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荣华;冯九庚;龚晖;徐泽芹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威灵仙水提物(Clematis)对多氯联苯(PCB118)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胰岛素瘤(INS-1)细胞株分为对照组(control)、PCB118(25μmol/L)组、Clematis低剂量组(4mg/L)以及Clematis高剂量组(40mg/L),分别于药物干预9、24、48h后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INS-1细胞形态,通过CCK-8法检测各组INS-1细胞活性,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3、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PCB118刺激9、24、48h后INS-1细胞凋亡,Clematis高浓度及低浓度组PCB118诱导的INS-1细胞凋亡减少;CCK-8结果显示PCB118处理后细胞活性显著下降(P<0.01),而Clematis高、低浓度组均改善PCB118的抑制作用,其中高浓度组与PCB118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PCB118诱导INS-1细胞早期凋亡明显(P<0.05),而Clematis干预后细胞早期凋亡改善,高浓度组更为显著(P<0.05);同时,PCB118处理后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表达上调,Clematis可逆转Cleaved Caspase-3过表达(P<0.05).结论:威灵仙水提物可以抑制PCB118诱导的INS-1细胞凋亡,增强PCB118毒性环境下的INS-1细胞活性,为中药保护胰岛β细胞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李敏超;吴敏;顾刘宝;周临娜;曹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以95例重症肌无力(MG)脾气虚证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其临床特点和中医用药规律,为MG临床床诊疗方案的优化提供指导意见.方法:病例来源于20101月至2015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脾气虚证MG住院患者95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和中医用药规律.结果:脾气虚证MG住院患者中,发病年龄(40.15±17.24)岁,21到30岁之间为发病高峰;病程短1年,长30年,平均(6.34±5.82)年;临床改良Osserman分型以Ⅱh型多见;伴随疾病以胸腺瘤为多见,其次为胸腺增生;MG常见主症为眼睑下垂,其次为四肢乏力、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常见中医症状及舌脉有倦怠乏力、吞咽无力、精神疲乏,舌淡、苔薄白、脉细;中药处方中以黄芪、党参、白术、五指毛桃等补气健脾之品频率高.结论:MG脾气虚证患者从脾胃论治,补气健脾,辅以补肾益精、化湿行气中药,符合对MG主要病机的分析.
作者:琚星萌;宋雅芳;郭丽娜;雷孝文;陈志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是中医重要治则,古今医家临证极为重视.《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早的一部论述诊治杂病专著,其中对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有着丰富和灵活的运用,是张仲景辨证论治精神之具体体现.文章从辨病因、病机、病性、病势等方面论述了《金匮要略》中同病异治的运用;又以方为纲,以病为目,论述了《金匮要略》中异病同治的运用.以系统总结《金匮要略》关于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思想,期冀对当今临证施方有所裨益和启迪.
作者:李秀月;代民涛;柴可夫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刺五加皂苷对模拟失重4周大鼠血清生化指标(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及给药组尾吊4周后,心脏取血,检测血脂、血糖及肝、肾功能、免疫功能等生化指标.结果:模拟失重4周后,模型组大鼠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P<0.05);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含量明显下降(P<0.05);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及白球比(A/G)降低(P<0.05,P<0.01),碱性磷酸酶(ALP)有降低趋势.刺五加皂苷高剂量对升高的TC有降低趋势,同时显著性降低模型失重组有升高趋势的CREA(P<0.05);刺五加中、低剂量不同程度升高TP、ALB及A/G、ALP.结论:刺五加皂苷对模拟失重4周所致大鼠血脂、血糖、免疫功能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对肝、肾功能影响不大.
作者:刘军莲;钟悦;易勇;武晓瑞;范全春;赵爽;白桂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文章介绍王灿晖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在病机方面,王老师认为脾虚胃弱是发病基础,胃有郁热是发病关键,气滞络瘀使疾病迁延.在治疗上,王老师认为调和脾胃、健脾益胃为先,清解郁热、调理气机为要,理气和血、虚实标本兼顾.重视病证结合、用药平和灵活是王老师治疗本病的特点.
