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71例回顾分析

徐太军

关键词: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 严重低血糖, 胰岛素自身抗体,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摘要:目的::分析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通过中国知网(www.cnki. net),以“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为关键词对2000年12月1日-2015年12月1日的文献进行检索,找出有完整病史的病例7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1例IAS,女性发病年龄明显低于男性(P<0.05);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史40例;有45例服用诱发药物;低血糖发作有明显规律的有43例;有35例出现意识障碍;36例予激素治疗,激素治疗患者IAA转阴时间较短(P<0.05);病情缓解的有69例。结论:IAS是引起严重自发性低血糖的重要病因之一,常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由服用羟基药物诱发,出现意识障碍的患者应及时予以激素治疗,正确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承德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头孢唑啉钠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头孢唑啉钠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61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伴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头孢唑啉钠联合康复新液纱布外敷治疗,对照组单用头孢唑啉钠静脉滴注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切口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并且,治疗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唑啉钠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能有效控制感染,减轻疼痛并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作者:彭华丽;梁瑜;梁艳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没药的研究进展概述

    没药(Commiphora myrrha)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或爱伦堡没药树的胶树脂,分为天然没药和胶质没药,主要分布在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和阿拉伯半岛南部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1]。没药来自树皮裂缝处渗出的白色油状树胶,于空气中变成红棕色而坚硬的块状,打碎后炒至焦黑色使用,透明的没药品质为佳。没药药性辛、苦,平,归心、肝、脾经,有特异的香气,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没药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树脂、树胶和挥发油等,具有抗炎、降血脂、镇痛、保护肝脏等多种药理作用[2]。本文主要从没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提取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刘一鑫;薛禾菲;杜闻杉;刘翠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血清和尿液BLCA-1含量的变化和意义

    目的::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血清和尿液膀胱癌特异性核基质蛋白-1(bladder cancer specific antigen-1,BLCA-1)含量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取2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实验组,2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前列腺增生组,2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和尿液样本中BLCA-1的含量,并计算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尿液BLC A-1的含量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和正常组(P<0.05);尿液BLCA-1诊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敏感度为59%(13/22),特异度为93%(41/44)。实验组和前列腺增生组患者血清BLCA-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血清BLCA-1诊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敏感度为86%(19/22),特异度为56%(24/43)。结论:BLCA-1作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新型检测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邱玙;李红阳;王志勇;郭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替硝唑泡腾片联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阴道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替硝唑泡腾片联合雌激素软膏治疗老年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老年阴道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替硝唑泡腾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雌激素软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关症状的变化、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阴道健康评分、阴道脱落成熟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阴道炎症评分、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硝唑泡腾片联合雌激素软膏能够提高老年阴道炎的治疗效果,改善阴道健康状况,降低复发率。

    作者:姜玉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需引产的初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给予小剂量米索前列醇,对照组给予缩宫素。比较两组产妇的宫颈评分、促宫颈成熟效果、引产成功率、临产时间、产程、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羊水性状和新生儿结局。结果:研究组产妇用药后4、8、12h的宫颈评分,促宫颈成熟效果(91.7%,55/60),引产成功率(93.3%,56/60),阴道分娩率(75.0%,45/6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临产时间、产程、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羊水性状和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引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作者:张淑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Caspase-3、Caspase-9在胃癌组织中的研究进展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病死率占人类恶性肿瘤的第三位,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胃癌病人多选用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和联合治疗,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仍不足30%[1]。了解胃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并对其早期发现和干预,有益于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胃癌生存率及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关于胃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诸多研究表明,其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多步骤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细胞凋亡机制成为胃癌发病机制研究中的热点。Caspase是一组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在细胞凋亡的启动和完成中起重要作用,是细胞凋亡的执行者,决定了细胞凋亡的形态改变和生物化学改变。Caspase-3、Caspase-9是Caspase家族中引起凋亡的关键成分,它们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Caspase-3、Caspase-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胃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作者:杨静;程玉;王明娟;齐洁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黄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Bcl-2、Bax、Caspase-3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Bcl-2、Bax、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黄芪注射液溶剂组、黄芪注射液组,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Bcl-2、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Bcl-2/Bax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黄芪注射液组Bcl-2蛋白表达、Bcl-2/Bax明显升高,Bax、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通过升高Bcl-2的表达,降低Bax、Caspase-3的表达,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

    作者:董雅洁;高维娟;卢锴锋;谢亚芹;朱炎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腺性膀胱炎治疗方法新进展

    腺性膀胱炎(CG)是膀胱黏膜的增生性和化生性病变,1887年由Von limbeck首次描述,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的膀胱刺激症状、排尿困难、血尿、耻骨上区及会阴不适、性交不适,严重者会出现肾积水,继而出现腰部酸胀等症状。CG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多数学者认为膀胱内结石、膀胱以下尿路梗阻、膀胱内反复出现感染等慢性刺激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国外有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0.9%-1.9%[1]。目前,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及泌尿外科腔内技术的普遍应用,CG的发病水平呈逐渐上升的趋势[2]。CG虽然是一种良性病变,普遍认为其具有潜在的恶变可能,但Smith等[3]人的研究并不支持CG具有恶变倾向。CG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争议较多[4]。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现有的治疗方法加以综述,并将其归为三类,分别为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及其它特殊方法治疗。

    作者:王迪;黄后宝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临床研究概况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CSR)是由于椎间盘退变、突出,颈椎节段性不稳定、骨质增生或骨赘形成等原因,在椎间孔内或椎间孔处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所致[1]。神经根型颈椎病在颈椎病各型中发病率高,约占60-70%,也是临床上常见的类型,多为单侧、单根发病,但也有双侧、多根发病者[2]。神经根型颈椎病以颈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多见于30-50岁者,近年来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3-4]。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表现较复杂,病程长、易复发,手术治疗多针对椎体移位或严重的脊髓压迫[5],费用高、风险大,因此临床首选保守治疗,而中医在保守治疗方面具有独到之处。本综述就目前神经根型颈椎病常用的中医治法的临床研究进行整理阐述。

