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孕酮与β-HCG联合测定在异常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钟颖;周俊

关键词:孕酮, β-HCG, 先兆流产, 稽留流产, 异位妊娠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孕酮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联合测定在异常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异常妊娠患者232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先兆流产组(149例)、稽留流产组(51例)和异位妊娠组(32例),监测各组血清孕酮与β-HCG.结果 先兆流产组孕酮值,明显高于稽留流产组(P<0.01),高于异位妊娠组(P<0.05);先兆流产组β-HCG值明显高于稽留流产组和异位妊娠组(P<0.01).结论 血清孕酮与β-HCG联合测定可作为早期诊断异常妊娠的一种手段.
白求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糜蛋白酶在颅内血肿非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除少数需要紧急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抢救外,大部分颅内血肿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但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够完全吸收,给患者带来了较严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如何才能缩短颅内血肿吸收时间,我们对2001~2006年收治的87例患者进行分析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邓寿喜;薛岩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静脉及口服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43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静脉及口服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3例患者在房颤发作时给以静脉注射胺碘酮150 mg负荷量后,继之再用600 μg/min静滴维持24 h.总量为600~1 200 mg.同时加口服胺碘酮治疗.结果 用药后24 h内复律成功者38例,转复成功率为88.4%.43例患者用药后心室率明显下降,且作用迅速.用药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结论 胺碘酮对房颤进行药物复律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作者:梁海军;陈永生;雷励;秦海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教学医院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提高本科教学的质量,必须把加强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各高等学校要像重视培养学科带头人一样重视基础课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这是国家根据人才培养的规律和特点得出的科学结论.对医学院校而言,教学医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同样需要突出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

    作者:何海龙;叶晓健;王来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侵蚀性葡萄胎化疗的护理体会

    侵蚀性葡萄胎是指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至子宫以外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该病继发于葡萄胎之后,具有恶性肿瘤行为,是危害妇女的常见病之一.临床治疗以化疗为主.我院妇科2005年6月~2006年6月采用5-氟脲嘧啶(5-FU)联合更生霉素(KSM)治疗侵蚀性葡萄胎72例,效果显著,化疗疗程缩短,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袁进萍;王秀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药结合走罐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7例疗效观察

    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临床常见病,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7例,疗效满意.

    作者:张艳红;李增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平衡针灸治疗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应用平衡针灸治疗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30例予平衡针灸治疗,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结果 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6.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平衡针灸治疗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疗效显著.

    作者:孙永慧;李义岩;蒋鹤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丹参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辅助治疗作用

    目的 观察丹参辅助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照组43例常规应用强的松等药物,治疗组44例加用丹参静脉注射,检测两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血浆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血液流变学、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有无出血情况.结果 经4周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均减轻或消失,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中没有出血表现或倾向.结论 丹参辅助治疗PNS,能明显地增加疗效,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姚月成;骆九源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近红外线乳腺诊断仪在妇科体检中的应用

    近红外线乳腺诊断仪采用近红外光对乳腺进行透照成像,对女性乳腺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现就近红外线乳腺诊断仪在我院妇科体检中的应用报告如下.

    作者:邢晓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内镜早期胃癌诊断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内镜下早期诊断胃癌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胃镜检查,可疑病灶部位加病灶周围组织活检,病理确诊为胃癌;内镜下肿瘤以胃窦部分布多见:为21例(56.8%),病理诊断以管状腺癌多18例(48.6%),癌灶周边组织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病变.结论 对于临床怀疑胃癌的患者,特别那些有癌前病变及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患者,胃镜检查应注重胃窦部,必要时行病理活检,病理检查注重管状腺癌的诊断及鉴别.

    作者:夏日青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摘除4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摘除术的治疗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 腹腔镜下对43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肌瘤摘除术,其中肌壁间肌瘤28例,浆膜下15例,共摘除肌瘤66个,肌瘤直径1~8.6 cm,手术时间(82±20)min,出血量(60±10)m,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5±1.2)d,无术后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摘除术并发症少,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能达到开腹手术效果.

    作者:姜守中;孙海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对早产儿呼吸道疾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早产儿呼吸道疾病的护理体会,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 按照早产儿呼吸管理要求,结合早产儿呼吸特点,应用氧疗、雾化吸入、胸部物理治疗及辅助通气等技术,重点做好呼吸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和预防感染等.结果 183例早产儿治愈149例,死亡14例,放弃治疗及自动出院20例.结论 做好呼吸道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施芬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供应室质量管理研究进展

    供应室是医院无菌医疗器械的供应单位,对技术要求严格,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护理工作及病人的生命安危[1].因此,必须加强对供应室的质量管理,才能减少或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韩然;岳华;易小兵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槐角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多糖类化合物是多种中草药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某些多糖不但具有抗癌、抗炎、抗病毒、抗衰老等作用,还是理想的免疫增强剂.目前对多糖的研究不断深入,而且不断有新的多糖被发现,但从槐角中提取多糖还未见有文献报道.我们从槐角中提取出多糖,并测定了槐角多糖的含量.

