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介入诊疗学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隆重举行

段峰;王茂强

关键词:
摘要: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介入诊疗学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于12月15日至16日在河北省唐山市隆重举行,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生物安全处李萍大校,唐山市卫健委李建新主任、唐山市医学会李静秘书长、唐山市工人医院党委书记邓晓蕴教授、院长张静教授,海军军医大学一级教授、前中华放射学会介入分会主任委员肖湘生教授,《介入放射学杂志》总编程永德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邹英华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学会介入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崔进国教授,以及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陆军军医大学、各战区总医院、联勤保障部队各医院、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大学、南开大学等军内外5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
介入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C臂CT引导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C臂CT引导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95例肺部疾病患者共行408次C臂CT引导肺穿刺活检术,分析C臂CT引导肺穿刺活检常见并发症气胸、肺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C臂CT引导肺穿刺活检的技术成功率99.8%(407/408),病理诊断准确率92.4%(365/395),并发症发生率22.3%(91/408),气胸发生率9.1%(37/408),肺出血发生率14.7%(60/408),6例患者同时并发气胸及肺出血.卡方检验发现气胸与性别、穿刺深度、距胸膜距离、是否有肺气肿不同组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出血在年龄、病变大小、穿刺针直径、穿刺深度、距胸膜距离不同组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男性、穿刺深度长、距胸壁距离远、肺气肿是气胸发生的危险因素;年龄小、穿刺深度长、距胸壁距离远、病灶小、取材次数1次以上是肺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男性、年龄小、穿刺深度长、距胸壁距离远、肺气肿、病灶小、取材次数1次以上是C臂CT引导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作者:胡富天;黄大钡;李晓群;张健;陈都;陈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第2版)

    基于第1版专家共识,对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所涉及的抗凝、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CDT)、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支架植入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各种介入技术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围手术期处理和并发症防治等,进行更新、补充、修订.再次强调重视急性期和亚急性期DVT介入治疗,以降低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专业委员会;中国静脉介入联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微粒-TACE同步部分脾栓塞治疗伴脾功能亢进肝癌安全性及初步临床疗效

    目的 评价应用明胶海绵微粒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GSMs-TACE)同步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癌(HCC)合并脾功能亢进(脾亢)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及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符合入组标准64例HCC合并脾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GSMs-TACE联合PSE患者34例,同期单纯行GSMs-TACE患者30例.观察术后4 d、1个月AFP、 血常规、 肝功能等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评估术后1个月肿瘤客观反应率.结果GSMs-TACE联合PSE组术后1个月患者外周血WBC、PLT与术前比较均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GSMs-TACE组术1个月患者外周血WBC、PLT、RBC与术前比较变化不明显,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肝功能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术后4 d胆碱酯酶(CHE)水平较术前降低,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CHE恢复至术前正常水平.两组患者术后4 d及术后1个月AFP值均较术前降低.GSMs-TACE联合PSE组和单纯GSMs-TACE组患者1个月ORR分别为85.3%和83.3%.术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以发热、腹痛、胃区不适、恶心呕吐及胸腹腔积液为主,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GSMs-TACE联合PSE同步治疗合并脾亢原发性肝细胞癌,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

    作者:刘影;张立波;任志忠;岳元勋;张跃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结直肠癌术后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与静脉化疗对比研究

    目的 评价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减少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转移复发、提高远期疗效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2年10月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Ⅱ期和Ⅲ期患者,选择术后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观察组,n=42)和单纯静脉化疗(对照组,n=44).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位置、TNM分期、肿瘤组织学分级、术式选择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定期复查及随访,观察两组患者肝转移和局部复发率、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截至2017年10月,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7.9个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3年内肝转移率7.1%对22.7%(χ2=4.067,P<0.0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8%对20.5%(χ2=4.744,P<0.0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8%对61.4%(χ2=4.197,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Ⅲ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预防性地进行肝动脉联合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能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肝转移的发生率,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

