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针胃经穴对应激大鼠血清胃黏膜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作用

杨宗保;严洁;常小荣;易受乡;林亚萍

关键词:电针, 血清, 应激性胃溃疡,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摘要:目的 研究电针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胃经穴后血清对胃黏膜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水浸束缚法制作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5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血清组、胃经血清组和胆经血清组,利用链霉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大鼠胃黏膜细胞,用100ml/L血清孵育,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胃黏膜细胞EGFR的表达水平.结果 胃经血清组和胆经血清组[其吸光度比分别为(1.2272±0.0813)%;(0.9640±0.0387)%]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呈现较强表达,与空白组、模型组和模型血清组[其吸光度比分别为(0.6860±0.0594)%;(0.7104±0.0457)%;(0.8516±0.040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胃经血清组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表达为强烈,与胆经血清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电针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胃经穴后的血清能明显上调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的表达,并且存在经脉-脏腑的特异性联系.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产前产后抑郁症的机制和治疗

    女性在几个特殊时期易患抑郁症,包括经前、产前、产后和更年期.本文仅综述产前和产后抑郁症的机制和治疗.

    作者:喻东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曲唑酮、坦度螺酮和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曲唑酮、坦度螺酮和阿普唑仑对广泛性焦虑症的短、中期疗效和安全性及服药依从性的差异.方法 223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入曲唑酮组(77例)、坦度螺酮组(74例)和阿普唑仑组(77例),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6周,半年后随访.于治疗前、治疗后1,2,4,6周末和随访时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安全性;并于治疗前、治疗6周末和随访时检测血压、心电图、血常规.结果 曲唑酮和阿普唑仑2组患者治疗第1周末HAMA总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下降(P<0.01),坦度螺酮组患者治疗第2周末HAMA总分显著下降(P<0.01).随访时阿普唑仑组患者HAMA总分显著高于曲唑酮和坦度螺酮组(P<0.05).曲唑酮、坦度螺酮和阿普唑仑3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1.5%、67.6%和67.5%,经x2检验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曲唑酮和坦度螺酮2组副反应的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阿普唑仑组(x2总2=7.68,P<0.05;x分2=7.44,P<0.01),曲唑酮组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坦度螺酮组(x2=16.03,P<0.01),曲唑酮和阿普唑仑组患者嗜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坦度螺酮组(x总2=16.51,P<0.01;x分2=11.94,P<0.01).随访时曲唑酮和坦度螺酮组服药依从性好者显著高于阿普唑仑组(x总2=19.43,P<0.01;x分2=19.19,P<0.01).结论 曲唑酮和坦度螺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短期疗效与阿普唑仑相当,中期疗效和服药依从性优于阿普唑仑,副反应的发生率低.

    作者:陈宏;李秀英;刘红丽;王年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不同情绪模式图片眼动特征的研究

    目的 比较不同情绪模式图片的眼动结果,探索能反映图片情绪因素对人们影响程度的眼动指标,探讨人们观看情绪图片的眼动特征.方法 根据40名被试对40张情绪图片的评分结果,挑选出5张有显著差异的情绪图片,分别定义为正性、偏正性、中性、偏负性、负性5种类型.以选出的5张情绪图片为刺激材料,另选39名被试运用EYELINK-Ⅱ眼动仪进行眼动实验,每张图片呈现20 s,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方法分析眼动数据.结果 注视点总数、注视点平均注视时间、大瞳孔尺寸和平均瞳孔尺寸指标均差异有显著性.在四个有显著差异的眼动指标中,负性图片和正性图片均与中性图片差异有显著性.注视点总数结果正性图片[(57.56±20.66)个]、负性图片[(51.82±20.54)个]均多于中性图片[(41.97±17.77)个];平均瞳孔尺寸结果正性图片[(1022.98±328.09)units]、负性图片[(1058.89±377.58)units]均大于中性图片[(831.60±265.98)units].结论 不同情绪模式图片的眼动特征有差异,注视点总数与平均注视时间、大瞳孔尺寸与平均瞳孔尺寸指标是评价情绪图片的较好指标,人们观看正、负性图片比观看中性图片时瞳孔更大、注视点更多.

    作者:李强;侯艳红;苗丹民;廖明敏;王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1515例复退军人精神病患者残疾评定结果分析

    本研究对1515例复员退伍精神病患者残疾评定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2005年7~10月,对洛阳市、安阳市、周口市、信阳市、许昌市、漯河市、驻马店市1515例退伍军人精神病患者,根据CCMD-3诊断标准[1],精神分裂症1250例,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99例,癫痫性精神障碍91例,情感障碍75例.

