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球囊致支架损坏1例

陈翔;吴丹宁

关键词:冠心病, 并发症, 介入治疗
摘要: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因活动后胸痛1年,加重1周人院.诊断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入院第2日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前降支(LAD)近端狭窄95%,余冠状动脉未见明显狭窄(图1①).遂以2.0 mm×15 mm Sprinter球囊(Medtronic,USA)预扩LAD中段病变后成功植入3.0 mm×18 mm Endeavor Resolute药物支架1枚(Medtronic,USA).
介入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主动脉窦瘤破裂经导管封堵与外科手术治疗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经导管封堵术及外科手术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17年5月单中心连续31例主动脉窦瘤患者.11例接受经导管封堵术治疗,平均年龄(36.64±10.87)岁;20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平均年龄(28.90±10.06)岁.比较两组技术成功率、并发症、残余分流、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输血量及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术前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技术成功率在导管封堵组为100%(11/11),外科手术组为95%(19/20) (P>0.05).导管封堵组、外科手术组输血量分别为0 ml、(427.25±331.36) ml(P<0.01),手术时间分别为(60.00±00.00) min、(205.50±129.35) min(P<0.05),人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分别为0d、(1.50±0.61)d(P<0.01),残余分流率分别为9.09%(1/11)、10.00%(2/20).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无死亡,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术式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均安全有效,但经导管封堵术在微创、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更具优势.对破口合适患者,可优选经导管封堵术.

    作者:牛蕤;王诚;夏勇;刘加立;程守全;王国祥;周中新;姜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Fogarty腹主动脉球囊导管预置阻断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对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剖官产术前施行Fogarty腹主动脉球囊导管预置阻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前接受Fogarty动脉取栓导管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产妇临床资料,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2例产妇剖官产术中出血量为平均(1 256±318) ml;9例成功保留子宫,3例出现难治性出血接受子宫切除术(其中1例胎盘穿透至膀胱接受全子宫切除、膀胱修补术).产后均未发生感染、晚期出血、下肢血栓等并发症.12例新生儿均顺利出生.结论 Fogarty 腹主动脉球囊导管预置阻断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助于保留子宫,是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金永春;郑晓菊;王保山;王新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索拉非尼对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B7-H3和B7-H4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索拉非尼对不同人肝癌细胞株HepG2、Hep3B、BEL-7402、BEL-7404、BEL-7405、QGY-7701、QGY-7703、SMMC-7721 、MHCC97H、MHCC97L、HCCLM3、HCCLM6中B7-H3和B7-H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免疫印迹法和溴化噻唑蓝四氮唑(MTT)比色法检测索拉非尼在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对B7-H3和B7-H4蛋白表达的影响及索拉非尼对不同人肝癌细胞株的抑制作用.结果 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B7-H3和B7-H4蛋白表达较正常人肝细胞(HL-7702)均显著上调(P<0.01).索拉非尼对Hep3B、BEL-7404、MHCC97H、HCCLM3和HCCLM6肝癌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分别为14.56、9.14、946、17.21、9.29 μmol/L.分别以5、10、20 μmol/L剂量索拉非尼处理Hep3B、BEL-7404、MHCC97H、HCCLM3、HCCLM6后,B7-H3和B7-H4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下调(P<0.01).结论 B7-H3和B7-H4蛋白在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通常过表达,可影响肿瘤免疫逃逸,可能是未来肝癌防治的一个新靶点.

    作者:徐瀚;周石;王黎洲;安天志;蒋天鹏;宋杰;李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机器人辅助血管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传统血管介入手术依靠C形臂旋转及对比剂应用成像,存在3D图像信息丢失和加重肾脏负担问题,同时操作者在长期X射线暴露及铅防护围裙负重中承担了较高的职业危害风险.机器人辅助血管介人系统具有明显减少操作者X射线暴露、成像定位精准、操作准确稳定的优点,在减少器械与血管壁接触、操作颤抖的同时,增加操作者舒适感.本文旨在总结血管介入机器人系统的发展及其临床应用,并探讨该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作者:陈政;沈毓;陆清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双向内膜下技术在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中导丝无法回入真腔时应用双向内膜下技术——顺逆行内膜下动脉成形术(SAFARI)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1例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67(61~74)岁,均于开通闭塞血管失败后通过SAFARI技术重建锁骨下动脉.结果 10例患者通过SAFARI技术实现了锁骨下动脉再通并一期植入支架(平均长度46.4 mm),1例失败,技术成功率为90.9%.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电话随访6~36个月,未发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SAFARI技术治疗钙化严重、阻塞较长的锁骨下动脉闭塞安全有效,可进一步提高血管内治疗成功率.

