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永玲
目的:对671例脊柱转移性肿瘤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临床制定脊柱转移性肿瘤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3月脊柱转移性肿瘤住院病历和李嘉诚基金会宁养院随访治疗病例671例,使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了解脊椎转移性肿瘤的现况及城乡分布。结果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发病高峰是40~70岁,男女比例为1∶0.69,原发病灶从高到低依次为:肺癌、鼻咽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前列腺癌、食管癌。对研究对象的性别进行了城乡分布的分析。其中乡村占比显著高于城市,这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失衡的状况相一致。结论脊柱转移肿瘤患者发病高峰年龄较前提前;肺癌、鼻咽癌、前列腺癌、乳腺癌是脊柱转移性肿瘤的主要来源肿瘤,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几种主要肿瘤的早诊治和防控措施。
作者:席新华;吴强;胡孔和;钟学仁;何小龙;朱文刚;包拥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产筛查及黄体酮用于治疗早产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0例28~34孕周有先兆早产征象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选取中、高危孕妇共162例进入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利托君静脉输注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利托君联合黄体酮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孕酮水平、妊娠期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延迟早产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1),应用宫缩抑制剂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新生儿体重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早产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孕酮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 <0.01)。结论早产筛查及黄体酮应用于早产治疗,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新生儿的结局。
作者:杨恒;赵红阳;苏贞文;胡敏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比双源 CT 大螺距 Flash 模式与64层 CT 模式下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的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对本院疑诊为肺栓塞的66例患者行 CTPA 检查,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行常规64层螺旋 CT 扫描,观察组行大螺距(Flash)螺旋 CT 扫描,对比两组相关诊断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 CTPA 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扫描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比剂及有效辐射剂量(ED)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双源 CT 大螺距 Flash 模式下CTPA 图像质量更加清晰,且能有效减少辐射剂量,故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彭徐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芬太尼配合异丙酚对手术麻醉深度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74例行短小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A 组37例,B 组37例,A 组静脉缓慢注射芬太尼1.00μg/kg 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B 组静脉缓慢注射芬太尼0.75μg/kg 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对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深度进行观察。结果 A 组麻醉后不同时间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幅度均较 B 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苏醒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麻醉后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 B 组(P <0.05)。结论0.75μg/kg 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进行手术麻醉安全性高,可保持稳定血液流变学状态,不影响麻醉深度,且术后恢复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玉屏;杜庆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采用椎管内麻醉方式进行手术患者96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方法手术患者9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情况,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麻醉前、麻醉后6 h、24 h、72 h 患者精神状态评分;并比较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麻醉时间略短于对照组(P <0.01)。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段 MMSE 评分均小于麻醉前(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 h、24 h 及72 h 三个时间段 MMSE 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 <0.01)。观察组术后认知障碍发生率为19.79%,低于对照组的33.33%(P <0.05)。结论椎管内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中使用安全可靠,术后认知障碍发生率低,适宜于老年患者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杰荣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100例 COPD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慢阻肺急性加重发生情况和穴位敷贴不良反应情况以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和 FEV1/FVC 值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 <0.05或 P <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 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和 FEV1/FVC 值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一年内未发生急性加重情况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患者中1例(2.00%)发生轻微皮疹,未经特殊处理好转。