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方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王裕珍;樊俭;陈瑛;姚美华;杨兴华;沈憬宏;江菊;陆培新

关键词:头孢菌素, 青霉素, 过敏试验, 必要性
摘要:目的 规范用药行为,提高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安全性,确保患者安全用药.方法 在排除了拟用药物过敏史后,对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1 372例次患者,选择拟用药物进行皮内试验,皮试液浓度为0.5mg/ml.结果 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结果阴性1 343例次,阳性29例次,阳性率为2.11%;在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2 126例次中,共有106例次过敏,占4.99%.结论 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前必须选择拟用品种进行皮试,包括口服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间也存在交叉或非完全的交叉过敏现象;通过1 372例次患者进行了拟用药物的皮内试验表明:本文选用的皮试方法是可靠的,也是可行的.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巧用聚维酮碘溶液瓶代替一次性专用锐器盒

    随着医源性感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医疗废物的处理越来越规范化,其中医疗锐器废弃物的收集、储存尤其重要,针对医院要求废弃的锐器物须用硬质防渗漏的容器收集、储存.我科采用废弃聚维酮碘溶液瓶做锐器回收瓶,变废为宝,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杨红;曾帮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α-L-岩藻糖苷酶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进展

    原发性肝癌(PHC)是死亡率高、恶性程度高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早期诊断意义重大.PHC的诊断主要靠影像学检查及血清学检查,在血清学检查中又以检测甲胎蛋白(AFP)为主,然而有研究表明:30%~40%的PHC患者AFP阴性,因此寻找更特异、敏感的肿瘤标志物和诊断方法是研究肝癌的重要课题[1].

    作者:马祥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深静脉血栓形成在老年妇女妇科肿瘤术后的诊治及预防

    目的 探讨老年妇女妇科肿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治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9例老年妇女妇科肿瘤术后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DVT患者体重指数均明显高于非DVT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恶性肿瘤的比率明显高于非DVT者.9例患者中,保守治疗8例,手术联合抗凝溶栓治疗1例,9例患者均同时给与溶栓治疗,8例治疗2~3周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复查彩超证实下肢静脉再通,无并发症发生,后期随访疗效满意.1例死于肺栓塞.结论 恶性肿瘤、肥胖、术后离床活动时间延迟是老年妇女妇科肿瘤术后DVT的高危因素, 围手术期应积极预防DVT的发生,一旦发生,及早诊断,立即治疗.

    作者:韩素新;张国英;朱洁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急性疼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急性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60例ASA(美国麻醉医师协学会)Ⅰ或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组(A组)、氟比洛酚酯术后镇痛组(B组)和对照组(C组).A组于气管插管前静注氟比洛酚酯50mg;B组于手术结束时静注氟比洛酚酯50mg;C组给予生理盐水10ml.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术后0、1、4、8、12和24h的疼痛程度,记录患者追加镇痛药和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A、B组VAS评分各时点均显著低于C组(P<0.05),术后VAS A、B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因镇痛不全需肌注哌替啶A、B组显著少于C组(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小.

    作者:文公堂;刘刚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阿拉尔地区糖尿病人群的分布及病因特征

    糖尿病(DM)是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所致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以高血糖为共同标志的一组综合征.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及生活模式现代化等诸多因素影响,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DM发病率都有上升趋势,WHO有关资料表明,全球糖尿病患者超过16 000万,而我国已超过4 000余万,DM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的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糖尿病已成为提高生活质量,保障生命健康的重要.本文对阿拉尔地区糖尿患者群的分布及病因特征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向栋生;脱鸣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兰索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兰索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方法 将603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将同意正规治疗、复查的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服用兰索拉唑15mg,2次/d,西沙必利10mg,3次/d;对照组服用法莫替丁20mg,2次/d,西沙必利10mg,3次/d.治疗8周后复查胃镜,观察镜下愈合率和临床症状消除率.结果 治疗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0.1%,Ⅰ级为93.3%,Ⅱ级为82.9%,Ⅲ级为72.7%;镜下黏膜总愈合率为79.0%,Ⅰ级为93.3%,Ⅱ级为83.8%,Ⅲ级为68.2%.对照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68.9%,Ⅰ级84.6%,Ⅱ级69.6%,Ⅲ级57.7%;镜下黏膜总愈合率为64.9%,Ⅰ级76.9%,Ⅱ级65.9%,Ⅲ级53.8%.结论 兰索拉唑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周天贤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的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方法 将经胃镜检查确诊的158例Hp感染相关PU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8例,泮立苏40mg+阿莫西林1 000mg+呋喃唑酮100mg,2次/d,三联治疗7d后,继续单用泮立苏40mg,1次/d,连服3周;治疗组8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康复新液10ml,5次/d,共4周.于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评分,胃镜下溃疡疗效情况,Hp清除情况及治疗后1年溃疡复发情况评估.结果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显示,治疗后都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而治疗组比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更为迅速,1个月后胃镜复查,溃疡愈合率、总有效率、Hp清除率,治疗组分别为87.50%、97.50%、93.75%,对照组分别为51.00%、93.00%、89.74%,治疗组痊愈率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及Hp根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年溃疡复发率,治疗组20.00%,对照组42.30%,2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康复新液能迅速改善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症状,促进溃疡愈合,缩短愈合疗程,减少和预防溃疡复发,康复新液联合泮立苏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的消化性溃疡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亚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联合用药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炎琥宁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60例给予炎琥宁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对照组57例只用酚妥拉明治疗,比较2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及住院时间,总有效率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及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应用炎琥宁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有较好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彭支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48例治疗体会

    我院自1999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48例,现将临床分析和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8例患者,男13例,女35例.年龄15~78岁,中位年龄31岁.除3例为误服外,其余均为自杀服毒.服毒至就诊时间20 min~12h.毒物种类为内吸磷2例,甲胺磷10例,敌敌畏17例,乐果6例,氧化乐果6例,敌百虫为4例,以有机磷为主的复合制剂3例.

