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的护理干预

沈鑫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缓解期, 护理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已经成为一常见和主要的健康问题,其主要特点是不可逆性的气流受限,而且程度逐渐进展.严重的COPD患者可能出现如反复加重、慢性缺氧、肺动脉高压(甚至右心衰竭)以及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等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大部分患者终死于呼吸衰竭.如果上述患者合并其它与吸烟相关的疾病如肺癌、心血管疾病时,其病死率则更高[1].WHO资料表明[2]:COPD已经居于全球疾病死因顺位的第6位,预计在2020年之前它将上升至第3位.与其他慢性病不同的是,COPD是可以预防的,而当前没有根治性的治疗方法,在缓解期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与指导,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症状、降低急性加重率以及改善生存质量.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热牙胶根管填充技术的临床效果评价

    根管治疗术(Root Canal Therapy,RCT)是目前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常用、有效的方法,根管充填是根管治疗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目的是将清理成形的根管进行严密的三维充填,消灭死腔,杜绝来自根尖及冠方的各种微渗漏,阻止外界细菌和污染物的渗入,防止再感染,从而创造一个有利于根尖愈合的良好生物环境,促进根尖周组织的愈合与恢复[1].1967年有学者提出热牙胶垂直加压技术,利用牙胶加热软化流动性的特点,使其在压力的作用下顺着根管壁的形态,形成均匀致密的整体,终达到较理想的三维根管充填效果.本研究通过对102例根尖炎的患牙行根管填充后的临床疗效观察,对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法在根管治疗中的疗效进行了评价.报告如下.

    作者:丁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关节镜技术在钛板螺钉取出术中的应用体会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四肢骨折采用微创技术进行治疗成为一种趋势[1].微创手术可以降低手术对机体的创伤和生理功能的干扰程度,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和功能恢复[2].目前微创骨科内固定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患者功能恢复良好后,内固定物取除时的微创问题却常常被忽略,并少见报道.关节镜技术由于其具有损伤小、愈合快等优点,特别适合外科对形态的高要求.因而,近年来其逐渐拓展至关节腔外疾病的治疗,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囊肿切除、皮下血肿清除及内固定取出等.笔者总结了近年来应用关节镜技术取出内固定物,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郭志涛;赵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医学研究生读书报告会活动体会

    社会的发展进步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很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而且还要有自主的学习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以及丰富的人文知识,这就对医学生教育尤其是医学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1].我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河北医科大学的临床教学医院,拥有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60余名,承担着河北医科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任.我们在医学研究生的管理过程中开展了研究生读书报告会活动,对研究生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磊;胡佳琪;王树松;赵淑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48例肺栓塞临床特点分析

    肺栓塞(PE)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阻塞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1].肺栓塞涉及心肺血液系统,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易与其它疾病相混淆,有较高的病死率,且该病的发病率近年来似有逐渐增加的趋势[2].在欧美发达国家肺栓塞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曾一度排在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之后,列居第三位[3].为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肺栓塞的诊断率,降低临床漏诊率和病死率,笔者对我院近年来诊治的48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影像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陆丽婷;鲁湘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四氢生物蝶呤代谢紊乱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研究发现,许多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疾病等)中均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而血管内皮功能的异常在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1].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是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的必需辅因子.内皮细胞中BH4含量与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不匹配时,会导致eNOS解偶联造成NO的合成障碍[2],而产生大量活性氧,成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另外,BH4也是苯丙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羟化酶的辅酶,而芳香族氨基酸羟化酶是几种神经递质(5-羟色胺、多巴胺)合成的关键酶,这些神经递质均能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值得注意的是BH4自身也有较强的还原性,使得其可以减弱内皮细胞中的氧化应激,缓解内皮功能障碍.通过补充外源性BH4或扭转内生性BH4含量的治疗方法可减少或者扭转血管内皮功能障碍[3].

