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站式治疗重症缺血性糖尿病足感染15例

陈佳佺;谢辉;倪其泓;阚科佳;叶猛;张岚;郭相江

关键词:重症缺血, 糖尿病足, 感染, 一站式治疗
摘要:目的 总结重症缺血性糖尿病足感染创面的一站式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5例重症缺血性糖尿病足坏疽患者(15条患肢)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采用腔内修复术(EVR)开通闭塞段血管、手术清创及创面封闭负压引流(NPWT)、抗菌保湿伤口敷料进行一站式序贯治疗,评价感染创面愈合率及患肢保肢率.结果 15例患者中下肢动脉造影显示下肢多节段病变13例,单纯小腿病变2例;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ASC)Ⅱ分级D级小腿动脉病变13条,C级病变2条.EVR术后,14条患肢至少开通1支小腿流出道;足底动脉环路(PPL)呈完整弓6例,半弓7例,无弓2例;清创后应用带自制冲洗设备NPWT,创面感染控制时间为(7.85±2.84)d.出院后每3~4日随访,并以抗菌保湿的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伤口敷料换药,结果显示创面愈合12例,平均愈合时间(3.70±0.87)个月,3例未愈合,其中2例小腿截肢(13.3%,足部均为PPL无弓),1例死于心血管事件;创面愈合组PPL病变情况与未愈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6 7).结论 重症缺血性糖尿病足感染治疗较复杂.EVR、带自制冲洗设备NPWT及抗菌保湿创面敷料一站式联合治疗,可作为首选方法有效增加患肢血供,缩短感染控制时间,降低截肢率.
介入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前输卵管积水的治疗

    目的 比较输卵管介入栓塞术与腹腔镜下切除术两种方法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前治疗输卵管积水的效果与优缺点.方法 选取因输卵管性不孕行IVF-ET患者1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3组:介入栓塞组65例,行积水输卵管介入栓塞术;腹腔镜下切除组55例,行腹腔镜下积水输卵管切除术;对照组50例,双侧输卵管近端阻塞,无积水的患者,直接行IVF-ET.结果 3组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的用量、HCG注射日E2值、HCG注射日卵泡数、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栓塞组和腹腔镜下切除组成功率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介入栓塞组门诊即可完成,手术时间短,无需麻醉,费用低是其优点.结论 输卵管介入栓塞术和腹腔镜下切除术在IVF-ET术前治疗输卵管积水同样有效,均可改善妊娠结局,两者相比较,介入栓塞术方法更简便、安全,经济,效果确切,值得作为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洪鑫;丁文彬;黄健;袁瑞凡;张勤;丁家怡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肝癌栓塞术后低钾血症的风险评估与护理对策研究

    目的 评估肝癌TACE治疗后发生低钾血症的风险因素,并根据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2014年8月-2015年2月救治214例肝癌行TACE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引起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23例(10.7%)患者发生低钾血症,引起低钾血症主要危险因素为:厌食、水化、呕吐、放腹水、出汗.经积极对症处理后,22例(22/23,95.6%)血钾恢复正常,1例出现肝性脑病昏迷、肝肾综合征,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 厌食、呕吐、水化、放腹水、出汗是TACE术后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低钾风险量表有利于制定护理对策.

    作者:黄道琼;陈蕾蕾;李新萍;郑梦静;陈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介入放射学抑或介入医学

    介入放射学是在放射影像诊断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微创治疗学.介入放射学的定义是:在医学影像设备导引下,应用穿刺针、导丝、导管等进行诊断及治疗的学科.介入放射学内容包含介入性诊断和介入性治疗.介入医学是从临床应用角度来定义的,介入放射学则是从诊疗技术特点来定义的.《介入放射学杂志》与即将出版的《介入医学杂志(英文)》形成姊妹篇,将为我国介入医学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创造条件.

    作者:朱海云;程永德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CT引导下肺实性结节切割活检术后出血与气胸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实性结节切割活检术后并发出血、气胸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肺实性结节(≤3 cm)320例经16 G半自动切割活检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活检术后针道出血发生率33.1%,气胸发生率18.1%,良恶性诊断准确率约99.6%.针道长度是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针道每增加3 cm,风险增加3.881倍,且风险也随穿刺时间(P=0.061)和穿胸膜次数(P=0.062)呈正相关.年龄、位置和针-胸膜夹角是气胸独立风险因素,年龄每增加10岁,风险增加2.102倍;上肺叶病灶显著低于下肺叶;针-胸膜夹角每增加20°,风险增加2.413倍,肺气肿以微弱差距(P=0.086)被排除方程之外.以出血、气胸概率值绘制ROC曲线,AUC值分别为0.753和0.725.结论 CT引导下肺实性结节切割活检术后出血、气胸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术前仔细评估,术中操作熟练度可以有效预判和降低出血、气胸的发生.

