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6例完成自杀者的心理剖析

孙月吉;刘启贵;姜潮;贾树华;周莉;胡冬梅;孙燕;王蕾;Zhang Jie;Conwell Y;Wieczorek W

关键词:完成自杀, 精神障碍, 社会支持领悟能力, 自杀方法
摘要:目的用心理剖析的方法探讨完成自杀者的相关因素.方法对66例完成自杀者与66例正常对照者,分别采用一般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工具社会支持量表(TSS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社会交流量表(SC)、自杀1年前和当时总体功能评定量表(O-GAF,P-GAF)、自杀企图量表(SAS)及自杀意念量表(SIS)进行调查.采用DSM-Ⅲ-R对精神问题进行了回顾性诊断.信息来源于2名知情亲友,在死后2~14月期间进行.结果自杀者中72.72%符合DSM-Ⅲ-R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男性明显高于女性(2.98:1);女性高峰年龄较男性前移10年(20~49,30~59);春、夏季常见(66.7%);抑郁和焦虑情绪,低收入和社会支持领悟差是高危因素(P<0.05);躯体功能活动受限制是自杀的诱因(28.75%);服毒是被青睐的方法(69.7%),其次是自缢25.7%和其它(4.5%).信息人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差(9 /48).结论抑郁是自杀的危险因素.普及精神病学的知识重要.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初中生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初中生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585名初中一年级学生应用自编相关问卷及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测评.结果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7%,男生行为问题的检出率高于女生(P<0.01),男生的A行为高于女生,女生的N行为高于男生(P<0.01).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母孕期情绪及营养、子女出生后的安静度、亲子关系、玩游戏机、父母养育方式、子女个性等因素相关.结论初中生行为问题的发生系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作者:翟静;李宪伟;刘金同;郭传琴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流动人口已婚已育妇女生殖保健现况调查

    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直接影响我国计划生育和妇女保健工作的开展.本文调查流动人口已婚已育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旨在为提高我国妇女生殖健康及生殖保健服务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宋爱芹;李玉梅;梁英武;翟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大学生心理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当代大学生心理需要特点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爱德华个性偏好问卷(EPP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自制大学生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45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总体百分位排名前5位需要依次为异性、成就、表现、求助及亲和需要;男女生在异性需要上存在差异;成就需要与母亲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呈正相关;顺从需要与性别、身高、体重、学习成绩呈负相关;秩序需要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表现需要与父亲文化、母亲职业呈正相关;省察、求助需要与性别、身高、体重呈负相关;支配、异性、攻击需要与性别、身高、体重呈正相关;谦卑需要与母亲文化、母亲职业、身高呈负相关;变异需要与性别呈显著负相关,与母亲文化、身高呈正相关;持久需要与家庭经济状况呈正相关.内-外倾纬度分值与顺从、秩序、求助、谦卑、扶助、持久需要呈显著负相关,与支配、变异、表现、亲和需要呈显著正相关,神经质纬度分值与成就、秩序、持久呈显著负相关,与顺从、求助、谦卑、攻击需要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异性、成就、表现、求助及亲和需要是当代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需要;性别、身高、体重、学习成绩、父母文化、母亲职业、母亲健康状况、家庭经济对大学生心理需求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作者:叶明志;王玲;陶炯;王相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强迫游泳应激强度的改变对大鼠海马中c-fos表达习惯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应激强度的改变对重复应激导致的大鼠海马中c-fos表达习惯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特异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重复强迫温水游泳应激导致的c-fos表达习惯化大鼠模型基础上,观察强迫冰水游泳应激对大鼠海马中c-fos表达的影响.结果重复强迫温水游泳应激导致c-fos表达习惯化后,再给予强迫冰水游泳应激使c-fos表达水平再次升高.结论高强度的应激可以逆转低强度应激所引起的习惯化效应.

    作者:马慧;王大鹏;丁宝坤;金魁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照料者生活质量调查

    目的了解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照料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60名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照料者及6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研究.结果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照料者在躯体健康、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维度的各个方面与对照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以配偶作为照料者表现为明显.结论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照料者的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应引起社会及医疗界的关注.

