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冬梅;韩洪林;魏贤英
目的 探讨Ⅲ期结肠癌治疗中,腹腔镜完整肠系膜切除术(CME)的近远期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的Ⅲ期结肠癌患者86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腹腔镜CME组)45例和对照组(开腹CME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清扫效果、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年局部复发率及3年后生存率.结果 观察者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量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3年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年后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腹腔CME手术治疗Ⅲ期结肠癌,能减少术中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恢复,降低局部肿瘤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沙鑫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未来进攻战斗将向全纵深、多方位、立体化的方向发展,武器装备更先进,杀伤破坏效能更强、战场救治趋于复杂化,这些都为卫勤保障工作提出新的挑战.随着未来作战力量规模小型化和力量编组合成化的发展,进攻战斗中步兵分队通常会得到卫勤分队的加强,认真研究步兵分队与卫勤分队的协同方法,对于提高卫勤保障效果,降低战损率,保证作战任务顺利完成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劲松;李春英;张克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治疗中,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62例老年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静脉化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腹腔热灌注化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3年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治疗中,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王安连;邸军;王国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的表达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GCS评分分为重型组32例、中型组30例和轻型组18例.根据80例患者入院内1周内有无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将其分为有迟发性血肿组29例和无迟发性血肿组51例.各组患者入院后8h内采集静脉血,检测凝血指标APTT、PT、TT及D-二聚体.对比不同颅脑损伤程度的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不同GCS评分患者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有、无迟发性血肿患者的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结果 中型组、重型组APTT、PT、TT、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型组(P<0.05),重型组APTT、PT、TT、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型组(P <0.05);GOS评分预后较差的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GGS评分预后良好的患者(P<0.01),APTT、PT、TT水平无差异(P>0.05);迟发性血肿患者APTT、PT、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迟发性血肿患者(P<0.01),TT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 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发生相应改变,损伤越重,凝血功能越差,影响预后,应引起临床关注,并采取针对性治疗.
作者:叶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孕晚期孕妇睡眠质量与不良情绪的相关性,为改善孕妇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产检的孕晚期孕妇60例,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分析结果.结果 60例孕妇中睡眠障碍者16例,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6.67%,PSQI总分为(11.84±3.19)分;孕妇SDS与SAS标准总分分别为(38.21±10.78)分、(35.10±10.63)分,其中7例存在抑郁症状、11例存在焦虑症状、3例同时存在抑郁与焦虑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1.67%、18.33%、5.00%;有睡眠障碍的孕妇SDS与SAS评分均高于无睡眠障碍孕妇(P<0.01);Spearman相关分析PSQ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与SDS和SAS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 孕晚期孕妇睡眠质量与不良情绪关系密切.
作者:吴喜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胃功能三项检测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胃食管反流病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方式分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肠溶片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胃功能三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功能三项检测结果均明显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更好(P<0.01).结论 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效果显著,且稳定患者胃功能三项检测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廖卫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不同体位固定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行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胸腹膜真空袋体位固定术,观察组采用热塑体膜固定技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右、前后和头足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 两种体位固定技术均能减小一定的摆位误差,但观察组的摆位误差以及无论受到呼吸运动影响大小如何,均能大程度的减小误差,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应用于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不仅能减小摆位的误差,还能提高放疗提高精准度,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司小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经纵裂入路、额下入路两种显微切除术对鞍结节脑膜瘤的治疗效果、预后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纵裂入路组(46例)和额下入路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预后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肿瘤切除效果均良好,纵裂入路组有效切除总有效率为91.30%,额下入路组切除总有效率为86.96%,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GC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且纵裂入路组明显高于额下入路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纵裂入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额下入路组(P<0.05).结论 经纵裂入路、额下入路两种显微切除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均有明显疗效,但纵裂入路显微切除术能较好地改善患者预后质量,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
作者:林锦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持续正压通气(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对ICU呼吸衰竭新生儿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CPAP呼吸机治疗,观察组接受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呼吸机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患儿吸入气中的氧浓度分数(FiO2)、PaCO2、PaO2等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CU呼吸衰竭新生儿接受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李启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大量输血后临床检验指标的变化.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经大量输血治疗的肿瘤患者,共64例.分别在大量输血前后检测其血清Ca++、血清K+、血清Na+、血浆纤维蛋白(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结果 输血后,本组患者PT、APTT、TT均高于输血前,FIB低于输血前(P<0.01);输血后,本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P<0.01);输血后,本组患者Ca++、K+均降低(P<0.01);但输血前后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患者大量输血会导致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降低,且能影响部分血清电解质指标,需引起高度关注.
