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聪圣胶囊对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和神经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

赵玲;徐秋萍;李林

关键词:中药, 脑缺血再灌注, 学习记忆, 神经细胞
摘要:目的研究聪圣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后学习记忆障碍及神经细胞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跳台实验、水迷宫实验,观察聪圣胶囊对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采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观察聪圣胶囊含药血清对缺糖缺氧损伤神经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的影响.结果聪圣胶囊1.5、3 g/kg可改善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程度;其含药血清可抑制缺糖/缺氧3 h再灌0 h、3 h、6 h和18 h引起的神经细胞内LDH的释放.结论聪圣胶囊可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原环境30小时完全睡眠剥夺单次及重复口服咖啡因对计算能力影响的研究

    目的比较高原环境(海拔约2850m)下30小时完全睡眠剥夺单次及重复口服咖啡因对计算能力的不同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实验设计,对6名被试前后进行2次30小时完全睡眠剥夺.在剥夺过程中,分6个时间点进行连续相加测验,分别为:24:00、03:00、05:00、07:00、09:00和13:00.在01:00和05:00时间点上分别给予两种处理:单次口服200mg咖啡因和重复口服200mg咖啡因.两次实验间洗脱期为3天.每次实验进行6个时间点的连续相加测验,观察测验成绩的变化趋势.结果两次实验中03:00与05:00时间点上作业成绩未有明显下降.在单次服用200mg咖啡因实验中,07:00测验时间点成绩明显下降,到09:00测验时间点成绩上升,13:00测验时间点成绩再次下降;而在重复服用200mg咖啡因实验中,07:00和09:00测验时间点成绩均有所提高,在13:00测验时间点成绩下降,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单200mg咖啡因.结论在高原环境下,咖啡因对抗睡眠剥夺的不良影响是有效的.并且重复口服200mg咖啡因的对抗作用较为理想,不但体现在服药后作业成绩的提高,而且也反映在对抗作用持续时间上.

    作者:王伟;孙云峰;皇甫恩;苗丹民;刘旭峰;陈足怀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行为医学与肿瘤的整体康复

    近年来,肿瘤已发展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杀手之一.根据上海市癌症俱乐部对8000余名会员的分析发现其中1/3为初发癌症1~2年的患者,1/3为已康复的患者,还有1/3为中晚期癌症患者,包括复发、转移或带瘤生存的病人.

    作者:杨菊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不同性别肝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随着现代医学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影响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对118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旨在寻找男、女肝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

    作者:陈晓蓓;杨丽华;龚作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农村地区家庭暴力调查分析

    家庭暴力指发生在家庭成员或有亲密关系的人之间的攻击或强迫行为,包括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和经济控制四个方面[1].家庭暴力的绝大多数受害者是妇女,特别是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2],引起了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世界各国和各种组织制定许多公约及条文来制止和消灭家庭暴力.

    作者:李兆晖;程怡民;王献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受到普遍的关注与重视,其中人际问题成为困扰他们的主要问题之一.早在1986年金华等人就报道18~29岁这个年龄段的人际敏感均分高,且这个年龄段的人际敏感分高于其它因子分[1],大学生正处于此年龄段.

    作者:彭纯子;燕良轼;马晓虹;谭谦宝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基层红会工作者及农村居民对红十字会认知情况的调查

    为了解基层红会工作者和农村居民对红十字会工作的需求,为推动全省农村红十字会工作的开展提供决策依据.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

    作者:翟敏;李士雪;曲江斌;王兴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西北沙漠干旱地区少数民族新兵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研究

    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少数名族聚居区,部队少数民族新兵成分多,由于他们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文化背景不同,以及西北沙漠干旱地区生活环境艰苦,为更好了解他们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状况,为科学带兵训兵,故做以下研究.

    作者:欧阳伟;王家同;巨立中;马兴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脑电地形图研究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电生理学的特征.方法按DSM-Ⅳ诊断标准收集25例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共病组)、30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组)、14例广泛性焦虑障碍和6例惊恐障碍患者(焦虑组).对所有病例作脑电地形图检查.结果尽管共病组、抑郁组和焦虑组的α功率值和右/左α功率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三组均具有各自的特征;三组患者各脑区α频带绝对功率值与两量表分值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无独特的脑电地形图特征.