    作者:魏晓晴;吴杰;宋磊;白建新;杨笑宏;高飞;高金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载药微球加载贝伐珠单抗治疗难治性实体瘤4例

    目的 探讨载药微球(HepaSphere)加载贝伐珠单抗治疗难治性实体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6年8月—2017年3月,4例难治性实体瘤患者接受载药微球加载贝伐珠单抗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其中2例为胰腺癌腹腔转移,1例为胃癌术后复发,1例为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术后根据mRECIST标准评价疗效,同时评价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评价治疗的安全性以及不良反应.结果4例患者均可以评价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其中1例为PR,3例为SD.其中胃肠道反应3例,腹痛不适1例,骨髓抑制1例,均为Ⅰ~Ⅱ度,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载药微球加载贝伐珠单抗,在治疗难治性实体瘤中疗效肯定,方法安全.

    作者:于奇;吴杰;高飞;刘静;张亮;宋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锥形束CT双期扫描在肝恶性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TACE术中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双期扫描与常规DSA、多层螺旋CT(MSCT)扫描的比较,探讨CBCT双期扫描在肝恶性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0例肝脏肿瘤患者,术前行MSCT,术中行常规DSA造影、CBCT双期扫描和栓塞后单期扫描,并应用DSA的计算机重建软件进行CBCT扫描后的重建,然后分析患者发现肿瘤个数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80例患者中MSCT共发现肿瘤122个,常规DSA影像共发现肿瘤113个,CBCT双期扫描动脉期发现肿瘤121个,静脉期发现肿瘤123个,栓塞后单期扫描(碘化油CT)可以分辨的肿瘤126个.CBCT双期扫描中动脉期和静脉期与MSCT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SCT发现小病灶相对较少,而动脉期的3D血管重建,可了解更多的肿瘤供血动脉的走行.结论 CBCT双期扫描与MSCT、常规DSA造影相比虽有其局限性,但作为TACE手术术中补充检查,对手术中发现小病灶、超选肿瘤供血血管和评价栓塞程度上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疗效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孔铭新;于曰俊;马飞飞;张海彬;唐世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病率逐年上升,若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栓塞后综合征(PTS),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下肢血栓脱落可引发致命性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随着腔内介入治疗技术不断发展,介入治疗以快速开通靶血管、保护静脉瓣功能、对血管内膜损伤较小、降低PTS发生率、降低住院费用和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等综合优势逐步被患者所接受.本文就目前急性下肢DVT主要介入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樊晓乐;赵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髂静脉重度狭窄继发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支架植入时机研究

    目的 探讨支架植入时机对髂静脉重度狭窄继发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溶栓治疗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44例髂静脉重度狭窄继发急性左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A组(18例)导管接触溶栓(CDT)前植入髂静脉支架,B组(26例)CDT后植入髂静脉支架.比较两组患者患肢消肿率、血栓清除率、尿激酶用量、溶栓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治疗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植入支架18枚,B组植入26枚,随访期间支架均通畅,无移位、断裂等并发症.A组发生出血并发症2例,B组3例,均未出现症状性肺栓塞.A、B组患肢大腿消肿率分别为(70.63±20.02)%、(68.87±32.35)%,小腿消肿率分别为(63.28±20.34)%、(69.53±22.50)%,血栓清除率分别为(91.32±15.09)%、(96.00±4.67)%,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尿激酶用量分别为(170.00±73.32)×104 U、(240.00±114.82)×104 U,导管留置时间分别为(2.97±1.50)d、(4.77±3.09)d,住院治疗费用分别为(47423.40±12952.78)元、(55998.44±7094.25)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8、P=0.014、P=0.017).结论 髂静脉重度狭窄继发急性左下肢DVT患者接受CDT前植入髂静脉支架新模式治疗,可减少尿激酶用量,缩短导管留置时间,降低治疗费用.

