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核素心肌灌注与冠脉CTA融合显像的护理配合

王士芹

关键词:核素心肌灌注, 增强螺旋CT, 护理干预
摘要: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在冠心病的应用价值得到临床的充分肯定.随着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不断深入,SPECT/CT同机同时完成核医学心肌灌注显像和放射学心脏CTA成像可直接了解血管与心肌之间的匹配关系,缩短了两次检查的预约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疗效价比.2011年5~6月,我院行MPI+CTA检查5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水飞蓟宾与甘利欣预防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疗效观察

    ①目的 对水飞蓟宾胶囊与甘利欣胶囊预防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临床效果的进行比较研究.②方法 临床检查无肝功能损害的初治肺结核患者112例,随机分成水飞蓟宾组和甘利欣组两组,各56例,水飞蓟宾组给予短程化疗方案同时口服水飞蓟宾胶囊,140mg,3次/d.甘利欣组给予短程化疗同时口服甘利欣胶囊,150mg,3次/d.观察两组药物性肝炎发病情况.③结果 水飞蓟宾组药物性肝炎发病率为14.30%,甘利欣组药物性肝炎发病率为10.73%,两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④结论 水飞蓟宾胶囊预防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功能损害,减少药物性肝炎疗效与甘利欣胶囊无明显差异.

    作者:郝建平;安彩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骶管囊肿影像诊断及治疗

    ①目的 探讨骶管囊肿影像诊断及治疗方法.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骶管囊肿患者的影像特点及治疗方法.③结果 MRI容易显示病灶,行X线及CT检查多不易发现.骶管囊肿临床症状以骶管内神经受压表现为主,临床症状与体位改变关系密切.本组32例骶管囊肿患者中9例临床症状明显者采取手术治疗,症状改善明显.④结论 MRI是骶管囊肿诊断的主要依据.对MRI确诊骶管囊肿较大且临床症状明显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作者:孙伟;王琨;周令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综合教学模式在本科护生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的应用效果

    现代护理教育的要求是提升护生全面素质,实现护生的知识、技能、精神、情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素质、多元文化服务、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的国内实用、国际适用型的护理人才[1].护理人才培养要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又要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2].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和培养观念的更新,使护理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相对整体起步较晚,规模发展很快的本科护理教育,其实验教学模式及教学质量的同步提高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本研究以我校2007~2008级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对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程的综合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为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程开展有针对性的教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小丽;汪凤兰;邢凤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反复发作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及疗效分析

    我科2006年2月~2010年3月共治疗69例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反复发作的原因及治疗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69例(87耳),男46例,女23例,左耳20例,右耳31例,双耳18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5岁,病程3个月~2年.复发原因:腺样体肥大42例,慢性鼻窦炎22例,其他5例.声导抗检查:鼓室导抗图B型74耳,C型11耳,As型2耳,平均言语听阈(0.5、1、2kHz)40dB HL;传导性聋61例,混合性聋8例.

    作者:王倩;司卫峰;刘方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8例妊娠合并心脏病围生期护理体会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发病率在国内孕产妇死因顺位中高居第2位,严重危及母婴安全,且流产、早产、胎儿窘迫、小于胎龄儿和围生儿死亡等发生率均可增高.只有加强孕期保健、护理及监测,才能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的病死率,使患者安全渡过孕产期.我院2008~2010年治疗28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郁;刘红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BIPAP呼吸机在呼吸道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我院是地级市医院,2006~2010年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I型呼吸衰竭、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明显减少了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及相应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医疗费用,提高了生活质量,现就并发症、禁忌证、通气参数设置等方面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谭文秀;刘瑞霞;李君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基层医院诊治腹部创伤180例分析

    腹部创伤伤情复杂,同时兼有多发伤及复合伤,病情重且变化迅速,常危及生命.为了提高基层医院诊治水平,现将我院自1990年开展120急救以来收治的180例腹部创伤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80例,男145例,女35例.年龄小者2岁,大77岁.多为18~35岁(120例,占66.5%).致伤因子以车祸伤为多,共99例(54.8%),其次为锐器伤,共42例(23.2%),其余为跌伤、钝器伤及电击伤等.