    作者:陈四军;李文超;李曙亮;娄渊敏;任朝晖;康志强;樊慧贤;宋百丽;杨旭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神经症患者不安全感心理及其与儿童期虐待的关系

    目的 分析神经症患者的不安全感心理特点及其与儿童期受虐待经历、自尊、自我和谐和心理控制源的关系,探讨形成不安全感的病理心理学机制.方法 对符合入组标准的神经症和对照组各27名分别进行不安全感心理自评量表(SRFIS)、儿童受虐筛查表(SQCA)、自我和谐量表(SCCS)、自尊量表(SES)和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S)的测评.结果 神经症患者SQCA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高于对照组[66.7%vs 22.2%,P<0.01;(13.4±5.6)次vs(6.3±3.4)次,P<0.01],不安全感、自我不和谐性高于对照组[SRFIS总分(67.26±6.69)分vs(56.00±8.86)分,P<0.01;sccs总分(100.41±10.40)分vs(86.48±10.27)分,P<0.01],而自尊心、内控性低于对照组[ses分(19.22±3.34)分vs(23.26±4.31)分,P<0.01;IPCS-I分(29.67±5.05)分vs(32.93±6.11)分,P<0.05],且儿童期受虐待经历与不安全感、自我不和谐性、机遇性呈正相关(r=0.476~0.824,P<0.01),与内控性、自尊呈负相关(r=-0.571~-0.668,P<0.01).不安全感与自我不和谐性、他控性和机遇性呈正相关(r=0.411~0.775,P<0.05或P<0.01),与自尊和内控性呈负相关(r=-0.479~-0.708,P<0.05或P<0.01).儿童虐待和自我不和谐性对不安全感具有正性预测作用(Beta=0.354~593,t=2.64~4.42,P<0.01).结论 神经症患者儿童期受虐待经历较严重,具有不安全感强、自我和谐性差、低自尊低自信、自我力量感下降等心理特点,且不安全感心理特征的形成与受虐待经历有关.

    作者:朱相华;沈学武;杨永杰;王成东;沈青锋;魏贤玉;田玉湘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深圳市外来工生活质量调查与分析

    深圳是座移民为主的城市,80%以上为暂住人口[1],其中外来劳务工有500万左右[2],他们往往面临着工作时间长、心理压力大、收入低、工作不稳定等问题,其生存状况不容忽视[2].

    作者:刘晋洪;张泉水;陈家建;张秀芬;黄晓宇;夏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试用自然衰老大鼠建立中风后遗症肾虚痰瘀病证模型

    目的 探讨利用自然衰老大鼠建立中风后遗症肾虚痰瘀病证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按中医肾虚痰瘀证标准从老龄鼠中进行筛选纳入老龄组,并设青龄组作对照.经检测部分老龄鼠相关指标、确定肾虚痰瘀证存在之后建立中风后遗症模型,于造模前后进行证候观察及相关指标检测并作反证治疗.结果 老龄大鼠可见毛稀竖立、黯淡无泽、弓背、懒动、精神萎靡、反应迟钝、采食饮水减少、睡眠增多、阴囊皱缩、睾丸回升、舌质及尾部皮色暗或紫、眼球暗红等肾虚痰瘀证候,青龄大鼠未见上述证候;同时老龄鼠性功能、睾酮、红细胞SOD活性均低于青龄组(P<0.01),血浆MDA、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青龄组(P<0.01).造模后:老龄模型组出现了典型的偏瘫症状和肾虚痰瘀证候,经反证治疗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老龄模型组[(2.41±0.31)分]高于假手术组[(0.00±0.00)分](P<0.01),反证组[(1.50±0.33)分]低于老龄模型组[(2.41±0.31)分](P<0.05);红细胞SOD活性:老龄模型组低于老龄假手术组(P<0.01)和青龄模型组(P<0.05),反证组高于老龄模型组(P<0.01);血浆MDA:老龄模型组高于老龄假手术组(P<0.01)和青龄模型组(P<0.05),反证组低于老龄模型组(P<0.01);血清睾酮:反证组高于老龄模型组(P<0.01);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反证组低于老龄模型组(P<0.05);脑组织SOD活性:老龄模型组低于老龄假手术组(P<0.01)和青龄模型组(P<0.05),反证组高于老龄模型组(P<0.01);脑组织MDA:老龄模型组高于老龄假手术组(P<0.01)和青龄模型组(P<0.05),反证组低于老龄模型组(P<0.01).结论 经按肾虚痰瘀证标准筛选的自然衰老大鼠基本具备肾虚痰瘀证的生物学特点,以此类大鼠建立的中风后遗症模型可作为中风后遗症肾虚痰瘀病证模型.

