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脱垂子宫经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与单纯阴式子宫切除术疗效研究

杨钧

关键词:非脱垂子宫, 经腹腔镜, 阴式子宫切除术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非脱垂子宫经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和单纯阴式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4年两年时间收治的非脱垂子宫行子宫全切的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指征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手术患者45例为观察组,行单纯阴式子宫切除手术患者45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中记录观察指标,在术后比较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观察指标上存在差异(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9%,对照组为33.3%,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和单纯阴式子宫切除术各有利弊,可根据患者不同病例指征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腹腔镜辅助手术具有手术视野清晰,治疗范围广,安全性较高,适用于子宫较小且盆腔无粘连的患者.
白求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颅骨修补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颅骨修补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78例临床资料,按照颅骨修补时间不同将患者分成早期组和晚期组,各39例;早期组在去骨瓣减压术后6~8周实施早期颅骨修补,晚期组在去骨瓣减压术后≥13周实施颅骨修补术,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早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晚期组(P<0.05);治疗后30 d早期组GO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生活质量评分优于晚期组(P<0.01).结论 早期颅骨修补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更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李国合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不同体位固定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行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胸腹膜真空袋体位固定术,观察组采用热塑体膜固定技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右、前后和头足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 两种体位固定技术均能减小一定的摆位误差,但观察组的摆位误差以及无论受到呼吸运动影响大小如何,均能大程度的减小误差,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应用于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不仅能减小摆位的误差,还能提高放疗提高精准度,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司小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应用FTS模式的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应用FTS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饮水时间、拔出导管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饮水时间、拔出导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应用FTS模式可以减少应激反应,缩短卧床时间,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时间以及费用,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术后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新兰;陈阳玉;吴玉莲;吴志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综合治疗方案分析

    目的 分析综合治疗对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58例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各29例.常规治疗组患者实行常规药物治疗方案,综合治疗组则实行综合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综合治疗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常规治疗组(P<0.01).综合治疗组患者的Wards三角区、股骨大转子和股骨颈骨密度等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结论 对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促进钙质吸收、止痛、性激素替代及体内钙代谢调节等综合治疗方案,不仅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而且可以使患者的骨密度得到有效改善,其治疗效果非常理想,值得医疗工作者高度重视.

    作者:卢建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孕晚期孕妇睡眠质量与不良情绪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孕晚期孕妇睡眠质量与不良情绪的相关性,为改善孕妇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产检的孕晚期孕妇60例,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分析结果.结果 60例孕妇中睡眠障碍者16例,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6.67%,PSQI总分为(11.84±3.19)分;孕妇SDS与SAS标准总分分别为(38.21±10.78)分、(35.10±10.63)分,其中7例存在抑郁症状、11例存在焦虑症状、3例同时存在抑郁与焦虑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1.67%、18.33%、5.00%;有睡眠障碍的孕妇SDS与SAS评分均高于无睡眠障碍孕妇(P<0.01);Spearman相关分析PSQ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与SDS和SAS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 孕晚期孕妇睡眠质量与不良情绪关系密切.

    作者:吴喜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NSCLC寡转移中的应用优势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中国的发病率呈连年上升趋势,且是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1,2].我国每年约有60万人死于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原发性肺癌总数的75% ~ 80%[3].NSCLC早期发病症状隐匿,约40%~50%的NSCLC患者诊断时已发展到Ⅳ期[4].新版NCCN指南推荐Ⅳ期NSCLC的治疗以全身化疗或分子靶向治疗为主.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对于转移灶数目较少寡转移的晚期NSCLC,在全身治疗有效后,原发灶及转移灶的放疗可以提高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5],恶性肿瘤寡转移理论也认为局部治疗可以提高Ⅳ期肿瘤的疗效.

    作者:刘梦娇;顾文栋;宋星;陈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目的 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结直肠癌并接受根治术的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结直肠癌根治术.使用传统开腹手术的患者为对照组,使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首次通气时间、肠道干预率、首次进食时间、布桂嗪使用率、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切口长度、肛门首次通气时间、肠道干预率、首次进食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肠道干预率及布桂嗪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可行性与安全性,值得推广研究.