    作者:武维梅;李治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研究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学习障碍及环境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和学习障碍(PRS)筛查量表,分别对755名学龄儿童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感觉统合严重失调率为13.25%;感觉统合正常与失调儿童的学习障碍有统计学差异(P<0.005);其中在LD儿童中感觉统合失调率占63.51%;感觉统合失调与母孕期的情绪、是否足月顺产、出生后的喂养方式、居住环境、孩子1岁内有无高热、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及期待等因素有关(P<0.05).结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环境因素、学习障碍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黄娟;静进;许景明;李秀红;海燕;黄旭;王梦龙;陈学彬;苏晓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原环境30小时完全睡眠剥夺单次及重复口服咖啡因对计算能力影响的研究

    目的比较高原环境(海拔约2850m)下30小时完全睡眠剥夺单次及重复口服咖啡因对计算能力的不同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实验设计,对6名被试前后进行2次30小时完全睡眠剥夺.在剥夺过程中,分6个时间点进行连续相加测验,分别为:24:00、03:00、05:00、07:00、09:00和13:00.在01:00和05:00时间点上分别给予两种处理:单次口服200mg咖啡因和重复口服200mg咖啡因.两次实验间洗脱期为3天.每次实验进行6个时间点的连续相加测验,观察测验成绩的变化趋势.结果两次实验中03:00与05:00时间点上作业成绩未有明显下降.在单次服用200mg咖啡因实验中,07:00测验时间点成绩明显下降,到09:00测验时间点成绩上升,13:00测验时间点成绩再次下降;而在重复服用200mg咖啡因实验中,07:00和09:00测验时间点成绩均有所提高,在13:00测验时间点成绩下降,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单200mg咖啡因.结论在高原环境下,咖啡因对抗睡眠剥夺的不良影响是有效的.并且重复口服200mg咖啡因的对抗作用较为理想,不但体现在服药后作业成绩的提高,而且也反映在对抗作用持续时间上.

    作者:王伟;孙云峰;皇甫恩;苗丹民;刘旭峰;陈足怀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肝癌发病与社会因素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不少学者认为社会因素与恶性肿瘤关系甚为密切,但其与肝癌的关系研究不多.为此本研究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探讨社会因素对肝癌的影响规律,为肝癌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作者:邹长林;陈哲京;金文扬;倪士昌;陈邦飞;胡云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西北沙漠干旱地区少数民族新兵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研究

    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少数名族聚居区,部队少数民族新兵成分多,由于他们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文化背景不同,以及西北沙漠干旱地区生活环境艰苦,为更好了解他们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状况,为科学带兵训兵,故做以下研究.

    作者:欧阳伟;王家同;巨立中;马兴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维吾尔族汉族脑梗塞致精神障碍临床特征及相关变量的对照研究

    跨文化精神病学的研究途径之一是对不同群体的对比,研究文化差异对精神卫生的影响[1].维吾尔(简称维)族与汉族脑梗塞致精神障碍在临床特征及有关变量上有什么不同呢?就此问题,本文对60例维、汉族患者的有关资料进行对比研究.

    作者:王新源;贾翠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学生心理素质特点的研究

    目的探讨中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特点.方法采用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对重庆市和四川省25所中学的10055名中学生进行了测验.结果中学生心理素质表现为女生与男生没有显著差异,重点中学学生显著高于普通中学学生;呈现出高二>初二>初一>高一>高三>初三的年级发展走向.结论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必须针对其心理素质发展特点.

    作者:冯正直;张大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家庭影响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心理学机制探讨

    目的运用现代心理学理论研究家庭影响青少年吸烟行为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问卷收集青少年吸烟行为与家庭影响因素的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运用现代心理学理论,探讨家庭影响青少年吸烟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9项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的吸烟行为有显著影响,主要为兄弟姐妹吸烟、母亲对吸烟的态度、父母吸烟、孩子对父母的依从性等,在心理学上分别对应于社会心理、心理遗传、认知心理、身心发展等理论.结论打破家庭因素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学机制平衡,必然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干预青少年的吸烟行为.

    作者:刘卓;王增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江苏省儿童孤独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孤独症是婴幼儿常见的广泛性发育障碍,自1943年由Kanner首次发现并报道后,对此病的研究越来越多.我国目前尚无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作者:汪卫华;翟灵伟;郑丽;朱军;屈晓燕;冯琴妹;马东;吴亚南;汪晓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护理专业女生焦虑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女生的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15名护理专业女生进行测评.结果护理专业女生的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焦虑与生活事件和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与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生活事件、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对焦虑均有预测性,其中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直接影响焦虑的水平,生活事件则通过消极应对间接加重焦虑.结论护理专业女生有较高的焦虑水平,对护理专业女生焦虑的发生,生活事件、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既存在直接影响又有交互作用.

    作者:张俐;刘波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神经质人格影响应激反应的现场研究

    人格特征对应激反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神经质因子.既往研究探讨了神经质人格特征对情绪、生理、生化、免疫反应的影响[1~6],而少有涉及行为反应报告,在现场条件下进行神经质人格对生理和行为的联合研究则未见报道.本研究以军校招生体检为紧张性刺激,在现场条件下研究神经质人格类型对生理、行为的影响.

