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剑飞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的KIR3DL1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的KIR3DL1分子表达,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 +T细胞的KIR3DL1分子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8+T细胞的KIR3DL1表达显著增加.
作者:陈颖;常珊碧;金文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了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GF-Ⅱ、hs-CRP和LT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免法、免疫比浊法和酶联法对33例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IGF-Ⅱ、hs-CRP和白三烯(leukotriene,LT)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儿做比较.结果:支气管肺炎患儿在治疗前血清IGF-Ⅱ、hs-CRP和LT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儿组(P<0.01),经治疗2周后则与正常儿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GF-Ⅱ、hs-CRP和LT水平的变化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王献武;单小林;唐月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本文报告2型糖尿病(DM2)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和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Y(NPY)水平的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一般资料1.1.1病人组:62人,均为我院内分泌科经临床明确诊断的DM2患者,其中30例伴肾及眼底血管并发症,32例无血管并发症.
作者:张玉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配血不合在临床中时有发生,为保证病人的输血安全,应查明原因和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本文报道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中含高效价抗-Ⅰ引起配血不合,现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李(××),男,60岁,主诉头晕、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近2个月.经B超、CT、钡灌检查,显示右下腹腔实性包块,拟行手术.既往无输血史.
作者:卢春娟;李月琴;马淑艳;曹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DM2)及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b)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对预测DR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141例DM2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DM2)组(80例)、合并DR组(61例)和正常对照组60例;同时检测其血清CRP、空腹血糖(fBS)和血浆Fb、HbA1c水平,对三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DM2合并DR组CRP、Fb水平明显高于对正常照组和DM2组,而与fBS、HbA1c水平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CRP与Fb水平变化呈明显正相关(r=0.78,P<0.01),与fBS和HbA1c水平变化呈正相关关系不明显(r=0.02、r =0.06,P>0.05).结论:DM2患者血清CRP、血浆Fb水平变化与DR有密切关系,因而检测这两种指标有助于预测DM2患者发生DR的风险.
作者:张丽红;王宏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131Ⅰ清甲治疗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74例(女116,男58)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行131Ⅰ清甲治疗的患者行血清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检测,平均年龄(43.50±14.02)岁.血清PTH检测分四个阶段进行,分别为首次131Ⅰ清甲治疗前(阶段Ⅰ),首次131Ⅰ清甲治疗后3个月(阶段Ⅱ)、6个月(阶段Ⅲ)和9个月(阶段Ⅳ).174例患者均于阶段Ⅰ检测后第2d行首次131Ⅰ清甲治疗,61例患者于阶段Ⅳ检测后第2d行再次131Ⅰ治疗.血清PTH测定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正常值为(5~20) ng/dl,PTH检测值低于5ng/dl认定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PTH检测值低于正常范围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认定为持续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6个月内恢复正常,则认定为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每个阶段中发现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病例均以病例数(n)和发生率(%)表示,各阶段中PTH检测值均以(x)±s表示,各阶段间PTH值比较采用ANOVA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阶段Ⅰ~Ⅳ中各发现68例(39.08%),26例(14.94%),16例(12.50%)和13例(15.12%)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持续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共发现2例,均产生于阶段Ⅰ.②阶段Ⅰ~Ⅳ所发现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患者的PTH检测值分别为2.38±1.39,1.94±1.16,2.10±1.29和2.44±1.20ng/dl.经ANOVA分析,各阶段间PTH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F=0.863,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131Ⅰ清甲治疗会导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其发生可能与残余甲状腺内放射性131Ⅰ对甲状旁腺产生的辐射损伤有关,其程度与手术所引起的无明显差异,其发生时间在131Ⅰ清甲治疗后的较长时间内都有可能发生.所以,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在131Ⅰ清甲治疗后应定期复查血清PTH,以期及时发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作者:钱明理;杜学亮;傅宏亮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32P-玻璃微球组织内植入对S180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S180荷瘤小鼠动物模型,分别将剂量为37、55.5、74和92.5 MBq的32P-玻璃微球组织内植入荷瘤小鼠进行放射治疗.结果:植入剂量≤55.5MBq的32P-玻璃微球组荷瘤小鼠的免疫学指标均高于植入剂量>55.5MBq的32P-玻璃微球组.结论:植入剂量≤55.5 MBq32P-GMS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小鼠的免疫功能,增强抗肿瘤的细胞毒效应,而55.5MBq以上的32P-GMS则会抑制.