    作者:吕更宽;范洪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孕产妇盆底功能重建的自我管理教育现状及应用研究进展

    研究发现,许多孕产妇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认知不足,对盆底功能重建的需求较低,保持孕期盆底健康行为的能力较差。目前,尚缺少为孕产妇进行盆底功能重建提供系统化、延续性服务的个体化健康教育管理手段。回顾文献发现,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可提高病人的疾病认知水平,降低相应疾病的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1]。

    作者:杨亚宁;廖碧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承德医学院学报》征稿细则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过敏性休克诱发急性心肌梗死1例

    1病例资料患者男,51岁,因发作性胸痛2h入院。既往冠心病病史5年,胆囊炎、胰腺炎病史20年。入院当日,食用野菜(苦碟子)30min后突感头晕、心悸、大汗淋漓,伴全身瘙痒、皮疹,遂就诊于当地医院,测量血压86/50mmHg,继而出现一过性意识障碍。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心率112次/分,律齐,ST-T未见改变。给予肌注扑尔敏0.1mg、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mg、甲强龙100mg抗过敏治疗;静脉泵入多巴胺10μg/kg/min强心治疗;静脉滴注林格氏液500ml、706代血浆500ml扩容治疗。约5min后意识恢复,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心率102次/分,律齐,ST-T未见改变。1h后患者诉心前区闷痛,疼痛剧烈,并向咽部放散,伴有胸闷、乏力,恶心未呕吐,大量出汗,无头晕,无呼吸困难、晕厥,胸痛持续不缓解,心电监护示:血压110/70mmHg,窦性心律,心率74次/分,律齐,Ⅱ、Ⅲ、aVF,V7-V9导联ST段抬高0.1-0.2mV。给予静脉泵入硝酸甘油10μg/kg/min,并急转入我院急诊科。

    作者:孙宏超;丁振江;贾井利;王文丰;侯瑞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144例感染相关性荨麻疹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感染相关性荨麻疹的临床特点,为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44例感染相关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感染相关性荨麻疹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转归情况。结果:144例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是扁桃体炎。儿童比成人更易出现发热,但咽痛、呼吸不畅的比例比成人低;实验室检查多数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C反应蛋白升高;11例患者咽拭子培养阳性,部分患者过敏原检测阳性。入院后所有患者均常规治疗,1个月后随访部分患者,皮疹无复发。结论:急性荨麻疹皮损和症状相对较重,感染是重要诱因,经积极抗过敏、抗感染治疗,明显有效,且不易复发。

    作者:王艳心;杜镇;王成;陈丽莉;李保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在骨科骨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住院环境及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舒适护理是一种具有整体性、个性化、创造性的有效护理模式,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1]。骨科患者大多由于突如其来的创伤导致疼痛、长期卧床等因素,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

    作者:盛井香;陈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34例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患儿,观察组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两组患儿退热时间,鼻塞流涕停止、咳嗽停止及咽部充血消失时间,以及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01%(65/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61%,52/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鼻塞流涕停止、咳嗽停止及咽部充血消失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呼吸道病毒感染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维捷;吴汉炎;林志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药活性成分复方对AD转基因模型小鼠海马Aβ的影响

    目的::观察淫羊藿、黄芪、葛根有效组分复方对阿尔茨海默病(AD)APPswe/PS1ΔE9双转基因小鼠模型海马β淀粉样蛋白(Aβ)表达的影响。方法:6月龄雄性APPswe/PS1ΔE9双转基小鼠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复方组,6月龄雄性C57BL/6J小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用药三个月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Aβ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Aβ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复方组Aβ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淫羊藿、黄芪、葛根有效组分复方可以降低AD模型小鼠海马Aβ的表达,从而缓解AD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退。

    作者:贺小平;董贤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助孕治疗失败再次行IVF-ET患者应用宫腔镜检查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初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失败再次接受IVF-ET的不孕症患者实施宫腔镜检查的效果。方法:70例初次IVF-ET失败并再次接受IVF-ET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实施再次IVF-ET前,对照组仅接受IVF-ET常规术前检查,实验组除常规术前检查外还接受宫腔镜诊查。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再次次实施IVF-ET后,实验组妇女有16例妇女成功妊娠,成功率为45.71%,对照组妇女7例成功妊娠,成功率为20.00%。实验组妇女再次IVF-ET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45,P<0.05)。结论:初次IVF-ET未成功再次接受IVF-ET的不孕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可提高妊娠成功率,建议应将宫腔镜检查作为IVF-ET术前的常规检查。

    作者:王琦;陈朝军;陈蔚清;张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斑状角膜营养不良1例

    患者女,52岁,于2015年3月23日因“双眼渐进性视力下降20年余”就诊于我院,不伴其它眼部不适。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02,不能矫正,光定位明确;左眼视力:0.02,不能矫正,光定位明确。裂隙灯检查见双眼角膜上皮粗糙,全基质层雾状混浊、增厚,角膜中央瞳孔区浅层斑块状灰白色混浊,并累及角膜缘。眼压:R 12mmHg,L 14mmHg。根据症状和体征,诊断为双眼斑状角膜营养不良。予以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点双眼,4次/日,嘱患者尽快行双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患者于2015年8月20日在外省行右眼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现角膜植片透明,视力恢复可。

    作者:李璇;李梦琪;唐海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2016年总目次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勘误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承德医学院学报杂志

承德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承德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