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

冯峰;刘波;马勇

关键词:住院患者,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调查分析, 管理
摘要:目的 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制定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出院病例230份,从年龄结构、疾病比例、入出院诊断符合率、抗菌药物应用、使用药品种数、使用药品比例等,以相关法规和制度为准则;以统计学方法及数学原理进行分析计算.结果 老年患者达46.1%;呼吸系统疾病占的比例大,其次是心血脑管疾病;入出院诊断符合率为97.0%;抗菌药物使用普遍的是β-内酰胺类,单品种使用多的是克林霉素,达24.8%;病例使用药品种数2~22种;抗菌药物应用达84.8%,注射剂97.8%.结论 住院患者用药种数偏多,抗菌药物使用比例偏高,存在使用不合理现象,医院应加强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管理.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联合用药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炎琥宁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60例给予炎琥宁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对照组57例只用酚妥拉明治疗,比较2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及住院时间,总有效率等方面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及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应用炎琥宁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有较好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彭支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门诊化疗患者的健康教育与护理对策

    化疗是治疗癌症必须经过的一个环节,有部分患者由于经济等多种原因要求在门诊输液室化疗,我院为满足患者的要求,开展了门诊输液化疗工作.

    作者:李丽;王丽丽;魏玉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阴道超声检查用于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为了探讨阴道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我科从2006年6月-2007年5月共收集42例患者,进行分析探讨,通过总结,不断提高检查准确率,更好为妇产科临床服务.现对我科收集的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邹凡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窒息新生儿胃液幽门螺杆菌检测分析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小儿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病因之一[1].感染多发生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一般在6周岁以上,新生儿幽门螺杆菌感染未见报道.笔者对112例足月窒息新生儿胃液进行了幽门螺杆菌检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均秋;成军伟;冯立彬;贾丽静;刘青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浅谈人性化护理服务

    在制定工作计划时须考虑人类本性,尊重人、关心人,尤其是尊重人和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和基本愿望,从而调动人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作者:王海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头位难产58例临床分析

    随着围产期保健的开展,胎位性难产的发生率己逐渐降低,头位难产的发生率却有持续升高的趋势.现就我院2年来58例头位难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罗彩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缩宫素的临床应用

    缩宫素是一种神经激素,其主要作用机理是促进子宫平滑肌收缩,是目前临床上催产、引产的首选药物.由于安全、疗效确切,临床使用日益广泛.在产科中使用得当则安全有效,否则,可危及母儿安全.本文将阐述使用缩宫素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正确的给药途径、剂量和浓度,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注意问题.

    作者:谢俊英;蒲玉香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农村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23754例分析

    目的 了解农村妇女阴道炎、宫颈炎的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 对妇女病普查随机抽样分析,抽取23 754例患者按年龄、文化程度、避孕方法、妇科检查、白带检验情况、宫颈黏液检查结果归类统计.结果 宫颈炎发病率为77.11%、发病早与年龄、受教育程度有关(P<0.01),阴道清洁越差,宫颈炎发病率越高(P<0.05);发病类型以中度颗粒型糜烂多,占47.95%.文盲组发病率高,占发患者数的28.32%,应用避孕套组发病率低.结论 农村妇女宫颈炎发病率较高,发病率与文化程度、年龄、阴道清洁度、阴道感染有关,多伴发其他妇科炎症性疾病,防治宫颈炎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同时加强性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教育.

    作者:张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48例治疗体会

    我院自1999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48例,现将临床分析和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8例患者,男13例,女35例.年龄15~78岁,中位年龄31岁.除3例为误服外,其余均为自杀服毒.服毒至就诊时间20 min~12h.毒物种类为内吸磷2例,甲胺磷10例,敌敌畏17例,乐果6例,氧化乐果6例,敌百虫为4例,以有机磷为主的复合制剂3例.

    作者:姜正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培菲康预防婴儿肺炎继发腹泻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培菲康在婴儿肺炎治疗过程中预防继发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69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86例,对照组83例,2组患儿均按小儿肺炎防治方案应用抗生素以及对症处理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培菲康.结果 治疗组无腹泻发生的为68例(79.0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腹泻程度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培菲康预防婴儿肺炎继发腹泻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甘露;陈迎春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新生儿先天性肺动脉闭锁1例

    患儿,男,29d,因咳嗽、痰沫3d伴抽搐3次收入院.查体:T36.7℃,P130次/min,R38次/min,体重3.5kg.神志清,反应差,呼吸平稳,前囟张力稍高,面色、口唇微紫绀,颈部无抵抗,双肺呼吸音粗,无啰音,心音有力,心率130次/min,律齐,于胸骨左缘3~4肋间及2~3肋间均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肝脾不大.

