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失眠症患者的多导睡眠图检测及其与心理卫生状况的相关研究

余海鹰;王宏;崔庶

关键词:失眠症, 多导睡眠描记术, 心理卫生
摘要: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行为、生理的变化及其与心理卫生状况间的联系.方法对69例失眠症患者及25名正常对照者进行睡眠行为调查及全夜多导睡眠图(PSG)检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69例失眠症患者进行测试.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失眠症组睡眠潜伏期延长[(40.7±21.3)min],总睡眠时间减少[(317.8±88.6)min],觉醒次数增多[(9.5±5.5)次],睡眠效率下降[(75.5±8.6)%],深睡眠减少[(7.8±3.8)%];(P<0.05-0.01).(2)失眠症患者SCL-90的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与觉醒次数、觉醒时间有显著相关性(P<0.01);N量表分与SCL-90的各因子分间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失眠症患者存在睡眠行为及睡眠生理的异常变化,并与其心理卫生状况及个性特征有关.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家庭影响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心理学机制探讨

    目的运用现代心理学理论研究家庭影响青少年吸烟行为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问卷收集青少年吸烟行为与家庭影响因素的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运用现代心理学理论,探讨家庭影响青少年吸烟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9项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的吸烟行为有显著影响,主要为兄弟姐妹吸烟、母亲对吸烟的态度、父母吸烟、孩子对父母的依从性等,在心理学上分别对应于社会心理、心理遗传、认知心理、身心发展等理论.结论打破家庭因素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学机制平衡,必然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干预青少年的吸烟行为.

    作者:刘卓;王增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躯体变形障碍临床研究进展

    躯体变形障碍(Body Dysmorphic Disorder,简称BDD)是一种独立的精神疾患,指个体有一种想象外表缺陷的先占观念(preoccupation),如果确有轻微躯体畸形,那么病人对此的关注是明显过分的;这种先占观念会引起明显的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社会、职业或其它重要领域的功能缺损;而这种观念不能归因于其它精神疾患(如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对自己的外貌和体型不满)[1].

    作者:戴非;蔡中;何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电击信号应激免疫调节作用的中枢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可能参与电击信号应激免疫调节作用的中枢机制.方法利用以电击装置为信号的情绪应激免疫调节作用动物模型,观察情绪应激后2个小时,大鼠全脑的c-fos原癌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以电击装置为信号刺激的情绪应激组大鼠明显表达c-fos的脑区包括额皮质、扣带皮质、杏仁体、前连合核、下丘脑背内侧核弥散部、弓状核、孤束核等.结论这些核团可能参与了电击信号应激的免疫调节作用的中枢机制.

    作者:邵枫;林文娟;王玮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失眠症患者的多导睡眠图检测及其与心理卫生状况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行为、生理的变化及其与心理卫生状况间的联系.方法对69例失眠症患者及25名正常对照者进行睡眠行为调查及全夜多导睡眠图(PSG)检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69例失眠症患者进行测试.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失眠症组睡眠潜伏期延长[(40.7±21.3)min],总睡眠时间减少[(317.8±88.6)min],觉醒次数增多[(9.5±5.5)次],睡眠效率下降[(75.5±8.6)%],深睡眠减少[(7.8±3.8)%];(P<0.05-0.01).(2)失眠症患者SCL-90的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与觉醒次数、觉醒时间有显著相关性(P<0.01);N量表分与SCL-90的各因子分间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失眠症患者存在睡眠行为及睡眠生理的异常变化,并与其心理卫生状况及个性特征有关.

    作者:余海鹰;王宏;崔庶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哮喘儿童照顾者心理状况及家庭环境调查

    目的调查哮喘儿照顾者心理状况、家庭环境,分析不同病情程度哮喘患儿社会心理因素的差异,以期探讨这些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及各社会心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STAI、LES[1]量表,对62例哮喘儿童的照顾者及50例门诊非心理行为障碍患儿的照顾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研究发现哮喘患儿照顾者的S-AI分高于门诊非心理行为障碍患儿的照顾者,前者经历的负性事件频数、生活事件总频数均高于后者,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哮喘患儿照顾者的T-AI分与患儿学习受影响、家庭成员工作受影响、负性事件紧张总值、负性事件频数、生活事件紧张总值、生活事件总频数的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中、重度哮喘患儿量化家庭关系和住房面积比间歇、轻度哮喘患儿的得分更高,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哮喘患儿照顾者就诊时的焦虑情绪更明显,遭遇的生活事件更多.患儿学习、家庭成员工作受影响程度越重,生活事件越多,精神紧张度越高加重照顾者焦虑情绪.这些提示对哮喘患儿进行治疗时应同时干预其照顾者和家庭环境的不良因素.