    作者:叶猛;倪其鸿;陈佳荃;郭湘江;张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微创治疗中晚期肝癌的集束化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治疗中晚期肝癌的集束化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30例采用经皮穿刺氩氦刀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实施培训护理小组成员、完善术前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和术前常规准备,术中有效指导和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术后活动指导和预防、观察并发症等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3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积极配合医师进行经皮穿刺氩氦刀治疗,术后2例出现恶心、呕吐现象,1例出现寒战、发热,经对症处理后好转,30例患者围手术期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 集束化围手术期护理能帮助患者尽快地恢复手术带来的损害,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胡婷业;许秀芳;陆玉和;王凯;章敢;夏磊;张劲松;周晓星;张珊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转移性肝肿瘤TACE治疗后肝脓肿形成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转移性肝肿瘤在TACE后肝脓肿形成的临床特征、相关危险因素、临床治疗措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在1 812例转移性肝肿瘤TACE治疗后发生肝脓肿患者23例中,分析其临床特征及脓肿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对经皮穿刺引流(PCD)或结合经皮穿肝胆管引流(PTCD)治疗方法进行疗效和安全性分析.结果 收集转移性肝肿瘤在TACE后肝脓肿的发病率为1.3%(23/1812),术后高热、寒战、白细胞升高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为脓肿主要表现,肝脓肿确诊时间平均为介入术后(11.3±3.7)d.消化道来源的恶性肿瘤患者占73.9%.有胃肠道手术史患者18例(78.3%);有糖尿病史者12例(52.2%);患者肝内转移灶数目大于3个者19例(82.6%);在脓肿发生后均有肝功能变差(P=0.024);19例(78.3%)患者动脉造影显示肿瘤为乏血供.患者血培养及脓液培养显示大肠埃希菌是肝脓肿主要的病原菌.肝脓肿液化前使用抗感染药物的平均天数为(10.4±3.3)d,脓肿液化的时间平均为(15.9±3.7)d.大脓肿直径的平均为(9.2±2.0) cm.所有患者均行肝脓肿穿刺引流术(PCD),平均PCD的次数为(3.7±1.7)次.有7例患者存在胆汁瘤合并梗阻性黄疸行PCD后再行PTCD.平均肝脓肿引流时间为(3.1±1.7)个月.PCD和PTCD后均未出现感染性腹膜炎及肿瘤破裂,未发现有脓肿穿刺点肿瘤种植等并发症.所有患者肝脓肿后的中位生存期(8.0±0.7)个月.单纯行PCD的患者肝脓肿后的中位生存期为(9.0±1.0)个月,而PCD+PTCD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5.0±0.7)个月,两者的中位生存期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41).结论 转移性肝肿瘤TACE后发生肝脓肿的危险因素与原发肿瘤的部位、消化道手术有关,糖尿病可能是危险因素之一.其临床特征为病灶多发,易发于乏血供伴中央坏死病灶,主要感染细菌为消化道来源,易发胆汁瘤.积极有效的抗生素治疗,脓腔穿刺引流或结合PTCD是此类肝脓肿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周颜;陈卫;王小林;龚高全;李国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脑静脉窦测压指导静脉窦狭窄支架成形术及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脑静脉窦微导管测压指导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静脉窦狭窄的效果.方法 42例诊断为特发性颅内压增高(IIH)伴局限性静脉窦狭窄患者接受微导管静脉窦DSA造影及测压,对其中32例狭窄远近端压力差>12 mmHg患者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并复测静脉窦内压.术后评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随访观察并发症及症状有无复发,静脉窦是否通畅.结果 32例静脉窦支架成形术均获成功,术后患者颅内高压症状明显缓解,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手术前后狭窄远近端压力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平行.术后1周患者头痛症状明显改善,视力无明显改善.术后随访12个月,患者临床症状无复发,MRV或DSA复查提示静脉窦主干血流通畅,无再狭窄.结论 脑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IIH伴静脉窦狭窄患者相对安全、有效,微导管静脉窦测压对适应证选择及疗效评价有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温宏峰;王凌霄;王培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全覆膜分节食管内照射支架初步应用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全覆膜分节食管内照射支架与普通食管内照射支架术后生存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置人食管内照射支架的食管癌患者,分为全覆膜分节食管内照射支架组30例(实验组)和普通食管内照射支架组36例(对照组),就两组病例术后的再狭窄、支架移位、胸痛等并发症情况及生存时间进行对照研究.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再狭窄率无统计学意义(20.0%比30.6%,P=0.403);但实验组较对照组中位再狭窄发生时间延长(161.5 d比138 d,P=0.025).实验组较对照组移位率增高(33.3%比8.3%,P=0.014),两组中位移位发生时间无统计学意义(91.5 d比166 d,P=0.236).两组中位生存时间无统计学意义(186 d比178 d,P=0.486).两组在其他支架相关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覆膜分节食管内照射支架可以延缓支架再狭窄发生时间,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移位率.

