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特点及中医证候的临床观察

徐咏梅;程培育;杨国旺;王笑民

关键词:癌因性疲乏, 肺癌, 证候分布, 病因病机, 治法
摘要:目的:探讨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分布规律.方法:参照《中医证候的临床床研究指导原则》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肺癌诊疗常规,制订肺癌癌因性疲乏辨证诊断标准,根据该标准调查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的证候分布及症状表现,探索其内在规律.结果:共调查100例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属于中度疲乏,放疗、化疗与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有关,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常见症状有睡眠、疼痛、口干、咳嗽、咳痰,中医证型以多证相兼为主,肺癌癌因性疲乏证型中,虚证以肺气虚证为主,实证以痰湿证为主.结论: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属于中度疲乏,中医证型以虚实夹杂证为主,虚证以肺气亏虚为主,实证以痰湿证为主.
中华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电针内关穴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功能及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电针内关穴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心肌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3月龄Wistar雄性大鼠30只,体质量(220±28)g,编号后按随机数字表分入空白组、模型组、电针预处理组,每组10只.造模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30min,再灌注2h,随即处死大鼠,留取左心室心肌组织,采用黄嘌呤氧化法检测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心肌丙二醛(MDA),通过极谱法检测系统测定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超微组织的变化.结果:电针预处理组大鼠部分心肌肌丝溶解、断裂,心肌细胞轻微肿胀,轻度空化,线粒体排列稍紊乱,部分线粒体水肿、存在空泡样病变.电针预处理组的大鼠线粒体RCR、SOD及ATP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电针内关穴预处理能改善心肌组织形态学表达,防止心肌组织结构的破坏,修护心肌缺血性损伤,更对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起到了良性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松;韩永丽;吴松;王华;梁凤霞;陈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威灵仙水提物对多氯联苯诱导胰岛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威灵仙水提物(Clematis)对多氯联苯(PCB118)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胰岛素瘤(INS-1)细胞株分为对照组(control)、PCB118(25μmol/L)组、Clematis低剂量组(4mg/L)以及Clematis高剂量组(40mg/L),分别于药物干预9、24、48h后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INS-1细胞形态,通过CCK-8法检测各组INS-1细胞活性,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3、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PCB118刺激9、24、48h后INS-1细胞凋亡,Clematis高浓度及低浓度组PCB118诱导的INS-1细胞凋亡减少;CCK-8结果显示PCB118处理后细胞活性显著下降(P<0.01),而Clematis高、低浓度组均改善PCB118的抑制作用,其中高浓度组与PCB118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PCB118诱导INS-1细胞早期凋亡明显(P<0.05),而Clematis干预后细胞早期凋亡改善,高浓度组更为显著(P<0.05);同时,PCB118处理后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表达上调,Clematis可逆转Cleaved Caspase-3过表达(P<0.05).结论:威灵仙水提物可以抑制PCB118诱导的INS-1细胞凋亡,增强PCB118毒性环境下的INS-1细胞活性,为中药保护胰岛β细胞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李敏超;吴敏;顾刘宝;周临娜;曹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证型与脑脊液标记物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痰浊阻窍证与肾精亏虚证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脑脊液标志物[乙酰胆碱(Ach)、Tau、Aβ1-42]的分布规律,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提供依据.方法:将MCI患者根据中医辨证遴选出痰浊阻窍型和肾精亏虚证患者留取脑脊液送检Ach、Tau蛋白、A β1-42含量.观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证型与脑脊液标记物相关性.结果:痰浊阻窍证MCI患者脑脊液中Ach、Tau蛋白、A β1-42含量较肾精亏虚证含量明显增高(P<0.05).结论:MCI患者痰浊阻窍与肾精亏虚证脑脊液标志物有一定分布规律,为早期干预AD提供依据.

    作者:李轶璠;赵永辰;魏云英;李德需;张新文;朱彦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阿尔茨海默病与睡眠障碍的神经发生关联机制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大量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与AD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一方面睡眠障碍是AD患者的主要精神症状之一,另一方面睡眠障碍可能是导致或加重AD的危险因素.改善AD患者的睡眠质量已被认为是AD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文章综述AD与睡眠障碍的神经发生关联机制的研究进展,为防治失眠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治疗AD开辟新的思路.

    作者:游秋云;姜霞;黄攀攀;方丽媛;王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从肺主治节谈变应性鼻炎的防治

    肺脏能调整机体自身的阴阳气机,使之与自然和谐、相应,达到内外平衡,从而机体内部平衡,阴平阳秘.这种调节能力是肺脏的治节之功.肺气不足,肺失治节是变应性鼻炎的主要病机.肺脏不能及时调整机体适应外界环境及自身状态的变化,引起风邪异气侵袭,发为鼻鼽.通过补益肺气,助肺宣发肃降,恢复肺主治节之功,是治疗鼻鼽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验案举隅验证了上述理论.