    作者:段金莲;牛轶;程自立;王高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腹式呼吸对心算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式呼吸对心算时心血管反应性有无影响.方法30名A、B型人格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被试进行腹式呼吸后做心算,控制组不做腹式呼吸做心算,测量心率变异性及血压.结果心算时,两组心率、血压显著上升,实验组腹式呼吸后舒张压显著下降;PNN504表现出显著的性别效应,组别与性别在大心率3、HFnu4和LF/HF4上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人格因素在各项指标上无显著效应.结论心算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应激;女性腹式呼吸后交感神经活动降低,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男性变化不大.

    作者:张文彩;王海民;闫克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农村地区家庭暴力调查分析

    家庭暴力指发生在家庭成员或有亲密关系的人之间的攻击或强迫行为,包括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和经济控制四个方面[1].家庭暴力的绝大多数受害者是妇女,特别是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2],引起了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世界各国和各种组织制定许多公约及条文来制止和消灭家庭暴力.

    作者:李兆晖;程怡民;王献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初中生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初中生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585名初中一年级学生应用自编相关问卷及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测评.结果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7%,男生行为问题的检出率高于女生(P<0.01),男生的A行为高于女生,女生的N行为高于男生(P<0.01).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母孕期情绪及营养、子女出生后的安静度、亲子关系、玩游戏机、父母养育方式、子女个性等因素相关.结论初中生行为问题的发生系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作者:翟静;李宪伟;刘金同;郭传琴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维生素E对慢性间断性缺氧大鼠学习记忆的作用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维生素E(Vitamin E,VitE)对慢性间断性缺氧(chronic episodic hypoxia,EHYP)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内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EHYP大鼠模型,并给予大(50IU/250g体重/d)、小(5IU/250g体重/d)剂量VitE干预.用被动避暗回避反射试验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潜伏期(STL)越长,学习记忆能力越强;用放射化学法测定大鼠皮层、海马和纹状体ChAT活性.结果EHYP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EHYP组大鼠STL明显缩短(P<0.01),各脑区ChA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药物干预后,与EHYP组相比,VitE大、小剂量组大鼠STL均显著延长(VitE大剂量组:P<0.05,VitE小剂量组:P<0.01),但大剂量组大鼠STL明显短于小剂量组(P<0.05);就ChAT活性而言,小剂量组大鼠各脑区ChA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而大剂量组大鼠仅海马和纹状体ChAT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VitE可改善EHYP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提高其脑内ChAT活性,且小剂量优于大剂量.

    作者:徐雁;李舜伟;左萍萍;孔令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维吾尔族汉族脑梗塞致精神障碍临床特征及相关变量的对照研究

    跨文化精神病学的研究途径之一是对不同群体的对比,研究文化差异对精神卫生的影响[1].维吾尔(简称维)族与汉族脑梗塞致精神障碍在临床特征及有关变量上有什么不同呢?就此问题,本文对60例维、汉族患者的有关资料进行对比研究.

    作者:王新源;贾翠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武警战士与指挥院校学员一般卫生知识信念行为的对比分析

    目的武警部队开展健康教育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取整群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对全国3 463名武警战士和指挥院校学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武警战士一般卫生知识、信念、行为平均得分分别是61.44,66.26和49.51(满分均为100分).指挥院校学员一般卫生知识、信念、行为平均得分分别是65.63,60.33和53.44(满分均为100分).后者的一般卫生知识、行为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前者,但信念得分却低于前者.信念与知识、行为紧密相关,r=0.04和0.30.结论武警战士和指挥院校学员健康知识、信念、行为水平较低,应该针对生活环境、个体的文化素质、健康信念等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健康教育干预效果.

    作者:李浴峰;刘彬;雷志勇;宋月英;李亚萍;王心;朱振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躯体化障碍的防御机制与认知归因特征

    目的探讨躯体化障碍患者的防御机制与认知归因特征.方法对34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躯体化障碍患者(疾病组)进行防御机制问卷(DSQ)、精神卫生起源归因源量表(MHLO)、精神卫生心理控制源量表(MHLC)、HAMD测试,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对照组).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疾病组较多应用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机制,较多使用退缩、解除、躯体化、否认、同一化,较少使用抱怨、幽默(P<0.05);患者常把疾病归因于外部(P<0.01),缺乏自省.结论躯体化障碍患者具有不同于正常人的防御方式和认知归因特点,适于进行认知行为疗法.

