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莲;李敏
目的 研究电针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胃经穴后血清对胃黏膜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水浸束缚法制作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5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血清组、胃经血清组和胆经血清组,利用链霉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大鼠胃黏膜细胞,用100ml/L血清孵育,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胃黏膜细胞EGFR的表达水平.结果 胃经血清组和胆经血清组[其吸光度比分别为(1.2272±0.0813)%;(0.9640±0.0387)%]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呈现较强表达,与空白组、模型组和模型血清组[其吸光度比分别为(0.6860±0.0594)%;(0.7104±0.0457)%;(0.8516±0.040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胃经血清组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表达为强烈,与胆经血清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电针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胃经穴后的血清能明显上调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的表达,并且存在经脉-脏腑的特异性联系.
作者:杨宗保;严洁;常小荣;易受乡;林亚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音乐欣赏对培养中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具有重要作用[1,2].为此,笔者对本校初二年级学生开展了为期一年的音乐欣赏训练,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3]和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对学生进行调查,以期了解音乐欣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的影响.
作者:张莲;李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10~11岁行为问题儿童的个性特征、父母养育方式及与行为问题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筛查行为问题儿童,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EPQ Junior)及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82名行为问题儿童和50名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评估.结果 行为问题组内外向(E)分低于对照组[(42.62±13.08)分vs(48.90±13.41)分,P<0.01]、稳定性(N)分高于对照组[(54.15±9.87)分vs(47.20±9.04)分,P<0.01].行为问题组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FF1、MF1)分低于对照组,父母的惩罚严厉(FF2、MF4)、拒绝否认(FF5、MF3)、父母的干涉保护(FF3、FF6、MF2)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t=2.976~3.936,P<0.01).父母的偏爱因子(FF4、MF5)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FF1、MF1)与儿童的抑郁、体诉、社交退缩、多动、攻击及行为问题总分呈现负相关(FF1与社交退缩除外)(r=-0.181~0.360),父母的过度干涉保护(FF3、FF6、MF2)、拒绝否认(FF5、MF3)、惩罚严厉(FF2、MF4)与儿童的抑郁、社交退缩、多动、攻击及行为问题总分均呈正相关(FF2与抑郁、MF2与社交退缩除外)(r=0.172~0.350),母亲的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与儿童的体诉呈正相关(r=0.190~0.247)(P<0.05、0.01);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儿童的情绪稳定性呈现负相关、与儿童的内外向呈现正相关(P<0.01).结论 10~11岁行为问题儿童与正常组儿童存在个性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差异;某些不恰当的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有不利影响.
作者:王秀珍;郑直;唐玉和;杨海英;王建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研究表明[1,2],自我和谐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家庭因素对个体心理成长、个性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研究试图采用测量法,了解高等医学专科学生(以下简称医专生)自我和谐程度和家庭环境特点及其二者的关系,以期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沈怡芳;蔡春岚;吕桦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本研究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单用利培酮、喹硫平治疗,观察其对糖代谢、血脂和体质量的影响.
作者:孙付根;董瑞兰;赵峥;王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编制大学生心理症状量表,为教育、临床和社会评估提供测评工具.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大学生的常见心理症状,从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常用量表中提取项目建立项目库,以此为基础编制大学生常见心理症状量表.结果 全量表由自卑、人际过敏、网络成瘾、抑郁和敌对5个维度组成,α系数为0.93,分半信度系数为0.91,重测信度为0.68;与自尊、生活满意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积极维度的相关为-0.455、-0.399和-0.409,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消极维度相关为0.571.大学生突出的症状是抑郁和自卑,网络成瘾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结论 大学生心理症状量表基本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标准并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作者:杨宏飞;刘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心理社会因素对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有重要作用,这些因素不是由于负性刺激直接作用于躯体,而是通过个体对这些刺激的认知评估来影响健康.
作者:周建松;李凌江;李功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理仍不完全清楚,病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目前尚无完全治愈的方法,严重影响着患者劳动能力和生命质量.
作者:汪卫东;林颖娜;张林;洪兰;赵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马斯洛认为,心理的安全感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
作者:陈顺森;叶桂青;陈伟静;李倩;夏春燕;向萍;邹德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本研究针对特定的生活事件是否与初中生焦虑有特定的关联进行研究,从而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理论依据.