    作者:贺诗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刘友章治疗胃癌前病变临床学术思想探讨

    文章对胃癌前病变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进行归纳综述,并介绍刘友章教授中医辨治胃癌前病变的经验.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病机属本虚标实,病变以脾胃为中心,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胃虚弱、气阴不足为主,标实有血瘀、热毒、痰湿等,益气健脾法、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几乎贯穿于本病治疗的始终.这为进一步防治胃癌前病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临床思路.刘友章教授治病首当辨证, “改”则“立”,重视补益药的选择与搭配,为胃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治提供了参考.

    作者:陈晓东;潘华峰;蔡甜甜;赵金媛;林钟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逆灸”非保健灸考辨

    多部教材专著认为保健灸古称“逆灸”,提倡无病先灸.然据笔者考证,“逆灸”既有未病先迎更兼错乱妄灸之义,所涉病证仅限新生儿痉病和霍乱两者,然古代医家从其有效性与安全性考量,皆强调须“戒”之.以逆灸为例探讨现代灸法养生的适用性,以期对其规范化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马芳芳;潘诗霞;林殷;奚茜;张聪;张玉苹;廖艳;王晶;李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香芩解热颗粒对酵母致热大鼠的解热作用

    目的:通过复制酵母型发热实验动物模型,初步探讨香芩解热颗粒的解热作用机制.方法:将进行体温筛选后的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模型组、布洛芬组以及香芩解热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利用酵母混悬液制作大鼠感染性发热模型,造模前预防性给药2次(间隔4h),造模4h后第3次给药,监测造模后1、4、6、8、10h肛温,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及下丘脑PGE2、cAMP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的1-10h内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造模6h达到峰值;与模型组比较,造模6h后所有给药组大鼠体温均显著降低(P<0.05).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 β、TNF-α及下丘脑PGE2、cAMP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布洛芬组及香芩解热颗粒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以及下丘脑PGE2、cAMP含量显著下降(P<0.05),其中香芩解热颗粒高剂量组下丘脑PGE2、cAMP与布洛芬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香芩解热颗粒对酵母型发热大鼠有明显的退热趋势,其退热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内生致热原及下丘脑PGE2、cAMP水平有关.

    作者:聂坚;胡文敏;李刚;柯瑾;熊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医早期综合干预正常高值血压者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中医早期综合干预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体质改善及降压疗效.方法:293名中医偏颇体质的正常高值血压者随机分为3组,A组99人接受中医早期综合干预,B组96人接受中医整体健康指导,C组98人无干预,1年后观察偏颇体质改善及降压疗效.结果:首位偏颇体质改善总有效率:A组明显优于B、C组(P<0.05,P<0.01),B组与C组无明显差别;降压总有效率:A组明显优于B、C组(P<0.01),B组明显优于C组(P<0.01).结论:中医整体健康指导可有效降低正常高值血压,中医综合干预可明显改善偏颇体质和降低血压.中医整体健康指导效果和中医综合经络调理有明显疗效,两者联合的正常高值血压者中医综合干预方案效果更佳,可作为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干预的适宜技术,有效安全,易推广实施.

    作者:袁尚华;富斌;陈斐斐;张先慧;张宏;吴雅静;曹凤娇;李丽萍;陶琳;吴梦玮;吴志松;宋雪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半夏厚朴汤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性慢性咳嗽初探

    慢性咳嗽的病因很多,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也是其中之一.但这种咳嗽的病机有其特殊性,文章做初步探讨,即痰浊内阻是其内在病理基础;气机不利是病机关键.痰浊壅塞气道,鼻咽不利、宜宣失宣,胃气返逆、宣降不降,均可导致肺失宣肃而产生咳嗽;六淫外侵是常见诱因.半夏厚朴汤具有化痰利饮、调畅气机的作用,可作为本病治疗的基础方,临证时还需兼顾鼻窍、咽喉、脾胃的不同征象,随证加减.

    作者:张元兵;徐超;刘良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黄帝内经》五脏俞探析

    五脏俞是背腰部与五脏经气相通应的临床常用穴.五脏俞的论述首见于《黄帝内经》中,经文多篇多次提到五脏俞的相关内容.文章通过整理、归纳《黄帝内经》中对五脏俞的记载,从五脏俞的命名定位、与标本气街的关系、刺灸法、疾病诊疗4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总结.

    作者:王萌萌;胡怀珍;袁冉冉;王旭;袁青宝;常振燕;杨佃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黄帝内经》“肝生血”机制探析

    “肝生血”的理论观点是中医学有别于现代医学独特而相对完善的理论观点,其扩充了中医对气血生化的认识,为临床补血提供理论根据.《黄帝内经》提出“肝生血”观,究其机制与肝应春有促生、催生及生发作用从而促使气血得以生化;同时又与肝藏血为生血提供物质基础、肝助他脏以生血相关,其中包括肝主生发,助脾运化,促血气化生;肝吸纳清气助肺主气,形成宗气,而化生血气以及肝主生发和疏泄促进肾精化血.“肝生血”理论为临床从肝论治血虚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杨芳艳;陈钢;柏琳娜;张建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了解之同情”视阈下的中欧医疗史比较

    中欧医疗史是医学发展史在空间上的两条主线.中国传统医学与西方现代医学的比较乃至争论,是近代医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中欧同时具有以哲学发展为背景的医学起源,分别在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因思想转折而选择不同的医学发展道路,又以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医教传播与医疗模式的社会差异性.以“了解之同情”的观点分析史料,医学发展应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系统总结、医学教育和经验的继承创新、临床技术和辨证论治的实际传授,在社会历史变革中避免崇信和僵化.