    作者:刘景东;刘惠敏;王憬;王秀卿;甘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适应新形势发展,创新教学保障模式

    随着军队院校教育转型,教学保障模式也在转变,给教学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院以前主要培养基层部队卫生通用人才,现培训任务已转为士官学历教育和士官任职教育.这就要求我们适应新形式、新任务,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高效完成新型教学保障任务.

    作者:李金生;胡建军;郑文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护理体会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心脏介入检查和治疗的新途径.它与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传统方法相比较,易于压迫止血,出血少;术后体位自由,减少了长时间卧床引起的腰背疼痛、排尿困难,甚至下肢血栓等并发症;住院时间短,费用少.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卢双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连续肾替代治疗在儿科ICU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索连续肾替代治疗(CRRT)在儿科ICU中抢救危重病人的应用.方法 对儿科危重症伴有器官功能障碍的病人应用CRRT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病人的生命体征、电解质、BUN、Cr等各项生化指标及循环情况.结果 行CRRT治疗患儿耐受性好,血压稳定,BUN、Cr、K+均下降至正常水平、其余各项电解质指标维持在正常水平,水肿消退.结论 在儿科ICU应用CRRT抢救危重症病人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林荣枢;何颜霞;付丹;宋亚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血清孕酮与β-HCG联合测定在异常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孕酮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联合测定在异常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异常妊娠患者232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先兆流产组(149例)、稽留流产组(51例)和异位妊娠组(32例),监测各组血清孕酮与β-HCG.结果 先兆流产组孕酮值,明显高于稽留流产组(P<0.01),高于异位妊娠组(P<0.05);先兆流产组β-HCG值明显高于稽留流产组和异位妊娠组(P<0.01).结论 血清孕酮与β-HCG联合测定可作为早期诊断异常妊娠的一种手段.

    作者:钟颖;周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豚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研究

    目的 探讨豚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 采用降主动脉缩窄法建立豚鼠CHF模型(模型组20只,对照组10只).8周后观察以下指标:临床表现、血流动力学、左心室重与体重比值、肺重与体重比值及室壁厚度.结果 降主动脉缩窄8周后,14只豚鼠出现呼吸困难(BPC组),但BPC组豚鼠的左室收缩压及舒张末压均显著增高,左室压升高和降低大速率均显著降低;左心室重与体重比值、肺重与体重比值及室壁厚度明显增高,呈现明显的心衰指征.而缩窄8周后未见呼吸困难的豚鼠(BWPC组)仅左心室重与体重比值增加,尚处于代偿期.结论 降主动脉缩窄8周后可造成豚鼠CHF.

    作者:熊晨;贡树基;武彦昭;梁冰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急诊护士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亚健康又称第三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亚健康状态总的特征是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疲劳、低热、咽喉痛、肌肉痛、关节痛以及神经精神症状等症候群[1].造成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因素,也有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还有环境等因素的不良作用.急诊科是医院的一个特殊单元,护士是急诊科的重要力量,是抢救危重患者直接、重要的人员之一.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医疗纠纷风险大等诸多因素都成为发生亚健康状态的诱因.为了了解急诊护士是否处于亚健康状态,于2006年4月20~27日分别对本市两家医院护士进行了亚健康问卷调查.

    作者:付艳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妊高征患者蜕膜组织粘附分子表达的变化

    目的 分析妊高征(PIH)患者蜕膜粘附分子表达的变化.方法 分别取PIH(30例)和正常足月妊娠(23例)病例产后蜕膜,免疫组化SP法进行VCAM-1、P-选择素、L-选择素、E-选择素染色分析.结果 VCAM-1主要表达于蜕膜血管内皮细胞膜,合体滋养细胞和间质细胞均未见表达;三种选择素主要定位于蜕膜血管内皮细胞、合体滋养细胞、间质细胞胞浆和胞膜.PIH组VCAM-1及P-选择素表达阳性的病例百分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分别为73.3%vs 30.4%,P<0.01;83.3% vs 43.5%,P<0.05),其中,中、重度PIH组明显高于轻度和正常妊娠组(分别为P<0.01,P<0.05);E-选择素、L-选择素的表达在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VCAM-1和P-选择素在PIH蜕膜中的表达明显升高,且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患者存在蜕膜局部血小板活化,P-选择素可能参与了PIH胎盘缺血缺氧病理损伤机制;PIH体内粘附分子水平变化在疾病的形成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崔澄;米裕;李领香;卢玉莲;郝淑维;金玉祥;刘复权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白求恩医学杂志

白求恩医学杂志

主管: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