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肌瘤栓塞术后产生疼痛的临床防治

李少明;姜在波;单鸿;沈新颖

关键词:子宫肌瘤, 栓塞术, 疼痛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栓塞术后产生疼痛的防治措施.方法 56例子宫肌瘤患者栓塞术后均出现疼痛,按对栓塞术后产生疼痛的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症组与预防组,分别为31例和25例.通过观察2组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评价2种处理方法有无差异.结果 2组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疼痛的比例无明显差异,但疼痛持续时间预防组显著较短.结论积极地做好预防处理能有效地减轻子宫肌瘤栓塞术后产生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提高介入治疗的综合效果.
介入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规范化建议

    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作为介入放射学的又一新热点,近几年来得到广泛开展,大量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该方法疗效显著,可部分代替药物和手术治疗,是子宫肌瘤治疗史上的一次革命.为更好地规范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技术的临床应用,促进该技术的健康发展,笔者根据自己的体会,结合文献提出以下规范化建议,供同道参考.

    作者:谢宗贵;孙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DSA三维重建成像在颈动脉狭窄诊断及内支架成形术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总结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成像(3D-Angio)在颈动脉狭窄诊断及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方法 23例经常规血管造影证实有颈动脉狭窄患者,行3D-Angio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16例患者分别在行支架成形术前后作常规血管造影(2D-Angio)和3D-Angio检查,分析其治疗前后血管的改善情况.结果 3D-Angio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血管狭窄段的轮廓改变,准确地判断狭窄程度和范围;还可了解管腔内情况,显示管腔变小,凸凹不平和突向腔内的斑块.内支架成形术后,管腔轮廓恢复正常,腔内凸凹不平可变光整,突向腔内的斑块消失.结论 3D-Angio对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了解狭窄段管腔内改变、评价支架成形术的结果可提供帮助.

    作者:周石;马宁;郑爱民;李兴;宋杰;余雷;王学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葡聚糖微球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初步观察

    目的分析葡聚糖微球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相关技术因素、评估该技术治疗50例患者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从1999年4月~2001年10月共对5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葡聚糖微球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月经过多、尿频、不孕和下腹坠痛等症状.所有病例均采用右侧股动脉径路、单支猎人头导管双侧子宫动脉插管技术,栓塞用葡聚糖微球(直径225~450μm)和3~5条明胶海绵条块.栓塞后每月行临床和B超随访以观察疗效.结果超选择插管及栓塞成功率均为100%.栓塞后92%的患者疼痛控制良好,随访3个月48例(96%)患者临床症状改善;2例无效,占4%.B超随访资料完整的38例显示:肌瘤体积随时间推移进行性缩小,术后6个月,5例肌瘤消失,肌瘤体积平均缩小68%.结论葡聚糖微球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微创性的治疗手段,可致使肌瘤实体进行性缩小、临床症状改善,是子宫肌瘤临床治疗的又一选择.

    作者:王杰;张国英;施海彬;冯耀良;王卫东;王永利;李麟荪;刘嘉茵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急症介入治疗

    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出血,出血量大,难以判断出血部位及出血原因,如果诊断和治疗不及时将危及生命.急诊胃(肠)镜受胃肠道内过量出血、凝血块和内容物的影响,对其诊断有一定的限度,而急症外科剖腹探查的结果取决于对出血点的了解、手术的类型以及患者的一般状况,因此有一定的盲目性.选择性血管造影将诊断与治疗相结合,创伤性小,可达到及时准确的止血效果,为择期手术、抢救生命争取了时间,介入治疗在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盛复庚;杨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积极稳妥地开展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UAE)是一项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新技术.它是通过在双侧子宫动脉内注入栓塞剂或药物,使肌瘤血管床被永久闭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即月经过量的症状消失及肌瘤体积减小.该项技术是法国学者Ravina首先应用.

    作者:刘作勤;谢宗贵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与影像表现的关系

    目的评价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1、2、3年的疗效,分析疗效与影像学表现的关系,为该方法筛选适应证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按统一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对1996年1月至1999年1月在我科行胶原酶溶解术的、资料完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 254例进行随访观察(复诊、书信、电话等方式),按统一的疗效标准评价胶原酶溶解术的1、2、3年的疗效.结果单纯性椎间盘突出症,1年优良率为93.1%,2年优良率为90.3%,3年优良率为90.9%.结论单纯性椎间盘突出症是胶原酶溶解术的绝对适应证,合并有其他影响因素的椎间盘突出症应慎重选择胶原酶溶解术.