    作者:何华;王桂香;冯勋刚;杨燕;孔令胜;张爱梅;陈述花;李钰铭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电针胃经穴对应激大鼠血清胃黏膜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作用

    目的 研究电针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胃经穴后血清对胃黏膜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水浸束缚法制作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5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血清组、胃经血清组和胆经血清组,利用链霉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大鼠胃黏膜细胞,用100ml/L血清孵育,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胃黏膜细胞EGFR的表达水平.结果 胃经血清组和胆经血清组[其吸光度比分别为(1.2272±0.0813)%;(0.9640±0.0387)%]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呈现较强表达,与空白组、模型组和模型血清组[其吸光度比分别为(0.6860±0.0594)%;(0.7104±0.0457)%;(0.8516±0.040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胃经血清组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表达为强烈,与胆经血清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电针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胃经穴后的血清能明显上调大鼠胃黏膜细胞EGFR的表达,并且存在经脉-脏腑的特异性联系.

    作者:杨宗保;严洁;常小荣;易受乡;林亚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纳洛酮改善慢性酒精中毒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阿片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慢性酒精中毒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的阿片机制.方法 3周龄雄性SD大鼠分为4组:给A、B组大鼠饮用乙醇水溶液8周,建立慢性酒精中毒模型,8周后给B、D组大鼠连续10d腹腔注射纳洛酮,A、C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然后分组用Morris水迷宫训练方法,比较4个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差异;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下丘脑、海马、纹状体和前额皮质每克组织中甲脑啡肽(MENK)和亮脑啡肽(LENK)的含量.结果 大鼠慢性酒精摄入后下丘脑和海马内的MENK水平[分别为(362.0l±172.18)pg/g,(27.92±7.38)pg/g];而海马内LENK水平为(69.74±17.03)pg/g,较正常对照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或P<0.01),且相关分析显示脑啡肽水平的变化与水迷宫成绩损害相关.而纳洛酮能部分或完全逆转海马内MENK和LENK含量的变化并改善大鼠学习记忆的行为学成绩.结论 酒精损害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学习记忆相关脑区内的MENK和LENK水平的变化有关.

    作者:陈丽萍;马光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军校大学生与军事择业大学生综合心理素质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军校大学生与军事择业大学生综合心理素质的异同.方法 采用MMPI、16PF、A型行为问卷、爱德华个人偏好对某海军院校502名毕业生和该院校当年从地方高校招收的107名毕业生进行集体问卷测试.结果 军校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10.36%)显著低于军事择业大学生(17.76%)(P<0.05),军校大学生的Hy、怯懦与果断、自主性、变异性、聪慧性、谦卑性得分显著高于军事择业大学生(p<0.00或P<0.001),军校大学生的Pt、Sc、Ma显著低于军事择业大学生(P<0.05或P<0.001).结论 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军事择业大学生,军校大学生与军事择业大学生在人格特征、内在需求、A型行为上基本相同.

    作者:宁淑娥;潘杰;李维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认知行为治疗青少年首发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青少年首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的功能失调性认知和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的疗效.方法 对1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进行4周共8次认知行为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对照组的16例首发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单用药物治疗4周,用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组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1.治疗后研究组的DAS总分[(149.25±14.07)分vs(138.38±9.56)分]、因子D5[(19.50±2.34)分vs(15.31±1.96)分]、D7[(19.31±3.48)分vs(15.]9 ±2.34)分]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DAS分改变不明显;治疗后研究组的DAS总分、D1、D5、D7等因子分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较,BDI和SAS在治疗前后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能显著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功能失调性认知,特别是在脆弱性、寻求赞许、自主性态度的改善上,而对于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的疗效则需要进一步证实.

    作者:苏巧荣;王秀云;苏林雁;李功迎;陈菁;任光圆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心脑神力口服液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

    心脑神力口服液(Xinnaoshenli liquor,XNSLL)是以人参、黄芪、当归、酸枣仁、麦冬、五味子和甘草为主要原料的制剂,本制剂主要用于抗疲劳、提高耐缺氧能力和改善记忆力.我们对本配方的不同剂量进行了对小鼠的抗疲劳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兴文;任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症状自评量表因子特点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理仍不完全清楚,病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目前尚无完全治愈的方法,严重影响着患者劳动能力和生命质量.

    作者:汪卫东;林颖娜;张林;洪兰;赵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飞行员焦虑敏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目的 探讨飞行员焦虑敏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 整群抽样抽取飞行员221名,以不同中队为单位集中进行焦虑敏感量表、症状自评量表测试.结果 焦虑敏感的因素中对社会评价的恐惧得分高(9.03±3.43)分,依次是对心理能力丧失的恐惧(7.14±3.00)分,对生理唤醒的恐惧(6.07±2.32)分;SCL-90各因子与焦虑敏感三个因素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心理异常者焦虑敏感的三个因素均高于心理健康者(P<0.01);不同年龄飞行员焦虑敏感在因素三(对心理能力丧失的恐惧)层面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重比较显示,26~35岁组[(7.85±3.52)分]显著高于25岁以下组[(6.62±2.58)分].结论 焦虑敏感受多种因素影响并能很好预测个体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刘玉华;冯正直;汪涛;金鑫;胡晓敏;王米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支气管哮喘与情绪的研究进展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身疾病.其发病率从中国的2.5%到新西兰的13%,全球至少有接近3亿的哮喘患者.