    作者:孙亚鹏;金泳海;樊宝瑞;李智;倪才方;段鹏飞;黄天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愈合情况预测模型探讨

    目的 建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后愈合情况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4年7月至2016年6月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与血管造影结果相关因素均纳入单因素显著性分析,P<0.25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简易logisitc模型,采用接收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模型评分系统区分能力.结果 19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212枚动脉瘤获血管造影随访.随访时动脉瘤闭塞状态与瘤体是否破裂(P=0.014,OR=2.490,β=0.912)、支架辅助(P<0.001,OR=6.473,β=1.868)、瘤体大小(P=0.014,OR=4.499,β=1.504)、即刻栓塞结果(完全栓塞P<0.001,OR=31.627,β=3.454,近完全栓塞P=0.022,OR=7.588,β=2.027)、瘤体位置(P=0.030,OR=2.823,β=1.038)有关.预测模型ROC下面积(AUC)为0.812,灵敏度为84.4%、特异度为64.8%.结论 简易logistic评分可比较准确地预测动脉瘤介入治疗后血管造影随访结果.

    作者:刘永晟;刘勇建;王铭义;张国栋;王峰;李克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博莱霉素类药物硬化疗法在囊肿性疾病中的应用

    博莱霉素类药物硬化疗法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各种囊肿性疾病.博莱霉素类药物的致硬化作用机制可推测为早期通过非特异性炎性反应破坏内皮细胞,晚期出现组织纤维化使囊壁塌陷和萎缩.位置浅表的囊肿行博莱霉素类药物硬化疗法时可在直视下进行,实质脏器内或解剖位置复杂的病变则需在影像设备引导下进行;抽尽囊液后注入药物并保留于囊腔内.对淋巴管畸形、肝囊肿、肾囊肿、囊性颅咽管瘤和支气管囊肿等常见囊肿性疾病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91.04%~100%、100%、98.5%、73%和100%;并发症轻微,主要为轻度发热、局部疼痛、皮肤溃疡等,均未见严重并发症.

    作者:劳永浩;李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国产猪胰弹性蛋白酶联合氯化钙浸泡法构建兔腹主动脉瘤模型

    目的 采用国产猪胰弹性蛋白酶联合氯化钙浸泡法构建简便稳定的兔腹主动脉瘤(AAA)模型.方法 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动脉瘤组、蛋白酶组、氯化钙组和假手术组.剖腹手术游离一段长约1 cm腹主动脉,动脉瘤组游离动脉段以氯化钙和国产猪胰弹性蛋白酶浸泡20 min,蛋白酶组、氯化钙组分别仅以猪胰弹性蛋白酶、氯化钙浸泡20 min,假手术组由0.9%氯化钠溶液浸泡20 min.术后5、15、30 d采用彩色超声检测浸泡段腹主动脉直径,术后5、30 d每组分别处死6只实验兔作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动脉瘤组实验兔均形成AAA,蛋白酶组仅形成1例,氯化钙组、假手术组均未见形成.动脉瘤组与其余各组组织病理学比较,动脉内膜和中膜较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含量减少且修复增生不明显,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和炎性细胞浸润均明显增强.术后5 d蛋白酶组、氯化钙组可见血管破坏,术后30 d蛋白酶组与动脉瘤组相比可见内膜增生明显,中膜厚度恢复至正常水平,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平滑肌细胞含量增多明显,MMP-2、MMP-9表达和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弱.结论 国产猪胰弹性蛋白酶联合氯化钙浸泡法可构建简便稳定的兔AAA模型.