    作者:姜正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小儿支原体肺炎362例临床分析

    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支原体致病率增高已形成共识.其常年散发,多见于年长儿,但近几年婴幼儿发病率有增多趋势[1].支原体对多脏器的损害,严重危害着儿童的健康,已越来越多受到大家的关注.现将我院收治的362例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阳性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徐红梅;吴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碘伏术前阴道准备100例临床观察

    碘伏为国家标准外用药,主要用于外科领域的各种消毒.近年来,碘伏逐渐被用于妇产科、烧伤科等重要科室[1].术前准备是保证手术顺利、术后伤口愈合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重要环节.妇科手术中,经腹子宫全切、经阴道子宫切除、尿瘘修补、阴道壁修补及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均需阴道准备,该类手术的术后病发率高达20%~50%[2].为降低其手术后病率及切口感染率,笔者用碘伏棉球阴道擦洗做妇科术前阴道准备,无不适感及过敏反应,达到满意效果,现将我院妇产科术前应用碘伏100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惠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窒息新生儿胃液幽门螺杆菌检测分析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小儿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病因之一[1].感染多发生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一般在6周岁以上,新生儿幽门螺杆菌感染未见报道.笔者对112例足月窒息新生儿胃液进行了幽门螺杆菌检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均秋;成军伟;冯立彬;贾丽静;刘青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方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规范用药行为,提高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安全性,确保患者安全用药.方法 在排除了拟用药物过敏史后,对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1 372例次患者,选择拟用药物进行皮内试验,皮试液浓度为0.5mg/ml.结果 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结果阴性1 343例次,阳性29例次,阳性率为2.11%;在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2 126例次中,共有106例次过敏,占4.99%.结论 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前必须选择拟用品种进行皮试,包括口服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间也存在交叉或非完全的交叉过敏现象;通过1 372例次患者进行了拟用药物的皮内试验表明:本文选用的皮试方法是可靠的,也是可行的.

    作者:王裕珍;樊俭;陈瑛;姚美华;杨兴华;沈憬宏;江菊;陆培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浅谈人性化护理服务

    在制定工作计划时须考虑人类本性,尊重人、关心人,尤其是尊重人和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和基本愿望,从而调动人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作者:王海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产前盆底肌功能锻炼对阴道分娩及盆底肌张力的影响

    目的 观察妊娠28周后始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对产程、分娩方式及产后42d、3个月、6个月盆底肌张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参加盆底肌健康教育学习且经阴道分娩初产妇49例为观察组平时加强盆底肌锻炼,同期未参加盆底肌健康教育学习且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54例为对照组.分别在妊娠28周后、入院时、产后42d、3个月、6个月时评价盆底肌张力、产程、分娩方式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孕妇产前盆底肌张力、活跃期及总产程、分娩方式、产后42d、产后3个月、6个月盆底肌张力优于对照组孕妇(P均<0.05).结论 产前孕妇进行盆底肌锻炼对阴道分娩结局及产后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廖碧珍;杜春燕;周勤;姚珍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旋光法快速测定痤疮擦剂中红霉素含量

    目的 建立快速测定红霉素含量的方法.方法 根据红霉素具有旋光性的特点,用旋光法快速测定红霉素的含量.结果 浓度在4~30mg/ml时与旋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9.86%,RSD=0.51%(n=6),与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旋光法快速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尤适用于医院对该制剂和半成品的质量控制和快速分析.

    作者:王森;朱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2004-2007年我院中成药利用分析

    目的 了解河北省人民医院中成药的药物利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取我院2004-2007年中成药的年消耗金额和用量,对年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DDC)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7年中成药的消耗金额呈上升趋势,排名前15位药品的消耗金额过于集中,对中成药总消耗状况有重要影响;注射剂型增加趋势更明显,且其金额与DDDs的排序比值均小于1.结论 中成药的使用基本合理,价廉且疗效确切的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占有重要地位,药品监管中应重视DDDs排序,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管理.

    作者:董占军;张黎媛;李桂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曲马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

    临床合理应用盐酸曲马多配伍米索前列醇施行无痛人工流产术48例,镇痛效果确切,无并发症,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05年1月-2006年1月在本院门诊诊断为早孕且要求人工流产术者48例.年龄20~30岁.孕40~76d,宫内无节育环,无严重心肺肝肾疾病,无先兆或过期流产,无中重度贫血等禁忌证.

    作者:王惠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50例子宫肌瘤患者口服米非司酮片,从月经周期的第1~3d开始每日早餐后2h口服米非司酮12.5mg,连续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多使用2个疗程,观察效果.结果 50例患者中有效40例,经过随诊复查有16例出现反跳现象,其中1例患者45岁,其余均<40岁;反跳现象不明显的24例患者,年龄均>42岁.结论 更年期子宫肌瘤患者伴有明显的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症状,应用米非司酮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孟以秀;熊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小儿中毒性菌痢的临床治疗体会

    中毒性菌痢属急性菌痢中为凶险的一型,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全身中毒症状较为严重.本型以重度毒血症、休克和中毒性脑炎为主要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2例小儿中毒性菌痢,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彭支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