    作者:李德强;杨为彬;车金辉;江涌;赵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老年颅脑外伤导致昏迷患者在昏迷前后行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差异

    目的 探讨老年颅脑外伤导致昏迷患者在昏迷前和昏迷后行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差异.方法 将68例老年颅脑外伤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时机分为昏迷前组(昏迷前手术,共40例)和昏迷后组(昏迷后手术,共28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昏迷前组患者疗效优于昏迷后组(P<0.05);昏迷前组患者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于昏迷后组(P<0.01).结论 老年颅脑外伤导致昏迷患者,在昏迷前行手术治疗能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方志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凝血指标APTT、PT、TT及D-二聚体的表达意义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的表达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GCS评分分为重型组32例、中型组30例和轻型组18例.根据80例患者入院内1周内有无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将其分为有迟发性血肿组29例和无迟发性血肿组51例.各组患者入院后8h内采集静脉血,检测凝血指标APTT、PT、TT及D-二聚体.对比不同颅脑损伤程度的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不同GCS评分患者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有、无迟发性血肿患者的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结果 中型组、重型组APTT、PT、TT、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型组(P<0.05),重型组APTT、PT、TT、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型组(P <0.05);GOS评分预后较差的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GGS评分预后良好的患者(P<0.01),APTT、PT、TT水平无差异(P>0.05);迟发性血肿患者APTT、PT、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迟发性血肿患者(P<0.01),TT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 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发生相应改变,损伤越重,凝血功能越差,影响预后,应引起临床关注,并采取针对性治疗.

    作者:叶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68例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8例在我院行腹腔镜微创治疗的肝胆结石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68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组间对比,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 (P <0.01).结论 对肝胆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及早康复,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国斌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早期有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有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行康复训练的脑卒中患者250例,按照患者康复早期不同训练方法分为常规康复组(50例)和有氧运动组(200例).常规康复组采用常规用药及神经肌肉康复治疗,同时进行四肢伸张、平衡训练.有氧运动组在常规康复组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早期有氧运动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后心肺功能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后LVEF及LVESD均高于训练前(P<0.01).训练后,两组患者LVEF及LVESD比较(P<0.01).常规康复组训练后VO2、AT与训练前比较(P<0.05),MET、VE与训练前比较(P>0.05),有氧运动组训练后VO2、AT、MET、VE与训练前比较(P<0.05).有氧运动组训练后VO2、AT、MET、VE与常规康复组比较(P<0.05).结论 早期有氧运动康复训练能够有效的改善脑卒中患者心肺功能指数,对增强患者心肺功能,预防卒中再发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卫琪;齐丽静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麻醉深度监测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围术期脑保护的研究

    目的 探讨麻醉深度监测(Narcotrend,NT)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围术期脑保护的影响,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择于我院住院行全麻择期手术治疗的ASA Ⅰ~Ⅱ级,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25,60 ~70岁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麻醉趋势组(N组)和临床组(C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芬太尼一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N组根据麻醉趋势指数(NI)调节麻醉深度,C组根据临床体征调节麻醉深度.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拔管及苏醒时间、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术后VAS评分和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插管后3 min(T3)时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N组T2、T3时血压、心率相较C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N组与C组切皮时(T4)、术中(T5)、术毕(T6)、出室(T7)SBP、DBP、HR均无明显差异(P>0.05).N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较C组明显减少,N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问较C组明显缩短,且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尿潴留、排气延迟等不良反应,术后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Narcotrend能较准确的反映麻醉深度,对芬太尼一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期的脑保护方面有一定价值.

