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月华
2001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选择61例因肺癌行单侧开胸肺叶切除术的患者,试行椎旁间隙穿刺置管术后镇痛,取得了满意的镇痛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许乃福;赵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①目的探讨无意识障碍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②方法对103例无意识障碍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③结果103例无意识障碍脑挫裂伤,全部治愈,无致残和死亡病例.④结论无意识障碍脑挫裂伤患者大多病灶范围较小、局限,即使并发颅内血肿,仍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恢复也满意.
作者:林林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关于图书馆的未来形态是近几年图书馆学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人们达成的共识是未来图书馆将是数字图书馆,为此,有的单位领导则做出决策停止或减少印刷型书刊文献资源的购藏,用有限的资金用来购买电子文献及相应设备.
作者:黎延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低钾麻痹是神经内科常见临床急症之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严重低血钾可引起多个系统功能紊乱,并发多种心律失常,若观察不细致,治疗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2003年5月~2005年5月,我科收治18例低钾麻痹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杜秀玲;邢希梅;苏章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因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其治疗方法较多,且易复发,因此成为泌尿外科医生棘手的难题之一,多数情况下医生凭自己经验及习惯用药.2002年10月~2005年10月,我们随机选择泌尿外科门诊385例中、重度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选用价廉且疗效确切的几种药物联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赵逢君;郑玲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①目的探讨检测孕娠中期母血清三联指标甲胎蛋白(AFP)、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Freeβ-hCG)和游离雌三醇(μE3),筛查胎儿神经管畸形及染色体异常的临床意义.②方法对来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518例孕妇,在知情同意情况下(签定协议书)进行超声及血清标记物筛查,总计筛查96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AFP、Freeβ-hCG和μE3水平,用随机中文筛查软件计算风险值,对高风险孕妇再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并给予确诊.随访所有孕妇至胎儿出生.③结果96例孕妇中,有高危因素者22例,筛查出4例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孕妇,但羊水细胞核型均为正常,其中3例已经分娩,无异常胎儿.未筛查的422例孕妇中,发生死胎1例,新生儿先天性直肠阴道瘘1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④结论广泛宣传并开展胎儿神经管畸形及染色体异常的产前筛查,可以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及出生缺陷率.
作者:侯灵彤;陈昭;韩向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985~2004年,我院收治闭合性肾损伤8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1例,男58例,女23例;年龄14~58岁,平均39.7岁.左侧34例,右侧47例.伴休克15例,合并伤21例.B超检查81例,CT检查73例,IVU检查9例.
作者:王鹏飞;杨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药物流产因其方便、痛苦小已成为许多妇女终止妊娠的首选方法,但药物流产后往往出现长时间阴道流血(超过2周),易引起子宫内膜炎、输卵管梗阻、继发性不孕等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我们采用生化汤加味预防、治疗药物流产后长时间阴道流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柴丽萍;王明芳;马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咽部感觉异常简称为咽异感症,是泛指除疼痛以外的多种咽部感觉异常或幻觉,如球塞感、瘙痒感、紧迫感、黏着感、烧灼感、无咽下困难的吞咽梗阻感、蚁行感等.也有称为慢性咽炎,咽部神经官能症、癔球等,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病症.由于症状表现的部位原因,常首先就诊于耳鼻咽喉科.约占咽喉疾病门诊的10%~20%[1].而实际上这是一种多科性、病因复杂的心身疾病.近年来发现的致病因素有上呼吸道慢性炎症、消化道疾病、心理因素、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紊乱等.有人还将精神抑郁列为首位[1].2001年9月~2005年11月,我院门诊就诊咽异感症患者734例,对其发病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单春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食品的多样性及组成成分复杂,对应用于食品分析的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个理想的食品分析方法好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食品基质,并可同时测定同一基质的不同组分.由于毛细管电泳(CE)适用范围非常广泛,而且CE具有多种不同的分离模式,可以满足许多基质复杂的食品分析要求.在1997年的第48届分析化学与应用光谱学会议上,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被列为食品分析、饮食安全检查等方面重点发展内容之一.本文对近年来毛细管电泳技术在食品添加剂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茜;王广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流行性腮腺炎为流行性腮腺病毒多系通过飞沫传播的疾病,以冬、春季节较为多见,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成人也有发病.