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章;王志峰;俞方荣;蒋伟浩
目的通过外伤性脾破裂CT、DSA影像的对照分析,探讨诊断急性脾破裂快捷有效的检查方法.方法57例外伤性脾破裂均行CT、DSA检查,并作介入性脾动脉栓塞治疗及随访复查.结果CT在脾实质的裂伤、脾内血肿、脾包膜下血肿、脾包膜破裂及腹内脏器合并伤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尤其在脾局限性裂伤的显示上明显优于DSA,两者间差异非常显著(X2=10.71,P<0.005);DSA在脾实质内小片挫伤,尤其是弥漫性小片脾实质挫伤、脾内动脉瘤的部位和形态、介入治疗后栓塞部位的显示较CT更具优势,在脾内小片状挫伤的显示上优于CT,两者间差异非常显著(X2=12.57,P<0.005).结论CT与DSA在诊断中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在CT确诊脾破裂后,患者生命体征较稳定时,尽量考虑作DSA检查,为可能的介入性栓塞治疗创造条件,降低手术治疗的并发症.
作者:刘铁;毛新峰;潘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后再狭窄多种组织成分的变化,为揭示TIPS分流道再狭窄的形成机制提供更多的信息.方法对6只25kg左右的家猪进行TIPS术,建成TIPS猪模型.14~21 d后处死,取出肝脏TIPS组织做病理检查,包括大体标本检查,电镜检查,病理切片分别用HE染色、免疫组化分析anti-SMC-α(抗平滑肌肌动蛋白-α)、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波形蛋白(vimentin)、肌球蛋白(myoglobulin)、e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及i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等多个指标表达.将TIPS再狭窄组织与通畅的支架通道组织进行上述多项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TIPS术后2~3周处死时,6只猪有4只猪出现不同程度再狭窄,其中有2只TIPS通道完全堵塞.电镜检查,再狭窄组织含大量增殖的胶原纤维、大量平滑肌细胞与成纤维细胞;抗SMC-α、PCNA在再狭窄组织中表达为强阳性,在TIPS通道通畅的组织中,也有较强表达;波形蛋白在通畅的支架通道组织中表达为强阳性,而在支架再狭窄组织中表达明显减弱;肌球蛋白正好相反,在再狭窄组织中表达较强,而在通畅的支架组织中表达减弱;eNOS在正常肝脏组织中为阳性表达,靠近TIPS再狭窄组织,表达有减弱;而iNOS在正常肝脏组织中为表达弱阳性,但靠近TIPS再狭窄组织,表达明显增强.结论猪TIPS模型中,再狭窄中主要为抗SMC-α阳性的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强;正常肝脏组织中主要表达eNOS,而肝脏损伤后iNOS表达明显增强.
作者:卢勤;安艳丽;邓钢;方文;朱光宇;李国昭;魏晓莹;卢园园;滕皋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和技术要点.方法对31例动脉瘤患者应用微导管技术,通过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采用GDC作动脉瘤囊内填塞治疗.结果31例31枚动脉瘤中28枚瘤腔完全闭塞,3枚95%闭塞.术后30例临床痊愈;1例死亡;病死率3.2%.术中并发动脉瘤再破裂出血1例;术后弹簧圈末端逸出1例.术后随访0.5~3年均无再出血.结论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可靠,早期栓塞及有效的术后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方法.
作者:郑少俊;茹利新;张冰;许建伟;李明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并比较计算机定位活检与摄影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2001年11月至2002年9月乳腺数字化摄影2850例,其中直径≤2.0 cm病灶156处(148例患者).随机对68处行计算机定位活检,以手术病理结果和随访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计算机活检法与摄影法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一致性.结果活检明显优于摄影(P<0.05).结论计算机活检法对早期乳癌诊断有很大实用价值.
作者:王双坤;白彬;戴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冷冻手术是治疗癌症的有效手段,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冷冻手术的发展与冷冻治疗器械的进步密不可分的.从冷冻治疗器械的发展历史来看,它一直都在沿着追求创伤更小、性能更完善、使用更方便的方向发展.
作者:谭璐;毛大立;苏颖颖;马和武;常兆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部分性脾栓塞术以其创伤小、适应证宽、疗效确切及能保留脾脏功能等优点,已成为脾功能亢进的首选治疗方法.另外在部分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脾动脉栓塞亦取得良好的效果[1,2].