    作者:汪桂萍;姚勇华;唐建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因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于我院就诊的84例老年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予巴曲酶治疗,观察组42例联合疏血通注射液,14 d一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IL-6及Hcy均降低,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数值更低(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76.19%(32/42),观察组92.86%(39/42),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吕晓逵;刘国焰;吴海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 比较右室心尖部起搏(RVA)与右室流出道(RVOT)间隔部起搏对左室和左房结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探讨更接近生理的起搏位置.方法 选择具备有永久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组(试验组62例),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组(对照组58例),以超声心动图(UCG)和心电图评价两组术前、术后左室功能指标射血分数(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缩短分数(FS)间的差异;左房功能指标大左房容积(LAVmax)、左房小容积测量(LAVmin)、左房收缩期前容积(LAVp)测量、左心房总射血分数(LATEF)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AEF)的差异;起搏QRS波宽度差异及起搏器植入前后P波离散度(Pd)与P波大时限(Pmax)的差异.结果 RVA组与RVOT组患者起搏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均较植入前时限有明显延长,但RVA组延长的程度更大(P<0.01);起搏器植入术后6个月,RVA组LVEF、FS较植入前降低,LVEDD较植入前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RVOT组差异显著(P<0.01).而RVOT组,植入后与植入前相比,上述指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RVOT组左心房客积参数LAVp、LAVmin、LAVmax较RVA组显著缩小(P<0.01),LATEF和LAAEF较术前均有提高,但RVOT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术后6个月的Pd及Pmxax均高于术前,但RVOT组术后显著低于RVA组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由于起搏位置更接近房室结水平,使双心室收缩的同步性更接近于生理,从而获得较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

    作者:杨肖平;江朔晨;焦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测定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腹腔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进行测定并对其相关性展开研究讨论.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探查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内异症的80例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因子宫肌瘤或卵巢良性肿瘤行开腹或腹腔镜手术80例患者为对照组.通过检测内异症和无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VEGF、TNF-α水平,研究上述指标与内异症的分期(rAFS)的相关性及VEGF含量与内异症组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相关性,探讨内异症发病原因.结果 观察组患者腹腔液中VEGF、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rAFS分期下腹腔液中VEGF、TNF-α的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且两者之间呈明显正相关(P<0.01);此外,观察组患者的VEGF水平与月经周期呈现周期性变化,尤其在月经期时达到高峰.结论 本研究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阐明内异症发生发展和相关病因,为临床医师选择更新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提供理论依据,造福更多内异症患者,发展前景乐观.

    作者:梁小玲;林文英;刘琼珊;陈曼娜;王少洪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腹腔镜完整肠系膜切除术用于Ⅲ期结肠癌的近远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观察

    目的 探讨Ⅲ期结肠癌治疗中,腹腔镜完整肠系膜切除术(CME)的近远期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的Ⅲ期结肠癌患者86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腹腔镜CME组)45例和对照组(开腹CME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清扫效果、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年局部复发率及3年后生存率.结果 观察者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量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3年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年后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腹腔CME手术治疗Ⅲ期结肠癌,能减少术中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恢复,降低局部肿瘤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沙鑫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胃功能三项检测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胃功能三项检测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胃食管反流病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方式分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肠溶片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胃功能三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功能三项检测结果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更好(P<0.01).结论 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效果显著,且稳定患者胃功能三项检测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廖卫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腹腔镜探查在诊断急腹症时的临床体会

    目的 评价腹腔镜探查在诊断急腹症时的临床价值,总结经验.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腹腔镜探查治疗患者62例纳入观察组,采用急诊开腹手术、穿刺探查治疗患者62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与康复情况、并发症与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腹腔镜手术未中转开腹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恢复肠内营养支持时间、术后恢复普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终开腹手术患者(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9% (P<0.01),两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探查术用于诊断急腹症,可合理的安排后续治疗计划,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盲目开腹,减轻手术创伤.

    作者:范利;严希宽;温新如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析在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中应用利奈唑胺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52例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与观察组(28例).对照组采取万古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利奈唑胺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细菌清除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且能够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提高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刘畅;贾启明;孙保喜;曹清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给药方式在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针对不同的给药方式对于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接受置管溶栓治疗过程中所起到的不同效果展开分析和总结.方法 我院收治的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行以间断冲击疗法,对照组行以持续泵入疗法,分析两组溶栓前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过不同的给药方式治疗,研究组D-二聚体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溶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对置管溶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治疗的给药方式,选择间断冲击的方式要明显好于持续泵入,值得推广.

    作者:祖旭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白求恩医学杂志

白求恩医学杂志

主管: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