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李素芝;郑必海;马宽军;李珣;何贵强;周小波
探讨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模式及其干预措施,健康管理中心应通过组织集体或个人定期体检尤其针对是亚健康人群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通过建立档案、分析评估、定期健康咨询、以提高人们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引导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终达到佳的健康效果.
作者:何宝先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近几年,人禽流行性感冒(以下称人禽流感)引起的禽流感在世界各地的流行已给许多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因禽流感病毒感染而死亡的患者逐年增多.为了更好地防止该病毒在全世界引起大规模流行,研究人员开始重视对禽流感流行规律、临床症状及治疗的研究,本文综述了相关研究内容,以期通过这些资料为禽流感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陈观升;王桂林;许世禄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偃师市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麻疹的措施.方法 对计划免疫麻疹监测系统和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2007年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年麻疹发病率较2005年、2006年有升高的趋势.春季高发,<8月龄婴儿发病率高,8月龄-7岁年龄组病例麻疹接种率为51.9%,其中常住人口患儿有麻疹接种史者占51.9%,而发病流动儿童无接种史.结论 我市适龄儿童存在有麻疹免疫空白,要掌握接种对象,加强常住和流动人口接种管理,加强麻疹初种和复种,提高接种率.
作者:马进禄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MP-2型溶出分析仪测定全血铅的方法.方法 用酸对全血样进行前处理,用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铅的含量.结果 在(0-375)μg/L的范围内,同归方程Y=0.1990X+0.096,相关系数r=0.999 4,方法 的检出限为1.0μg/L,RSD为1.0%-3.2%,加标回收率为92.1%-104.8%.结论 该方法 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全血铅的测定.
作者:张曙波;郭建民;郭新玲;费卫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对青海省某铅业公司接铅工人进行尿铅含量测量.方法 随机选取300名该厂职工,采用双硫腙比色法进行尿铅检测.结果 不同工种职工尿铅含鼍不同,尿含量水平有统计学差异(χ2[1]=42.468,P<0.01).但尿铅含量与工龄、性别没有明显关联.结论 改善车间环境、完善规章制度,不同工种根据其特殊性,应采取不同的方式保护职工健康.
作者:邢永华;文国颖;苏效东;郭映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饮水高氟对儿童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高氟饮水地区和对照地区作为调查点,以当地出生成长的8~12岁儿童作为调查对象;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尿氟含量,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含量.按照中甲状腺肿大的诊断标准诊断甲状腺肿大情况,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F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种激素水平.结果 高氟区儿童尿氟含量为2.09 mg/L,对照区儿童尿氟含量为0.83mg/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氟区儿童尿碘含量为294.85 mg/L,对照区儿童尿碘含量为468.82 ms/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氟区儿童血清FT3的浓度为5.73 pmol/L,对照区儿童血清FT3的浓度为4.60 pmol/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氟区儿童血清FT4的浓度为7.40 pmol/L,对照区儿童血清FT4的浓度为8.07 pmol/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氟区儿童血清TSH的浓度为1.03 pmol/L,对照区儿童血清TSH的浓度为1.10 pmol/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氟区和对照区儿童甲状腺肿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饮水高氟可影响儿童血清F13水平.
作者:耿雪;段丽菊;巴月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对降低新兵快速进入高原急性高原病(Acute high altitude diseaes,AHAD)发病率的对策进行探讨.方法 通过文献复习及我们存新兵进入高原期间医疗卫勤保障工作的回顾,对新兵快速进入高原AHAD发病情况、发病诱因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回顾发现新兵快速进入高原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约32.5%~95.55%之间.发病原因为缺氧的超时反应,诱因为高海拔、进入高原速度过快、过度劳累、精神情绪过度紧张、寒冷、上呼吸道感染、劳动与休息制度不当、饮酒、过饱、水盐摄入不当等.结论 新兵快速进入高原AHAD的发病率仍然较高,只要通过健康教育,纠正认知偏差,并早期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无疑对降低快速进入高原新兵AHAD的发病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柏维尧;李红;郑必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为了识别、分析与评价某油田采油井区新建项目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论证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程初步设计中采取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的可行性、充分性.方法 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采用类比法和检查表法相结合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结果 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生产过程中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烷、乙烷、苯及其化合物、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噪声、高温、粉尘等.结论 该建设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措施基本符合职业卫生的要求,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建设项目是可行的.
作者:曾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保健食品日益青睐,保健食品市场也越来越繁荣.但受利益驱动,许多生产经营者利用消费者的心理或无知,进行非法生产经营、虚假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混乱保健食品市场.为规范保健食品市场,为制定整顿措施提供依据,2008年7月对新乡市区保健食品市场重点对违法宣传形式进行了调查分析.
作者:王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宜兴市卫生行政处罚过程中所制作的卫生行政执法文书的质量,提高制作水平.方法 以2007年在食品卫生执法过程中实施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案例计315宗进行分析.结果 315宗行政处罚文书的现场检查笔录、询问笔录、影视证据全合格案卷60宗,合格率为19.45%.结论 315宗行政处罚文书的现场检查笔录、询问笔录、影视证据存在着文书的不规范性.