作者:伍毅;李永超;王军;张怀惠;施冬青;陈志敏;黄晶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对出生在海外目前在大陆就读的低心理健康水平华侨学生的大五人格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区分出43名低心理健康水平华侨学生,通过与其他类型学生的比较,分析低心理健康水平华侨学生的大五人格特点,以及大五人格在心理健康方面的表现.结果 低心理健康水平华侨学生的大五人格项目均低于正常心理健康水平的内地学生,两类学生的外倾性、宜人性、责任感、神经质和开放性的均值差异分别为-0.227、-0.506、-0.819、0.658和-0.395,均P<0.05.正常心理健康水平华侨学生和低心理健康水平内地学生的比较中,低心理健康水平华侨学生的低责任感特征十分突出(P<0.01),其中有文化适应的因素;低心理健康水平华侨学生的大五项目都有具体的心理症状表现.结论 低心理健康水平华侨学生的大五人格项目均低于正常心理健康水平的内地学生.
作者:黄凌云;赵冰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本研究对1515例复员退伍精神病患者残疾评定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2005年7~10月,对洛阳市、安阳市、周口市、信阳市、许昌市、漯河市、驻马店市1515例退伍军人精神病患者,根据CCMD-3诊断标准[1],精神分裂症1250例,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99例,癫痫性精神障碍91例,情感障碍75例.
作者:陈四军;李文超;李曙亮;娄渊敏;任朝晖;康志强;樊慧贤;宋百丽;杨旭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青少年首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的功能失调性认知和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的疗效.方法 对1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进行4周共8次认知行为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对照组的16例首发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单用药物治疗4周,用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组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1.治疗后研究组的DAS总分[(149.25±14.07)分vs(138.38±9.56)分]、因子D5[(19.50±2.34)分vs(15.31±1.96)分]、D7[(19.31±3.48)分vs(15.]9 ±2.34)分]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DAS分改变不明显;治疗后研究组的DAS总分、D1、D5、D7等因子分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较,BDI和SAS在治疗前后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能显著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功能失调性认知,特别是在脆弱性、寻求赞许、自主性态度的改善上,而对于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的疗效则需要进一步证实.
作者:苏巧荣;王秀云;苏林雁;李功迎;陈菁;任光圆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归因风格、认知态度、个性与抑郁的关系.方法 采用定群研究的方法确定大学一年级637名学生为调查对象,用多维度-多归因量表(MMCS)、功能失调性态度量表(DA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各班进行团体测验.结果 ①抑郁与EPQ的精神质、神经质维度呈显著正相关(r=0.199,r=0.572,均P<0.01);②抑郁与MMCS的能力、背景、运气正相关(P<0.01);③抑郁与DAS量表中除强制性外的各因子均相关(P<0.01);④MMGS的能力、努力、背景、运气四因子与DAS量表各因子均相关(P<0.01).⑤神经质、吸引与排斥、精神质、内外向、完美性、掩饰六因子进入抑郁回归方程(F=60.226,P=0.000,r=0.609).结论 功能失调性态度、归因风格、个性在抑郁的发生中均有一定作用.
作者:朱跃华;张载福;邵海燕;黄恩;胡纪明;尹浩冰;余柳霞;王卫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对比研究三种不同波段电磁辐射对大鼠空间参考学习记忆影响.方法 48只大鼠分别在人为照射X波段微波100mW/cm2、S波段微波100mW/cm2、电磁脉冲(EMP)6×104V/m照射后6h、1d、3d、5d、6d、7d、10d、14d、21 d、28d、6月、12月,应用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采集平均逃避潜伏期(AEL)数据,检测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变化规律.结果 1.各组动物均经历学习阶段(6h~3 d)、短时记忆阶段(5~28 d)和长时记忆阶段(6~12月);2.三种波段辐照组照后6h AEL[EMP:(50.81±11.46)s;HPM-S:(56.06±9.47)s;HPM-X:(50.94±10.03)s]较对照组[(58.00±5.78)s]明显缩短(P<0.05),1~3d呈延长趋势;3.辐照组照后4~28 d AEL较对照组延长,其中5~10d为显著(P<0.05及P<0.01);4.辐照后6月AEL[EMP:(5.19±1.51)s;HPM-S:(5.69±1.69)s;HPM-X:(5.34±1.82)s]仍较对照组[(3.97±1.09)s]显著延长(P<0.05及P<0.01);5.辐照后12月AEL[EMP(6.44±2.19)s、HPM-S(15.06±6.33)s;HPM-X(12.25±11.33)s]仍较对照组[(5.06±1.18)s]明显延长,其中两微波组较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同时也较EMP组显著延长(P<0.05,P<0.01).结论 三种波段辐照后空间参考学习能力、短时记忆能力和长时记忆能力均明显减弱,具有抑制和延迟效应,晚期尤为显著,微波组重于EMP组.