    作者:徐雯洁;徐世杰;杜新亮;狄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从精神压力与冠心病关系理解“思则气结”

    文章通过对从精神压力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缺血、冠心病以及脑血管病的机制阐述“思则气结”这一中医理论的正确性.并通过阿司匹林这一药物不仅运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且存在抗抑郁的发现例证这一理论.从而提出“心脑同治”的新概念,以及促进临床重视精神因素对相关疾病的预防康复.

    作者:陈永;王光义;易惺钱;乐毅敏;管剑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仁存孙氏治病活法秘方》补证

    《仁存孙氏治病活法秘方》是中医史上有影响的一部著作,其成书时间在元代,不早于《澹寮方》,不晚于《世医得效方》,在明代应存完本.《普济方》以明引和暗引、化裁等方式引有大量本书文字,包括本书已佚的卷一内容.

    作者:虞舜;黄晶晶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穴位不同针刺深度对绝经过渡期患者生活质量和生殖内分泌的影响

    目的:评价不同针刺深度对绝经过渡期患者生活质量和内分泌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深刺组(30例)、安慰针组(30例)和浅刺组(30例).采用围绝经期生活质量量表(MENQOL)、以及生殖内分泌相关激素指标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的变化情况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结果:①3组患者MENQOL总分治疗后各时点比较,除第4周外,深刺组与安慰针组、浅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浅刺组与穴位安慰针组同期比较,仅在第8周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MENQOL量表各维度比较:深刺组与安慰针组比较,血管舒缩症状维度评分在治疗后各时点以及心理、生理维度评分在治疗第8周、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刺组与浅刺组同期比较,生理维度评分在治疗第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内分泌改变:深刺组与浅刺组均能降低LH水平,且深刺组下降幅度较浅刺组大,与安慰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不同针刺深度影响绝经过渡期患者生活质量,深刺疗效优于浅刺,浅刺优于安慰针刺;深刺以及浅刺对患者生殖内分泌有良性调整趋势,需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温秀云;粟胜勇;周晓媚;吴倩;符文彬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热敏灸治疗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和心脏变时性的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热敏灸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热敏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热敏化腧穴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冠心病患者病例6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热敏灸治疗30d,通过平板运动试验、动态心电图等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心律变异性(HRV)和心脏变时性的变化.结果:患者通过热敏灸治疗后HRV时域指标值(总体标准差、差值均方根,超过50ms的百分比)比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快心率与慢心率差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结论:热敏灸对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有一定影响,热敏灸可以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热敏化腧穴,有望成为一种安全、便捷、高效的冠心病治疗新方法.

    作者:封荣华;冯九庚;龚晖;徐泽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冠心病维医证型与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及尿酸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与维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20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检测FIB,HCY和UA.结果:①在西医分型中FIB、HCY、UA水平从高到低顺序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②异常黑胆质组FIB水平明显高于非异常黑胆质组(P<0.05).异常血液质组HCY、UA水平明显高于非异常血液质组(P<0.05).③异常黑胆质组心电图ST异常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异常黑胆质组(P<0.05).结论:冠心病维医异常黑胆质型与FIB的关系密切,而异常血液质型与HCY、UA的关系密切,可作为反映冠心病异常黑胆质型、异常血液质型的客观依据.

    作者:西尔艾力·安尼瓦尔;古力那孜·阿不都热合曼;阿斯亚·吾甫尔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论脾为孤藏

    文章从“孤藏”之“孤”乃“大”义为切入点,以孤藏脾的“内系统”“外系统”为基础,从“系统之庞大”“机能之强大”“应时之广大”三方面解读“脾为孤藏”的内涵.在此基础上阐发了“脾为孤藏”的意义.

    作者:蔡华珠;纪立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凝脂翳”病名源流考

    “凝脂翳”早见于明代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是以黑睛生翳,表面色白或黄,状如凝脂,发病迅速,或伴黄液上冲为主要表现的急重眼病.《神农本草经》用“翳”记录目病.隋代《诸病源候论》载有目生“疮翳”.元末明初《原机启微》提出“翳犹疮也”,揭示了黑睛生翳,翳犹疮也的发病特征.“疮翳”的提出,在本质上将此类眼病有别于以“翳”命名的内障眼病.《证治准绳》对“凝脂翳”发病全程进行了详细阐述.西方医学传人中国后,对本病内涵与外延的界定更加清晰.“凝脂翳”作为规范名已成为共识.并对“凝脂翳”认知过程中出现的花翳、浮翳、真珠翳、冰虾翳深等相关病名进行了梳理.

    作者:盛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