作者:沈宜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食用植物油中酸价测定不确定度评定的方法.方法 根据食用植物油中酸价测定的实验原理和测量程序建立数学模型,对{GB/TS009-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 理化部分>食用植物油中酸价测定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评定.结果 滴定时消耗氢氧化钾标准溶液体积产生的不确定度大,测量重复性分量不确定度次之.酸价的相对合成标准确定度评定结果 为2.2%.结论 此方法 对滴定法产生的不确定度评定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卫祎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多管发酵法(包括乳糖蛋白胨和EC-MUG培养基)与酶底物法(MMO-MUG培养基)测定水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为日常水质检测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选用一种佳检测方法 .方法 依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5750-2006中的多管发酵法与酶底物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进行方法 的适用性试验、灵敏度试验、水样加标试验及实际水样品检测应用.结果 适用性试验结果 为多管发酵法与酶底物法检测结果 显爪有某些菌株的差别;灵敏度试验酶底物法约为1cfu/100 mL,多管发酵法约为1cfu/100m;加标试验结果 三种堵养基法无明显差别;水样品检测两种方法 的结果 差别无显著性.结论 多管发酵法与酶底物法检测水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的结果 差别无显著性,但酶底物法只需一种培养基在24h内同时检出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结果 ,操作更为方便、时间可节约24 h~48 h、结果 观察直观容易.
作者:袁月明;俞慕华;袁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肺吸虫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为临床防治肺吸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临床的10例肺吸虫病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例肺吸虫病人,男性多于妇性,儿童多发.人体感染肺吸虫后,可表现为胸肺型、胸腹混合型、皮肤型、脑型,但因虫体寄生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不一.肺吸虫病人白细胞和嗜酸细胞计数升高.肺吸虫病易误诊的疾病为结核病.结论 肺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并不一致,主要与疾病临床分型有关.临床医生应熟悉肺吸虫病防治知识,提高对肺吸虫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防止误诊、误治.
作者:周建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和酶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结合的一种免疫分析方法 ,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有效、特异性强等特点,能批量检测食品中的药物残留、病原微生物以及转基因食品等.本文主要阐述了酶联免疫吸附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尤敏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头发中砷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的测定方法.方法 发样经清洗,采用HNO3-H2O2密闭微波消解系统消解样品,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人发中砷含量.结果 线性范围(0~10)μg/L,检出限0.089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93.5-98.2)%.结论 该方法 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结果 准确可靠特别适合于头发中砷的测定.
作者:程军喜;刘改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藏北经济落后,驻地官兵和居民日常洗浴主要依赖公共洗浴场所,因此公共洗浴场所洗浴用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驻地官兵和居民的身体健康.我们通过对藏北某部及其驻地共11家洗浴场所洗浴用水水质的检测,发现其水质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及细菌学指标等明显地存在不合格,并已进行了相关报道[1].通过整改取得了一定效果,其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李素芝;郑必海;马宽军;李珣;何贵强;周小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洛阳市小学生第一恒磨牙龋病情况,为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1]的要求,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 ,选取洛阳市西工区、涧西区、老城区2596名7~12岁在校小学生进行第一恒磨牙龋病患病状况及健康状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第一恒磨牙患龋率为16.02%,受检者龋均0.20,患龋者龋均1.27,患龋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下颌高于上颌,龋齿补牙率10.20%.结论 小学生第一恒磨牙龋病发病率不高,但充填率偏低,应加强对第一恒磨牙龋病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杨晓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三门峡市区二次供水卫生监督管理状况,给卫生监督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辖区二次供水卫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 三门峡市区二次供水卫生存在设计不合理、多头管理、职责不清、抽检合格率低等问题.结论 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大对二次供水卫生监管,加强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严格按<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规划设计,搞好预防性卫生监督.
作者:唐群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对2004-2008年三门峡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分析.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结果 5年法定传染病累计报告发病25种36 81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28.87/10万,年均报告死亡率为0.33/10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52.01%,5年发病率上升了187.84%;肠道传染病占8.40%,呈逐年下降趋势;呼吸道传染病占32.15%;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发病构成比为1.14%.结论 5年间三门峡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长速度为26.31%,说明传染病仍是今后一段时期影响三门峡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网络直报跨年度病例统计,提高评价传染病实际发病水平的准确性.
作者:郭振平;崔法曾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尉氏县近几年麻疹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爆发和流行原因,为今后制定预防和控制麻疹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2004-2007年全县麻疹疫情报告及调查检测信息.结果 2004年和2007年麻疹疫情呈散发,2005年实行门诊化接种,2005年和2006年麻疹疫情呈现大幅上升并出现多起暴发.4年共报告麻疹病例211例,其中实验室确诊57例,临床诊断及符合154例.<8月龄者23例,占10.90%,9月龄-5岁属高发年龄组共121例,占57.34%,2-5月为发病高峰.结论 全县麻疹疫苗接种工作质量有待提高,目前运行的门诊化预防接种模式急需改进.对<8月龄儿童的麻疹疫苗免疫策略有待深入探讨.
作者:范二军;孙建义;王丰舟;贾韶蔚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