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海洛因依赖患者行为矫正治疗的研究

孙敬烈;曾羚;陈振华;王高华

关键词:海洛因依赖, 行为矫正治疗,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索行为矫正治疗对强制戒毒期海洛因依赖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海洛因依赖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在自然戒断状态下脱瘾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行为矫正治疗.在戒断后24小时、72小时、7天、10天、一个月、3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戒断症状的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戒断后24小时、72小时、7天时所出现的戒断症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在戒断后10天、1个月、3个月时,治疗组患者戒断症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行为矫正治疗对强制戒毒期海洛因依赖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疗效及治疗依从性的研究

    为探讨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疗效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笔者应用认知治疗联合药物及单纯药物分别治疗精神分裂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恩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躯体化障碍的防御机制与认知归因特征

    目的探讨躯体化障碍患者的防御机制与认知归因特征.方法对34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躯体化障碍患者(疾病组)进行防御机制问卷(DSQ)、精神卫生起源归因源量表(MHLO)、精神卫生心理控制源量表(MHLC)、HAMD测试,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对照组).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疾病组较多应用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机制,较多使用退缩、解除、躯体化、否认、同一化,较少使用抱怨、幽默(P<0.05);患者常把疾病归因于外部(P<0.01),缺乏自省.结论躯体化障碍患者具有不同于正常人的防御方式和认知归因特点,适于进行认知行为疗法.

    作者:赵长银;沈学武;耿德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护生焦虑、抑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许多身心疾病有关,缺少社会支持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易于导致不良行为发生[1,2].群体中的社会支持状况对群体成员的生活质量和发展前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138名高护生焦虑、抑郁和社会支持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探讨焦虑、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间的相关性,为提高高护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提供思路.

    作者:李萍;王东;马永臻;吕锋;朱孔香;焦琨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护理专业女生焦虑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女生的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15名护理专业女生进行测评.结果护理专业女生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焦虑与生活事件和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与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生活事件、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对焦虑均有预测性,其中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直接影响焦虑的水平,生活事件则通过消极应对间接加重焦虑.结论护理专业女生有较高的焦虑水平,对护理专业女生焦虑的发生,生活事件、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既存在直接影响又有交互作用.

    作者:张俐;刘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原环境30小时完全睡眠剥夺单次及重复口服咖啡因对计算能力影响的研究

    目的比较高原环境(海拔约2850m)下30小时完全睡眠剥夺单次及重复口服咖啡因对计算能力的不同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实验设计,对6名被试前后进行2次30小时完全睡眠剥夺.在剥夺过程中,分6个时间点进行连续相加测验,分别为:24:00、03:00、05:00、07:00、09:00和13:00.在01:00和05:00时间点上分别给予两种处理:单次口服200mg咖啡因和重复口服200mg咖啡因.两次实验间洗脱期为3天.每次实验进行6个时间点的连续相加测验,观察测验成绩的变化趋势.结果两次实验中03:00与05:00时间点上作业成绩未有明显下降.在单次服用200mg咖啡因实验中,07:00测验时间点成绩明显下降,到09:00测验时间点成绩上升,13:00测验时间点成绩再次下降;而在重复服用200mg咖啡因实验中,07:00和09:00测验时间点成绩均有所提高,在13:00测验时间点成绩下降,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单200mg咖啡因.结论在高原环境下,咖啡因对抗睡眠剥夺的不良影响是有效的.并且重复口服200mg咖啡因的对抗作用较为理想,不但体现在服药后作业成绩的提高,而且也反映在对抗作用持续时间上.

    作者:王伟;孙云峰;皇甫恩;苗丹民;刘旭峰;陈足怀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158例尿道及膀胱异物患者致病行为分析

    尿道及膀胱异物在泌尿外科临床中较常见,但是有关其致病行为的临床研究较少,作者通过对我院泌尿外科近二十余年收治的尿道及膀胱异物患者的致病行为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曙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编辑部文献检索服务简介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聪圣胶囊对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和神经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聪圣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后学习记忆障碍及神经细胞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跳台实验、水迷宫实验,观察聪圣胶囊对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采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观察聪圣胶囊含药血清对缺糖缺氧损伤神经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的影响.结果聪圣胶囊1.5、3 g/kg可改善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程度;其含药血清可抑制缺糖/缺氧3 h再灌0 h、3 h、6 h和18 h引起的神经细胞内LDH的释放.结论聪圣胶囊可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作者:赵玲;徐秋萍;李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受到普遍的关注与重视,其中人际问题成为困扰他们的主要问题之一.早在1986年金华等人就报道18~29岁这个年龄段的人际敏感均分高,且这个年龄段的人际敏感分高于其它因子分[1],大学生正处于此年龄段.