    作者:尉泽鹏;毕永华;陈红梅;朱晓燕;韩新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介入诊疗学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隆重举行

    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介入诊疗学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于12月15日至16日在河北省唐山市隆重举行,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生物安全处李萍大校,唐山市卫健委李建新主任、唐山市医学会李静秘书长、唐山市工人医院党委书记邓晓蕴教授、院长张静教授,海军军医大学一级教授、前中华放射学会介入分会主任委员肖湘生教授,《介入放射学杂志》总编程永德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邹英华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学会介入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崔进国教授,以及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陆军军医大学、各战区总医院、联勤保障部队各医院、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大学、南开大学等军内外5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

    作者:段峰;王茂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骨肉瘤8例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8例复发性骨肉瘤患者的初步结果.方法 收集2008年11月至2017年6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8例复发性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大径4.3~8.6 cm,处方剂量90~140 Gy,单颗粒子活度(0.3~0.8)mCi.应用WHO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疗效,数字评分法(NRS)评判疼痛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6个月,实际临床获益率: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3例、疾病稳定(SD)3例,疾病进展(PD)1例,总有效率为7/8.粒子植入术后疼痛缓解率:疼痛缓解6例.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中及术后无一例并发症.结论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骨肉瘤患者安全、有效、微创,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杨智杰;梁岩松;苑徳月;刘洋;高贞;张宏涛;王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的作用.方法 将160例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80例(干预组)及常规护理组80例(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干预前后焦虑评分、两组患者气胸及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等指标,以评价护理干预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的作用.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焦虑评分显著降低(60.13±11.30,31.53±10.58),P<0.001,手术时间为(10.90±1.59)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5.40±2.11)min,P<0.00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且一次穿刺成功率(95%)高于对照组(85%),干预组肺出血及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28.80%,显著低于对照组57.4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采用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焦虑心理,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付玲;李少朕;陈尘;刘卓;洪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静脉血栓栓塞症为初始表现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

    恶性肿瘤诊断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被广泛报道,但以静脉血栓栓塞症为初始表现的隐匿性肿瘤报道很少. 现对我科1例以反复发作DVT和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为初始表现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作者:谭瑞;赵开飞;石荣书;利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经皮穿刺不可逆电穿孔消融联合自然杀伤细胞治疗胰腺癌的安全性和近期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经皮穿刺不可逆电穿孔消融(IRE)联合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治疗胰腺癌的安全性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纳入50例胰腺癌患者,随机分配至两组.一组为IRE治疗(IRE组,25例),另一组为IRE联合NK细胞治疗(IRE-NK组,25例).观察患者免疫功能变化,CA19-9变化和CT检查结果来评估胰腺癌的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IRE手术及NK细胞回输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后的淋巴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功能均较术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60 d时的CA19-9水平较手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E-NK组的CA19-9下降程度较IRE组更明显.所有患者治疗后60 d时CT评估结果显示肿瘤直径及CT值均较术前下降.IRE组的肿瘤缓解率是56.0%,IRE-NK组的肿瘤缓解率是68.0%.结论 IRE消融联合NK细胞治疗胰腺癌安全可靠,两者具有协同治疗效果,表现在它们不仅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同时减少CA19-9的表达,缩小肿瘤直径及CT值,提高肿瘤缓解率.

    作者:刘树鹏;林茂;徐炯源;曾健滢;陈继冰;徐萌;牛立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连续星状神经节阻滞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作用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患者脑血管痉挛的效果及对血浆内皮素(ET)-1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需行全身麻醉下介入治疗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常规气管内插管,静息复合维持麻醉)和观察组(n=36,常规基础上持续用0.25%罗哌卡因10 mL行左侧SGB,连续3 d).经颅多普勒(TCD)技术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T0)及治疗后2 h(T1)、6 h(T2)、1 d(T3)、3 d(T4)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记录两组患者及不同Hunt-Hess分级患者脑血管痉挛和脑缺血发生情况,放射免疫法检测T0~T4时点血浆ET-1水平,观察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ACA、MCA、PCA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改善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ET-1水平分别在对照组T1~4时点,观察组T3、T4时点升高(P<0.05),T1~4时点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脑血管痉挛和脑缺血总发生率(13.9%)显著低于对照组(61.1%)(P<0.05);对照组Hunt-HessⅠ级、Ⅱ级脑血管痉挛和脑缺血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36),显著低于对照组(30.6%,11/36)(P<0.05).结论 连续SGB可有效降低颅内动脉瘤介入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血浆ET-1水平,较之常规介入术式更安全有效.