    作者:李俊超;张开贤;王超;陆建;王勇;陈荔;朱光宇;郭金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经皮胆管穿刺引流与经内镜鼻胆管引流胆管冷却保护技术在肝癌微波消融中的应用对比

    目的 比较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与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置管灌注冷却液在近肝门部肝癌微波消融(MWA)中防止胆管热损伤的作用.方法 收集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因近肝门部肝癌行经皮肝穿刺MWA的2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2例经PTCD置管,11例经ENBD置管于肿瘤旁胆管,向置管内快速持续灌注4℃ 0.9%NaCl溶液,再在B超引导下行MWA治疗.比较两组胆管热损伤、冷却技术相关并发症及肝癌复发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20个月(3~36个月),23例患者均无手术相关死亡.两组各有l例术后形成胆汁瘤,PTCD组无明显冷却技术相关并发症,而ENBD组有4例(36.4%,P=0.037):1例(9.1%)乳头切开后出血、3例(27.3%)急性胰腺炎.两组原位复发率、肝内复发率及病死率均无明显差异(P=1.00,0.77及0.61).结论 近肝门部肝癌根治性MWA中,经PTCD与ENBD置管灌注冷却液是防止胆管热损伤可行、有效的方法,前者技术相关性并发症更少.

    作者:葛乃建;黄剑;杨业发;申淑群;于晓河;朱俊军;张一军;刘学;吴孟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导管顶端封堵健侧宫角液体加压法联合导丝再通术在单侧输卵管阻塞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双腔球囊导管顶端封堵健侧官角液体加压再通法联合导丝再通术在单侧输卵管梗阻中的应用.方法 对不孕症患者行子宫输卵管造影(HSG),筛选出单侧输卵管梗阻者50例,尝试用导管顶端封堵健侧宫角液体加压法再通输卵管,观察再通与子宫形态间的关系,此法不能再通的患者进一步应用导丝再通术并观察再通率.结果 50例患者中,33例宫角至宫颈内口的距离小于导管进入子宫内的长度,且官角的宽度小于导管的直径,导管顶端封堵宫角严密,19例输卵管再通,14例因梗阻严重未能再通.17例宫角至宫颈内口的距离大于导管进入子宫内的长度,且宫角的宽度大于导管的直径,导管顶端不能封堵宫角再通失败.未疏通的31例患者联合导丝再通术后22例输卵管复通.结论 导管顶端封堵健侧宫角液体加压法能使部分输卵管再通,其与子宫形态关系密切,联合导丝再通术能明显提高单侧输卵管梗阻的再通率.

