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照料者生活质量调查

武维梅;李治红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性脑病, 生活质量, 照料者
摘要:目的了解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照料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60名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照料者及6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研究.结果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照料者在躯体健康、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维度的各个方面与对照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以配偶作为照料者表现为明显.结论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照料者的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应引起社会及医疗界的关注.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关于心理音乐治疗磁带的研制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护理专业女生焦虑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女生的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15名护理专业女生进行测评.结果护理专业女生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焦虑与生活事件和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与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生活事件、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对焦虑均有预测性,其中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直接影响焦虑的水平,生活事件则通过消极应对间接加重焦虑.结论护理专业女生有较高的焦虑水平,对护理专业女生焦虑的发生,生活事件、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既存在直接影响又有交互作用.

    作者:张俐;刘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心理应激前后血液中部分血管活性物质浓度的变化

    目的探讨不同行为类型者心理应激时血液中血管活性物质浓度的变化.方法以健康的男大学生49人为研究对象,用速算比赛使其产生心理应激,比较不同行为类型者心理应激前后的血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心钠素(ANP)及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的变化.结果心理应激后血压、血浆AngⅡ、ALD的浓度较心理应激前增加(P<0.05),且A型行为类型者舒张压、血浆AngⅡ、ALD浓度的增幅较非A型行为类型者大(P<0.05);应激后血清NO浓度下降(P<0.001),且应激前后血清NO浓度的变化A型行为类型者较非A型行为类型者更为明显(P<0.05);心理应激前后血浆ANP浓度无改变.结论心理应激所致的血压升高可能既与缩血管物质浓度的增加有关,同时也与NO浓度减少有关.

    作者:陈新;赵英;何爱桃;杨露青;李凤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肝癌发病与社会因素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不少学者认为社会因素与恶性肿瘤关系甚为密切,但其与肝癌的关系研究不多.为此本研究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探讨社会因素对肝癌的影响规律,为肝癌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邹长林;陈哲京;金文扬;倪士昌;陈邦飞;胡云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受到普遍的关注与重视,其中人际问题成为困扰他们的主要问题之一.早在1986年金华等人就报道18~29岁这个年龄段的人际敏感均分高,且这个年龄段的人际敏感分高于其它因子分[1],大学生正处于此年龄段.

    作者:彭纯子;燕良轼;马晓虹;谭谦宝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海洛因依赖患者行为矫正治疗的研究

    目的探索行为矫正治疗对强制戒毒期海洛因依赖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海洛因依赖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在自然戒断状态下脱瘾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行为矫正治疗.在戒断后24小时、72小时、7天、10天、一个月、3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戒断症状的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戒断后24小时、72小时、7天时所出现的戒断症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在戒断后10天、1个月、3个月时,治疗组患者戒断症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行为矫正治疗对强制戒毒期海洛因依赖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敬烈;曾羚;陈振华;王高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初中生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初中生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585名初中一年级学生应用自编相关问卷及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测评.结果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7%,男生行为问题的检出率高于女生(P<0.01),男生的A行为高于女生,女生的N行为高于男生(P<0.01).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母孕期情绪及营养、子女出生后的安静度、亲子关系、玩游戏机、父母养育方式、子女个性等因素相关.结论初中生行为问题的发生系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作者:翟静;李宪伟;刘金同;郭传琴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躯体化障碍的防御机制与认知归因特征

    目的探讨躯体化障碍患者的防御机制与认知归因特征.方法对34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躯体化障碍患者(疾病组)进行防御机制问卷(DSQ)、精神卫生起源归因源量表(MHLO)、精神卫生心理控制源量表(MHLC)、HAMD测试,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对照组).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疾病组较多应用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机制,较多使用退缩、解除、躯体化、否认、同一化,较少使用抱怨、幽默(P<0.05);患者常把疾病归因于外部(P<0.01),缺乏自省.结论躯体化障碍患者具有不同于正常人的防御方式和认知归因特点,适于进行认知行为疗法.

    作者:赵长银;沈学武;耿德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维生素E对慢性间断性缺氧大鼠学习记忆的作用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维生素E(Vitamin E,VitE)对慢性间断性缺氧(chronic episodic hypoxia,EHYP)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内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EHYP大鼠模型,并给予大(50IU/250g体重/d)、小(5IU/250g体重/d)剂量VitE干预.用被动避暗回避反射试验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潜伏期(STL)越长,学习记忆能力越强;用放射化学法测定大鼠皮层、海马和纹状体ChAT活性.结果EHYP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EHYP组大鼠STL明显缩短(P<0.01),各脑区ChA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药物干预后,与EHYP组相比,VitE大、小剂量组大鼠STL均显著延长(VitE大剂量组:P<0.05,VitE小剂量组:P<0.01),但大剂量组大鼠STL明显短于小剂量组(P<0.05);就ChAT活性而言,小剂量组大鼠各脑区ChA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而大剂量组大鼠仅海马和纹状体ChAT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VitE可改善EHYP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提高其脑内ChAT活性,且小剂量优于大剂量.