    作者:宋玉萍;孙宏伟;王艳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电刺激中脑腹侧被盖区精神分裂症模型大鼠脑内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

    目的 用电刺激技术建立大鼠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测定伏核和额前皮质脑区内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方法 电刺激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建立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氟哌啶醇组,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不同组别大鼠伏核和额前皮质脑区内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结果 电刺激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引发大鼠类似精神分裂症的阳性和阴性症状;模型鼠伏核内多巴胺含量[(7.56±2.82)ng/mg脑组织湿重]高于正常对照组[(2.10±0.30)ng/mg脑组织湿重](P<0.01),额前皮质脑区内多巴胺含量[(9.81±3.01)ng/mg脑组织湿重]高于正常对照组[(2.97±0.41)ng/mg脑组织湿重](P<0.01);氟哌啶醇组大鼠伏核内多巴胺含量[(2.11±0.10)ng/mg脑组织湿重]低于模型组(P<0.01),额前皮质脑区内多巴胺含量[(3.12±0.43)ng/mg脑组织湿重]也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电刺激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可建立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模型大鼠伏核等脑区内多巴胺功能亢进,氟哌啶醇能有效的降低多巴胺含量.

    作者:仲伟珍;王蕾;聂惠贞;张芳;岳旺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两种小鼠恐惧记忆模型建立的比较研究

    目的 建立一种能有效地评价小鼠恐惧记忆能力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昆明种(KM)和C57BL/6小鼠,使用声音结合足底电击训练,测试同一品种小鼠用不同电击强度,和不同品种小鼠用相同条件训练时,恐惧性记忆建立的差异.恐惧性记忆形成的表现为训练后24 h测试时出现木僵反应(stupor response)且持续时间长.结果 声音分别结合0.4mA、0.6mA、0.9mA的足底电击,24h后在KM小鼠引出的木僵反应时间分别为(60.00±57.77)s,(110.00±129.61)s,(101.99±20.38)s,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强度0.6mA组的合格率高,达30%.在声音结合0.4mA电击条件下,C57BL/6小鼠的木僵反应时间为(275.62±36.99)s,显著长于KM小鼠的时间(P<0.01);前者的合格率为100%,远高于KM小鼠的7.69%.结论 C57BL/6小鼠比KM小鼠更适用于建立恐惧记忆模型;强度0.4~0.6mA的足底电击能获得重复性好的训练效果,而仅以增加电击强度的方式不能提高合格率.

    作者:宋海滨;李春林;金毅;唐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早期系统干预培养独生子女健全人格的多中心研究

    目的 探讨早期系统干预对培养独生子女健全人格的影响,为儿童的优育、优教提供依据.方法 在全国9个省市随机抽取0~6岁独生子女315例组成研究组,采用由国内专家组创建的独生子女健全人格培养方案进行系统干预,并与300例正常未进行干预的儿童对照分析.采用幼儿人格发展趋向量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比奈量表、儿童社会适应量表、儿童气质量表等标准化工具进行评估.结果 研究组CBCL量表平均得分为(21.95±16.08)分,对照组为(26.17±18.88)分,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方面、智力水平发展方面、气质特点、人格发展倾向方面两组相比较,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早期系统干预能促进独生子女健全人格的形成,6岁以前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黄金时期.

    作者:陈学诗;郑毅;崔永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高等医学专科学生自我和谐程度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

    研究表明[1,2],自我和谐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家庭因素对个体心理成长、个性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研究试图采用测量法,了解高等医学专科学生(以下简称医专生)自我和谐程度和家庭环境特点及其二者的关系,以期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沈怡芳;蔡春岚;吕桦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大学生心理症状量表的编制及初步应用

    目的 编制大学生心理症状量表,为教育、临床和社会评估提供测评工具.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大学生的常见心理症状,从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常用量表中提取项目建立项目库,以此为基础编制大学生常见心理症状量表.结果 全量表由自卑、人际过敏、网络成瘾、抑郁和敌对5个维度组成,α系数为0.93,分半信度系数为0.91,重测信度为0.68;与自尊、生活满意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积极维度的相关为-0.455、-0.399和-0.409,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消极维度相关为0.571.大学生突出的症状是抑郁和自卑,网络成瘾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结论 大学生心理症状量表基本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标准并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作者:杨宏飞;刘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