作者:陈娟;左红艳;王德文;彭瑞云;王水明;韩志涛;王鲁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昆明地区符合CCMD-3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28例,分别调查其一般资料和进行相关的认知功能测试,包括数字广度(顺,倒)、算术、数字符号、木块图形、连线测验A和B、逻辑记忆(瞬时,延迟)、视觉记忆(瞬时,延迟)和词汇流畅共8项认知功能测试;抽取患者静脉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方法,检测COMT基因多态性.分析各基因组与认知功能测试结果的关联性.结果 三组基因型患者的数字广度(倒)分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7.21,P<0.01),经两两比较,高活性基因型患者(4.7±1.5)分,与低活性基因型患者(6.7±2.8)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中等活性基因型(5.4±2.3)分,与低活性基因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活性组与中等活性组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他认知功能测试与COMT基因多态性未显示相关关系.结论 COMT基因多态性与数字广度(倒)相关联,提示COMT基因可能从分子水平通过前额叶皮质的多巴胺信号来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工作记忆.
作者:姜红燕;许秀峰;程宇琪;刘华;杨建中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神经症患者的不安全感心理特点及其与儿童期受虐待经历、自尊、自我和谐和心理控制源的关系,探讨形成不安全感的病理心理学机制.方法 对符合入组标准的神经症和对照组各27名分别进行不安全感心理自评量表(SRFIS)、儿童受虐筛查表(SQCA)、自我和谐量表(SCCS)、自尊量表(SES)和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S)的测评.结果 神经症患者SQCA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高于对照组[66.7%vs 22.2%,P<0.01;(13.4±5.6)次vs(6.3±3.4)次,P<0.01],不安全感、自我不和谐性高于对照组[SRFIS总分(67.26±6.69)分vs(56.00±8.86)分,P<0.01;sccs总分(100.41±10.40)分vs(86.48±10.27)分,P<0.01],而自尊心、内控性低于对照组[ses分(19.22±3.34)分vs(23.26±4.31)分,P<0.01;IPCS-I分(29.67±5.05)分vs(32.93±6.11)分,P<0.05],且儿童期受虐待经历与不安全感、自我不和谐性、机遇性呈正相关(r=0.476~0.824,P<0.01),与内控性、自尊呈负相关(r=-0.571~-0.668,P<0.01).不安全感与自我不和谐性、他控性和机遇性呈正相关(r=0.411~0.775,P<0.05或P<0.01),与自尊和内控性呈负相关(r=-0.479~-0.708,P<0.05或P<0.01).儿童虐待和自我不和谐性对不安全感具有正性预测作用(Beta=0.354~593,t=2.64~4.42,P<0.01).结论 神经症患者儿童期受虐待经历较严重,具有不安全感强、自我和谐性差、低自尊低自信、自我力量感下降等心理特点,且不安全感心理特征的形成与受虐待经历有关.
作者:朱相华;沈学武;杨永杰;王成东;沈青锋;魏贤玉;田玉湘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身疾病.其发病率从中国的2.5%到新西兰的13%,全球至少有接近3亿的哮喘患者.
作者:宋玉萍;孙宏伟;王艳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慢性酒精中毒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的阿片机制.方法 3周龄雄性SD大鼠分为4组:给A、B组大鼠饮用乙醇水溶液8周,建立慢性酒精中毒模型,8周后给B、D组大鼠连续10d腹腔注射纳洛酮,A、C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然后分组用Morris水迷宫训练方法,比较4个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差异;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下丘脑、海马、纹状体和前额皮质每克组织中甲脑啡肽(MENK)和亮脑啡肽(LENK)的含量.结果 大鼠慢性酒精摄入后下丘脑和海马内的MENK水平[分别为(362.0l±172.18)pg/g,(27.92±7.38)pg/g];而海马内LENK水平为(69.74±17.03)pg/g,较正常对照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或P<0.01),且相关分析显示脑啡肽水平的变化与水迷宫成绩损害相关.而纳洛酮能部分或完全逆转海马内MENK和LENK含量的变化并改善大鼠学习记忆的行为学成绩.结论 酒精损害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学习记忆相关脑区内的MENK和LENK水平的变化有关.
作者:陈丽萍;马光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在我国随着医护人员从业环境的改变,就业压力加大,加之社会转型期医患纠纷增多,举证责任倒置制度的实施,使得医护人员在承受高负荷工作的同时,又要面对强烈的心理压力,持续的、过于强烈的、高水平的压力可使他们处于疲惫不堪的状态[1],导致职业枯竭.
作者:廖庆兰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