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肖平;江朔晨;焦鹏
目的 对比口服避孕药与宫腔内放置曼月乐对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术后复发的预防效果.方法 术后联合应用孕三烯酮治疗,治疗组36例,术后联合应用曼月乐治疗,术后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改善情况及复发情况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术后3、6个月月经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3、6个月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术后观察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对于口服避孕药,宫腔内放置曼月乐能更好预防TCRP术后复发,并改善月经情况.
作者:陈誉;张迎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经尿道保留前列腺前叶等离子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BPH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50例.电切术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剜除术组采用经尿道保留前列腺前叶等离子剜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及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情况,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剜除术组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及住院时间均少于电切术组(P<0.01);剜除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电切术组(P<0.05).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大尿流率(Qmax)高于术前,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及膀胱残余尿量(RUV)指标均低于术前(P<0.01),两组手术前后同期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与经尿道保留前列腺前叶等离子剜除术均是临床治疗BPH的有效方法.相较于电切术,剜除术在各手术指标、术后康复及并发症方面更具优势,但同时,剜除术操作难度更大、对手术技术的要求更高.因此,临床应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文政;凌锋;黄龙;谢群;蒋善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腹腔镜探查在诊断急腹症时的临床价值,总结经验.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腹腔镜探查治疗患者62例纳入观察组,采用急诊开腹手术、穿刺探查治疗患者62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与康复情况、并发症与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腹腔镜手术未中转开腹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恢复肠内营养支持时间、术后恢复普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终开腹手术患者(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9% (P<0.01),两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探查术用于诊断急腹症,可合理的安排后续治疗计划,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盲目开腹,减轻手术创伤.
作者:范利;严希宽;温新如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分析非脱垂子宫经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和单纯阴式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4年两年时间收治的非脱垂子宫行子宫全切的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指征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手术患者45例为观察组,行单纯阴式子宫切除手术患者45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中记录观察指标,在术后比较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观察指标上存在差异(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9%,对照组为33.3%,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和单纯阴式子宫切除术各有利弊,可根据患者不同病例指征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腹腔镜辅助手术具有手术视野清晰,治疗范围广,安全性较高,适用于子宫较小且盆腔无粘连的患者.
作者:杨钧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探讨胸腺五肽联合常规抗结核治疗在胸壁结核术后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胸壁结核术后住院患者,共2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18例.对照组患者胸壁结核术后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吡嗪酰胺,1次/d;0.5 g乙胺丁醇,1次/d;0.3 g异烟肼,1次/d),观察组患者加用胸腺五肽(静脉滴注胸腺五肽80 mg,1次/d)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第5d时的创面处结核杆菌浓度、IL-6、IFN-a、淋巴细胞、TNF-a、PDGF浓度等,并观察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远期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结核杆菌浓度、IL-6、IFN-a、TNF-a、PDGF浓度小于对照组,淋巴细胞水平大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复发率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胸腺五肽联合常规抗结核治疗在胸壁结核术后能显著提高降低创面局部结核杆菌浓度,并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伤口愈合,抑制结核复发.
作者:周雨;梁雄斌;游长胜;廖应龙;杨平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参附注射液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ICMHF)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78例ICMHF患者单盲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联合rhBNP治疗,观察组给予参附注射液联合rhBNP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期间左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BNP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过程中,LVEF指标均呈升高趋势(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P <0.05);BNP及hs-CRP指标均呈降低趋势(P<0.05或P<0.01),治疗8周、16周及24周后.观察组BNP及hs-CRP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ICMHF的治疗过程中,参附注射液联合rhBNP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杨珩钦;顾浩铨;贡树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利用床旁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探讨ONSD与颅内压(ICP)增高的关系及ONSD在判断ICP增高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均于脑室内置入ICP监测探头,按ICP高低分为ICP正常组(ICP< 20 mmHg)和ICP增高组(ICP≥20 mmHg),其中ICP正常组25例,ICP增高组45例.两组均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氧疗、止血等治疗,并视病情予脱水及手术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7d后进行床旁超声测量ONSD并于同一时点记录有创ICP值,分析超声测量ONSD与ICP的关系.结果 ICP正常组患者治疗前ICP及眼球后3、5、7 mm测量点ONSD值均低于ICP增高组(P<0.05或P<0.01);治疗后,ICP增高组患者ICP及眼球后3、5、7 mm测量点ONSD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ICP正常组患者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ICP正常组患者手术治疗率低于ICP增高组(P<0.01);ICP正常组患者总体预后优于ICP增高组(P<0.01).结论 ICP增高患者预后差,ONSD值变化能反应ICP的变化,床旁超声测量ONSD值对判断ICP增高有价值,可用于ICP增高的判断.
作者:何绍珍;邱陆阵;郑文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颅脑外伤导致昏迷患者在昏迷前和昏迷后行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差异.方法 将68例老年颅脑外伤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时机分为昏迷前组(昏迷前手术,共40例)和昏迷后组(昏迷后手术,共28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昏迷前组患者疗效优于昏迷后组(P<0.05);昏迷前组患者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于昏迷后组(P<0.01).结论 老年颅脑外伤导致昏迷患者,在昏迷前行手术治疗能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方志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需手术的上消化道穿孔患者83例,其中行腔镜手术者41例(腹腔镜组),行开腹术者42例(开腹组),分析手术患者临床指标(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腔镜组患者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均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或P<0.01).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效果明确,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段永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经单、双侧椎弓根穿刺方法,评估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PKP治疗OVCF患者资料,共98例.其中单侧穿刺组(以下称“单侧组”)70例,双侧穿刺组(以下称“双侧组”)28例.统计两个组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以及手术前后的椎体前缘高度和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分析每项指标的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 98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两种术式中,单侧组患者所用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次数均少于双侧组(P<0.01);患者术后伤椎椎体前缘的高度均较术前获得明显改善(P<0.01);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1).术后患者疼痛VAS评分及伤椎椎体高度恢复方面,两组组均疗效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单双侧穿刺PKP治疗OVCF,各有优势,均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两种方式在增加椎体前缘高度、术后症状改善方面无明显不同.双侧穿刺方法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较单侧组多.
