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黄娟;静进;许景明;李秀红;海燕;黄旭;王梦龙;陈学彬;苏晓梅

关键词:学龄儿童, 感觉统合失调, 学习障碍, 家庭环境
摘要:目的研究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学习障碍及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和学习障碍(PRS)筛查量表,分别对755名学龄儿童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感觉统合严重失调率为13.25%;感觉统合正常与失调儿童的学习障碍有统计学差异(P<0.005);其中在LD儿童中感觉统合失调率占63.51%;感觉统合失调与母孕期的情绪、是否足月顺产、出生后的喂养方式、居住环境、孩子1岁内有无高热、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及期待等因素有关(P<0.05).结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环境因素、学习障碍有一定的关系.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电击信号应激免疫调节作用的中枢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可能参与电击信号应激免疫调节作用的中枢机制.方法利用以电击装置为信号的情绪应激免疫调节作用动物模型,观察情绪应激后2个小时,大鼠全脑的c-fos原癌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以电击装置为信号刺激的情绪应激组大鼠明显表达c-fos的脑区包括额皮质、扣带皮质、杏仁体、前连合核、下丘脑背内侧核弥散部、弓状核、孤束核等.结论这些核团可能参与了电击信号应激的免疫调节作用的中枢机制.

    作者:邵枫;林文娟;王玮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褪黑素对卡因酸介导大鼠海马神经元毒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腹腔注射卡因酸介导大鼠海马神经元损害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给予腹腔注射卡因酸,治疗组给予腹腔注射卡因酸和褪黑素,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等体积磷酸缓冲液(PBS);3天后以尼氏染色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DNA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结果大鼠海马神经元计数,尼氏染色实验组及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治疗组明显低于实验组(P<0.01).结论褪黑素对腹腔注射卡因酸介导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韦道祥;陈俊抛;杨卫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年知识分子自感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影响中年知识分子自感健康状况的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中年知识分子和一般市民对影响健康因素的认识程度;采用多因素的条件:pgostic回归分析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对自感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中年知识分子的自感健康状况与身体状况相一致,与同事关系理想和经济状况好呈正相关,但与吸烟、过量饮酒、睡眠不足、离婚或丧偶和患有慢性病呈负相关.结论对中年知识分子不仅仅要注意其身体状况,而且要注意纠正其不良的生活方式,重视其心理卫生保健,改善其经济状况.

    作者:孔令斌;高中静;王元峰;杨景玉;张养菊;李燕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西北沙漠干旱地区少数民族新兵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研究

    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少数名族聚居区,部队少数民族新兵成分多,由于他们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文化背景不同,以及西北沙漠干旱地区生活环境艰苦,为更好了解他们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状况,为科学带兵训兵,故做以下研究.

    作者:欧阳伟;王家同;巨立中;马兴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流动人口已婚已育妇女生殖保健现况调查

    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直接影响我国计划生育和妇女保健工作的开展.本文调查流动人口已婚已育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旨在为提高我国妇女生殖健康及生殖保健服务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宋爱芹;李玉梅;梁英武;翟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胆囊收缩素与摄食调节的研究进展

    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是一种脑肠肽.作为胃肠激素,它参与胃肠功能的调节,并作为饱感信号起到抑制食欲的作用,是外周摄食调节的主要生理因子;作为中枢神经递质,它与其他摄食相关递质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中枢的摄食调节.