作者:邢智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颅脑外伤导致昏迷患者在昏迷前和昏迷后行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差异.方法 将68例老年颅脑外伤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时机分为昏迷前组(昏迷前手术,共40例)和昏迷后组(昏迷后手术,共28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昏迷前组患者疗效优于昏迷后组(P<0.05);昏迷前组患者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于昏迷后组(P<0.01).结论 老年颅脑外伤导致昏迷患者,在昏迷前行手术治疗能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方志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腹腔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进行测定并对其相关性展开研究讨论.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探查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内异症的80例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因子宫肌瘤或卵巢良性肿瘤行开腹或腹腔镜手术80例患者为对照组.通过检测内异症和无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VEGF、TNF-α水平,研究上述指标与内异症的分期(rAFS)的相关性及VEGF含量与内异症组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相关性,探讨内异症发病原因.结果 观察组患者腹腔液中VEGF、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rAFS分期下腹腔液中VEGF、TNF-α的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且两者之间呈明显正相关(P<0.01);此外,观察组患者的VEGF水平与月经周期呈现周期性变化,尤其在月经期时达到高峰.结论 本研究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阐明内异症发生发展和相关病因,为临床医师选择更新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提供理论依据,造福更多内异症患者,发展前景乐观.
作者:梁小玲;林文英;刘琼珊;陈曼娜;王少洪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微炎症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行血液透析治疗,研究组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2(IL-22)、尿素氮(BUN)、肌酐(Scr)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CRP、TNF-α、IL-6、IL-17、IL-2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炎症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上述炎症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两组治疗前血BUN、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BUN、Scr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ESRD患者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相对于单纯血液透析可有助于清除血内炎症介质,改善微炎症状态和肾功能.
作者:陈锦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结直肠癌并接受根治术的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2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结直肠癌根治术.使用传统开腹手术的患者为对照组,使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首次通气时间、肠道干预率、首次进食时间、布桂嗪使用率、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切口长度、肛门首次通气时间、肠道干预率、首次进食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肠道干预率及布桂嗪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可行性与安全性,值得推广研究.
作者:李德强;杨为彬;车金辉;江涌;赵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析在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中应用利奈唑胺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52例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与观察组(28例).对照组采取万古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利奈唑胺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细菌清除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利奈唑胺治疗ICU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且能够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提高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刘畅;贾启明;孙保喜;曹清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应用FTS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饮水时间、拔出导管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饮水时间、拔出导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应用FTS模式可以减少应激反应,缩短卧床时间,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时间以及费用,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术后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新兰;陈阳玉;吴玉莲;吴志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对比口服避孕药与宫腔内放置曼月乐对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术后复发的预防效果.方法 术后联合应用孕三烯酮治疗,治疗组36例,术后联合应用曼月乐治疗,术后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改善情况及复发情况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术后3、6个月月经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3、6个月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术后观察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对于口服避孕药,宫腔内放置曼月乐能更好预防TCRP术后复发,并改善月经情况.
作者:陈誉;张迎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需手术的上消化道穿孔患者83例,其中行腔镜手术者41例(腹腔镜组),行开腹术者42例(开腹组),分析手术患者临床指标(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腔镜组患者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均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或P<0.01).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效果明确,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段永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战地救护是指在实战和训练过程中对负伤的参战人员进行及时的通气、止血、包扎等急救,使伤亡减少到低程度的一系列救护过程.当今高科技装备条件下,战争武器的杀伤力强,造成伤员多、伤情种类多.以海湾战争为例,从1991年1月17日~2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利用自己的海空优势和高技术优势,对伊拉克进行持续38 d的打击.伊军伤亡约10万人(其中2万人死亡),17.5万人被俘.事实充分说明,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下,武器越来越先进,杀伤力越来越大,导致伤员伤类多、伤情复杂[1].因此,广泛开展战地救护训练就显得更加重要.本文结合战场实际情况,提出几条日常战地救护训练具体做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旭;杨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不同药物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小板聚集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行PCI术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对照组应用氯吡格雷,观察组应用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用药效果.结果 对照组在用药1周、1个月后的血小板聚集率为(38.98±6.59)%、(33.87±6.24)%,死亡、支架内血栓、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再发等总发生率为20.83%,均分别高于观察组的(33.73±6.12)%、(26.92±4.53)%、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出血发生率为8.33%,观察组为10.42%,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行PCI术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替格瑞洛治疗效果优于氯吡格雷,安全性相当,但替格瑞洛可有效降低PCI术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预后.
作者:李松森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