作者:尹化斌;季德林;宋树良;朱建忠;杨玉凤;吕守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根据Clagett等[1]报道,外科大手术未采用预防措施的患者,DVT的患病率为25%,文献报道的尸检发现率为35%~52%[2].在DVT起病23周的急性期内,可能并发肺栓塞(PE),重者可以致命.也可出现股青肿、股白肿,重者需截肢,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心脏血管内膜的损伤、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等是DVT的主要病因和条件.大多数患者虽经初步治疗,但血栓未能完全消融,随即转变为血栓形成后遗症[3].充分了解DVT的病因、高危因素、诊断步骤、预防措施,以及合理地选择治疗方式将对DVT患者的预后产生很大影响.
作者:王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碘131I肝癌单抗片段HAb18F(ab)2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6例原发性肝癌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肝固有动脉,并经导管注入131I肝癌单抗片段HAb18F(ab)2,每公斤体重0.75 mCi.结果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后6、12、18和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3.3%、58.3%、53.0%和44.4%.中位生存时间为19个月.未发生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131I肝癌单抗片段HAb18F(ab)2经导管肝固有动脉内注射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许国辉;张智慧;李政文;文华长;胡大武;段天红;文永君;吴辉;杨承莲;曹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肺癌一般恶性程度较高,临床上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失去手术机会,而放射治疗是肺部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从放射生物学观点:低量率、较长期放射更易杀灭肿瘤细胞,适合于组织间放疗.近年来,随着放射粒子在我国研制成功,并应用于肺癌等肿瘤的治疗中.粒子发出的射线可持续不断地发挥治疗作用长达280 d.
作者:潘雪玲;殷淑莲;刘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995年Kavin [1]首次应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获得成功,子宫肌瘤体积缩小20%~80%,并可减少子宫肌瘤引起的月经过多,缓解贫血症状,被认为是可以代替外科手术切除子宫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方法.近年这一疗法应用的报道较多[2-6].我院1999年5月~2004年5月应用此法治疗子宫肌瘤75例,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崔进国;袁涛;梁志会;任红;田惠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乙醇经皮瘤内注射(PEI)疗法对兔移植型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31只新西兰兔肝内植入VX2瘤块(1 mm3),移植后14 d行CT扫描,测量肿瘤体积.然后采取以下治疗:A组经皮瘤内注射无水乙醇(9只)、B组注射75%乙醇(9只)、C组注射50%乙醇(9只)、D组未予任何处理(对照组,4只).治疗后7、14、21 d分别行CT、MRI扫描,观察病灶的变化并测量大小,每组处死2只取病理观察肿瘤大小、光镜下观察肿瘤的凝固性坏死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60d内观察各组生存期的长短.结果PEI治疗前和治疗后21 d肿瘤体积之比分别为:A组1.68、B组1.75、C组5.81、D组8.72.与对照组相比,C组抑制肿瘤生长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A、B组均能抑制肿瘤的生长(P<0.01,P<0.01),且A组与B组抑制肿瘤生长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生存时间为:A组(53.7±6.3)d,B组(52.8±7.4)d,C组(46.3±5.2)d,D组(34.1±3.7)d.治疗组病理切片光镜下肿瘤凝固性坏死范围随乙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结论PEI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延长荷瘤兔的生存期,且随着乙醇浓度的升高生存期延长,75%以上浓度乙醇治疗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浓度(≥75%)乙醇比低浓度(<75%)乙醇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延长生存期.