    作者:何闯;李扬;杨丽;李廷源;李良山;文爽;黄学全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研究进展

    目前以TACE为基础的联合介入治疗方法,均可在不同程度控制原发性肝细胞癌(PHC)进展的同时达到缓解门静脉高压、解除门静脉阻塞、控制顽固性腹水、降低上消化道出血概率的目的,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该文就近年国内外TACE联合其它介入方法治疗PHC伴门静脉癌栓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作者:孙世蒙;郭应兴;雷振武;汪浩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导引导丝操作托盘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制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导引导丝操作托盘,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使用导丝操作托盘,n=20)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操作导丝,n=20),两组PCI术均在局部麻醉下进行.观察评价两组术中导丝缠绕次数、手术操作区域手术单污染程度及导丝操作舒适便利程度.结果 实验组导丝缠绕次数、手术操作区域手术单污染程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中操作导丝舒适便利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I术中应用自制导引导丝操作托盘,可有效地避免导丝相互缠绕,降低手术区域手术单污染程度.

    作者:漆红梅;吴志勇;颜琼;罗萍;文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CT引导热消融治疗肝内胆管癌

    目的 探讨rACE联合CT引导热消融(射频/微波)治疗肝内胆管癌(I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9月至2013年7月用TACE序贯CT引导下RFA/MWA治疗病理诊断的ICC患者14例,18个病灶,病灶大径(多个病灶取大径之和)2.2~7.2 cm,平均(4.2±1.4) cm.TACE随访病灶的完全消融率、手术并发症、无瘤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结果 15个病灶实现了完全消融,肿瘤的完全消融率为83.3%(15/18),中度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2%,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患者.术后随访6-~44个月,平均(16.0±10.3)个月.至随访结束,死亡6例(42.9%,6/14).完全消融患者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7个月,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1、2、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2.5%、41.3%及20.6%.结论 TACE联合CT引导热消融可作为ICC治疗的选择之一.

    作者:生守鹏;郑加生;崔石昌;崔雄伟;钱智龄;李建军;张洪海;杨晓珍;马良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联合BRAF基因检测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FNAB)联合BRAF V600E基因检测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 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4个甲状腺结节术前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BRAF V600E基因检测的资料,以手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甲状腺结节性质的诊断金标准,分析FNAB、BRAF V600E基因检测以及两者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 62例患者64个结节(2例双侧)接受手术处理,其中共有44个结节检测到BRAF V600E突变,43个结节术后病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1个术后病理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在44个检测到BRAF V600E突变结节中,FNAB诊断恶性28个,良性6个,无法确定性质10个.在20个未检测到BRAF V600E突变结节中,FNAB诊断恶性5个,良性3,无法确定性质12个,术后病理14个甲状腺乳头状癌,4个结节性甲状腺肿,1个亚急性甲状腺炎,1个甲状腺腺瘤.共57个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检查到BRAF V600E基因突变有43个,突变率为75.4%.与手术病理金标准比较,FNAB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率分别是78.9%、85.7%、97.8%、33.3%、79.7%;BRAF V600E基因检测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率分别是75.4%、85.7%、97.7%、30.0%、76.6%;FNAB联合BRAF V600E基因检测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率分别是94.7%、71.4%、96.4%、62.5%、92.2%.采用McNemar配对资料x2检验比较FNAB、FNAB联合BRAF基因检测两种诊断方法的差别,P<0.001,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FNAB无法明确性质的甲状腺结节,辅助联合BRAF V600E基因检测,可以提高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章美武;张燕;范晓翔;毛达峰;吕淑懿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介入治疗肾移植术后并发症临床研究

    目的 评估多模式介入治疗肾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26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症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分析采用不同介入技术治疗血管性和非血管性并发症的效果.结果 血管性并发症19例,非血管性并发症7例.所有患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1周总肌酐水平(184.3±138.4) μmol/L较术前(372.7±295.5) μmol/L明显改善(P<0.00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进一步分析发现血管治疗组与非血管治疗组患者一般情况、供肾来源、吻合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病时间(1.8±1.4)个月对(118.3±54.4)个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4~55个月(平均18.6个月)中3例复发,2例再次介入治疗后肌酐水平恢复正常,1例伴假性动脉瘤患者接受移植肾动脉栓塞术.结论 介入治疗肾移植术后并发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等优点,可及时有效地改善肾功能,挽救移植肾.

