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仙汤”对人乳腺癌 HCC1937细胞侵袭的影响

顾渊;石坤和;高瑛;李夏;李宁;唐晓丹;杨新伟;王开强

关键词:二仙汤, 乳腺癌转移, HCC1937 细胞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细胞转移是治疗失败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医学认为冲任失调是发生乳房疾病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也是乳腺癌复发转移的重要病机。临床上“调摄冲任”治则法能明显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的预后,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本研究就“二仙汤”经典方剂的抗乳腺癌HCC1937细胞转移进行了体外实验研究。现报道如下。
海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干休所高龄骨质疏松症患者健康管理的做法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骨代谢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身高降低、脊柱变形和骨折,随着年龄增长,危险性增高[1]。因此,积极采取有效预防和干预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笔者主要探讨了某军队干休所加强高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健康管理,以达到预防骨折、减少致残,提高其生活质量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胸内畸胎瘤20例临床分析

    畸胎瘤是一种有多种组织成分的胚胎性肿瘤,起源于多能性生殖细胞,常发生于卵巢、睾丸或神经系统[1],而胸腔受累少见,肺内病变罕见。胸内畸胎瘤可无症状,亦可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等不适,这些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此该病易误诊、漏诊。笔者结合文献,对上海市肺科医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20例胸内畸胎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病理学、治疗和预后进行总结,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胸内畸胎瘤的诊治水平。

    作者:季晓彬;徐金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心理暗示对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及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麻醉科术前访视患者时,通常会和患者沟通围术期的各种问题,比如说术后可能发生恶心呕吐等。但是,这种沟通会对患者形成暗示。在本研究中,笔者观察术前访视时向患者告知了恶心呕吐的患者与未告知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差别。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连军;秦晓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7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7例),分别采用常规措施急救与临床护理路径急救。比较2组护理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 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 评分)、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护理前后相关炎性因子水平、SF-36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护理后 NIHSS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护理后 GCS 及Fugl-Meyer 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护理后血清 IL-8、IL-6、TNF-α及 ICAM-1水平均低于护理前,血清 IL-10水平高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 SF-36量表评分,2组护理干预后量表各维度(情感得分、一般感情指数、健康指数及生活满意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干预前(P <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P <0.05);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压疮、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及皮疹)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改善患者预后状况,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黄艳丽;马金叶;魏红侠;刘凌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案例式教学法在八年制医学生超声诊断教学中的应用

    自2004年始,为了培养医学领域的高素质研究型人才,国家开设了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这一举措是现代医学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必然结果[1]。八年制临床医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方法与传统的临床医学生培养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医学生培养模式中,本科生着重于对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而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期间,科研则占了主导地位,因此,传统的医学模式培养出的博士很可能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基础理论知识较扎实,而临床实践能力和看病治病的水平则较欠缺,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很可能不如一个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本科生。这样的培养模式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无法将高素质医学人才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也无法培养出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优秀临床医生[2]。

    作者:王茵;赵宝珍;蔡珠虹;蒋栋;金修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军事医学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军事医学科研单位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的运行机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十年来,军事医学科研事业投入的逐渐增加,科研单位各类科研专项经费成倍增加,为顺利开展科研活动,获得高等级的科技成果创造了物质保障。但是,由于财务人员与新形势、新要求还不尽适应,科技体制改革措施不配套等诸多原因,导致科技产出与国家对科技投入不相配比。财务管理工作是对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渗透并贯穿于科研单位一切经济活动之中[1]。

    作者:王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手术室护理人员c 作幸福感的调查分析

    人的总体幸福感是衡量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渐渐意识到幸福感的重要性。护理人员的幸福感是其在工作中获得满足、实现职业理想、发挥自身潜能所获得的持续性快乐体验[1]。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承担着各种住院、门诊急诊患者的手术及抢救任务[2]。手术的成功,除了手术及麻醉医生娴熟的技术外,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也极其重要,并且,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较为特殊,工作时间也不规律,与普通病房护理人员相比,工作压力更大。提升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幸福感不仅有利于护理人员自身的身心健康,还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李永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性能歼击机飞行员颈椎病原因调查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军主战机型的更新换代,飞机的机动性能和作战性能大大提高,高性能的歼击机作为舰载机机型,其飞行员在空训中遭受损伤致颈椎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为更好地制定高性能歼击机飞行员颈椎病的早期预警及干预措施,我院对保障体系部队部分单位飞行员进行了相关调查,并指导部队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飞行员颈椎病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晔;张雷;孙明举;李晓玲;马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经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7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OL-AD)评分及满意度问卷调查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患者出院时优质护理组 ADL、QOL-AD 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优质护理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荣荣;王慧英;朱明明;高子涵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补气中药治疗癌性疲劳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 Meta 分析