    作者:刘金凤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兰索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兰索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方法 将603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将同意正规治疗、复查的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服用兰索拉唑15mg,2次/d,西沙必利10mg,3次/d;对照组服用法莫替丁20mg,2次/d,西沙必利10mg,3次/d.治疗8周后复查胃镜,观察镜下愈合率和临床症状消除率.结果 治疗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0.1%,Ⅰ级为93.3%,Ⅱ级为82.9%,Ⅲ级为72.7%;镜下黏膜总愈合率为79.0%,Ⅰ级为93.3%,Ⅱ级为83.8%,Ⅲ级为68.2%.对照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68.9%,Ⅰ级84.6%,Ⅱ级69.6%,Ⅲ级57.7%;镜下黏膜总愈合率为64.9%,Ⅰ级76.9%,Ⅱ级65.9%,Ⅲ级53.8%.结论 兰索拉唑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药物.

    作者:周天贤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3226例剖宫产术出血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中出血原因.方法 对3 226例剖宫产患者的术中出血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有剖宫产指征的患者中,宫缩乏力者占首位,导致宫缩乏力的原因常见于妊高征、重度贫血、血液病、前置胎盘等.结论 控制社会因素的手术指征,加强臀位孕期管理,降低臀位的发生率,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作者:谢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骨髓增殖性疾病JAK2 V617F突变和KLF4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骨髓增殖性疾病(MPD)主要包括下列一组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嗜酸性细胞增多症(HES)、慢性嗜酸细胞白血病(CEL)、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和系统性肥大细胞白血病(SMCD).

    作者:王菊美;潘崚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后穹窿穿刺注射药物治疗盆腔炎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后穹窿穿刺注射药物治疗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临床选取60例急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头孢哌酮钠+甲硝唑静脉注射治疗,其中30例为单纯静脉组,另30例采用后穹窿穿刺注射药物为静脉+后穹窿组,2组患者年龄、治疗前盆腔游离液体和炎性包块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d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静脉+后穹窿组的5d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与单纯静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静脉+后穹窿穿刺注射用药的综合治疗方法,明显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治愈率.

    作者:张玉梅;杨国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深静脉血栓形成在老年妇女妇科肿瘤术后的诊治及预防

    目的 探讨老年妇女妇科肿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治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9例老年妇女妇科肿瘤术后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DVT患者体重指数均明显高于非DVT者,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恶性肿瘤的比率明显高于非DVT者.9例患者中,保守治疗8例,手术联合抗凝溶栓治疗1例,9例患者均同时给与溶栓治疗,8例治疗2~3周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复查彩超证实下肢静脉再通,无并发症发生,后期随访疗效满意.1例死于肺栓塞.结论 恶性肿瘤、肥胖、术后离床活动时间延迟是老年妇女妇科肿瘤术后DVT的高危因素, 围手术期应积极预防DVT的发生,一旦发生,及早诊断,立即治疗.

    作者:韩素新;张国英;朱洁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内皮祖细胞移植对缺血性血管新生的作用

    广义的血管新生(neovascularization)是指产生新的血管或从已存在的血管形成毛细血管的过程.1997年Asaharad等[1]首次发现成体外周血循环中存在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证实出生后的成体存在有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和血管生成(angiogenesis).两种生成血管机制,揭示了EPC参与机体内缺血性血管新生过程,从此拉开了EPC研究的序幕.

    作者:孙浩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α-L-岩藻糖苷酶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进展

    原发性肝癌(PHC)是死亡率高、恶性程度高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早期诊断意义重大.PHC的诊断主要靠影像学检查及血清学检查,在血清学检查中又以检测甲胎蛋白(AFP)为主,然而有研究表明:30%~40%的PHC患者AFP阴性,因此寻找更特异、敏感的肿瘤标志物和诊断方法是研究肝癌的重要课题[1].

    作者:马祥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碘伏术前阴道准备100例临床观察

    碘伏为国家标准外用药,主要用于外科领域的各种消毒.近年来,碘伏逐渐被用于妇产科、烧伤科等重要科室[1].术前准备是保证手术顺利、术后伤口愈合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重要环节.妇科手术中,经腹子宫全切、经阴道子宫切除、尿瘘修补、阴道壁修补及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均需阴道准备,该类手术的术后病发率高达20%~50%[2].为降低其手术后病率及切口感染率,笔者用碘伏棉球阴道擦洗做妇科术前阴道准备,无不适感及过敏反应,达到满意效果,现将我院妇产科术前应用碘伏100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惠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循证护理在儿科病毒性脑炎预防医院内感染中的应用

    病毒性脑炎患儿由于意识障碍和长期卧床,易发生医院内感染.我国长期采取分级护理措施,医生根据病情决定护理级别,护士根据护理内容执行.实施中对部分患儿护理缺乏针对性,使其处于被动接受,不能主动参与,造成院内感染的高发率.循证护理模式重视资料查询及护理在保健中的主导作用,增强护理人员的主动参与意识,体现自我价值.

    作者:苑秋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