    作者:袁勇贵;吴爱勤;张心保;李乐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维生素E对慢性间断性缺氧大鼠学习记忆的作用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维生素E(Vitamin E,VitE)对慢性间断性缺氧(chronic episodic hypoxia,EHYP)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内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EHYP大鼠模型,并给予大(50IU/250g体重/d)、小(5IU/250g体重/d)剂量VitE干预.用被动避暗回避反射试验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潜伏期(STL)越长,学习记忆能力越强;用放射化学法测定大鼠皮层、海马和纹状体ChAT活性.结果EHYP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EHYP组大鼠STL明显缩短(P<0.01),各脑区ChA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药物干预后,与EHYP组相比,VitE大、小剂量组大鼠STL均显著延长(VitE大剂量组:P<0.05,VitE小剂量组:P<0.01),但大剂量组大鼠STL明显短于小剂量组(P<0.05);就ChAT活性而言,小剂量组大鼠各脑区ChA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而大剂量组大鼠仅海马和纹状体ChAT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VitE可改善EHYP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提高其脑内ChAT活性,且小剂量优于大剂量.

    作者:徐雁;李舜伟;左萍萍;孔令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在征兵体检中设立心理测验项目的研究

    目的探讨心理测验在义务兵征兵体检中的应用.方法将心理测验作为体检的一部分,用MMPI、PHI和16PF量表评定参加征兵体检并初检合格的应征青年,以测验结果作为确定是否入伍的一个依据.结果PHI与16PF可以较好反应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有很好的检测效果,与精神检查发现,病史调查结果相一致.结论在招收义务兵时进行心理测评可以筛选出精神异常者和心理素质较差者,初步确定了测查程序、工具选择、选拔标准,可推广应用.

    作者:朱跃华;张载福;王健生;吕婺鹏;徐秋萍;蒋庆飞;余柳霞;夏刚;叶茂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大学生心理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当代大学生心理需要特点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爱德华个性偏好问卷(EPP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自制大学生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45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总体百分位排名前5位需要依次为异性、成就、表现、求助及亲和需要;男女生在异性需要上存在差异;成就需要与母亲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呈正相关;顺从需要与性别、身高、体重、学习成绩呈负相关;秩序需要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表现需要与父亲文化、母亲职业呈正相关;省察、求助需要与性别、身高、体重呈负相关;支配、异性、攻击需要与性别、身高、体重呈正相关;谦卑需要与母亲文化、母亲职业、身高呈负相关;变异需要与性别呈显著负相关,与母亲文化、身高呈正相关;持久需要与家庭经济状况呈正相关.内-外倾纬度分值与顺从、秩序、求助、谦卑、扶助、持久需要呈显著负相关,与支配、变异、表现、亲和需要呈显著正相关,神经质纬度分值与成就、秩序、持久呈显著负相关,与顺从、求助、谦卑、攻击需要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异性、成就、表现、求助及亲和需要是当代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需要;性别、身高、体重、学习成绩、父母文化、母亲职业、母亲健康状况、家庭经济对大学生心理需求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作者:叶明志;王玲;陶炯;王相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9例传导性失语命名障碍分析

    在所有失语综合征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命名障碍,表现出不同类型的错语.不同的错语反映不同语言层次的损害,错语出现率的高低反映了不同语言层次损害的严重程度.本文对9例传导性失语患者在命名作业中出现的错语进行分析,探讨传导性失语命名障碍的机制.

    作者:尤志珺;毛善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心理应激前后血液中部分血管活性物质浓度的变化

    目的探讨不同行为类型者心理应激时血液中血管活性物质浓度的变化.方法以健康的男大学生49人为研究对象,用速算比赛使其产生心理应激,比较不同行为类型者心理应激前后的血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心钠素(ANP)及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的变化.结果心理应激后血压、血浆AngⅡ、ALD的浓度较心理应激前增加(P<0.05),且A型行为类型者舒张压、血浆AngⅡ、ALD浓度的增幅较非A型行为类型者大(P<0.05);应激后血清NO浓度下降(P<0.001),且应激前后血清NO浓度的变化A型行为类型者较非A型行为类型者更为明显(P<0.05);心理应激前后血浆ANP浓度无改变.结论心理应激所致的血压升高可能既与缩血管物质浓度的增加有关,同时也与NO浓度减少有关.