作者:陈莹莹;鲁晏武;刘涛;王灿晖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瓜蒌薤白半夏汤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具有通阳散结、降气化痰、运转胸中大气的作用,原文用于治疗胸痹、心痛病.心肺同居胸中,本方经过加减用于治疗心肺疾病的临床报道较多,且疗效肯定.文章以“系统辨证脉学”为工具,以脉象要素为契入点,来举证本汤证的脉象系统和脉象要素组成,分析本汤证的个性特点和临床特点,并临证举隅,明确本汤证临床应用的脉象指征,使“阳微阴弦”以脉象要素的形式“心中易了,指下明晰”;扩大本汤证的应用范围.
作者:丁晓;吕玉婷;滕晶;齐向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电针对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血脂4项[胆固醇(CHO)、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神经行为学及缺血区面积的影响,探讨电针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药物组、电针Ⅰ组和电针Ⅱ组,每组9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以高脂饲料喂养6周制备高血脂症模型.6周后电针Ⅱ组开始电针双侧“丰隆”“三阴交”,每天1次,每次20min,连续干预7d,药物组给予辛伐他丁灌胃,每天1次,连续7d,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Ⅰ组不干预.7d后模型组、药物组、电针Ⅰ组和电针Ⅱ组,采用FeCl3化学诱导血栓性闭塞大脑中动脉模型,假手术组除不滴加FeC13溶液外,其余手术步骤同模型组.手术后电针Ⅰ、Ⅱ组电针双侧“丰隆”“三阴交”及针刺“水沟”“百会”,每天1次,每次20min.24h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中CHO、TG、HDL-C和LDL-C,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结果:脑缺血24h后神经功能评分,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评分较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Ⅰ、Ⅱ组均显著降低(P<0.05);与药物组比较,电针Ⅰ组神经功能评分较高(P<0.05),电针Ⅱ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电针Ⅰ组比较,电针Ⅱ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假手术组CHO、TG、HDL-C和LDL-C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G明显升高,CHO、HDL-C和LDL-C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电针Ⅰ组和电针Ⅱ组CHO、TG和LDL-C明显降低(P<0.05),药物组HDL-C明显升高(P<0.05),电针Ⅰ、Ⅱ组HDL-C明显降低(P<0.05);与药物组比较,电针Ⅰ组、电针Ⅱ组CHO、HDL-C显著降低(P<0.05),电针Ⅰ组LDL-C显著升高(P<0.05),电针Ⅱ组LDL-C显著降低(P<0.05);与电针Ⅰ组比较,电针Ⅱ组LDL-C明显降低(P<0.05).TTC结果显示所有的脑缺血模型都呈典型的缺血性改变,电针组较有效的改善了脑缺血区缺血性改变(P<0.05).结论:电针能改善神经功能,同时有效调节血脂水平,对缺血区的面积也有改善,即刻的针刺效应对神经功能改善、血脂及缺血区面积也有一定作用.
作者:王卓昱;马佳佳;关翰宇;田瑶;马惠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异黑成熟颗粒对异常黑胆质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用熏烟90d结合气道滴注弹性蛋白酶法建立COPD,在此基础上叠加干寒环境、干寒饮食和足底电刺激建立异常黑胆质型COPD(ASSCOPD).ASSCOPD于建模后第90天随机分为异黑组和异黑成熟颗粒干预组(给药组),给药组予异黑成熟颗粒灌胃0.54g· 200g-1·d-1,共7d.ELISA法检测模型血清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IL)-8、IL-10、TNF-α.数据用SPSS 17.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结果:①血清中炎性因子:与对照组比较:异黑组IL-8含量显著升高(P<0.05)、IL-10、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5),给药组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异黑组和给药组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异黑组IL-8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异黑组比较,给药组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②BALF中炎性因子: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异黑组IL-8、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给药组IL-8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异黑成熟颗粒可改善异常黑胆质型COPD大鼠模型的免疫功能,减轻模型炎性反应状态.
作者:高振;伊合帕尔·吐依洪;姜敏;田戈;王晶;徐丹;荆晶;李争;哈木拉提·吾甫尔;李风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肝生血”的理论观点是中医学有别于现代医学独特而相对完善的理论观点,其扩充了中医对气血生化的认识,为临床补血提供理论根据.《黄帝内经》提出“肝生血”观,究其机制与肝应春有促生、催生及生发作用从而促使气血得以生化;同时又与肝藏血为生血提供物质基础、肝助他脏以生血相关,其中包括肝主生发,助脾运化,促血气化生;肝吸纳清气助肺主气,形成宗气,而化生血气以及肝主生发和疏泄促进肾精化血.“肝生血”理论为临床从肝论治血虚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杨芳艳;陈钢;柏琳娜;张建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免疫失调和炎性反应与糖尿病肾脏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在控制血糖、血压,合理使用ACEI/ARB药物基础上,重视应用抗炎和免疫调节药物,对延缓糖尿病肾脏病发展有重要意义.祛风除湿通络中药可起到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在糖尿病肾脏病的治疗中应用前景较大.