    作者:张洪新;王执民;刘毅勇;王义清;郭卫平;曹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栓塞术后失明一例

    患者男,9岁.因左眼球外伤后左侧搏动性突眼伴视力下降2个月入院.入院前2个月曾被同学用螺丝刀戳伤左眼球,外院诊断为左眼眶积血、左眼球挫伤、左上眼睑皮肤裂伤.过后逐渐出现颅内杂音,并有左眼球突出、视力下降症状.体检:左眼球轻度外突,睑结膜充血水肿,可闻及吹风样杂音,频率与脉搏一致,压迫左颈总动脉后杂音减小.

    作者:何雪阳;吴家阳;江建东;张小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子宫肌瘤栓塞术后产生疼痛的临床防治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栓塞术后产生疼痛的防治措施.方法 56例子宫肌瘤患者栓塞术后均出现疼痛,按对栓塞术后产生疼痛的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症组与预防组,分别为31例和25例.通过观察2组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评价2种处理方法有无差异.结果 2组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疼痛的比例无明显差异,但疼痛持续时间预防组显著较短.结论积极地做好预防处理能有效地减轻子宫肌瘤栓塞术后产生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提高介入治疗的综合效果.

    作者:李少明;姜在波;单鸿;沈新颖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前后CT动态扫描血供变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介入治疗前后子宫与肌瘤血供变化.方法 16例单发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接受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术前、术后7 d及术后3个月选择同层面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测量正常子宫及肌瘤的CT值,进行栓塞前后对比分析.结果 16例患者每次均顺利完成CT动态增强扫描, 术前、术后7 d及术后3个月正常子宫组织动态增强曲线及CT值无明显改变,而肌瘤动态增强曲线及CT值有明显改变,肌瘤栓塞后处于持续性缺血状态.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疗法,子宫动脉栓塞后非肌瘤子宫组织血供不受影响.

    作者:周顺科;李少波;谭利华;贺忠;杜万平;白末了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经皮药盒治疗转移性肝癌、胃癌、胰腺癌的护理

    采取经皮股动脉穿刺植入药盒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转移性肝癌、胃癌、胰腺癌,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可行的介入治疗方法.其术前准备,术中的积极配合及术后的密切观察与及时处理是护理的关键.现将我们对54例患者的具体护理措施与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岳同云;隋文惠;吕双燕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介入诊疗围手术期处理的认识

    介入性操作诊疗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围手术期处理,包括以下内容:围手术期内造影室、导管室的室内环境和空气、医疗设备和器材以及患者和工作人员的消毒、灭菌;在此期间所需作的一般性诊疗护理工作、各种用药(包括造影辅助用药和麻醉剂)以及发生的急危症的急救处理等.作为一个临床科室,围手术处理与介入治疗技术同样重要.

    作者:欧阳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单通道双支架植入技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

    目的探讨单通道双支架植入技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左、右肝管起始部狭窄或闭塞.采用右腋中线入路穿刺右肝管,用导丝寻找右肝管与左肝管和胆总管之间的潜在腔隙,于左右肝管间以及右肝管-胆总管间分别植入支架.结果 18例患者均从右腋中线穿刺通道成功植入右肝管-左肝管间及右肝管-胆总管间的支架,实现了胆汁经左肝管-右肝管-胆总管的完全内引流,解除梗阻疗效显著.结论单通道双支架植入技术简化了高位胆管梗阻介入性引流的操作,减少了操作创伤,缩短了操作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谢宗贵;李新民;金鹏;谢志勇;易玉海;张绪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双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确诊后注入携带有抗生素的聚乙烯醇(PVA)栓塞颗粒进行栓塞,术后1、3、6、12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后,月经恢复正常,贫血症状改善;子宫、病灶体积缩小显著;14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痛经消失,1例明显缓解;彩超示病灶内血流信号明显减少.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微创、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作者:崔宁;郑大慈;吴海江;蒋英;李志芳;乔丽华;骆勇;张佳青;刘宁平;曹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肠系膜上动脉分支栓塞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明胶海绵栓塞肠系膜上动脉(SMA)分支后肠壁缺血改变程度,探讨佳可栓塞动脉级别、大可耐受栓塞范围以及栓塞剂颗粒的大小.方法 20只犬随机分为4组,采用3F微导管以明胶海绵(GEF)作为栓塞材料超选择栓塞肠系膜上动脉分支.A、B两组分别采用直径500~1 000 μm,1 mm×2 mm的GEF颗粒在SMA二级分支末梢段水平栓塞.C、D两组分别采用1 mm×2 mm的GEF颗粒在2、3支毗邻的SMA二级分支末梢段水平栓塞.术后2 d处死动物,取栓塞动脉供血相应肠段及系膜,测量其长度,并行大体观察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栓塞技术成功率100%.A组肠壁呈重度缺血坏死性改变.B组肠壁各层未见缺血性改变.C组肠壁各层呈现轻度缺血性改变.D组肠壁缺血呈移行改变.A、B两组栓塞范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与C组、C组与D组间栓塞范围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GEF作为栓塞剂,其大小应控制在1 mm×2 mm左右,栓塞部位好选择在末级动脉弓前一级分支末梢,大栓塞范围为相互毗邻的2支末级动脉弓前一级分支.

