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肠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干预

胡伟青

关键词:肠造口, 周围皮肤, 并发症, 护理, 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肠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干预.方法:对我科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40例肠造口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包括指导患者加强造口周围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结果:有效预防肠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患者造口自我护理能力获得提高,实现生理、心理的全面康复,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结论:加强肠造口患者的护理干预对于有效预防肠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价值.
海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提高海上医疗急救组织指挥能力的探讨

    高技术条件下的海上局部战争对海上医疗急救提出新的要求,提高海上救治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医疗快速反应能力,是圆满完成海上医疗救治的基本保证.

    作者:刘新华;诼杰;张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通过体位变化改良星状神经节阻滞法的临床观察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是目前我院疼痛诊疗中心常用的治疗方法.SGB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头部疾病、五官科疾病、颈肩上肢病变、心脏病变、内分泌疾病、妇科疾病等.但是由于SGB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如何更安全地实施治疗是成功的关键.我科自2005年6月至2008年10月采用改良的SGB法来治疗患者59例.

    作者:向东东;李金牛;汲广成;陈裔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不锈钢丝重建肿瘤所致胸壁大块缺损5例

    1998年6月至2009年6月,我院为5例胸壁肿瘤患者施行胸壁切除手术治疗,并用不锈钢丝重建硬性胸壁,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曾河;操明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86例甲沟炎的治疗及护理

    甲沟炎是甲沟或其周围软组织的急、慢性感染,多因微小刺伤、挫伤、倒刺(逆剥)、剪指甲不妥、嵌甲等损伤而引起[1].常发生在指(趾)甲周围,以拇趾甲多见,致使指(趾)甲与皮肤间的组织发生红肿、化脓、疼痛.

    作者:韩君;江有琴;冯霞;袁玲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浅谈干部病房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离退休老干部是老年人中的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特殊的贡献、特殊的经历、特殊的待遇、特殊的地位及特殊的文化背景,而且目前都处于高龄状态,必然有其特殊的心理卫生特点,加上慢性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这就对医疗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王雪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头部伽玛刀治疗后并发脑疝患者的救治与护理

    脑疝是颅脑损伤、颅内疾病引起颅内压增高以及颅内压增高加剧的结果,是危及患者生命的一种紧急状态[1],也是目前脑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作者:袁小红;周兴萍;余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7,12-二甲基苯蒽诱发小鼠恶性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7,12-二甲基苯蒽诱发小鼠恶性肿瘤模型.方法:BALB/c小鼠,经口喂服7,12-二甲基苯蒽,每次1.0 mg,每周1次,连续4周,给药后连续观察11个月后处死,取胸腺、肝脏、肾脏、脾脏、胃、生殖腺、肠系膜、盲肠、大脑等组织器官,甲醛固定后进行病理学检查及裸鼠致瘤试验.结果:给药后11个月后,BALB/c小鼠出现的肿瘤类型以肺癌和白血病为主,经病理学证实肺癌为细支气管肺泡癌,白血病为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白血病小鼠肿瘤移植实验已稳定连续传代.结论:本研究建立的7,12-二甲基苯蒽诱发的小鼠恶性肿瘤动物模型是成功的.

    作者:孙顶;韩玲;高福;秦阳华;单鹄声;崔建国;姜昊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2008年4月1日,南通市疾控中心开发区站接到报告,辖区内新开镇近山村某居民在家中举办婚宴,用餐者中有49人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疑似食物中毒,现将调查情况及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之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高压氧治疗四肢挤压伤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四肢挤压伤患者高压氧治疗后的护理措施,以完善其护理管理,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917例行高压氧治疗的四肢挤压伤患者治疗中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探讨,通过治疗前对患者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及充分的治疗前准备;治疗中、治疗后的密切观察,指导患者应对各种不良反应和加强饮食护理等,实施系统护理.结果:通过系统有效的护理,本组患者无因护理不当而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结论:为四肢挤压伤患者行高压氧治疗,可减少残障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方琴;曹利敏;施丽琴;顾惠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5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降低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办法.方法:总结分析58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吻合口瘘的临床表现、处理办法、治疗结果.结果:58例吻合口瘘患者中死亡7例,死亡率12.1%.结论:(1)食管胃游离和吻合技巧是影响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2)感染和营养不良是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3)三管疗法(胸管、胃管、营养管)与正确及时的再次手术是吻合口瘘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先华;蔡铭;翁鸢;丁卫军;常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G在正常妊娠者及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G(HLA-G)在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妊娠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LA-G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技术(RT-PCR)及Western印迹技术分别检测了24例子痫前期患者(实验组,轻度子痫前期12例,重度子痫前期12例),24例年龄相仿的正常晚期妊娠者(对照组)胎盘组织中HLA-G的表达差异.结果: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HLA-G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HLA-G的表达明显下降,这一异常指标可能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生和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王小红;孙丽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碘造影剂过敏反应及处理

    碘造影剂因其显影清晰,毒副作用少,且易于吸收与排泄,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中.与此同时,由于碘造影剂具有高渗性及化学毒性,静脉注射后也会使机体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碘造影剂过敏反应是造影检查过程中严重的不良反应,轻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重者危及患者的生命.

    作者:邓乐天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Orem自理模式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

    美国护理学家Orem提出的自理模式中认为,人是有能力学习和发展的,个人应对其健康有关的自我护理负责,必要的护理介入只是为了帮助患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顾佳红;陈尚军;吴蓉荣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多爱肤敷料防治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肿瘤患者化疗常采用经外周将化疗药物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方法,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减少药物外渗性损伤,提高药物的有效浓度.

    作者:曹晓冰;汪霏霏;袁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宫外孕患者手术室抢救的配合与护理体会

    凡孕卵在子宫腔以外的任何部位着床者,统称为异位妊娠,也称为宫外孕.异位妊娠是危及育龄妇女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也是妇产科急腹症中的常见病.

    作者:魏宏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食道癌手术患者康复中的护理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占各部位癌死亡的第二位,仅次于胃癌.患病后患者出现进食哽噎感、停滞感、异物感和疼痛.

    作者:邵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腰椎管内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腰椎管内肿瘤亦是临床常见病症,早期症状、体征表现模糊,下肢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出现相对较晚,易对患者造成较大危害,手术操作较为复杂,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

    作者:周海燕;牧桂叶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杭州地区3 210名妇女妇科病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妇女生殖健康状况和需求,进一步加强预防保健,提高防病能力.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7月对杭州地区部分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工厂等的3 210名妇女进行妇科病普查,主要采用妇科体检、阴道B超、白带常规和宫颈刮片检查等方法.结果:总普查人数3 210名,其中患有各种妇科疾病的1 396名,占43.49%.患病率高为宫颈糜烂,占21.03%;其次为阴道炎,占19.84%.其中宫颈糜烂以21~35岁年龄段患病率高,占43.49%.结论:自我生殖保健及定期的妇科病普查十分必要,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丁虹;金玲;肖赫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出血原因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因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认可,同时也被绝大多数患者接受[1],在国内开展仅十余年就得到了迅速推广和普及.然而,由于LC不是在直视下操作,其出血并发症的发生远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OL).

    作者:孙德好;刘胜;邵凌;仇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调查

    2008年3月19日,我中心开发区站接到竹行镇卫生院报告,该镇某小学和某幼儿园发生多例发热、咳嗽、咽痛、腮腺肿痛为主要症状的病例报告.接报后,我中心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迅速前往现场调查,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表现,确定是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由于及时采取了有效措施,未波及邻村及其他学校.

    作者:季金宝;马俊锋;张之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海军医学杂志

海军医学杂志

主管:海军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海军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