    作者:赵长银;沈学武;耿德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儿童抽动障碍58例临床分析及行为弱化治疗

    抽动障碍是儿童常见的精神行为性疾病,随着对本病认识的提高,近年来有发病率上升的趋势.我院儿童保健门诊自1999年8月至2001年12月期间共接诊儿童抽动障碍58例.我们调查了其家庭环境,并给予行为弱化疗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起;张振华;李朝晖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原环境30小时完全睡眠剥夺单次及重复口服咖啡因对计算能力影响的研究

    目的比较高原环境(海拔约2850m)下30小时完全睡眠剥夺单次及重复口服咖啡因对计算能力的不同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实验设计,对6名被试前后进行2次30小时完全睡眠剥夺.在剥夺过程中,分6个时间点进行连续相加测验,分别为:24:00、03:00、05:00、07:00、09:00和13:00.在01:00和05:00时间点上分别给予两种处理:单次口服200mg咖啡因和重复口服200mg咖啡因.两次实验间洗脱期为3天.每次实验进行6个时间点的连续相加测验,观察测验成绩的变化趋势.结果两次实验中03:00与05:00时间点上作业成绩未有明显下降.在单次服用200mg咖啡因实验中,07:00测验时间点成绩明显下降,到09:00测验时间点成绩上升,13:00测验时间点成绩再次下降;而在重复服用200mg咖啡因实验中,07:00和09:00测验时间点成绩均有所提高,在13:00测验时间点成绩下降,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单200mg咖啡因.结论在高原环境下,咖啡因对抗睡眠剥夺的不良影响是有效的.并且重复口服200mg咖啡因的对抗作用较为理想,不但体现在服药后作业成绩的提高,而且也反映在对抗作用持续时间上.

    作者:王伟;孙云峰;皇甫恩;苗丹民;刘旭峰;陈足怀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66例完成自杀者的心理剖析

    目的用心理剖析的方法探讨完成自杀者的相关因素.方法对66例完成自杀者与66例正常对照者,分别采用一般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工具社会支持量表(TSS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社会交流量表(SC)、自杀1年前和当时总体功能评定量表(O-GAF,P-GAF)、自杀企图量表(SAS)及自杀意念量表(SIS)进行调查.采用DSM-Ⅲ-R对精神问题进行了回顾性诊断.信息来源于2名知情亲友,在死后2~14月期间进行.结果自杀者中72.72%符合DSM-Ⅲ-R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男性明显高于女性(2.98:1);女性高峰年龄较男性前移10年(20~49,30~59);春、夏季常见(66.7%);抑郁和焦虑情绪,低收入和社会支持领悟差是高危因素(P<0.05);躯体功能活动受限制是自杀的诱因(28.75%);服毒是被青睐的方法(69.7%),其次是自缢25.7%和其它(4.5%).信息人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差(9 /48).结论抑郁是自杀的危险因素.普及精神病学的知识重要.

    作者:孙月吉;刘启贵;姜潮;贾树华;周莉;胡冬梅;孙燕;王蕾;Zhang Jie;Conwell Y;Wieczorek W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照料者生活质量调查

    目的了解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照料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60名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照料者及6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研究.结果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照料者在躯体健康、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维度的各个方面与对照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以配偶作为照料者表现为明显.结论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照料者的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应引起社会及医疗界的关注.

    作者:武维梅;李治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9例传导性失语命名障碍分析

    在所有失语综合征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命名障碍,表现出不同类型的错语.不同的错语反映不同语言层次的损害,错语出现率的高低反映了不同语言层次损害的严重程度.本文对9例传导性失语患者在命名作业中出现的错语进行分析,探讨传导性失语命名障碍的机制.

    作者:尤志珺;毛善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脑电地形图研究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电生理学的特征.方法按DSM-Ⅳ诊断标准收集25例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共病组)、30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组)、14例广泛性焦虑障碍和6例惊恐障碍患者(焦虑组).对所有病例作脑电地形图检查.结果尽管共病组、抑郁组和焦虑组的α功率值和右/左α功率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三组均具有各自的特征;三组患者各脑区α频带绝对功率值与两量表分值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无独特的脑电地形图特征.

    作者:袁勇贵;吴爱勤;张心保;李乐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江苏省儿童孤独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孤独症是婴幼儿常见的广泛性发育障碍,自1943年由Kanner首次发现并报道后,对此病的研究越来越多.我国目前尚无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作者:汪卫华;翟灵伟;郑丽;朱军;屈晓燕;冯琴妹;马东;吴亚南;汪晓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精神科男女护士心理状态的对照研究

    随着精神科护理质量要求的提高,对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男护士作为精神科护理队伍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影响护理质量.为探讨精神科男护士的心理素质作者对在我院精神科工作的132名男女护士的心理状态进行对照研究,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韩群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