    作者:谭华桥;倪才方;丁乙;刘一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卵巢动脉供应子宫肌瘤并行栓塞治疗一例

    患者女,38岁.因月经量增多3个月,伴尿频、尿急20 d入院.体检:贫血貌,子宫增大,孕2月大,质硬,形状不规则,活动,双侧附件未见异常.B超:子宫大小约为9 cm×6 cm×7 cm,宫内可探及一圆形低回声区,大小约为6.1 cm×6 cm×6.5 cm,边界清楚,内部回声欠均匀,提示子宫肌瘤.

    作者:黄艺生;杨熙章;吴纪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臀上动脉假性动脉瘤栓塞治疗一例

    臀动脉瘤的发病率极低,不到动脉瘤总数1%,多由外伤引起,诊断易被延误,外科手术有一定难度[1,2].本文报道1例假性臀上动脉瘤引起坐骨神经痛、成功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病例.

    作者:董伟华;常恒;欧阳强;张电波;董生;刘加成;肖湘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介入诊断和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介入方法在消化道出血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急、慢性消化道出血患者32例,其中肿瘤性病变12例,血管源性病变20例.32例行DSA检查,27例行CT血管造影(CTA)和钡剂检查,其中13例同时行DSA,CTA和钡剂检查.共对10例血管源性病变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结果 32例消化道出血病变在DSA检查中均清晰显示.DSA检查特别适用于肠道血管异常病变,结合CTA有利于提高肠道黏膜下病变诊断.10例介入栓塞止血均100%成功,术后随访6个月~2年,无并发症及复发.结论超选择性DSA检查和CTA在消化道出血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对于消化道出血性病变,介入栓塞是一种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作者:方淳;李明华;陈克敏;程英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子宫切除和子宫动脉栓塞对卵巢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子宫切除和子宫动脉栓塞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5例子宫切除患者、22例子宫动脉栓塞患者、23例子宫肌瘤患者、29例正常妇女分别测定血中雌二醇(E2)、孕激素(P)、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将这5种激素的测定结果,每组之间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子宫切除组患者血中雌二醇、孕激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子宫动脉栓塞组患者血中雌二醇、孕激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者差异无显著性,子宫肌瘤组患者血中泌乳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子宫切除后和子宫动脉栓塞后,血中泌乳素水平明显下降.结论子宫切除后对卵巢功能有影响,子宫动脉栓塞后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泌乳素可能是子宫肌瘤的发病因素之一.

    作者:周勤;汪健文;金同勋;成戎;韦永明;张章;章俊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山莨菪碱在小儿肠套叠空气整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在小儿肠套叠空气整复中的作用.方法常规空气灌肠不能整复的患儿550例,经肌注山莨菪碱5 mg,20~30 min后再行试灌.结果 468例整复成功,82例未成功,其中2例穿孔,行手术治疗.结论空气整复小儿肠套叠应用山莨菪碱是一种简易有效的方法,值得推荐.

    作者:陶正龙;金洪宪;江晓勇;金财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子宫肌瘤在中年女性相当多见,发病率可占育龄妇女的20%,内科治疗以激素为主,疗效多不理想,手术切除创伤较大,我院在1998~2002年11月对96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双侧超选子宫肌瘤供血动脉栓塞(ultra-selective uterine arterial embolization USUAE)治疗,并经12~36个月观察,现将治疗方法、疗效和不良反应处理的初步经验作一报道.

    作者:傅立军;何伟岳;王和平;陈红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介入放射学杂志

介入放射学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