    作者:吴磊;李晓强;曹凤宏;李治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礼仪课程的探讨

    大学生对基本的礼仪知识知之甚少,文明道德意识淡漠,行为上更是存在许多礼仪缺失现象[1].为了解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对礼仪知识的认知和高校开展礼仪课程情况,本研究针对河北省内九所高校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研究,对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更好地推动大学生礼仪素质的培养,为生物专业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白云;刘晓光;邵文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GSK-3β和β-catenin在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①目的 探讨GSK-3β和β-catenin在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②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PGSK-3β(Ser9)和β-catenin蛋白在63例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14例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以了解它们在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中表达及意义.③结果 β-catenin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阳性表达率(28.57%);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组织阳性表达率(0);两者相比较,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的阳性表达率,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可见核表达,而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无核表达.PGSK一3β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阳性表达率(38.10%);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阳性表达率于(0.07%);两者相比较,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PGSK-3β和β-catenin 蛋白在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阳性表达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01).④结论 GSK-3β(Ser9)磷酸化使GSK-3β灭活,抑制了GSK-3β降解β-catenin的作用,导致了胞浆内游离的β-catenin 蛋白积累并进入细胞核,可能终导致了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发生.

    作者:叶春美;孙爱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黛力新与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分析

    肠易激综合征(IBS) 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易反复发作,且大部分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及焦虑症状.我们采用黛力新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对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进行了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刺五加叶片的透射电镜观察

    ①目的 观察刺五加叶片的亚显微结构,以期进一步探讨亚显微结构与刺五加苷含量的关系.②方法 以3年生野生刺五加叶为材料,采用超薄切片技术制备样品,并于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结构.③结果 刺五加叶肉细胞中叶绿体、液泡、线粒体、细胞核等细胞器结构完整,清晰,刺五加叶片的超薄切片可有效地用于亚显微结构的观察.④结论 试验中观察到清晰的刺五加叶片亚显微结构,为深入研究细胞的组织结构和刺五加的鉴别提供了新依据.

    作者:张红梅;王明艳;韩秀玲;吴鹏;龙月红;邢朝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大肠息肉221例临床病理分析

    大肠息肉是指肠腔内黏膜表面的隆起病变,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具有一定的癌变率.大肠息肉病理分类为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研究结肠息肉的分布、大小、形态和临床及病理类型,早期发现大肠息肉恶变,改善结肠癌的预后,降低结肠癌的发生率均有重大意义.对我院2009~2012年行肠镜检查的221例大肠息肉患者息肉病理进行分析,探讨大肠息肉恶变的相关因素.

    作者:史小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蓝芩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流行性腮腺炎60例临床观察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节,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中的地方易暴发流行,成为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重点疾病之一[1].目前临床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我们应用在利巴韦林的基础上加用蓝芩口服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高金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骨质疏松对颌骨及股骨不同影响的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其特点是骨量降低,骨的微结构变化,从而导致骨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被认为是常见的骨代谢性疾病,也是老年人的主要骨病之一[1].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已成为一较大的社会问题,影响高龄人群的健康和寿命.

    作者:闫娜;李金源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右旋美托咪啶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

    ①目的 探讨右旋美托咪啶在无痛人流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麻醉效果.②方法 选择80例ASAⅠ~Ⅱ级早孕妇女,随机分成两组:单纯丙泊酚组(A组)和右旋美托咪啶+丙泊酚组(B组),每组40例.A组以2mg/kg的丙泊酚作为诱导剂量静注(40~60s内注入),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术中根据患者对手术刺激的反应分次静脉追加丙泊酚,每次20~30mg.B组先缓慢静注右美托咪啶0.6μg/kg(给药时间10min),再以2mg/kg丙泊酚为诱导剂量静注,其余同A组.记录两组丙泊酚用药总量、苏醒时间、麻醉效果分级、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及术后宫缩痛(VAS).③结果 B组丙泊酚用药总量、苏醒时间、麻醉效果(P<0.05),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术后宫缩痛均明显优于A组(P<0.05).④结论 右旋美托咪啶辅助丙泊酚应用于人工流产术,可减少丙泊酚用量,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明显减轻术后宫缩痛.