    作者:石慧琳;张健发;冯凭;程义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原环境30小时完全睡眠剥夺单次及重复口服咖啡因对计算能力影响的研究

    目的比较高原环境(海拔约2850m)下30小时完全睡眠剥夺单次及重复口服咖啡因对计算能力的不同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实验设计,对6名被试前后进行2次30小时完全睡眠剥夺.在剥夺过程中,分6个时间点进行连续相加测验,分别为:24:00、03:00、05:00、07:00、09:00和13:00.在01:00和05:00时间点上分别给予两种处理:单次口服200mg咖啡因和重复口服200mg咖啡因.两次实验间洗脱期为3天.每次实验进行6个时间点的连续相加测验,观察测验成绩的变化趋势.结果两次实验中03:00与05:00时间点上作业成绩未有明显下降.在单次服用200mg咖啡因实验中,07:00测验时间点成绩明显下降,到09:00测验时间点成绩上升,13:00测验时间点成绩再次下降;而在重复服用200mg咖啡因实验中,07:00和09:00测验时间点成绩均有所提高,在13:00测验时间点成绩下降,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单200mg咖啡因.结论在高原环境下,咖啡因对抗睡眠剥夺的不良影响是有效的.并且重复口服200mg咖啡因的对抗作用较为理想,不但体现在服药后作业成绩的提高,而且也反映在对抗作用持续时间上.

    作者:王伟;孙云峰;皇甫恩;苗丹民;刘旭峰;陈足怀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状态分析

    作者选取近2年来,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病人10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其相关因素.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儿童抽动障碍58例临床分析及行为弱化治疗

    抽动障碍是儿童常见的精神行为性疾病,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提高,近年来有发病率上升的趋势.我院儿童保健门诊自1999年8月至2001年12月期间共接诊儿童抽动障碍58例.我们调查了其家庭环境,并给予行为弱化疗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起;张振华;李朝晖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维吾尔族汉族脑梗塞致精神障碍临床特征及相关变量的对照研究

    跨文化精神病学的研究途径之一是对不同群体的对比,研究文化差异对精神卫生的影响[1].维吾尔(简称维)族与汉族脑梗塞致精神障碍在临床特征及有关变量上有什么不同呢?就此问题,本文对60例维、汉族患者的有关资料进行对比研究.

    作者:王新源;贾翠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精神科男女护士心理状态的对照研究

    随着精神科护理质量要求的提高,对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男护士作为精神科护理队伍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影响护理质量.为探讨精神科男护士的心理素质作者对在我院精神科工作的132名男女护士的心理状态进行对照研究,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韩群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应对方式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应对方式对慢性前列腺炎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定患者的个性特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定患者心身症状,采用应对分类问卷测定患者的应对方式.结果以消极应对为主的患者趋内向,且心身症状严重,预后较差.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预后与患者的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密切相关.

    作者:谢小燕;陈勇;宋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大学生心理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当代大学生心理需要特点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爱德华个性偏好问卷(EPP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自制大学生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45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总体百分位排名前5位需要依次为异性、成就、表现、求助及亲和需要;男女生在异性需要上存在差异;成就需要与母亲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呈正相关;顺从需要与性别、身高、体重、学习成绩呈负相关;秩序需要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表现需要与父亲文化、母亲职业呈正相关;省察、求助需要与性别、身高、体重呈负相关;支配、异性、攻击需要与性别、身高、体重呈正相关;谦卑需要与母亲文化、母亲职业、身高呈负相关;变异需要与性别呈显著负相关,与母亲文化、身高呈正相关;持久需要与家庭经济状况呈正相关.内-外倾纬度分值与顺从、秩序、求助、谦卑、扶助、持久需要呈显著负相关,与支配、变异、表现、亲和需要呈显著正相关,神经质纬度分值与成就、秩序、持久呈显著负相关,与顺从、求助、谦卑、攻击需要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异性、成就、表现、求助及亲和需要是当代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需要;性别、身高、体重、学习成绩、父母文化、母亲职业、母亲健康状况、家庭经济对大学生心理需求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作者:叶明志;王玲;陶炯;王相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受到普遍的关注与重视,其中人际问题成为困扰他们的主要问题之一.早在1986年金华等人就报道18~29岁这个年龄段的人际敏感均分高,且这个年龄段的人际敏感分高于其它因子分[1],大学生正处于此年龄段.

