瘤引起的急性尿路梗阻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经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和护理措施,患者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范淑群;何冰;张少群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护理

    肺结核主要是由人型结核杆菌侵入肺脏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咯血是肺结核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抢救不及时可在数分钟内发生窒息,甚至危及生命,约1/3的肺结核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咯血,尤其是大咯血,来势凶险,常可引起窒息及失血性休克,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1].

    作者:吴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新生儿脐带护理

    新生儿脐带护理是新生儿日常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提高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效果,减少和避免脐炎的发生,笔者对我院2008年1月-2008年12月出生的新生儿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脐带护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杜才珍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青霉素静脉滴注的合理使用

    目的 探讨青霉素静脉滴注比较合理的给药方案.方法 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原理,对青霉素静滴的各种给药方案进行理论计算、比较,以得出比较合理的给药方案.结果 5种每天1次给药方案中,24h REC总时间为1.58~3.04h;6种每12小时1次给药方案中,24h REC时间为3.62~10.20h;青霉素每8小时1次静滴24h REC总时间为3.60h.结论 青霉素静脉滴注以80万U,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1h比较合理.

    作者:胡珍珍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整体护理工作中小儿用药技巧探讨

    我科自2001年开展整体护理以来,为强化护理质量,从全方位提高护理水平,在临床宣教中,把小儿常用药物常识作为一项主要内容,现就此项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作者:杜亚莉;张曼丽 刊期: 2009年第20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