    作者:刘琳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注射量相关生物力学研究现状和进展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广泛应用于治疗椎体血管瘤、椎体压缩骨折、脊柱转移瘤、骨髓瘤等疾病的微创技术.临床上普遍认为PVP术疗效与骨水泥注射量密切相关,然而有关术中骨水泥具体注射量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要介绍了影响骨水泥注入量的椎体相关生物力学因素,骨水泥注入量对椎体强度、刚度及相邻椎体的影响,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争议,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作者:宋戈;吴春根;程永德;田庆华;刘鹤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经皮骶2髂骨三皮质螺钉治疗老年无神经症状下腰椎椎间盘炎的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经皮骶2髂骨三皮质螺钉(S2AI)治疗老年无神经症状下腰椎椎间盘炎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于沈阳军区总医院骨科脊柱病区接受S2AI内固定术的无神经症状的下腰椎椎间盘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术者完成,共完成56枚经皮S2AI内固定术,年龄71~79岁,所有病变节段均为L4~L5和L5~Sl节段,术后平均随访时间6.67个月,分析本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日、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并比较分析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Oswestry功能评分、目测类比评分、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并通过复查术后CT分析内固定松动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58.12±4.32)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25.34±3.23) ml、术后平均下床时间为(1.34±0.35)d、平均住院日为(7.29±1.34)d、术后仅有1例患者出现切口S2AI切口愈合不良,术后切口愈合率为96.42%,1例患者右侧S2AI螺钉出现松动,螺钉松动率为1.79%;术后1周和6个月Oswestry功能评分分别为32.21和23.2,且与术前比较P值均<0.05;术后1周和6个月目测类比评分分别为2.17和1.25,且与术前目测类比评分比较P值均<0.05,术后1周和6个月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分别为15.32 mm/h、7.89 mg/L和14.56 mm/h、8.9 mg/L,且与术前比较P值均<0.05.结论 经皮S2AI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术后下床时间早,且能够明显改善无神经症状下腰椎椎间盘炎的症状等优点,具有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作者:谢雁春;项良碧;刘军;轩安武;李卓;于海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急性人工动静脉内瘘血栓栓塞介入治疗

    目的 探讨置管溶栓结合普通球囊扩张治疗急性人工动静脉内瘘血栓栓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单中心收治的64例(84次)急性人工动静脉内瘘血栓栓塞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股动脉穿刺置管内瘘造影明确诊断.术中用普通导丝行内瘘血栓闭塞段机械碎栓术后予尿激酶12.5万~37.5万U团注,若血栓未完全溶解则保留导管,用输液泵持续泵入尿激酶至内瘘血栓完全清除;若内瘘管腔狭窄>50%或狭窄影响透析,则行普通球囊扩张术.通过Kaplan-Meier曲线估算首次介入治疗后一期及二期累积通畅率.结果 84例次患者中69例次(82.1%)取得技术成功.14例次患者因内瘘严重狭窄行普通球囊扩张术,成功12例次(85.7%).总体临床成功率为78.6%(66/84).治疗过程中共发生7例次(8.3%)出血事件,其中大出血、小出血事件分别为3例次、4例次.术后3、6、12、24个月一期/二期通畅率,分别为76.1%/81.3%、63.6%/70.8%、40.8%/47.0%、12.5%/32.5%.结论 置管溶栓是治疗急性人工动静脉内瘘血栓栓塞安全有效的方法,辅助普通球囊扩张能为内瘘狭窄病变提供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史亚东;顾建平;陈亮;施万印;何旭;楼文胜;陈国平;苏浩波;汪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低分子肝素两种皮下注射方法不良反应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低分子肝素两种皮下注射方法后瘀斑、硬结发生率及疼痛程度,以探讨佳的皮下注射方法,为规范护理流程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16年3-9月接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23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每例患者分别接受2种不同皮下注射方法:实验侧(患者左侧腹部):缓慢推注时间为10s,停留10 s之后拔针,不按压;对照侧(患者右侧腹部):缓慢推注时间为10 s,注射后即拔针,拔针后按压3 min.注射后2、12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注射局部疼痛程度;观察两种方法所致皮下瘀斑和硬结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侧VAS疼痛评分2、12 h (0.88±0.66,0.34±0.47),均低于对照侧(2.02±0.65,1.19±0.63),P<0.05;两组皮下注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实验侧瘀斑(10.5%)低于对照侧瘀斑发生率(23.5%),t=2.736,P<0.05;实验侧硬结发生率(0.04%)低于对照侧硬结发生率(15.4%),t=2.946,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持续推注时间10s,停留10 s,拔针后不按压的方法,可减少患者皮下瘀斑、硬结的发生率及减轻疼痛的程度.