    作者:徐佩松;刘宏;李波;李周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思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大学生党员作为其中的特殊群体,应具备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本质特征.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国家未来建设和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加强学生党员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

    作者:李丽娜;商磊;陈晓美;郭永芳;石贺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氨基胍对受损视神经的保护性作用

    视神经损伤是眼科常见病,常致视力部分或完全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身心健康.目前视神经损伤的治疗仍是国内外眼科界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发现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神经系统损害中起重要作用.生物体内的NO在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 )的作用下生成瓜氨酸并释放出NO.氨基胍(Aminogunidine,AG)是一种肼化物,它具有高选择性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

    作者:胡丽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妇产科腹部手术脂肪液化38例分析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妇女肥胖人群的增加、剖宫产率的增高、内科并发症的增多及高频电刀的普遍应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明显的增加,从而增加了切口感染的机会,使切口愈合时间延长,增加了患者心理及经济负担,也影响了医院病床的周转率.分析我院38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体会,制定了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姚冬子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急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评价

    室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危因素,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症.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救治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1].室性心律失常指源于心室的心律紊乱,包括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速)、室性早搏(室早)、心室颤动(室颤)等[2],不仅是造成器质性心脏疾病患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 ,也是引起非心脏疾病患者猝死的主因之一.目前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并未达到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治疗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40例的临床资料(部分患者联合应用胺碘酮及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以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李明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HBV患者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乙型肝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而多发的疾病,它具有传染性较强、病程长、不易治愈、预后较差的特点,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对于患者来说是一种长期的应激源,这种应激以及社会对乙肝患者的歧视,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极大影响.研究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健康,能够在临床实践中为进一步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更多的量化的依据.我们对乙肝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1]、社会支持量表(Social suport rating scal,SSRS)[2]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OQOL-BREF)评定问卷调查,并就其调查结果展开讨论.

    作者:马友娣;马玉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43例急性弛缓性麻痹发病及预后分析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工作是WHO规定的消灭脊灰目标实施过程中一项指令性措施,任务完成情况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形象.陕西省某县区从1994年开始建立了监测系统,14年来工作进展顺利,各项指标完成较好.现对累计报告的43例病例的临床表现、病例终诊断、近期(发病后60~70天)、远期(发病后8月~14.4年)的随访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程学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癌痛的评估与护理干预技术

    在临床工作中,癌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 生命体征,日益受到重视[1].疼痛问题在许多疾病中都有所表现,其在癌症患者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据统计,全世界有癌症患者约1 400万,其中30%~6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2].根据2003年11月11日中国医药报的统计,我国目前癌症患者已超过700万,其中51%~62%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并且疼痛程度中度和重度者均达到了30%.癌痛会让癌症患者痛苦、焦虑,使患者丧失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加速病情的恶化.

    作者:姜前兰;周艳;史元梅;姜前萍;赵家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原因分析及对策

    手术室是进行多科室协作、集中治疗的一个特殊科室.手术室护士工作节奏快、风险高,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而,手术室护士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临床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巨大压力.分析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作者:白景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及致残率高的特点[1],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国内已有研究报告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卒中疗效显著[2].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作为脑保护剂用于脑梗死的早期治疗已得到公认.我科使用依达拉奉对发病48小时内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栾丽芹;陈瑞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肾乳头状细胞癌超声误诊为错构瘤1例

    1 病历报告患者,男,46岁,肉眼血尿1天就诊.无腰痛、无尿路刺激症状.专科检查:双肾区未触及明显包块, 无叩压痛.彩超显示:右肾大小形态正常,左肾下极实质单个圆形高回声肿块,大小约19mm×18mm,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后方无声影,CDFI示肿块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彩超诊断:左肾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错构瘤.CT检查提示:左肾下极见一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大小约2.2cm×1.8cm,CT值约60Hu,密度尚均匀,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强化,CT值78~108Hu,边缘欠光滑,考虑左肾癌.病理活检:镜下诊断肾癌.形态符合乳头状癌.

    作者:梁爱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多重核查在预防骨科四肢手术部位错误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医院管理理念的转变和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患者安全问题已引起医务界的高度关注.手术部位错误是手术安全的大风险之一.骨科由于手术部位的特殊性,相对于其他科室而言,是容易发生风险的高危科室.加强手术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管理,是降低手术事故概率以及纠纷发生率的措施之一[1].我院骨科在2009年8月~2010年8月共收治择期四肢手术患者480例,术前采用多重核查,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谢瑶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眼外伤性屈光不正5例报告

    眼外伤为眼科常见病,有些眼外伤可致近视性屈光不正.我院1年来遇见的外伤性(近视性)屈光不正5例,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1:男,20岁,额部被撞,视力下降1天,双眼结膜略充血,额部有1处皮肤伤口,余无异常发现.双眼裸眼视力皆为0.1,插片矫正,双眼皆-2.00DS→1.0.用复方托吡卡胺点眼3次散瞳后,屈光度未改变,视力不能提高,眼底检查(-).给双氯芬酸钠眼药水及一般处理后1个月视力恢复,半年后,复查双眼裸眼视力皆为1.0.

    作者:凌丽娜;张胜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一种有效也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法,可以改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使患者早日下床活动.患者多为老年人,大多存在骨质疏松,手术后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们共对8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朱晶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