    作者:徐雁;李舜伟;左萍萍;孔令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Alzheimer病与血管性痴呆临床特点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Alzheimer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详细收集临床资料,并用痴呆严重程度临床评定量表(CDR)、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对38例AD与30例VD患者的发病情况、行为精神症状特点、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进行比较.结果VD患者多急性发病、呈阶梯性病程、伴有高血压和卒中史;AD患者脑电图改变主要是双额叶及双枕叶的节律改变,以θ波及δ波为主要活动,而VD患者以不对称为主要表现;抑郁、焦虑、欣快的发生率VD患者明显高于AD患者,而幻觉、妄想、饮食障碍则明显低于AD患者;时间定向、地点定向、物体命名评分AD患者明显低于VD患者,而图形描述评分高于VD患者;AD和VD患者存在着躯体生活、工具使用能力下降的不平衡,VD患者躯体生活能力下降更明显.结论AD与VD患者的临床特点不同,发病基础、行为精神症状、认知功能、智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及CT和脑电图的检查等对痴呆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均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景清;李红梅;李功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原环境30小时完全睡眠剥夺单次及重复口服咖啡因对计算能力影响的研究

    目的比较高原环境(海拔约2850m)下30小时完全睡眠剥夺单次及重复口服咖啡因对计算能力的不同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实验设计,对6名被试前后进行2次30小时完全睡眠剥夺.在剥夺过程中,分6个时间点进行连续相加测验,分别为:24:00、03:00、05:00、07:00、09:00和13:00.在01:00和05:00时间点上分别给予两种处理:单次口服200mg咖啡因和重复口服200mg咖啡因.两次实验间洗脱期为3天.每次实验进行6个时间点的连续相加测验,观察测验成绩的变化趋势.结果两次实验中03:00与05:00时间点上作业成绩未有明显下降.在单次服用200mg咖啡因实验中,07:00测验时间点成绩明显下降,到09:00测验时间点成绩上升,13:00测验时间点成绩再次下降;而在重复服用200mg咖啡因实验中,07:00和09:00测验时间点成绩均有所提高,在13:00测验时间点成绩下降,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单200mg咖啡因.结论在高原环境下,咖啡因对抗睡眠剥夺的不良影响是有效的.并且重复口服200mg咖啡因的对抗作用较为理想,不但体现在服药后作业成绩的提高,而且也反映在对抗作用持续时间上.

    作者:王伟;孙云峰;皇甫恩;苗丹民;刘旭峰;陈足怀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褪黑素对卡因酸介导大鼠海马神经元毒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腹腔注射卡因酸介导大鼠海马神经元损害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给予腹腔注射卡因酸,治疗组给予腹腔注射卡因酸和褪黑素,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等体积磷酸缓冲液(PBS);3天后以尼氏染色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DNA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结果大鼠海马神经元计数,尼氏染色实验组及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治疗组明显低于实验组(P<0.01).结论褪黑素对腹腔注射卡因酸介导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韦道祥;陈俊抛;杨卫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应对方式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应对方式对慢性前列腺炎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定患者的个性特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定患者心身症状,采用应对分类问卷测定患者的应对方式.结果以消极应对为主的患者趋内向,且心身症状严重,预后较差.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预后与患者的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密切相关.

    作者:谢小燕;陈勇;宋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西北沙漠干旱地区少数民族新兵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研究

    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少数名族聚居区,部队少数民族新兵成分多,由于他们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文化背景不同,以及西北沙漠干旱地区生活环境艰苦,为更好了解他们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状况,为科学带兵训兵,故做以下研究.

    作者:欧阳伟;王家同;巨立中;马兴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158例尿道及膀胱异物患者致病行为分析

    尿道及膀胱异物在泌尿外科临床中较常见,但是有关其致病行为的临床研究较少,作者通过对我院泌尿外科近二十余年收治的尿道及膀胱异物患者的致病行为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曙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胆囊收缩素与摄食调节的研究进展

    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是一种脑肠肽.作为胃肠激素,它参与胃肠功能的调节,并作为饱感信号起到抑制食欲的作用,是外周摄食调节的主要生理因子;作为中枢神经递质,它与其他摄食相关递质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中枢的摄食调节.

    作者:石慧琳;张健发;冯凭;程义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儿童抽动障碍58例临床分析及行为弱化治疗

    抽动障碍是儿童常见的精神行为性疾病,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提高,近年来有发病率上升的趋势.我院儿童保健门诊自1999年8月至2001年12月期间共接诊儿童抽动障碍58例.我们调查了其家庭环境,并给予行为弱化疗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起;张振华;李朝晖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在征兵体检中设立心理测验项目的研究

    目的探讨心理测验在义务兵征兵体检中的应用.方法将心理测验作为体检的一部分,用MMPI、PHI和16PF量表评定参加征兵体检并初检合格的应征青年,以测验结果作为确定是否入伍的一个依据.结果PHI与16PF可以较好反应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有很好的检测效果,与精神检查发现,病史调查结果相一致.结论在招收义务兵时进行心理测评可以筛选出精神异常者和心理素质较差者,初步确定了测查程序、工具选择、选拔标准,可推广应用.

    作者:朱跃华;张载福;王健生;吕婺鹏;徐秋萍;蒋庆飞;余柳霞;夏刚;叶茂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护生焦虑、抑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许多身心疾病有关,缺少社会支持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易于导致不良行为发生[1,2].群体中的社会支持状况对群体成员的生活质量和发展前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138名高护生焦虑、抑郁和社会支持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探讨焦虑、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间的相关性,为提高高护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提供思路.

    作者:李萍;王东;马永臻;吕锋;朱孔香;焦琨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电击信号应激免疫调节作用的中枢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可能参与电击信号应激免疫调节作用的中枢机制.方法利用以电击装置为信号的情绪应激免疫调节作用动物模型,观察情绪应激后2个小时,大鼠全脑的c-fos原癌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以电击装置为信号刺激的情绪应激组大鼠明显表达c-fos的脑区包括额皮质、扣带皮质、杏仁体、前连合核、下丘脑背内侧核弥散部、弓状核、孤束核等.结论这些核团可能参与了电击信号应激的免疫调节作用的中枢机制.

    作者:邵枫;林文娟;王玮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