    作者:彭纯子;燕良轼;马晓虹;谭谦宝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心理应激前后血液中部分血管活性物质浓度的变化

    目的探讨不同行为类型者心理应激时血液中血管活性物质浓度的变化.方法以健康的男大学生49人为研究对象,用速算比赛使其产生心理应激,比较不同行为类型者心理应激前后的血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心钠素(ANP)及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的变化.结果心理应激后血压、血浆AngⅡ、ALD的浓度较心理应激前增加(P<0.05),且A型行为类型者舒张压、血浆AngⅡ、ALD浓度的增幅较非A型行为类型者大(P<0.05);应激后血清NO浓度下降(P<0.001),且应激前后血清NO浓度的变化A型行为类型者较非A型行为类型者更为明显(P<0.05);心理应激前后血浆ANP浓度无改变.结论心理应激所致的血压升高可能既与缩血管物质浓度的增加有关,同时也与NO浓度减少有关.

    作者:陈新;赵英;何爱桃;杨露青;李凤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护生焦虑、抑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许多身心疾病有关,缺少社会支持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易于导致不良行为发生[1,2].群体中的社会支持状况对群体成员的生活质量和发展前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138名高护生焦虑、抑郁和社会支持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探讨焦虑、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间的相关性,为提高高护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提供思路.

    作者:李萍;王东;马永臻;吕锋;朱孔香;焦琨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地卓西平对大鼠吗啡位置偏爱及戒断体征的抑制作用

    目的测评地卓西平(MK-801)对大鼠吗啡位置偏爱及戒断体征的影响,探讨NMDA受体在吗啡依赖中的作用.方法51只雄性Sprague-Dawle大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吗啡组和干预组.吗啡组大鼠每天两次腹腔注射吗啡(剂量渐增,10天);干预组大鼠于每次注射吗啡前30min腹腔注射MK-801(0.075 mg/kg);对照组接受相同的试验操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吗啡组大鼠建模后停留于自侧的时间明显延长(P<0.05),戒断第1d、3d戒断体征总分显著升高(P<0.01);干预组大鼠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吗啡组相比,干预组大鼠停留于白侧的时间在建模第5d、9d明显减少(P<0.01),戒断第1d、3d的戒断总评分显著减低(P<0.01).结论MK-801抑制了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及大部分吗啡戒断体征.表明谷胺酸NMDA受体在阿片精神及躯体依赖中均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瑞岭;郝伟;谌红献;姜美俊;向小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照料者生活质量调查

    目的了解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照料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60名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照料者及6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研究.结果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照料者在躯体健康、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维度的各个方面与对照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以配偶作为照料者表现为明显.结论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照料者的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应引起社会及医疗界的关注.

    作者:武维梅;李治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Alzheimer病与血管性痴呆临床特点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Alzheimer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详细收集临床资料,并用痴呆严重程度临床评定量表(CDR)、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对38例AD与30例VD患者的发病情况、行为精神症状特点、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进行比较.结果VD患者多急性发病、呈阶梯性病程、伴有高血压和卒中史;AD患者脑电图改变主要是双额叶及双枕叶的节律改变,以θ波及δ波为主要活动,而VD患者以不对称为主要表现;抑郁、焦虑、欣快的发生率VD患者明显高于AD患者,而幻觉、妄想、饮食障碍则明显低于AD患者;时间定向、地点定向、物体命名评分AD患者明显低于VD患者,而图形描述评分高于VD患者;AD和VD患者存在着躯体生活、工具使用能力下降的不平衡,VD患者躯体生活能力下降更明显.结论AD与VD患者的临床特点不同,发病基础、行为精神症状、认知功能、智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及CT和脑电图的检查等对痴呆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均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景清;李红梅;李功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行为医学与肿瘤的整体康复

    近年来,肿瘤已发展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杀手之一.根据上海市癌症俱乐部对8000余名会员的分析发现其中1/3为初发癌症1~2年的患者,1/3为已康复的患者,还有1/3为中晚期癌症患者,包括复发、转移或带瘤生存的病人.

    作者:杨菊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