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锦才
目的 总结1例确诊人感染H5N6高致病性禽流感重症老年患者救治的护理过程.方法 2014年12月救治1例人感染H5N6高致病性禽流感(简称人H5N6禽流感)重症患者,对其给予全面及时的病情观察,落实各项抢救、护理、安全管理及消毒隔离措施.结果 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及护理后,未出现护理并发症及院内感染,为患者成功转院及成功救治抢得先机.结论 对于人感染H5 N6高致病性禽流感重症患者,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是实施救治的前提,而落实抢救过程中的护理安全管理及隔离防护措施对保证抢救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陈莉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未来进攻战斗将向全纵深、多方位、立体化的方向发展,武器装备更先进,杀伤破坏效能更强、战场救治趋于复杂化,这些都为卫勤保障工作提出新的挑战.随着未来作战力量规模小型化和力量编组合成化的发展,进攻战斗中步兵分队通常会得到卫勤分队的加强,认真研究步兵分队与卫勤分队的协同方法,对于提高卫勤保障效果,降低战损率,保证作战任务顺利完成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劲松;李春英;张克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将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的比较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缓解趋势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术前ODI评分与对照组术前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ODI评分均改善较明显,但观察组患者ODI评分改善明显优于传统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多项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孟志强;吴若丹;白云鹤;周三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Ⅲ期结肠癌治疗中,腹腔镜完整肠系膜切除术(CME)的近远期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的Ⅲ期结肠癌患者86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腹腔镜CME组)45例和对照组(开腹CME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淋巴结清扫效果、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年局部复发率及3年后生存率.结果 观察者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量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3年局部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年后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腹腔CME手术治疗Ⅲ期结肠癌,能减少术中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恢复,降低局部肿瘤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沙鑫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经纵裂入路、额下入路两种显微切除术对鞍结节脑膜瘤的治疗效果、预后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纵裂入路组(46例)和额下入路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预后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肿瘤切除效果均良好,纵裂入路组有效切除总有效率为91.30%,额下入路组切除总有效率为86.96%,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GC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且纵裂入路组明显高于额下入路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纵裂入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额下入路组(P<0.05).结论 经纵裂入路、额下入路两种显微切除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均有明显疗效,但纵裂入路显微切除术能较好地改善患者预后质量,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
作者:林锦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综合治疗对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58例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各29例.常规治疗组患者实行常规药物治疗方案,综合治疗组则实行综合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综合治疗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常规治疗组(P<0.01).综合治疗组患者的Wards三角区、股骨大转子和股骨颈骨密度等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结论 对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促进钙质吸收、止痛、性激素替代及体内钙代谢调节等综合治疗方案,不仅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而且可以使患者的骨密度得到有效改善,其治疗效果非常理想,值得医疗工作者高度重视.
作者:卢建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颅脑外伤导致昏迷患者在昏迷前和昏迷后行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差异.方法 将68例老年颅脑外伤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时机分为昏迷前组(昏迷前手术,共40例)和昏迷后组(昏迷后手术,共28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昏迷前组患者疗效优于昏迷后组(P<0.05);昏迷前组患者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于昏迷后组(P<0.01).结论 老年颅脑外伤导致昏迷患者,在昏迷前行手术治疗能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方志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对婴幼儿肺炎感染类型诊断的意义.方法 选取肺炎患儿78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婴幼儿39例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患儿实施微生物培养,并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较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情况.结果 经微生物培养发现,78例肺炎患儿中细菌感染有35例(44.87%),病毒感染40例(51.28%),其他3例(3.85%).病毒感染组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72.50%)明显高于对照组(2.56%)和细菌感染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感染组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婴幼儿肺炎感染诊断中实施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效果确切,特别是对病毒性肺炎阳性率较高.
作者:黄丽琼;陈丽娟;詹燕婷;罗俐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为青光眼中常见的类型,约占65%左右,该病常发于老年人,临床特征主要为疾病隐匿,进展缓慢,且发病早期视力不受影响,容易被忽略,中晚期时会出现视物模糊,造成错失佳的治疗时机,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对于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1].新调查发现高度近视患者中出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概率远远大于正常的人群,其原因可能是当患者眼压在长期的高位条件下同时引起眼屈光状态的改变,造成患者不可逆的视功能损害[2].因此了解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度近视各自的临床特点和相互联系,对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早期治疗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就高度近视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李威;王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疗效及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消化科确诊为消化性溃疡且中医证型属于脾胃虚寒的83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采用克拉霉素分散片、阿莫西林分散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治疗,观察组41例则联合黄芪建中汤加减,4周为一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生长抑素(SS)水平升高,胃泌素(GAS)降低,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SS水平更高,GAS更低(P<0.01);患者总症状积分均降低,但观察组水平更低(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76.19%(32/42),观察组为92.68%(38/41),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疗效显著,可更好地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王关林;李丹琪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超微创经皮肾镜(SMP)与输尿管软镜(FURL)在处理直径15 ~25 mm肾下盏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肾下盏结石110例.其中SMP组50例,FURL组6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碎石成功情况、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等指标差异.结果 SMP组在手术时间、碎石成功率及并发严重感染等方面明显优于FURL组(P<0.05或P<0.01);FURL组在术中、术后出血方面明显优于SMP组(P<0.05或P<0.01).在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SMP及FURL在处理肾下盏1.5 ~2.5 cm结石方面均有良好的表现,但均有各自的优势及不足,需根据患者病情酌情选择手术方案.