作者:宋云端;吕涛;李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IL-8、hs-CRP和IL-18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免疫比浊法对32例COPD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IL-6、IL-8、hs-CRP和IL-8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COPD患者在治疗前血清IL-6、IL-8、hs-CRP和IL-18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中西医结合治疗1个月后与正常人组比较仍有差异(P<0.05).结论:IL-6、IL-8、hs-CRP和IL-18的测定,可适用为一种筛选方法,其变化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COPD的发病,此外,该些项目的检测对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庆琪;姚加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2)合并肾病患者血浆leptin和血清神经肽Y(NPY)、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免疫法对36例DM2合并肾病(DM2-N)患者和30例DM2无肾病者进行了血浆leptin和血清NPY、Hcy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DM2各组血浆leptin和血清NPY、Hcy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其中合并肾病组与无肾病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检测DM2患者血浆leptin和血清NPY、Hcy水平的变化与临床价值密切相关.
作者:李兰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患儿NPY、Hcy和S100β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免疫化学法和酶联法对32例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患儿进行了血清NPY、Hcy和S100β检测,并与35例正常健康儿进行比较.结果:手足口病患儿血清NPY、Hcy和S100β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儿组(P<0.01),且血清NPY水平与Hcy和S100β水平呈正相关(r=0.4812、0.5984,P<0.01).结论:检测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患儿NPY、Hcy和S100β水平,对判断病情和评价疗效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春平;赵广平;葛亚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CHD)发生机制和危险因素的研究,探讨若干标志物对CHD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应用发光免疫分析和酶联分析法对95例CHD患者进行了血清真胰岛素(TI)、同型半胱氨酸( Hcy)、脂联素(AP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测定,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34例,不稳定心绞痛(UAP) 3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5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CHD患者血清TI、Hcy、MMP-9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APN水平又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AMI组和UAP组又低于SAP组(P<0.05),且血清APN水平与TI、Hcy、MMP-9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612、- 0.5018、- 0.6132,P<0.01).结论:血清TI、APN、Hcy、MMP-9水平的变化与CH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发生CHD的重要危险因素,对CHD的诊断、分型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史兵伟;金文涛;解东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吉西他滨(健择,Gemcitabine,GEM)对胰腺癌细胞PANC-1活性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吉西他滨在不同时间(12h、24h、36h、48h)下对胰腺癌细胞PANC-1存活率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吉西他滨对胰腺癌细胞PANC-1形态的影响,蛋白印迹法观察经吉西他滨作用前后蛋白的表达.结果:吉西他滨对PANC-1细胞生长的抑制有时间依赖性,透射电镜观察胰腺癌细胞发生核质疏松,核膜分层、起泡甚至破裂,核质溢出,胞浆也出现空泡,细胞膜和细胞器发生明显改变,随而质膜渗透性增加并细胞溶解,蛋白印迹法显示,GEM影响蛋白质表达.结论:吉西他滨对胰腺癌细胞PANC-1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药物敏感性降低和作用时间延长能导致蛋白的表达及改变.
作者:卢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检测卡莫司汀在大鼠脑组织匀浆液中浓度的变化,观察不同剂量X线外照射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0Gy、5Gy、10Gy、15Gy、20Gy组,每组10只,用6MV-X线行单次全颅外照射.照射2周后经尾静脉注射卡莫司汀注射液(62.5mg/kg),20 min后采集静脉血及脑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血清和脑组织匀浆液中卡莫司汀的浓度.结果:各组大鼠血清中卡莫司汀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4,P>0.05),脑组织匀浆液中卡莫司汀浓度随照射剂量的增加呈现逐渐增高趋势,整体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53.32,P<0.05).0Gy、5Gy、10Gy、15Gy组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Gy组与15Gy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颅照射可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全脑单次照射<15 Gy时,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通透性增加.