    作者:王宸;刘圣;祖庆泉;周春高;刘兴龙;王斌;周春;施海彬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腹痛的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

    目的 调查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腹痛的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 入组121例患者,均为浙江省肿瘤医院介入放射科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收住的PHC患者.观察患者在TACE术后48 h内腹痛的发生和持续时间、程度及吗啡用量等.结果 121例患者中有96例(96/121,78.5%)在介入术后感到不同程度的腹痛,其中72例(72/121,59.5%)为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以上的中重度疼痛.平均吗啡用量为19.7 mg/例次.统计分析发现TACE术后腹痛与年龄(≥60对<60;odd ratio (OR) 0.307,P=0.008),术前ECOG评分(2对0~1;OR 0.195,P=0.006),肿瘤至肝包膜距离(>1 cm对≤1 cm;OR 0.296,P=0.007),动脉栓塞时所用化疗药物表柔比星(THP)对其他药物(非THP对THP;OR 0.232,P<0.003 4).具有上述危险因素1个以上的患者更易发生疼痛.结论 腹痛是TACE术后的高频事件,更年轻者、更好的ECOG评分、距肝包膜更近的肿瘤位置以及使用THP混合碘油栓塞者是腹痛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因此对于腹痛的中高危患者,在术前至术后12 h内常规使用止痛药物预防疼痛发生是有必要的.

    作者:罗君;邵国良;郑家平;陈玉堂;姚征;曾晖;郝伟远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肝癌伴下腔静脉癌栓行TACE联合下腔静脉放射性支架或裸支架治疗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TACE联合下腔静脉放射性支架植入治疗肝细胞肝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61例肝细胞肝癌伴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放射性支架采用125I粒子条捆载裸支架的方法,共对33例患者采用此方法(A组),28例患者植入裸支架(B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对原数据进行后随机化分析以减少选择性偏倚,对两组患者的生存期,症状缓解率及不良反应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均采用内科对症处理.A组患者较B组显示更长的生存期优势,A组中位生存时间(203.0±28.1)d,B组(93.0±24.3)d(P=0.006),倾向性评分匹配后(24对)A组(200±31)d,B组(66.0±23) d(P=0.019),A组水肿缓解率97.0%,B组为96.4%,多因素分析显示放射性支架植入与肿瘤客观有效率为患者预后好的独立性影响因素.结论 TACE联合放射性支架植入对治疗肝细胞肝癌伴下腔静脉癌栓安全有效,可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杨清慧;张雯;刘清欣;刘凌晓;王建华;颜志平;罗剑钧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8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方法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4月采用TEVAR治疗的85例Stanford B型AD患者临床资料.85例患者均常规行左肱动脉穿刺,右侧股动脉直切口,升主动脉DSA造影明确AD破口位置、真假腔及与重要器官血管开口位置关系;置入覆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原发破口,升主动脉造影复查观察近端破口封闭情况及主动脉弓部分支血管、真假腔血流变化情况.结果 84例患者TEVAR手术成功,成功率100%;1例术前麻醉过程中突发AD破裂死亡.9例部分覆盖左锁骨下动脉,1例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支架完全封闭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2例行无名动脉至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转流.Ⅰ型内漏2例,无住院期间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患者均存活,远端再发新破口2例.结论 TEVAR术治疗Stanford B型AD安全有效,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术中精细操作及加强术后院外管理是手术成功、提高远期生存率关键.

    作者:王喜明;张艳霞;余海彬;李明;王宏山;赵根尚;法宪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1例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继发空气栓塞形成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因“体检发现右肺占位性病变3d”入院,3d前在当地县医院体检发现右肺占位性病变,无咳嗽、咯痰及咯血,无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既往有肺结核病史45年,为进一步治疗于2016年6月28日入住我院.