作者:曾博文;陈文彬;崔书平;彭松;韩建鹏;王军浩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排粪造影在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接诊的81例排便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行排粪造影检查,观察分析患者静息、提肛、力排时造影图像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81例患者经排粪造影检查后显示,3例患者正常.78例有异常征象患者中,包括直肠前突49例(62.8%),直肠粘膜脱垂或内套叠40例(51.3%),会阴下移27例(34.6%),排粪终末直肠内积钡9例(11.5%),盆底痉挛综合征5例(6.4%),骶直分离3例(3.8%),内脏下垂2例(2.6%).结论 排粪造影在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诊断中的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冬梅;韩洪林;魏贤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的表达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GCS评分分为重型组32例、中型组30例和轻型组18例.根据80例患者入院内1周内有无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将其分为有迟发性血肿组29例和无迟发性血肿组51例.各组患者入院后8h内采集静脉血,检测凝血指标APTT、PT、TT及D-二聚体.对比不同颅脑损伤程度的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不同GCS评分患者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有、无迟发性血肿患者的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结果 中型组、重型组APTT、PT、TT、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型组(P<0.05),重型组APTT、PT、TT、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型组(P <0.05);GOS评分预后较差的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GGS评分预后良好的患者(P<0.01),APTT、PT、TT水平无差异(P>0.05);迟发性血肿患者APTT、PT、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迟发性血肿患者(P<0.01),TT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 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发生相应改变,损伤越重,凝血功能越差,影响预后,应引起临床关注,并采取针对性治疗.
作者:叶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宫颈癌术后尿潴留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接诊的68例宫颈癌术后患者作为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预见性护理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比较两组的尿潴留发生情况、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护理前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平均住院时间和护理后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尿潴留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DVT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预见性护理联合膀胱功能训练能有效降低宫颈癌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发生率,改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进而降低DVT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疗效安全可靠,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董秀清;陈琼;周楚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因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于我院就诊的84例老年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2例予巴曲酶治疗,观察组42例联合疏血通注射液,14 d一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IL-6及Hcy均降低,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数值更低(P<0.01);对照组总有效率76.19%(32/42),观察组92.86%(39/42),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巴曲酶治疗老年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吕晓逵;刘国焰;吴海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疗效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 将7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研究组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及2周时NIHSS、GCS、ADL评分及血清VEGF和MMP-9含量变化.结果 研究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NIHSS评分治疗1周及2周时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研究组GCS评分治疗1周及2周时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l);研究组ADL评分治疗1周及2周时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研究组血清VEGF和MMP-9含量治疗1周及2周时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结论 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清VEGF和MMP-9水平,值得研究.
作者:杨建;李鹏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遵医行为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延续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遵医行为及巴塞尔评定量表(Barthel)评分.结果 护理6个月,观察组按时服药、按时锻炼、按时复诊及合理饮食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院15 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Barthe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延续性护理模式可提高脑卒中患者遵医行为,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提高.
作者:邱红虹;陈静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不同体位固定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行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5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胸腹膜真空袋体位固定术,观察组采用热塑体膜固定技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右、前后和头足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结果 两种体位固定技术均能减小一定的摆位误差,但观察组的摆位误差以及无论受到呼吸运动影响大小如何,均能大程度的减小误差,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应用于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不仅能减小摆位的误差,还能提高放疗提高精准度,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司小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泌尿外科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应用FTS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饮水时间、拔出导管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饮水时间、拔出导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应用FTS模式可以减少应激反应,缩短卧床时间,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时间以及费用,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术后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新兰;陈阳玉;吴玉莲;吴志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对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焦虑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86例食管癌患者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焦虑及疼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焦虑及疼痛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疼痛指标均有上升(P<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焦虑指标均下降(P<0.05),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有吞咽不畅、反流、腹泻发生,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能够减轻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缓解焦虑,减轻疼痛,降低不良反应,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阎小芳;李艺红;杨艺芳;白美蓉;张瑾;陈青青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