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长林;陈哲京;金文扬;倪士昌;陈邦飞;胡云良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聪圣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后学习记忆障碍及神经细胞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跳台实验、水迷宫实验,观察聪圣胶囊对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采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观察聪圣胶囊含药血清对缺糖缺氧损伤神经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的影响.结果聪圣胶囊1.5、3 g/kg可改善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程度;其含药血清可抑制缺糖/缺氧3 h再灌0 h、3 h、6 h和18 h引起的神经细胞内LDH的释放.结论聪圣胶囊可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作者:赵玲;徐秋萍;李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跨文化精神病学的研究途径之一是对不同群体的对比,研究文化差异对精神卫生的影响[1].维吾尔(简称维)族与汉族脑梗塞致精神障碍在临床特征及有关变量上有什么不同呢?就此问题,本文对60例维、汉族患者的有关资料进行对比研究.
作者:王新源;贾翠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调查心理咨询门诊中社交焦虑障碍的共病情况及功能损害程度.方法用系统抽样法抽取494名咨客,用LSAS量表初步筛选,并按照DSM-Ⅳ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功能损害情况按照患者自我评价分为有无严重影响.结果心理咨询门诊中,66%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共患其他精神疾病;有17%~47%的患者报告社交焦虑障碍对婚姻家庭、工作功能、和学习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合并抑郁组的患者年龄、LSAS他评分数及功能损害程度与非合并抑郁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咨询门诊中社交焦虑障碍与其他疾病共患率高,对生活质量影响较重,合并抑郁障碍者功能损害程度加重.
作者:刘素贞;张海音;徐勇;张冰;齐文丽;李知;欧阳泽祥;曹羿郎;胡广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自从1981年在西方首次发现和报道艾滋病以来,艾滋病就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1].由于这种疾病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一旦感染和发病至今尚无根治的药物,唯一可行的是通过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改变人们的行为来预防艾滋病的流行.
作者:王志瑾;林爱华;艾玲保;罗不凡;李美霞;周秀珍;刘汉湘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不少学者认为社会因素与恶性肿瘤关系甚为密切,但其与肝癌的关系研究不多.为此本研究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探讨社会因素对肝癌的影响规律,为肝癌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邹长林;陈哲京;金文扬;倪士昌;陈邦飞;胡云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大鼠皮下长期间断性注射叠氮钠后的学习记忆、中枢神经系统β-淀粉样蛋白(Aβ)含量和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放射免疫和透射电镜的方法.结果注射氮钠后4周,大鼠Morris水迷宫试验逃逸潜伏期明显延长,海马和额叶大脑皮层内Aβ含量显著升高,神经元内出现脂褐素沉积、髓鞘样变等退行性变,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数目减少,突触小泡数目减少.结论长期皮下注射叠氮钠可以制备AD氧化应激大鼠模型,并导致中枢Aβ的升高,神经元内出现退行性变和线粒体的损伤.
作者:徐海伟;黎海蒂;范晓棠;曹娟;龚发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是一种脑肠肽.作为胃肠激素,它参与胃肠功能的调节,并作为饱感信号起到抑制食欲的作用,是外周摄食调节的主要生理因子;作为中枢神经递质,它与其他摄食相关递质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中枢的摄食调节.
作者:石慧琳;张健发;冯凭;程义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维生素E(Vitamin E,VitE)对慢性间断性缺氧(chronic episodic hypoxia,EHYP)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内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EHYP大鼠模型,并给予大(50IU/250g体重/d)、小(5IU/250g体重/d)剂量VitE干预.用被动避暗回避反射试验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潜伏期(STL)越长,学习记忆能力越强;用放射化学法测定大鼠皮层、海马和纹状体ChAT活性.结果EHYP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EHYP组大鼠STL明显缩短(P<0.01),各脑区ChA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药物干预后,与EHYP组相比,VitE大、小剂量组大鼠STL均显著延长(VitE大剂量组:P<0.05,VitE小剂量组:P<0.01),但大剂量组大鼠STL明显短于小剂量组(P<0.05);就ChAT活性而言,小剂量组大鼠各脑区ChA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而大剂量组大鼠仅海马和纹状体ChAT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VitE可改善EHYP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提高其脑内ChAT活性,且小剂量优于大剂量.
作者:徐雁;李舜伟;左萍萍;孔令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尿道及膀胱异物在泌尿外科临床中较常见,但是有关其致病行为的临床研究较少,作者通过对我院泌尿外科近二十余年收治的尿道及膀胱异物患者的致病行为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曙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应对方式对慢性前列腺炎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定患者的个性特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定患者心身症状,采用应对分类问卷测定患者的应对方式.结果以消极应对为主的患者趋内向,且心身症状严重,预后较差.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预后与患者的应对方式及人格特征密切相关.