结论应用中药穴位敷贴“冬病夏治”可以显著改善 COPD 患者肺功能指标,降低患者冬季急性加重的发病率,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孟兆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卵胞浆单精子显微注射(IVF-ET/ICSI)技术助孕后发生早期流产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8月进行 IVF-ET/ICSI 治疗后新鲜移植周期并临床妊娠202例,妊娠结局分为早期流产组和继续妊娠组,分析比较组间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IVF-ET/ICSI 助孕治疗新鲜周期移植后流产率为13.86%。早期流产组在女方年龄,不孕年限,降调总量,促性腺激素(Gn)总量、使用天数,Gn 启动日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卵泡数、E2、LH、孕酮(P)水平,获卵数,MII 卵子成熟率,总受精率,移植胚胎数,优胚率,囊胚形成率和着床率,用药方案,是否添加 LH,受精方式与继续妊娠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早期流产组胚胎绒毛染色体检测异常率为66.67%。结论 IVF-ET/ICSI 中早期流产主要因素为胚胎染色体异常遗传因素,而与其他临床及治疗因素无关,须扩大样本量来进一步研究。
作者:马天仲;宋丽君;唐棣;张维;黄日艳;牛艳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探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78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并观察两组的治疗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治疗满意度,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平均治疗时间(7.25±1.51)d、不良事件发生率5.1%、满意率100.00%和风险管理后 SAS 评分(31.50±5.0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1.21±1.58)d、20.51%、75.00%和(40.60±6.13)分,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在对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患者进行护理管理时,可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
作者:吴迪;李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总结部队综合医院防控埃博拉的做法,提高部队医院防控埃博拉能力。方法针对非洲维和及援外医疗队回国后潜在传染埃博拉风险,结合防控工作特点,组建防控小组,开展针对性培训,提高全员防控能力。结果通过实施防控埃博拉措施,医务人员在面对突发疫情时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结论通过开展埃博拉的防控工作,医院各级部门对该病的防控工作认识提高,相关医务人员业务能力明显提高,对其他传染性疾病防控也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王玉文;牛艳萍;高香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生存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综合性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 GQOLI-74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 <0.01),且观察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 <0.01);治疗3个月和6个月,两组 SSPI 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 <0.01),且观察组减少幅度大于对照组(P <0.01)。结论综合性康复治疗可提高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生存质量及社会功能。
作者:吴启姣;肖爱祥;黎丽燕;谭丽芬;李日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反复发作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反复发作 HSP 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抗过敏、卧床休息等基础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尿免疫球蛋白 G(IgG)、微量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β2微球蛋白(β2 M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1),血清白细胞介素(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为11.67%,低于对照组的26.67%(P <0.05)。结论孟鲁司特钠结合常规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发作 HSP 效果显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复发率。
作者:王爱红;白翠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莫匹罗星与肝素预防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单纯使用肝素溶液封管,观察组使用莫匹罗星乳膏联合肝素溶液封管,观察患者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的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导管感染率分别为29.41%和9.38%,观察组的导管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导管堵塞、局部皮肤反应、置管部位渗血和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1)。结论莫匹罗星软膏外涂可有效预防中心静脉置管感染,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作者:杨新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频浅表器官联合腔内探头对肛周脓肿的超声诊断情况。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16例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进行回顾分析,依照手术结果,对比分析联合应用高频浅表器官和腔内探头诊断与单一应用高频浅表器官探头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与手术结果对比,联合应用高频浅表器官及腔内探头的诊断准确率为100%,单一应用高频浅表器官探头的诊断准确率为93.97%,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在肛周脓肿诊断中,联合应用高频浅表器官和腔内超声诊断的检出率更高,可更为清晰准确掌握脓肿位和周围组织的关系,为临床治疗给予必要的依据。