    作者:饶伟;周超;王士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AngioJet治疗有溶栓禁忌证与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无溶栓禁忌证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有溶栓禁忌证与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无溶栓禁忌证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6例急性中央型和混合型LEDVT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其中11例有溶栓禁忌证患者接受血栓处全程缓慢喷洒0.9%氯化钠溶液并即刻用AngioJet装置抽吸血栓(AngioJet组),25例无溶栓禁忌证患者接受传统CDT治疗(CDT组),两组治疗后仍有明显狭窄者行球囊扩张术,球囊扩张后狭窄仍>50%者植入支架.术后AngioJet组以低分子肝素加利伐沙班或华法林序贯抗凝治疗,CDT组以低分子肝素加华法林序贯抗凝治疗.结果 AngioJet组11例均一次成功完成吸栓、球囊扩张、植入支架等操作,6例植入静脉支架,术后患者均出现血红蛋白尿,1~2 d后恢复正常,未发生大出血、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双侧下肢周径差由术前平均(7.77±1.56)cm改善至出院时平均(1.57±0.52)cm.CDT组25例溶栓时间为3~7 d,14例植入静脉支架;双侧下肢周径差由术前平均(7.02±1.28)cm改善至出院时平均(1.30±1.09)cm.AngioJet组、CDT组平均血栓溶解率分别为(75.36±16.55)%、(84.23±15.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82,P=0.167);肿胀消退率分别为(79.02±8.14)%、(81.91±15.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64,P=0.288).结论 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治疗有溶栓禁忌证急性LEDVT患者有良好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仍需大样本研究结果进行评价.

    作者:王珊珊;于志海;王海涛;涂灿;陆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蹼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蹼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方法 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28例患有颈动脉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血管事件[颈内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新发脑梗死、心肌梗死]及死亡的发生率.结果28例患者均成功植入自膨支架,手术成功率100%.术前狭窄率50%~70%,平均(60.0±6.9)%.术后狭窄率0~20%,平均4.6%.其中2例(7.14%)患者术中出现颈动脉窦迷走反射,引起血压下降及心率减慢.无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无颈内动脉TIA、新发脑梗死、心肌梗死等血管事件的发生.无患者死亡.术后12个月随访时复查头颈部CTA.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现责任血管颈动脉蹼的发生.结论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蹼安全、有效,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短期效果显著.

    作者:高永亮;刘晓楠;张启文;杨明亮;高连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脂蛋白(a)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心肌损伤研究

    目的 探讨脂蛋白(a)[Lp(a)]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心肌损伤(PMI)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采用择期PCI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94例,收集临床基线资料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常规检测术前血生化、术前和术后心肌肌钙蛋白(cTn)T等指标.根据术后cTnT值,分为cTnT正常组(n=93)和cTnT升高组(n=101),对比两组间Lp(a)值.根据紫杉醇PCI和外科手术协同研究(SYNTAX)评分评价靶病变严重程度,分为低评分(0~22分)、中评分(23~32分)、高评分(≥33分),分析各组间Lp(a)差异.结果 cTnT正常组和升高组临床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nT升高组Lp(a)值显著高于cTn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2.08±36.30)mg/L对(188.63±15.64)mg/L,P<0.05)].SYNTAX评分显示76例低评分,77例中评分,41例高评分,Lp(a)值分别为(180.41±30.54)mg/L、(282.46±28.00)mg/L、(408.33±56.06)mg/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a)为PCI围手术期cTnT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36,95%CI=1.014~4.499,P<0.05).结论 Lp(a)与PCI后cTnT升高相关,术前Lp(a)高值是PCI术后PM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Lp(a)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孙俊翔;陈燕春;殷云杰;庄乾;徐亮;赵祥海;沈冲;张瑞岩;杨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介入放射学杂志

介入放射学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