    作者:李昌燕;刘建莉;赵开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细胞色素P450酶2C19基因多态性对TIPS术后患者服用氯吡格雷效果的影响

    目的 评估细胞色素P450酶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肝硬化患者术后服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TIPS术治疗的171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中采集门静脉及肘静脉血液样本并行CYP2C19基因检测.术后每3个月临床随访,比较分析基因检测结果与临床随访结果.结果 110例TIPS术前无输血且术后规律服用氯吡格雷患者纳入本研究.术后平均服用氯吡格雷时间为192.4 d(31~517 d),门静脉血及肘静脉血基因检测结果一致,CYP2C19基因型为*1/*1有49例(44.5%)、*1/*2有27例(24.6%)、*1/*3有18例(16.4%)、*2/*2有11例(10.0%)、*2/*3有3例(2.7%)、*3/*3有2例(1.8%);随访显示慢代谢型基因携带患者分流道功能异常发生率为87.5%(14/16),较中等代谢型患者(20.0%,9/45,x2=22.9,P=0.006)及快代谢型患者(8.2%,4/49,x2=37.91,P=0.000 1)明显增高;Cox回归模型多变量分析提示CYP2C19慢代谢型基因变异,是分流道功能异常的重要预测因素(95%CI 1.80~9.03,P=0.000 7).结论 CYP2C19慢代谢基因变异(*2/*2、*2/*3、*3/*3)是影响TIPS术后患者氯吡格雷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术前检测可为术后提供较为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作者:丁远;王黎洲;宋杰;蒋天鹏;周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出血

    目的 对比单纯TIPS和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GCVE)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伴上消化道出血(UGH),分析TIPS和GCVE联合应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38例PHT伴UG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单纯TIPS治疗15例(A组),TIPS联合GCVE治疗23例(B组),观察分析手术前后血液指标、门静脉及脾脏血流动力学、脾脏形态学、消化道静脉曲张程度变化.随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门静脉压降低、流速加快、脾静脉淤血指数降低均较术前明显(P<0.05),B组均优于A组(P<0.05).术后两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均明显好转(P<0.05),B组和A组EGV好转率分别为94.7%、66.6%,急诊止血率分别为100%、75%,再出血率分别为4.3%、28.5%,B组均明显优于A组(P<0.05).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肝性脑病(HE)发生率、支架原发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介入通畅率均为100%,支架远端位于门静脉左支者HE发生率显著低于位于右支者(P<0.05).结论 TIPS联合GCVE治疗肝硬化PHT伴UGH疗效确切,优于单纯TIPS.

    作者:张铠;赵卫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奥马哈系统在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针对性护理,在中晚期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地将60例拟用TACE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奥马哈系统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入院时通过奥马哈系统进行评估,筛选出关键的共性问题进行针对性护理,同时两组患者在入院当天、出院当天填写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数字疼痛评分表(NRS),分别评估抑郁、焦虑、社会支持和疼痛程度.结果 两种护理模式均能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状况,完善患者社会支持系统,但观察组在这两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发现两种护理模式对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基于奥马哈系统的护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患者疼痛.结论 奥马哈系统在中晚期肝癌患者TACE护理中,能够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并促进患者社会支持系统构建,且优于常规护理,在临床上有较大应用潜力.

    作者:毛剑婷;黄旭芳;纪建松;吴徐璐;刘丽霞;李芳;陈淑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射频消融亚致死性温度对肝癌干细胞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亚致死温度射频消融(RFA)对肝癌干细胞(LCSC)产生及其相关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小鼠Hep1-6肝癌细胞株和肝细胞癌(HCC)患者临床样品,检测LCSC相关标志物和转录因子的表达.结果 不同温度分别刺激Hep1-6细胞后发现,45℃是不能诱导细胞死亡的亚致死性温度.流式细胞仪(FCM)检测显示45℃处理可引起CD13+、CD44+、CD90+、CD133+ Hep1-6细胞水平明显上调,提示45℃温度导致Hep1-6细胞中以上各型LCSC产生增加;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显示45℃温度导致CD13、CD90、CD133 mRNA水平明显上调.CD13 mRNA水平在5例HCC患者复发肝癌组织中均明显上调,CD133 mRNA在4例复发肝癌中上调,CD90 mRNA仅在1例复发肝癌中上调;FCM检测显示CD13+ LCSC水平在4例复发肝癌中明显上调,CD133+ LCSC水平仅在1例复发肝癌中上调,提示CD13+ LCSC水平上调与45℃温度关系更密切.RT-qPCR检测显示4例CD13+ LCSC上调的复发肝癌患者13个LCSC相关转录因子中Sox2、Stat1明显上调,FCM检测显示45℃处理Hep1-6细胞后Sox2、Stat1 mRNA明显上调.用Sox2、Stat1 siRNA分别沉默了Sox2、Stat1基因,表明Sox2 、Stat1均参与了45℃温度诱导的CD13+ LCSC产生.结论 RFA治疗中45℃亚致死性温度所致CD13+ LCSC水平增高与Sox2、Stat1表达有关.该结果对肝癌复发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作者:郝美君;刘凯;郭向华;欧阳雅博;乔录新;石英;陈德喜;郑加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一站式治疗重症缺血性糖尿病足感染15例