    目的:运用 Meta 分析的方法,评价中医药补气药治疗癌性疲劳的临床疗效。为癌性疲劳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癌性疲劳”相关词汇,“中药”、“中医药”、“草本植物”、“替代治疗”、“姑息治疗”等为关键词,在 PubMed、Cochrane 图书馆、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摘进行1994-2014年间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搜索。文献资料按 Cochrane 推荐的 Cochrane 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评估。并运用 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9篇。英文文献4篇,中文文献15篇,共1904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有效率[RR =1.72,95%CI(1.55,1.92)]、BFI 量表评分[RR =1.92,95%CI(1.61,2.29)]、中医症状评分[RR =1.59,95%CI(1.27,1.99)]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中药补气药在改善癌性疲劳患者疲乏状态及生活质量、中医症状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尚需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作者:朱琦;唐文富;张颖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美国海军营养保障实践

    据2010年统计数据,美国海军每年因肥胖、酗酒、吸烟等引起的各类健康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达8.5亿美元,直接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为此,美国海军部于2012年制定了“21世纪水兵和陆战队员”计划[1],重点关注影响海军人员整体健康的五个方面,其中之一是体能,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营养的重要性。为配合该计划的实施,美国海军推出了“Fueled to Fight(后称“F2F”营养计划)”营养计划,其中包含了一系列具体的营养保障和健康教育内容。这是美国海军在营养方面近的一次大变革,建立了从保障机构设置、保障人员安排到保障计划制定的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美国海军人员整体健康和战斗力的提升。

    作者:卢姗姗;陈伯华;胡辉春;甘辉亮;方碧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早产儿早期应用高剂量氨基酸和脂肪乳的临床研究

    目的:为改善早产儿宫外生长速度,尽快完成追赶性生长,予以早期输注高剂量氨基酸和脂肪乳,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经患儿父母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83例不能耐受全肠道营养的符合条件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早期高静脉营养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营养法,记录2组患儿生后2周内体质量增长速度,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并于生后第1、7、14天采静脉血测血清前白蛋白,静脉营养第1、7天采血检测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转氨酶、胆红素、肌酐、尿素氮、血脂、血气碱剩余(base excess,BE)值。结果(1)实验组生后2周内体质量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 <0.05);(2)相同日龄血清前白蛋白检测结果:第1天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 >0.05),但第7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第14天血清白蛋白含量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2组均无血栓形成、氮质血症、高脂血症、胆汁淤积及脓毒症的发生。结论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采用早期高剂量氨基酸和脂肪乳比传统静脉营养摄入体格增长快;达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短,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降低;目前静脉营养水平尚未发现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晋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呈年轻化的发展趋势。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现将本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黄丹;曹嫦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海战条件下医院船危重伤员的早期营养支持初步探讨

    医院船是专门从事海上急危重症病员救治的流动医院,主要用于战时战伤外科手术治疗,也可在平时用于紧急灾害医疗救援并提供海上医疗培训或教学的平台。因此它的主要任务是:收治海上后送的伤病员,实施早期治疗和部分专科治疗;对经处置后伤情稳定的伤病员组织后送;留治暂时不宜后送的危重伤病员;对需要隔离治疗的伤病员进行隔离处置后,送至专科治疗机构救治[1],而营养支持治疗是早期救治危重伤员的重要步骤,直接关系到伤病员的愈后及部队战斗力的恢复。

    作者:王浩;赵晓光;王奎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钙补充剂对新兵训练时血常规指标的影响研究