    作者:李燕;许秀芳;吴小艳;尹媛媛;李晓梅;陈婷婷;黄昊;SUTEDJO Janesya;顾建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定向斑块切除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椎动脉重度狭窄1例

    目的 探讨椎动脉狭窄接受腔内斑块切除成形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7年11月采用定向斑块切除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l例椎动脉硬化所致重度狭窄患者,术中V1段远端放置保护伞.结果 手术取得成功,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患者头晕症状消失,恢复良好.结论 定向斑块切除联合DCB治疗椎动脉重度狭窄安全可行.

    作者:谷涌泉;郭建明;崔世军;郭连瑞;齐立行;齐一侠;张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氩氦刀冷冻消融挽救治疗胃癌肝转移患者

    目的 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挽救治疗胃癌肝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接受氩氦刀冷冻消融的24例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个可评价病灶.所有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肝转移瘤冷冻治疗,研究内容包括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的肿瘤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病灶的复发情况,术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4(6~48)个月.冷冻消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的病灶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1.7%,73.9%,52.6%.经过冷冻消融治疗后,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为8(1~16)个月,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1年及2年生存率为75.0%及37.5%,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胃癌肝转移,安全有效,近期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常旭;郭志;于海鹏;司同国;张炜浩;杨雪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钇-90微球的剂量计算——钇-90微球放射栓塞系列回顾(四)

    精确的钇-90(90Y)微球剂量对治疗肝脏恶性肿瘤至关重要,这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密切相关.剂量的计算主要基于不同的90YY载体:玻璃微球(TheraSpheres)或树脂微球(SIR-Spheres).玻璃微球的剂量是以肝脏预期的辐射剂量和微球能够均匀分布于整个肝脏的假设为基础计算的,而树脂微球的剂量是以微球非均匀分布于整个肝脏的假设为基础计算的,这种非均匀分布的程度取决于正常肝脏被肿瘤组织取代的程度.许多其他因素也可能会潜在影响90Y微球的治疗剂量.本综述将介绍90Y微球剂量的计算方法,以及为了获得大疗效并尽量避免不良反应发生而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

    作者:贾中芝;谢双双;郑丽丽;王斯妮;王维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TACE治疗BCLC B/C期肝细胞癌的安全性及疗效

    目的 探讨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方案(rahitrexed and oxaliplatin,RO方案)与碘油乳剂治疗BCLC B/C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83例BCLC B/C期肝细胞癌患者,用RO方案与碘油乳剂化疗栓塞治疗.治疗方案为雷替曲塞3 mg/m2行肝动脉灌注,奥沙利铂130 mg/m2结合碘油5~30 ml混合成乳剂栓塞.参照WHO抗癌药物毒性分级标准观察毒性反应,Child-Pugh分级观察肝脏损害.随访患者生存期.结果 183例患者,血液学毒性表现为骨髓抑制作用,其中药物引起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21.9%、8.3%和2.7%;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分度:Ⅰ度15.8%,Ⅱ度5.5%,Ⅲ度0.6%,Ⅳ度0.恶心呕吐:Ⅰ~Ⅱ度71.6%.肝脏损害为转氨酶及胆红素升高.术前Child-PughA级96例,B级87例;术后48例由A级升至B级,6例由A级升至C级,12例由B级升至C级.本组患者未出现心脏、泌尿系统或神经系统毒性.随访183例患者的生存期为5~35个月,中位值20个月.结论 RO方案联合碘油乳剂化疗栓塞治疗BCLC B/C期肝细胞癌,是安全的和有效的,而且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芳;龚环宇;熊正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球囊致支架损坏1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因活动后胸痛1年,加重1周人院.诊断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入院第2日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前降支(LAD)近端狭窄95%,余冠状动脉未见明显狭窄(图1①).遂以2.0 mm×15 mm Sprinter球囊(Medtronic,USA)预扩LAD中段病变后成功植入3.0 mm×18 mm Endeavor Resolute药物支架1枚(Medtronic,USA).

    作者:陈翔;吴丹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介入放射学杂志

介入放射学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