    作者:卢抗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Alzheimer病与血管性痴呆临床特点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Alzheimer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详细收集临床资料,并用痴呆严重程度临床评定量表(CDR)、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对38例AD与30例VD患者的发病情况、行为精神症状特点、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进行比较.结果VD患者多急性发病、呈阶梯性病程、伴有高血压和卒中史;AD患者脑电图改变主要是双额叶及双枕叶的节律改变,以θ波及δ波为主要活动,而VD患者以不对称为主要表现;抑郁、焦虑、欣快的发生率VD患者明显高于AD患者,而幻觉、妄想、饮食障碍则明显低于AD患者;时间定向、地点定向、物体命名评分AD患者明显低于VD患者,而图形描述评分高于VD患者;AD和VD患者存在着躯体生活、工具使用能力下降的不平衡,VD患者躯体生活能力下降更明显.结论AD与VD患者的临床特点不同,发病基础、行为精神症状、认知功能、智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及CT和脑电图的检查等对痴呆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均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景清;李红梅;李功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护生焦虑、抑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许多身心疾病有关,缺少社会支持不利于健康人格的塑造,易于导致不良行为发生[1,2].群体中的社会支持状况对群体成员的生活质量和发展前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138名高护生焦虑、抑郁和社会支持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探讨焦虑、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间的相关性,为提高高护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提供思路.

    作者:李萍;王东;马永臻;吕锋;朱孔香;焦琨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男性少年暴力罪犯人格特征对照研究

    目的了解男性少年暴力罪犯的人格特征,探索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因素.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调查86名服刑期男性少年罪犯和33名中专学生.结果两组Pd、Hs、Pa、Sc、D、pt、Si量表T分有显著性差异;两组Pd、Pa、Sc、Hs、Mf、Hy、pt量表T分在60分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d、Hs量表T分在70分界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男性少年暴力罪犯可能有多型人格特征偏离正常,以病态人格和疑病人格为显著,其他多为轻度偏离的人格特征.

    作者:徐莉萍;王小平;谢永标;孙业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去卵巢去松果体对大鼠齿状回β淀粉样蛋白损伤区突触泡膜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去卵巢(ovariectomy,OVX)、去松果体(pinealectomy,PX)对大鼠齿状回(Dentate gyrus,DG)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m,Aβ)损伤区突触泡膜素(synaptophysin,SY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生理盐水(NS)对照、正常+Aβ、假OVX+Aβ、OVX+Aβ、假PX+Aβ、PX+Aβ、假OVX+假PX+Aβ、OVX+PX+Aβ9组.术后60d,将Aβ注入DG背侧带分子层,7d后以SYN作标记,用SABC法检测Aβ损伤区DG背侧带分子层的SYN Pu值.结果假手术组与NS对照组无DG神经元损害、DG背侧带各分子层SYN Pu值无显著差别,合并为B1组,假手术+Aβ各组与正常+Aβ组的DG神经元损害、DG背侧带各分子层SYN Pu值无显著差别,合并为B2组.各组Aβ直接接触的DG分子层SYN Pu值均明显减低,组间无明显区别.Aβ注射点以外,各组间DG背侧带内外分子层SYN PU值有明显区别:OVX+PX+Aβ组<PX+Aβ组<OVX+Aβ组<B1组<B2组;各组间DG背侧带中分子层无显著区别.结论Aβ-40对DG分子层突触有直接的损害作用.在Aβ注射点以外区域,OVX、PX使Aβ的DG颗粒细胞损害诱导的其背侧带内外分子层的代偿性神经生长消失,PX比OVX危害大,联合影响更大.

    作者:李岩;陈俊抛;孔庆胜;张建国;周翠玲;张金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音乐内容和播放次序对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的影响

    目的研究音乐的内容和播放次序对人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的影响.方法将摇滚音乐、轻音乐、自然静音三种音乐材料,以不同顺序播放给30名大学生(男、女各15名),在睁眼清醒状态下聆听,记录他们的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结果(1)音乐内容和播放次序的交互作用对收缩压的影响非常显著(P<0.01).(2)播放次序对对男生舒张压的影响显著(P<0.05).(3)内容和播放次序的交互作用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非常显著(P<0.05).(4)不同性别的学生聆听音乐材料时,音乐内容和音乐播放次序对他们收缩压的影响是不同的(P<0.05).结论不同音乐内容和播放次序对收缩压、血氧饱和度有影响;不同性别受到影响也不一样.

    作者:封文波;张平;闫克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