    高强度的新兵训练,可改变人体心肺功能、代谢、激素、神经肌肉等的状态,增加对营养元素的需要[1-2]。有研究表明,过度训练会引起血液流变状态的异常及免疫力下降[3], Abbasciano 等[4]指出,在耐力训练中,血红蛋白浓度是下降的,其他血液学参数也存在明显变化。训练中血液成分的异常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钙补充剂中的钙元素可通过改善血液中红白细胞、血红蛋白、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从而影响血液学参数[6],可以纠正新兵训练中钙的额外损失,也可纠正低钙饮食引起的钙失衡[5]。然而,现阶段钙补充剂在提高新兵训练能力和改善训练时血常规指标异常中的作用还没有被重视。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钙补充剂对新兵训练中血常规指标的影响,寻求新兵训练时血液成分异常的防治方法。

    作者:王伟莉;常静敏;胡晓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舰艇部队卫勤保障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对海军全面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伴随着海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发展战略的转型以及我军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推进,舰艇部队后勤建设也面临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卫勤保障作为后勤建设的一个重要分支,关系着广大官兵身心健康,影响着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其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也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注。如何提高舰艇部队卫勤保障能力也成为全面建设舰艇部队后勤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日常工作实践和对基层调研了解的情况,就舰艇部队卫勤保障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加强舰艇部队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作者:黎成;邹云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实践与体会

    临床药物治疗学是在临床药理学已具备的实验基础上结合药物学,治疗学等学科发展起来的,它是连接临床医学和基础药学的桥梁,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药物治疗是疾病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的基本手段,药物治疗学是运用药学专业(包括药理学、临床药理学、生物药剂学等)基础知识,针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发展过程,依据患者的病理、生理、心理和遗传特征,制定合理的个体化给药方案,以获得佳治疗效果[1]。其教学核心及理念就是合理用药,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让学生了解药物临床应用的现状和合理用药进展,提高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自己能够设计临床用药方案实现药学服务。然而临床药物治疗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教学与见习尚处于“萌芽”阶段,伴随着较多的问题与不足,故教学方法也有待改善。

    作者:位华;刘诗怡;孙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基于 CT 的虚拟结肠镜和光学结肠镜检查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虚拟结肠镜诊断结肠息肉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以临床募集的20位患者为受试者,通过先行光学结肠镜检查记录息肉发现情况,然后立即进行薄层 CT 全腹部扫描获取数据,由有经验的消化科和影像科医生联合在虚拟结肠镜系统中查找息肉。结果虚拟结肠镜和光学结肠镜对于≥5 mm 的息肉有着相似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但虚拟结肠镜较光学结肠镜缩短了检查时间,且没有侵入性。结论虚拟结肠镜作为一种新的结肠病灶筛查手段,对于≥5mm 的病灶,较光学结肠镜有更大的优势,易被患者接受,但对于较小的病灶难以检出。

    作者:张国鹏;李宝娟;廖琪梅;卢虹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龄住院患者睡眠质量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高龄住院患者睡眠状况,分析环境、躯体、心理及家庭状况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60岁同期住院患者2260名,有效患者资料1821例,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4分睡眠良好,5~7分睡眠一般,>7分睡眠障碍。结果高龄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分为好、一般、差3组,入院后分别为6.97%、51.29%、41.74%,与年龄、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婚姻家庭状况、住院疾病、医疗来源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与性别、职业、居住情况、医疗来源、躯体、心理和入院适应状况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高龄患者睡眠质量下降与医院设施与老人日常生活习惯的不协调、病房规范化管理与患者需求相矛盾、床位安排不合理、护理干预措施不够等因素有关。

    作者:崔津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疗养飞行人员高尿酸血症的疗效观察

    高尿酸血症是由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部分高尿酸血症可引起特异性组织损伤并导致痛风。高尿酸血症是肥胖、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血压等疾病的危险因素。疗养飞行人员为健康疗养入院,其尿酸偏高多是由饮食不当、生活方式不良或疲劳以及精神压力过大引起的生理性波动,经过疗养[1]和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即可达到降低尿酸偏高的目的。我们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来院疗养的103名高尿酸血症飞行人员进行了疗效比较,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颜晓宏;王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海军医学杂志

海军医学杂志

主管:海军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海军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