作者:谢小燕;陈勇;宋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腹腔注射卡因酸介导大鼠海马神经元损害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给予腹腔注射卡因酸,治疗组给予腹腔注射卡因酸和褪黑素,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等体积磷酸缓冲液(PBS);3天后以尼氏染色法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DNA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结果大鼠海马神经元计数,尼氏染色实验组及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治疗组明显低于实验组(P<0.01).结论褪黑素对腹腔注射卡因酸介导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韦道祥;陈俊抛;杨卫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随着现代医学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影响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对118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旨在寻找男、女肝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
作者:陈晓蓓;杨丽华;龚作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受到普遍的关注与重视,其中人际问题成为困扰他们的主要问题之一.早在1986年金华等人就报道18~29岁这个年龄段的人际敏感均分高,且这个年龄段的人际敏感分高于其它因子分[1],大学生正处于此年龄段.
作者:彭纯子;燕良轼;马晓虹;谭谦宝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理测验在义务兵征兵体检中的应用.方法将心理测验作为体检的一部分,用MMPI、PHI和16PF量表评定参加征兵体检并初检合格的应征青年,以测验结果作为确定是否入伍的一个依据.结果PHI与16PF可以较好反应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有很好的检测效果,与精神检查发现,病史调查结果相一致.结论在招收义务兵时进行心理测评可以筛选出精神异常者和心理素质较差者,初步确定了测查程序、工具选择、选拔标准,可推广应用.
作者:朱跃华;张载福;王健生;吕婺鹏;徐秋萍;蒋庆飞;余柳霞;夏刚;叶茂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氟伏沙明(Fluvoxamine),商品名为(Luvox),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1].该药自20世纪80年代首次问世以来在国外应用广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能有效治疗抑郁症、强迫症,和在长期治疗中的预防作用[2,3].作者在上海对氟伏沙明进行了多中心开放研究,旨在评价其治疗抑郁、焦虑和强迫的疗效、改善绝望的程度以及副反应.
作者:凌政;季建林;周天骍;陈引娣;吴文源;朱紫青;韩鹤松;叶维菲;瞿正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初中生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585名初中一年级学生应用自编相关问卷及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测评.结果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7%,男生行为问题的检出率高于女生(P<0.01),男生的A行为高于女生,女生的N行为高于男生(P<0.01).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母孕期情绪及营养、子女出生后的安静度、亲子关系、玩游戏机、父母养育方式、子女个性等因素相关.结论初中生行为问题的发生系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作者:翟静;李宪伟;刘金同;郭传琴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少数名族聚居区,部队少数民族新兵成分多,由于他们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文化背景不同,以及西北沙漠干旱地区生活环境艰苦,为更好了解他们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状况,为科学带兵训兵,故做以下研究.
作者:欧阳伟;王家同;巨立中;马兴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在所有失语综合征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命名障碍,表现出不同类型的错语.不同的错语反映不同语言层次的损害,错语出现率的高低反映了不同语言层次损害的严重程度.本文对9例传导性失语患者在命名作业中出现的错语进行分析,探讨传导性失语命名障碍的机制.
作者:尤志珺;毛善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比较高原环境(海拔约2850m)下30小时完全睡眠剥夺单次及重复口服咖啡因对计算能力的不同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实验设计,对6名被试前后进行2次30小时完全睡眠剥夺.在剥夺过程中,分6个时间点进行连续相加测验,分别为:24:00、03:00、05:00、07:00、09:00和13:00.在01:00和05:00时间点上分别给予两种处理:单次口服200mg咖啡因和重复口服200mg咖啡因.两次实验间洗脱期为3天.每次实验进行6个时间点的连续相加测验,观察测验成绩的变化趋势.结果两次实验中03:00与05:00时间点上作业成绩未有明显下降.在单次服用200mg咖啡因实验中,07:00测验时间点成绩明显下降,到09:00测验时间点成绩上升,13:00测验时间点成绩再次下降;而在重复服用200mg咖啡因实验中,07:00和09:00测验时间点成绩均有所提高,在13:00测验时间点成绩下降,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单200mg咖啡因.结论在高原环境下,咖啡因对抗睡眠剥夺的不良影响是有效的.并且重复口服200mg咖啡因的对抗作用较为理想,不但体现在服药后作业成绩的提高,而且也反映在对抗作用持续时间上.
作者:王伟;孙云峰;皇甫恩;苗丹民;刘旭峰;陈足怀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