作者:申子龙;赵进喜;吴文静;黄为钧;李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系统评价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从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中英文文献,选择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个研究,2 266例患者.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在疗效方面对比单用丹红注射液、依达拉奉及常规治疗有优势,疗效合并效应量(RR=1.22,95%CI[1.18,1.27],P<0.00001);在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方面优于丹红对照组,合并效应量(MD=-3.58,95%CI[-4.23,-2.93],P<0.00001);在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方面比丹红注射液对照组及依达拉奉对照组有效,合并效应量(MD=15.62,95%CI[13.43,17.81],P<0.00001);而在安全性方面与对照组无差异,合并效应量(RR=1.46,95%CI[0.61,3.47],P=0.91).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单用一种注射剂及常规治疗显著,能减轻近期致残率,且较安全,但仍需后续大样本、高质量文献支持研究.
作者:胡华;杨元元;刘晶;张燕辉;刘杰;葛金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中国文化儒道二家之学为两大主流,直至后汉佛法陆续输入,儒道佛文化分别从不同角度为中医“治未病”理论提供了智慧与养料.中医学兼具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双重属性,将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佛三家的养生学术思想与中医“治未病”理念进行纵向的陈述和横向的比较,梳理博采儒道佛众家之精的中医“治未病”文化价值,进而让更多的年轻学者认识到实欲医者兼修文化,自能于医学登峰造极之理,从而传承、弘扬中医“治未病”理论,促进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进一步复兴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朱爱松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运用测评量表对单纯中医药治疗阶段的淋巴瘤患者症状进行研究,探索其症状特征及中医证型特点.方法:采用肿瘤常见症状及Anderson中医症状调查量表(MDASI-TCM)进行问卷调查;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参照《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中淋巴瘤一章中医辨证分型部分.对40例处于单纯中医药治疗阶段的淋巴瘤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结果运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多组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分析比较不同证类对生活的干扰程度.结果:淋巴瘤患者普遍存在多种症状,其中发生频率显著的3个症状为口干(65.00%)、疲劳(62.50%)、睡眠不安(62.50%),症状强度显著的3个症状分别是疲劳(3.10±2.99)、出汗(2.80±2.98)、口干(2.30±2.58);淋巴瘤患者辨证常出现两证(37.5%)或三证(25.0%)相兼的情况;在证型频次中,虚实夹杂证出现多,占45.0%,其次为虚证,占42.5%,实证较少,仅占12.5%;虚实夹杂证类患者对一般活动、情绪、生活乐趣方面影响程度大于单纯实证类及虚证类.结论:淋巴瘤患者的症状及证型特点较为复杂,临床大夫在根据患者当前症状表现进行辨证用药的同时,可参照淋巴瘤不同分期、病理类型及ECOG下不同症状的发生情况,为患者进行预防性用药或康复指导.
作者:郑佳彬;刘杰;李冰雪;关靓;林洪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考察防己与茯苓配伍对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低蛋白饲料加力竭游泳的方法建立模型,通过检测对胃肠功能、肝脏功能、血清蛋白和血脂水平的影响考察防己与茯苓组合对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大鼠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防己水煎液组ALT、AST、TG、CHO和LDL-C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茯苓水煎液组Gas和ALB显著升高,CHO和LDL-C显著降低;防己低剂量+茯苓组Gas、ALB和HDL-C显著升高(P<0.05,P<0.01),ALT、AST、TG、CHO和LDL-C显著降低(P<0.05,P<0.01);防己中剂量+茯苓组Gas、TC、ALB和HDL-C显著升高(P<0.05,P<0.01),ALT、AST、TG、CHO和LDL-C显著降低(P<0.05,P<0.01);防己高剂量+茯苓组Gas、TC、TP、ALB和HDL-C显著升高(P<0.05,P<0.01),ALT、AST、TG、ALP、CHO和LDL-C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各给药组对模型大鼠的胃肠、肝脏和血清学指标均有改善,且两药配伍疗效优于单味药.