作者:陈敏芝;吴文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与比较农村儿童口腔卫生指导工作模式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县某农村小学6年级2个班共120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人。观察组学生实施规范口腔卫生指导,对照组则主要依靠家庭和自我习得,比较两组实施卫生指导前、后牙齿菌斑指数,乳牙龋、失、补指数(DMFT)和口腔卫生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卫生指导后,观察组学生的牙齿菌斑指数、DMFT 指数均较指导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 <0.01)。卫生指导后,观察组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分较指导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口腔卫生指导工作模式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较大程度地改善农村儿童存在已久口腔卫生问题,适合在农村进行持久广泛地开展工作。
作者:韦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近期有不法机构、网站和个人冒用本刊特约编辑等名义,征集稿件,私刻我刊编辑部公章,向投稿作者发送录用通知,骗取钱财,给本刊造成了严重影响。在此,提醒广大作者提高警惕,以防上当受骗,并郑重声明:1.本刊编辑部不设特约编辑,不与任何单位或个人就征集稿件进行中介合作。2.本刊审稿周期为一个月左右,投稿一个月后,假如您的稿件被我刊录用,会给您发送电子版的录用通知,如有疑问请电话查询。如没有收到任何通知也可联系编辑部进行询问。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四肢软组织损伤患者应用超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价值。方法选取本院40例四肢软组织损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均采取超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进行修复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经超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后,一次成活37例,成活率达到92.50%。2例患者发生感染,经灌洗治疗后存活;1例患者发生血管危象,经血管探查后行对症治疗痊愈。臃肿程度调查发现,11例患者部分臃肿,经一段时间护理臃肿逐渐消除,2例患者臃肿严重,进行二次修复手术。术后随访调查半年,发现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再无感染发生,所有皮瓣吻合较好。结论超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对于四肢软组织损伤修复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振强;陈国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比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在预防经阴道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疗效以及相关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10例产妇进行观察,210例产妇均为自然正常分娩。按照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136例和对照组84例,分别在胎儿娩出后给予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治疗。分娩前后采血测量孕妇的血常规,重点观察血色素和血细胞压积,同时监测孕妇的血压、脉搏、心率以及是否有寒战、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观察指标为产妇不同分娩时间段的出血量、第三产程时间。结果分析发现两组研究对象的分娩时、分娩后2 h、24 h 内的出血量和第三产程时间具有明显差异,观察组各时间段的出血量和第三产程时间值均小于对照组。分娩后观察组血常规中血色素下降比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红细胞压积变化差异不明显。结论证实米索前列醇可推广应用于临床预防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后出血。
作者:戴卉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和比较锥形束 CT(CBCT)与 X 线直视影像术(RVG)观察根尖病变治疗前后骨密度变化情况及效果。方法选取168例根尖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行根尖病变根管治疗后1、3、6、12个月时进行复诊,行 RVG 和 CBCT,观察骨密度情况。对比患者牙骨密度,比较 CBCT 与 RVG 测量准确性与安全性。结果 CBCT 矢状位测量结果显示,术前、术后1、3、6个月和12个月,骨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CBCT 冠位测量结果显示,术前、术后1、3、6个月和12个月,骨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RVG 测量结果显示,术前、术后1、3个月,骨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6、12个月骨密度无明显差异(P >0.05)。CBCT 结果表明,根尖病变治疗后牙槽骨骨密度值随时间发展逐渐升高,1年后骨密度趋于正常;而RVG 结果表明,根尖病变治疗后牙槽骨骨密度值随时间发展逐渐升高,且第6个月后就趋于正常。结论 CBCT 与 RVG 测量根尖病变治疗后骨密度变化具有可重复、安全等特点。CBCT 可分别从冠状位、矢状位观察骨质受损与变化情况,而 RVG 只能从冠状位观察骨质受损与变化情况。CBCT 检测的综合效果要强于 RVG。
作者:方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单亲家庭与非单亲家庭新兵的人格差异,以便将来能更好的为每一名官兵选择合适的岗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部非单亲家庭新兵280人和单亲家庭新兵253人,采用心理测量仪进行施测,利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并进行差异比较。结果除独立性、怯弱果断、创造能力因子和个别无差异因子外,非单亲家庭的新兵因子显著好于单亲家庭(P <0.05)。结论非单亲家庭的新兵人格显著好于单亲家庭的新兵,在执行重大任务或从事重要岗位时,应尽量选择那些家庭成员健全的官兵。
作者:刘超;徐志华;柳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索海军陆勤官兵的心理应激与自我和谐、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幸福感指数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和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对610名某海军陆勤部队军人进行整群抽样评估。结果陆勤官兵低心理应激组的幸福感指数及两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高心理应激组(P <0.01)。PSET 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P <0.01)、自我的刻板性(P <0.01)显著正相关,与自我和谐总分、幸福感指数各因子及总分(P <0.01)显著负相关;情感内涵因子、幸福感指数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显著负相关(P <0.01或 P <0.05),幸福感指数各因子及总分与自我和谐总分显著正相关(P <0.01)。心理应激与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幸福感指数、自我刻板性呈线性相关,这三者能解释心理应激的26%。结论海军陆勤官兵自我和谐、幸福感与心理应激密切相关。
作者:汪立成;王小寒;张海燕;杨安强;匡雨琴;左昕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