    作者:陈新;赵英;何爱桃;杨露青;李凤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护理专业女生焦虑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女生的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15名护理专业女生进行测评.结果护理专业女生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焦虑与生活事件和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与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生活事件、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对焦虑均有预测性,其中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直接影响焦虑的水平,生活事件则通过消极应对间接加重焦虑.结论护理专业女生有较高的焦虑水平,对护理专业女生焦虑的发生,生活事件、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既存在直接影响又有交互作用.

    作者:张俐;刘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江苏省儿童孤独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孤独症是婴幼儿常见的广泛性发育障碍,自1943年由Kanner首次发现并报道后,对此病的研究越来越多.我国目前尚无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作者:汪卫华;翟灵伟;郑丽;朱军;屈晓燕;冯琴妹;马东;吴亚南;汪晓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武警战士与指挥院校学员一般卫生知识信念行为的对比分析

    目的武警部队开展健康教育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取整群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对全国3 463名武警战士和指挥院校学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武警战士一般卫生知识、信念、行为平均得分分别是61.44,66.26和49.51(满分均为100分).指挥院校学员一般卫生知识、信念、行为平均得分分别是65.63,60.33和53.44(满分均为100分).后者的一般卫生知识、行为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前者,但信念得分却低于前者.信念与知识、行为紧密相关,r=0.04和0.30.结论武警战士和指挥院校学员健康知识、信念、行为水平较低,应该针对生活环境、个体的文化素质、健康信念等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健康教育干预效果.

    作者:李浴峰;刘彬;雷志勇;宋月英;李亚萍;王心;朱振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Alzheimer病与血管性痴呆临床特点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Alzheimer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详细收集临床资料,并用痴呆严重程度临床评定量表(CDR)、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对38例AD与30例VD患者的发病情况、行为精神症状特点、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进行比较.结果VD患者多急性发病、呈阶梯性病程、伴有高血压和卒中史;AD患者脑电图改变主要是双额叶及双枕叶的节律改变,以θ波及δ波为主要活动,而VD患者以不对称为主要表现;抑郁、焦虑、欣快的发生率VD患者明显高于AD患者,而幻觉、妄想、饮食障碍则明显低于AD患者;时间定向、地点定向、物体命名评分AD患者明显低于VD患者,而图形描述评分高于VD患者;AD和VD患者存在着躯体生活、工具使用能力下降的不平衡,VD患者躯体生活能力下降更明显.结论AD与VD患者的临床特点不同,发病基础、行为精神症状、认知功能、智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及CT和脑电图的检查等对痴呆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均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景清;李红梅;李功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心理咨询门诊中社交焦虑障碍的共病与功能损害情况调查

    目的调查心理咨询门诊中社交焦虑障碍的共病情况及功能损害程度.方法用系统抽样法抽取494名咨客,用LSAS量表初步筛选,并按照DSM-Ⅳ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功能损害情况按照患者自我评价分为有无严重影响.结果心理咨询门诊中,66%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共患其他精神疾病;有17%~47%的患者报告社交焦虑障碍对婚姻家庭、工作功能、和学习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合并抑郁组的患者年龄、LSAS他评分数及功能损害程度与非合并抑郁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咨询门诊中社交焦虑障碍与其他疾病共患率高,对生活质量影响较重,合并抑郁障碍者功能损害程度加重.

    作者:刘素贞;张海音;徐勇;张冰;齐文丽;李知;欧阳泽祥;曹羿郎;胡广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失眠症患者的多导睡眠图检测及其与心理卫生状况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行为、生理的变化及其与心理卫生状况间的联系.方法对69例失眠症患者及25名正常对照者进行睡眠行为调查及全夜多导睡眠图(PSG)检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69例失眠症患者进行测试.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失眠症组睡眠潜伏期延长[(40.7±21.3)min],总睡眠时间减少[(317.8±88.6)min],觉醒次数增多[(9.5±5.5)次],睡眠效率下降[(75.5±8.6)%],深睡眠减少[(7.8±3.8)%];(P<0.05-0.01).(2)失眠症患者SCL-90的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与觉醒次数、觉醒时间有显著相关性(P<0.01);N量表分与SCL-90的各因子分间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失眠症患者存在睡眠行为及睡眠生理的异常变化,并与其心理卫生状况及个性特征有关.

    作者:余海鹰;王宏;崔庶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关于心理音乐治疗磁带的研制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