    目的 总结重症缺血性糖尿病足感染创面的一站式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5例重症缺血性糖尿病足坏疽患者(15条患肢)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采用腔内修复术(EVR)开通闭塞段血管、手术清创及创面封闭负压引流(NPWT)、抗菌保湿伤口敷料进行一站式序贯治疗,评价感染创面愈合率及患肢保肢率.结果 15例患者中下肢动脉造影显示下肢多节段病变13例,单纯小腿病变2例;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ASC)Ⅱ分级D级小腿动脉病变13条,C级病变2条.EVR术后,14条患肢至少开通1支小腿流出道;足底动脉环路(PPL)呈完整弓6例,半弓7例,无弓2例;清创后应用带自制冲洗设备NPWT,创面感染控制时间为(7.85±2.84)d.出院后每3~4日随访,并以抗菌保湿的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伤口敷料换药,结果显示创面愈合12例,平均愈合时间(3.70±0.87)个月,3例未愈合,其中2例小腿截肢(13.3%,足部均为PPL无弓),1例死于心血管事件;创面愈合组PPL病变情况与未愈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6 7).结论 重症缺血性糖尿病足感染治疗较复杂.EVR、带自制冲洗设备NPWT及抗菌保湿创面敷料一站式联合治疗,可作为首选方法有效增加患肢血供,缩短感染控制时间,降低截肢率.

    作者:陈佳佺;谢辉;倪其泓;阚科佳;叶猛;张岚;郭相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肾动脉途径不同移植次数对大鼠阿霉素肾病的修复作用比较

    目的 比较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经肾动脉途径单次或多次移植于阿霉素肾病大鼠后对其肾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以阿霉素经尾静脉输入构建大鼠慢性肾病模型32只,随机分为M0、M1、M2、M3组(4×n,n=8),另选8只为正常对照组(N组).以2×106个/ml、单次0.5 ml分别移植BMSC细胞0次(M0组)、1次(Ml组)、2次(M2组)、3次(M3组),不进行BMSC移植组别每次操作以L-DMEM培养基0.5 ml作为安慰剂对照,移植间隔为1周.移植前及末次移植后1、2周末检测大鼠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24 h尿微量蛋白,末次移植l周末制作病理片并于激光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和BMSC细胞在肾脏内分布情况.结果 M0、M1、M2、M3组在各观察点血尿素氮、血肌酐、24 h尿蛋白总量、24 h尿微量蛋白均明显高于N组(P<0.001),末次移植第1周末M2、M3组24 h尿蛋白总量、24 h尿微量蛋白明显低于M1组(P<0.05),M2、M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结论 BMSC经肾动脉途径移植2次治疗大鼠阿霉素肾病效果宜.

    作者:邢艺苑;王家平;陆发承;简远熙;万珊杉;韩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局部麻醉穿刺下完全无对比剂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瘤1例

    目的 探讨对比剂过敏高危腹主动脉瘤患者接受局部麻醉穿刺下完全无对比剂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的可行性.方法 对1例对比剂过敏腹主动脉瘤患者,在不使用对比剂、局部麻醉穿刺条件下实施EVAR术.结果 手术获成功.术后MRI随访结果显示,患者腹主动脉瘤完全隔绝,无内漏,覆膜支架内血流通畅,双侧肾动脉显影良好.结论 局部麻醉穿刺下完全无对比剂EVAR术治疗对比剂过敏伴全身麻醉禁忌高危腹主动脉瘤患者安全有效,但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前充分评估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佟铸;谷涌泉;郭连瑞;高喜翔;郭建明;张成超;李立强;张建;汪忠镐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介入放射学杂志

介入放射学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