该病除侵犯腮腺外,尚可引起舌下腺、颌下腺的肿大,可并发脑膜炎、睾丸炎、胰腺炎、卵巢炎等,故应积极治疗.2004年11月~2005年3月,我科收治流行性腮腺炎患者45例,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苗志勃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随着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技术的提高,手术时间不断缩短,有关白内障术前的麻醉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人们大多采用表面麻醉加球后/或球周麻醉,患者不但痛苦大,而且风险大,并发症也多.2004年3月~2005年3月,我们采用表面麻醉下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立霞;郝军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肠道菌群正常时保持平衡状态,构成肠道屏障,彼此制约消长.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肠道正常菌群中的细菌也能使人患病,引起人体内菌群失调及肠道出现功能紊乱和腹泻等症状.在这些正常菌群中,因条件改变能够使人致病的细菌称之为条件致病菌.由于临床上大剂量、多疗程、新的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制剂的应用,使正常菌群被破坏,导致肠道菌群失调病的发生率上升.近年来,我们对住院恶性肿瘤患者由于使用抗生素不当而引起的条件致病菌性肠炎患者16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海燕;蒋琳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到目前为止,在人体中检测出的微量元素已达50余种.其中,已经确认的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14种,它们是铁、铜、锌、锰、硒、铬、碘、钴、钼、氟、镍、锡、硅、钒.微量元素是相对于常量元素而言的,虽然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含量极低,每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均小于0.01%,但在生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却极大,而且它们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外界摄入.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非常复杂,它们的特异生理机能除与元素本身的性质有关外,还与摄入方式以及元素的浓度有关.研究表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只有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才能发挥有益的作用,浓度过大或过小都会给人体造成危害.
作者:薛小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①目的探讨不同冠心病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关系及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的影响.②方法Fib、D-D和vWF均采用STAGO公司的STA-R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上测定.③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Fib、D-D、vWF、MPV4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④结论Fib、D-D、vWF、MPV增高,对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及演变情况及用于溶栓药物治疗的疗程监测和疗效考核,评价预后,且对早期进行干预治疗,防止发生不可逆性缺血性心脏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戎秀格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为进一步探讨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及其在本地区的流行情况,2002~2004年,我们对收治的109例戊型肝炎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文杰;韩玉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健康是人生首要的财富.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难以表现,文化就无从施展,财富就变成废物,知识也无法利用.所以,有了健康就有了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健康对他们来说是学业有成、生活愉快的基础[1].大学生的健康问题已成为体育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并提出对策,旨在引起高校与社会对大学生健康的关注,并为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作者:刘敏涛;赵俊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右半结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解剖学的关系,部分患者被实施阑尾切除术而被遗漏结肠癌,以致延误结肠癌的诊断和手术时间[1].2000~2005年,我院共收治5例误诊为阑尾炎的右半结肠癌患者,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会利;张国志;赵鹏;陈建立;李曙光;刘继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脏躁症主要以悲伤啼哭躁扰不安,精神恍惚,甚至哭笑无常为主要症状.现代医学神经官能症中的焦虑症、癔症以及更年期综合征多见此症候群.我院门诊应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脏躁症38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李春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中药应用过程中,也伴随着中草药使用不当,而导致中毒、致伤、致残、致死的报道常见.吴汝彪[1]统计1963~1992年国内有关中草药致死的报道病例说明(见表1).中草药导致的中毒不容忽视.同时,在社会生活中,用有毒中草药进行自杀、他杀的案件也时有发生.心脏作为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中毒后一般都有一定程度的损伤,有的中草药还能引起心脏明显病理学改变,甚至有特征性改变.本文对中草药中毒对心脏的病理变化综述如下.
作者:张德雨;朱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