    作者:丁荷蓓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输血输液加压装置制造人工肾积水在经皮肾镜手术中的应用

    ①目的 探讨输血输液加压装置制造人工肾积水经皮肾镜治疗肾、肾盂和输尿管上段结石,对手术成功率、操作时间的影响分析.②方法 选取我院择期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肾或输尿管结石患者50例,无心、肺、脑等器官并发症,肾盂积液直径不超过2cm.25例为观察组,用输血输液加压装置制造人工肾积水,25例为对照组,用传统方法建立人工肾积水.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及建立通道所需时间的差异.③结果 观察组建立通道成功率100%,对照组建立通道成功率92%;观察组建立通道所需时间(8.1±0.8)min,对照组建立通道所需时间(13.5±1.2)min,通过方差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④结论 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应用输血输液加压装置制造人工肾积水,能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建立通道所需时间.

    作者:王华东;闫成智;夏连营;马超光;郭宝印;刘英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得宝松局封联合90Sr-90Y敷贴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观察

    ①目的 观察得宝松局封联合90Sr-90Y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②方法 选取132例患者,应用得宝松局部封闭注射瘢痕疙瘩,每个月1次,共3次;封闭注射治疗结束后1周开始90Sr-90Y放射治疗.分别于得宝松局部封闭注射结束时、90Sr-90Y放射治疗结束时和随访1年时观察临床效果.③结果 得宝松注射结束时治愈率为75%,90Sr-90Y放射治疗结束时治愈率为80.3%,随访观察一年时治愈率为83.7%.④结论 得宝松局封联合90Sr-90Y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影;傅烨生;张学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胃肠道间质瘤的超声诊断价值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随着免疫组化、电子显微镜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从胃肠道平滑肌肿瘤和神经源性肿瘤中分离出来的另一形态学类型的肿瘤,是一种非定向分化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以往常误诊为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

    作者:丁保平;阿庆玲;王永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胸腰段骨折的分型回顾

    胸腰段骨折是一种常见病,据报道美国每年发生79000例脊柱骨折[1],其中72.5%涉及胸椎或腰椎[2].常发生损伤的部位是胸腰椎交界部.除骨折结构损伤外,常伴有脊髓、马尾的损伤,更增加了诊治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本文就胸腰段骨折的分型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强;薄连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电针刺激呼吸中枢对气管插管引起呃逆的影响

    呃逆是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性收缩运动,空气突然被吸入呼吸道内,并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的短促声响,其发作频率可以在4~60次/min.我们对52例气管插管引起呃逆的患者,应用电针与肌注胃复安对比治疗,观察其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旗;田福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NMDA受体NR2A亚基在脑缺血后处理中的保护作用

    ①目的 研究NMDA受体NR2A亚基在脑缺血后处理中的保护作用.②方法 采用四动脉阻塞模型((four-vessel occlusion,4-VO)大鼠全脑缺血(global cerebral ischemia,GCI)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Sh+NVP-A组,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后处理组(Postc,Postc+Veh),NR2A抑制剂组(Postc+NVP),溶剂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NR2A的表达,采用焦油紫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存活情况.③结果 焦油紫染色显示:与I/R组相比,Postc组再灌注5d海马CA1区存活的神经元显著增加(P<0.05),而NR2A抑制剂NVPAAM077可显著废除Postc的神经保护作用,海马CA1区存活的神经元显著减少(P<0.05).与I/R组相同时间点相比,Postc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膜NR2A的蛋白表达于缺血后处理后的3h,6h,24h和72h显著增加,而NR2A抑制剂可显著抑制缺血后处理后24h NR2A的蛋白水平的升高(P<0.05).④结论 NR2A亚基在脑缺血后处理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张茜;涂静宜;朱莹;唐慧;王瑞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颈性眩晕的治疗体会

    临床上有很多种类型的眩晕,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或称颈性眩晕的定义争议较多[1],多是指因颈椎病而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一过性的脑缺血性眩晕,可随颈部位置的复原而缓解.我科于2008年6月~2011年8月收治74例颈性眩晕的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郭庆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