作者:罗庆斌;李博;陈火明;王翠兰;姜合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为了探讨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血脂和血浆CA15-3联检对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42例乳腺癌骨转移组、38例乳腺癌无骨转移组患者生化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了血脂(TC、TG、HDL-C和LDL-C)水平和血浆CA15-3水平,并与42例乳腺良性病变组进行了对比性研究.结果:38例乳腺癌无骨转移组患者血清TC水平较之42例乳腺良性病变组患者明显降低(P<0.05),而血清TG、HDL-C和LDL-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42例乳腺癌骨转移组患者较之乳腺良性病变组和乳腺癌无骨转移组患者血清TC和HDL-C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和<0.05),而血清TG和LDL-C水平明显增高(P均<0.05).在血浆CA15-3测定中,38例乳腺癌无骨转移组患者较之42例乳腺良性病变组患者明显增高(P<0.05),42例乳腺癌骨转移组患者较之42例乳腺良性病变组患者非常明显增高(P<0.01),从而显示,血浆CA15-3水平随乳腺癌患者的严重程度而增加.结论:乳腺癌骨转移早期诊断的重要标志是血脂TC和HDL-C水平的明显降低以及血浆CA15-3水平的明显增高.
作者:潘巨龙;严佳斌;郑玉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胃溃疡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33例胃溃疡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和TGF-β1检测,并与35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胃溃疡患者在治疗前血清IL-6、TNF-α和TGF-β1水平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中西医结合治疗3个月后则与正常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胃溃疡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和TGF-β1水平的变化可提供对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因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程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本文通过检测糖耐量异常(IGT)与2型糖尿病(DM2)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探讨血清HGF水平与DM2不同肾损害期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1.1.1糖尿病患者组: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住院的DM2患者85例(男45,女40),年龄(58.2±14.5)岁.
作者:方爱仙;雷涵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冠心病(CHD)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十多年来有明显的上升趋势[1].CHD的发生与发展主要原因是血管内皮损伤和炎性细胞因子的调节紊乱.本文应用辛伐他汀对CHD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IL-6检测.以了解辛伐他汀对患者预后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庭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本文通过检测温州地区孕妇人群CA125的参考区间,有助于提高孕妇的先兆流产的预后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1对象和方法1.1对象1.1.1健康孕妇组: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0月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做产前检查的健康单胎孕妇385名.纳入和排除标准:①年龄:(21 ~41)岁.②排除以下可能影响CA125水平的因素:卵巢癌病人、恶性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卵巢囊肿、胰腺炎、肝炎、肝硬化.对每名入选孕妇追踪随访至胎儿分娩,其中有33名因中途终止妊娠而被剔除,其余352名被纳入本文.
作者:邹晓静;朱诗呈;李春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瘢痕疙瘩或称疤痕瘤,是皮肤损伤后结缔组织大量增生形成的软组织良性肿瘤,它与肥厚性瘢痕只是生理和组织上程度的不同,也可被认为是同一病理过程的异型[1].患者多有瘢痕体质,甚至微小创伤如蚊叮即可引起瘢痕,瘢痕形成后常有瘙痒或疼痛.2001年1月~2012年1月,我科对60例瘢痕疙瘩患者使用90Sr-90Y敷贴治疗.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齐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构建人组织激肽释放酶6原核表达系统.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人乳腺癌组织中扩增出KLK6基因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b中,经酶切和序列测定后,转化至E.coli BL21,IPTG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检测,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其纯化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pET28b-KLK6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经IPTG诱导高效表达hK6蛋白,纯化后获得大量高纯度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KLK6的原核表达系统并在E.coli BL21中高效表达,获得高纯度的hK6融合蛋白.
作者:张华;胡成进;王燕;陈英剑;孙晓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