作者:张峰;田建明;康德强;相成;左长京;箫毅;邵成伟;史丽静;李士建;田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一、介绍随着铂金圈栓塞技术的问世脑动脉瘤的治疗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然而,复发仍掣肘脑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据报道大约20%的动脉瘤在治疗后会出现弹簧圈压缩,大多数是因为瘤颈很宽或者动脉瘤体积较大.Trufill DCS Orbit(简称Orbit)水解脱铂金圈因其独特的三维设计而获得较高的致密填塞率,针对复发问题已初见成效.无论是初的栓塞结果还是6个月和12个月的随访结果均证实,Orbit水解脱铂金圈栓塞治疗动脉瘤的压缩率和再通率均很低.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介入性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是通过导管向股骨头供血血管内直接灌注扩张血管、溶栓、改善微循环类药物来改善股骨头的微循环促使新骨形成和死骨吸收,达到缓解疼痛,改善患侧肢体活动功能的目的,目前单纯的动脉灌注治疗近期疗效较明显,但远期疗效不肯定.随着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医学的发展,其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对各种缺血、缺氧引起的疾病疗效更为明显.我院自1999年7月至2002年3月应用高压氧配合动脉灌注治疗ANFH52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洪波;党建波;朱秀民;邓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射频消融治疗的相关的并发症,了解经皮CT导向下的消融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本组共分析了92例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患者,合计177个病灶,在CT导向下对病灶行射频消融治疗.每例患者均先后完成1~4次射频消融治疗,随访观察6~24个月.结果所治病例中未出现相关性死亡.射频消融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为肝被膜下出血3例,肿瘤内出血2例,进行性低血压1例,急性心包积液1例,一过性肝功能失代偿1例,胆汁瘤2例,肝内局限性胆管扩张3例,观察到肿瘤种植1例.结论CT导向下的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是安全的治疗肝脏肿瘤的方法之一.通过密切观察、操作细心及时处理出现的情况将会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赵明;吴沛宏;张福君;黄金华;范卫君;顾仰葵;张亮;李传行;高飞;李旺;周启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肝癌起病隐匿,患者就诊多属中、晚期,加之多数患者合并肝硬化及手术复发率高等多种因素,手术切除率低.为此,绝大部分肝癌患者需要非手术治疗.2002年3月~2004年6月我科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氩氦刀治疗原发性肝癌12例,近期疗效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帆;周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以肝动脉化疗栓塞为主的介入治疗是目前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首选治疗方法[1].其效果确切,但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化疗不良作用影响了中远期生存期及生存质量[2-4].近10年来,国内许多学者把介入治疗与中医药治疗结合起来,在提高肝癌的介入治疗疗效、减少介入治疗不良反应、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肖运平;肖恩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和支气管扩张症咯血的支气管动脉差异与栓塞方法.方法临床治疗肺结核咯血25例,支气管扩张症咯血15例,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并对病变血管用明胶海绵行栓塞术,32例加用弹簧圈.结果40例咯血,共对63支有出血征象的动脉行BAE,即时止血率92.5%(37/40).肺结核咯血以体-肺血管分流多见,支气管扩张症以血管增粗、扭曲多见.结论肺结核咯血BAE宜注重小血管栓塞,支气管扩张症咯血BAE宜以主干栓塞为主.
作者:范勇;尹保全;韩炳森;贺能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肝脏兼容性血管造影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MSCT肝癌CT检查患者45例,于动脉期22s、门静脉期55s行肝脏双期增强扫描,采用MPVR、MIP、VR、SSD重建技术行肝动脉、门静脉兼容性血管成像.其中22例作了肝动脉DSA造影及介入治疗.结果动脉期肝动脉血管造影(SCTA)显示肿瘤血管31例,肿瘤染色17例,动-门脉分流(APS)9例.门脉期门静脉造影(SCTP)检出肿瘤对门静脉的侵犯25例,门静脉癌栓16例.MSCT显示的肿瘤血管、肿瘤染色、供血动脉的来源分布、APS及门静脉癌栓与DSA图像基本一致.MPVR、VR有利于检出肝癌供血动脉、肿瘤血管、肿瘤染色、APS及门静脉癌栓.结论MSCT肝脏兼容性SCTA、SCTP血管造影,可为临床及肝癌介入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信息.
作者:张汉良;郭克裕;颜志平;周静;陈根娣;冯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组织间内照射是新兴的治疗恶性肿瘤的手段,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立体定位计划系统(TPS)设计方案,在现代影像引导下将放射性粒子按肿瘤大小、形态植入肿瘤内或受肿瘤浸润侵犯的组织中,通过微型放射源发出持续、短距离的放射线,使肿瘤组织遭受大程度的杀伤,而正常组织不损伤或仅有微小损伤,终达到治疗目的.我们对48例进行了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部转移瘤的患者进行了护理,就其使用方法、安全性和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英梅;伍丽虹;郑敏红;马巧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肋间动脉栓塞在动脉栓塞治疗咯血中的价值.方法16例肋间动脉参与供血的患者,予真丝线段栓塞支气管动脉和肋间动脉.结果16例经19次治疗,行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联合栓塞15例,单独栓塞肋间动脉1例.即刻止血13例,即刻止血率81.3%,总有效率87.5%,无效2例,复发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时,同时栓塞供血的肋间动脉能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作者:王立章;王志峰;俞方荣;蒋伟浩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