    作者:彭纯子;燕良轼;马晓虹;谭谦宝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心理应激前后血液中部分血管活性物质浓度的变化

    目的探讨不同行为类型者心理应激时血液中血管活性物质浓度的变化.方法以健康的男大学生49人为研究对象,用速算比赛使其产生心理应激,比较不同行为类型者心理应激前后的血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心钠素(ANP)及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的变化.结果心理应激后血压、血浆AngⅡ、ALD的浓度较心理应激前增加(P<0.05),且A型行为类型者舒张压、血浆AngⅡ、ALD浓度的增幅较非A型行为类型者大(P<0.05);应激后血清NO浓度下降(P<0.001),且应激前后血清NO浓度的变化A型行为类型者较非A型行为类型者更为明显(P<0.05);心理应激前后血浆ANP浓度无改变.结论心理应激所致的血压升高可能既与缩血管物质浓度的增加有关,同时也与NO浓度减少有关.

    作者:陈新;赵英;何爱桃;杨露青;李凤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躯体变形障碍临床研究进展

    躯体变形障碍(Body Dysmorphic Disorder,简称BDD)是一种独立的精神疾患,指个体有一种想象外表缺陷的先占观念(preoccupation),如果确有轻微躯体畸形,那么病人对此的关注是明显过分的;这种先占观念会引起明显的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社会、职业或其它重要领域的功能缺损;而这种观念不能归因于其它精神疾患(如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对自己的外貌和体型不满)[1].

    作者:戴非;蔡中;何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不同性别肝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随着现代医学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影响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对118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旨在寻找男、女肝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

    作者:陈晓蓓;杨丽华;龚作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AD大鼠模型的制备及行为学和超微结构研究

    目的观察大鼠皮下长期间断性注射叠氮钠后的学习记忆、中枢神经系统β-淀粉样蛋白(Aβ)含量和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放射免疫和透射电镜的方法.结果注射氮钠后4周,大鼠Morris水迷宫试验逃逸潜伏期明显延长,海马和额叶大脑皮层内Aβ含量显著升高,神经元内出现脂褐素沉积、髓鞘样变等退行性变,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数目减少,突触小泡数目减少.结论长期皮下注射叠氮钠可以制备AD氧化应激大鼠模型,并导致中枢Aβ的升高,神经元内出现退行性变和线粒体的损伤.

    作者:徐海伟;黎海蒂;范晓棠;曹娟;龚发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精神科男女护士心理状态的对照研究

    随着精神科护理质量要求的提高,对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男护士作为精神科护理队伍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影响护理质量.为探讨精神科男护士的心理素质作者对在我院精神科工作的132名男女护士的心理状态进行对照研究,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韩群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研究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学习障碍及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和学习障碍(PRS)筛查量表,分别对755名学龄儿童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感觉统合严重失调率为13.25%;感觉统合正常与失调儿童的学习障碍有统计学差异(P<0.005);其中在LD儿童中感觉统合失调率占63.51%;感觉统合失调与母孕期的情绪、是否足月顺产、出生后的喂养方式、居住环境、孩子1岁内有无高热、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及期待等因素有关(P<0.05).结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环境因素、学习障碍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黄娟;静进;许景明;李秀红;海燕;黄旭;王梦龙;陈学彬;苏晓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状态分析

    作者选取近2年来,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病人10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其相关因素.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学生心理素质特点的研究

    目的探讨中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特点.方法采用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对重庆市和四川省25所中学的10055名中学生进行了测验.结果中学生心理素质表现为女生与男生没有显著差异,重点中学学生显著高于普通中学学生;呈现出高二>初二>初一>高一>高三>初三的年级发展走向.结论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必须针对其心理素质发展特点.

    作者:冯正直;张大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曲唑酮和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和副作用的对照研究

    目的评估曲唑酮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应用曲唑酮和氟西汀治疗抑郁症,随机取样各30例,并比较疗效和副作用,曲唑酮的初始剂量为50mg/d,po,3周内视病情需要增至100~150mg/d.氟西汀20mg/d,疗程4周.采用HAMD和SERS分别于用药前、治疗后第7、14、21、28各评定一次.结果曲唑酮与氟西汀疗效相仿,HAMD的平均分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01).以HAMD减分50%为标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曲唑酮主要副作用是头晕和嗜睡,氟西汀是引起焦虑和睡眠障碍.结论曲唑酮是一种安全有效又能改善睡眠的抗抑郁药.

    作者:郑少雄;杨权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海洛因依赖患者行为矫正治疗的研究

    目的探索行为矫正治疗对强制戒毒期海洛因依赖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海洛因依赖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在自然戒断状态下脱瘾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行为矫正治疗.在戒断后24小时、72小时、7天、10天、一个月、3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戒断症状的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戒断后24小时、72小时、7天时所出现的戒断症状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在戒断后10天、1个月、3个月时,治疗组患者戒断症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行为矫正治疗对强制戒毒期海洛因依赖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敬烈;曾羚;陈振华;王高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行为医学与肿瘤的整体康复

    近年来,肿瘤已发展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杀手之一.根据上海市癌症俱乐部对8000余名会员的分析发现其中1/3为初发癌症1~2年的患者,1/3为已康复的患者,还有1/3为中晚期癌症患者,包括复发、转移或带瘤生存的病人.

    作者:杨菊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