作者:邱华骥;余兰伟;李良华;韩大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骨肽注射液对四肢骨折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及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 我院行手术内固定治疗的81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1例联合骨肽注射液,4周为一疗程.比较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及炎症因子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氨基酸末端前肽(PICP)水平升高,胶原羟基末端肽(CTX)则降低,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1);治疗后,患者IL-6、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及疼痛评分(VAS评分)降低,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1).结论 骨肽注射液对四肢骨折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骨代谢指标,减轻炎症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钱鸣雷;肖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分析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联合CT引导精准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联合CT引导精准微波消融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肿瘤完全坏死率、局部复发率比对照组低,无疾病进展时间比对照组长(P <0.05或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近(P>0.05);观察组患者肿瘤体积缩小率比对照组高,中位生存期比对照组长(P<0.01).结论 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联合CT引导精准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较理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四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将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的比较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趋势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术前ODI评分与对照组术前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ODI评分均改善较明显,但观察组患者ODI评分改善明显优于传统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多项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孟志强;吴若丹;白云鹤;周三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MRC矫治器在替牙期前牙反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替牙期牙性、功能性前牙反患儿,均对其行MRC矫治器治疗.比较患儿矫治前及矫治1年后有效上颌长度(Co-A)、有效下颌长度(Co-Gn)、有效上下颌长度差(MXMD-DF)、上颌突距(A-Np)、下颌突距(Pog-Np)、上切牙突距(U1-A)、下切牙突距(L1-AP)、下前面高(ANS-Me)、舌长、舌高变化情况,并评价患儿矫治1年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矫治1年后,Co-A、A-Np、U1-A、ANS-Me均高于矫治前(P<0.01),MXMD-DF低于矫治前(P<0.01),舌长变短、舌高增加(P<0.01).结论 在替牙期牙性、功能性前牙反(牙合)患儿中使用MRC矫治器,通过舌肌功能训练,舌肌产生的力传递到上颌骨前部,使上颌向前移动,矫正前牙反(牙合).
作者:许婉卿;丁志雄;戴秋婷;陈雅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血培养中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血流感染的经验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血培养分离病原菌的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血培养分离的700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412株(58.9%),革兰阳性菌278株(39.7%),真菌10株(1.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3.5% (5/37),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高达68.6%(105/153).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均呈敏感,但2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检出1株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屎肠球菌.检出1株耐万古霉素的酪黄/母鸡肠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37.1% (65/175)和22.5%(16/71),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为敏感,敏感率均>99%.结论 应实时监测血培养细菌及其耐药性,进而指导抗感染治疗.
作者:林永年;何秀华;苏智军;郭如意;朱焱;陈素梅;林孟新;高艺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经纵裂入路、额下入路两种显微切除术对鞍结节脑膜瘤的治疗效果、预后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纵裂入路组(46例)和额下入路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预后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肿瘤切除效果均良好,纵裂入路组有效切除总有效率为91.30%,额下入路组切除总有效率为86.96%,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GC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且纵裂入路组明显高于额下入路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纵裂入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额下入路组(P<0.05).结论 经纵裂入路、额下入路两种显微切除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均有明显疗效,但纵裂入路显微切除术能较好地改善患者预后质量,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
作者:林锦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焦虑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86例食管癌患者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焦虑及疼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焦虑及疼痛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疼痛指标均有上升(P<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焦虑指标均下降(P<0.05),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有吞咽不畅、反流、腹泻发生,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能够减轻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缓解焦虑,减轻疼痛,降低不良反应,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阎小芳;李艺红;杨艺芳;白美蓉;张瑾;陈青青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治疗中,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62例老年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静脉化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3年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治疗中,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王安连;邸军;王国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早期颅骨修补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78例临床资料,按照颅骨修补时间不同将患者分成早期组和晚期组,各39例;早期组在去骨瓣减压术后6~8周实施早期颅骨修补,晚期组在去骨瓣减压术后≥13周实施颅骨修补术,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早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晚期组(P<0.05);治疗后30 d早期组GO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生活质量评分优于晚期组(P<0.01).结论 早期颅骨修补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更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李国合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孕晚期孕妇睡眠质量与不良情绪的相关性,为改善孕妇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产检的孕晚期孕妇60例,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分析结果.结果 60例孕妇中睡眠障碍者16例,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6.67%,PSQI总分为(11.84±3.19)分;孕妇SDS与SAS标准总分分别为(38.21±10.78)分、(35.10±10.63)分,其中7例存在抑郁症状、11例存在焦虑症状、3例同时存在抑郁与焦虑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1.67%、18.33%、5.00%;有睡眠障碍的孕妇SDS与SAS评分均高于无睡眠障碍孕妇(P<0.01);Spearman相关分析PSQ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与SDS和SAS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 孕晚期孕妇睡眠质量与不良情绪关系密切.
作者:吴喜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