作者:刘嘉琪;王秋红;匡海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仁存孙氏治病活法秘方》是中医史上有影响的一部著作,其成书时间在元代,不早于《澹寮方》,不晚于《世医得效方》,在明代应存完本.《普济方》以明引和暗引、化裁等方式引有大量本书文字,包括本书已佚的卷一内容.
作者:虞舜;黄晶晶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平消胶囊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初步的作用机制.方法:提取平消胶囊活性部位,用于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灌胃给予平消胶囊,采用4种人体肿瘤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体内抑瘤作用及初步毒性反应.结果:平消胶囊提取物对10种人体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体外作用72h,其IC50值在400-900μg/mL之间.平消胶囊连续经口灌胃给药14d,对人乳腺癌MDA-MB-231、人甲状腺癌SW579、人肠癌colo205、人胰腺癌PANC-1的大抑瘤率分别达到59.00%、53.13%、49.51%、52.14%,且对动物体质量和脏器没有明显影响.平消胶囊提取物能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人甲状腺癌细胞SW579凋亡.结论:平消胶囊对人乳腺癌、甲状腺癌、肠癌、胰腺癌的裸鼠移植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量效关系明显,且对主要脏器无明显影响,其机制之一为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作者:王娟;岳正刚;董明芝;袁鹰;陈秀华;梅其炳;刘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分布规律.方法:参照《中医证候的临床床研究指导原则》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肺癌诊疗常规,制订肺癌癌因性疲乏辨证诊断标准,根据该标准调查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的证候分布及症状表现,探索其内在规律.结果:共调查100例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属于中度疲乏,放疗、化疗与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有关,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常见症状有睡眠、疼痛、口干、咳嗽、咳痰,中医证型以多证相兼为主,肺癌癌因性疲乏证型中,虚证以肺气虚证为主,实证以痰湿证为主.结论: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属于中度疲乏,中医证型以虚实夹杂证为主,虚证以肺气亏虚为主,实证以痰湿证为主.
作者:徐咏梅;程培育;杨国旺;王笑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早期的黄精炮制研究主要集中在消除刺激性、降低或消除毒性、改善临床疗效等方面,现代炮制中增加了炮制对节省时间、成分变化、药理作用、临床疗效等方面的考察,因此关于黄精炮制的报道也逐渐增多,从众多研究报道中也发现了不少存在的问题.如有关蒸、烘次数及时间的争议较大,复蒸法和单蒸法所得药材的质量和临床疗效缺乏论证;黄精成分十分复杂且各成分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却仅以黄精多糖为标准的评价体系不够严谨;不同炮制方法所得药材的临床疗效差异不明确;各地区各民族使用不同的炮制方法,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根据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笔者认为应加强黄精炮制的系统研究,建立系统而科学的质量控制标准和评价体系;应加强黄精的综合利用研究和产品深度开发研究,实现黄精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
作者:易思荣;全健;李品明;肖波;黄娅;余中莲;罗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中医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总结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SLE的中医诊治思路,主张中西医合理配合控制病情、改善预后,强调中医药的治疗优势.本病以阴虚血热为本,核心病机可概括为毒、瘀、虚3个主要方面,治疗当分病情急缓而有所偏重,滋阴、清热、解毒、祛瘀诸法贯穿始终.在本病的不同时期指导中药如何同西药配合使用发挥协同作用,论述了中药在狼疮性肾炎、激素撤减、防治并发症、合并妊娠中的作用和治疗思路.
作者:韩曼;姜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通过观察益气、活血代表方保元汤联合桃红四物汤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的影响,探讨益气活血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肺泡水转运的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术后4周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随机将动物分为模型组、益气活血组和缬沙坦组,并另设假手术组.用药4周后,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肺/体重比,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肺脏AQP1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间质破坏严重,湿肺/体质量比、干肺/体质量比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AQP1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组和缬沙坦组大鼠肺间质破坏显著减轻,湿肺/体质量比、干肺/体质量比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AQP1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能够减轻慢性心力衰竭肺间质损害,调控肺组织AQP1表达改善肺泡水转运,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作者:韩安邦;路迎冬;张丹丹;张冰冰;赵明镜;赵一舟;崔向宁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