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萌;胡怀珍;袁冉冉;王旭;袁青宝;常振燕;杨佃会
《伤寒论崇正编》是岭南医学中伤寒学派的代表著作.通过对《伤寒论崇正编》的整理、发掘,探寻岭南伤寒名家黎庇留对明清伤寒学派的继承与研究.黎庇留跨越各伤寒学派,不自限于一系一派,兼收并蓄,注重从实际临证中阐释张仲景心法.开岭南《伤寒论》实践研究之风,其“览百家,评诸注得失,抉其微,撷其华”“以书勘证,以证勘书”的写作方式,突破地域限制,在岭南大胆使用经方的精神,暗合岭南医学重视实践、善于总结归纳、由博返约的实用特色,为岭南医学的发展树立了一面旗帜.
作者:周登威;徐志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考察生物相容性微乳(BME)抗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BME对A549细胞病变抑制率(ER),评价生物相容性微乳的抗病毒效果;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微乳对H1N1流感作用的网络,拟合微乳抗流感病毒的作用通路,分析其抗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结果:BME能够抵抗H1N1流感病毒,其作用呈现一定剂量依赖性,大抗病毒效果ER为(67.573±2.628)%.与BME抗H1N1流感病毒相关的4条基因本体相关信号传导通路分别为:MAPK通路、Toll-like受体信号通路、RIG-I-like受体信号通路和Jak-STAT信号通路.结论:BME具有显著抗H1N1流感病毒作用,其作用体现“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BME对H1N1流感的治疗不仅有直接作用,还存在间接的作用关系.
作者:李卫飞;冯前进;李妍;刘晓艳;许金凯;刘帅;牛欣;杜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作为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的乳腺癌如今已严重威胁到妇女的生命健康.随着乳腺癌研究治疗的深入,在基础研究中动物模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乳腺癌的中医动物模型大致上可以分为3类:中医疾病动物模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中医病证动物模型.如今,随着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方面应用的深入,乳腺癌的中医动物模型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文章就其相关报道进行综述.
作者:林巾雄;朱瑞;田莎莎;赵华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鱼藤酮损伤大鼠与脾气虚证大鼠海马组织cAMP/PKA信号通路的变化.方法:30只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脾气虚组,鱼藤酮高、中、低剂量组(2.0、1,5、1.0mL/kg),每组6只.HE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cAMP含量,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激酶(PKA)、糖原磷酸化酶(Gp)、磷酸化酶激酶(PHK)的mRNA及其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鱼藤酮各剂量组大鼠与脾气虚证组大鼠的海马组织形态变化不明显,其cAMP含量及PKA、Gp、PHK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3组中鱼藤酮中剂量组的结果与脾气虚证组具有一定相似性.结论:中剂量鱼藤酮损伤大鼠海马cAMP/PKA信号通路的变化与脾气虚证大鼠之间存在关联性,脾气虚证大鼠海马cAMP/PKA信号通路的改变可能与调控代谢相关基因Gp、PKA、PHK的表达有关.
作者:冷雪;宋囡;王德山;单德红;贾连群;杨关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中医药长期积累的临床经验中蕴藏着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精华,但在循证医学的背景下难以提供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临床研究的数据.在全球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中医药临床的数据挖掘工作逐步开展,让数据发声,让证据说话,使中医药临床研究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获得完善.新的数据挖掘方法不仅能将中医古籍和现代医案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还可综合症状和证型,为中医药的临床发展提供数据支撑.目前常见的数据挖掘工具有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PSS)中的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Bron-Kerbosch algorithm算法、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贝叶斯网络结构、决策树等.这些数据挖掘工具在中医临床研究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
作者:任建业;许鸣;陆嘉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韩世荣主任医师长期从事硬皮病临床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韩老认为络脉阻隔是该病的重要病机,并贯穿疾病的始终,在辨证的基础上运用通络法治疗,收效颇佳.
作者:李宁;李美红;韩世荣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文章基于朱丹溪原著的研读,探讨其从痰诊治结核、瘰疬、骨疽、乳痈、肠痈等后世所称中医外科疾病的学术经验与特色.朱丹溪强调指出,饮食因素与上述疾病的形成密切相关,其病机多属痰热相兼和痰瘀互结,并且总结论述了从痰治疗的学术经验.其诊治特色对中医外科疾病诊治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作者:张奇;潘桂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中医认为痤疮多因肺经血热郁于肌肤,或脾胃湿热内生,上蒸头面;或日久化瘀,痰瘀互结.病机为痰瘀和湿热.针刺通过刺激穴位达到调整相应脏腑的作用,配合刺血疗法加速瘀血的清除,可加快湿热邪气的排除.这种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
作者:高希言;王孟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甘肃地区男性海洛因成瘾者流行病学特征与中医痰性证素的关系.方法:对甘肃省下属酒泉市、嘉峪关市强制戒毒所、平凉市第十监狱共300名自愿参加调查的海洛因成瘾者,开展流行病学特征及毒品成瘾者中医PRO量表采集,应用证素辨证法提取中医证素.结果:毒瘾的形成与痰性证素密切相关,痰胶着难愈的特性是使瘾难以完全戒断的主要原因.海洛因成瘾者的吸毒量、吸毒频率、对毒品的渴求程度以及吸烟情况为痰性证素的危险因素.成瘾者的社会生活关系也与痰性证素的形成呈正相关.结论:痰胶着难愈的特性是使瘾难以完全戒断的主要原因,在中医药戒毒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以有选择的对成瘾者的痰证进行干预.除此,还可以从成瘾者社会关系的协调上找出毒品戒断突破口.
作者:金李;林华坚;刘新爱;宫璞;张金玲;李灿东;杨朝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五脏俞是背腰部与五脏经气相通应的临床常用穴.五脏俞的论述首见于《黄帝内经》中,经文多篇多次提到五脏俞的相关内容.文章通过整理、归纳《黄帝内经》中对五脏俞的记载,从五脏俞的命名定位、与标本气街的关系、刺灸法、疾病诊疗4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总结.
作者:王萌萌;胡怀珍;袁冉冉;王旭;袁青宝;常振燕;杨佃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目前临床上对脂肪肝的治疗还缺乏特效的西药,而且对运用降脂药物也存在争议,治疗方法有待探讨和拓展.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二科杨倩教授重视中医、中药的临床应用,认为肝郁脾虚肾虚,痰瘀互结于肝脉为该病的基本病机,以疏肝健脾、化痰祛湿、活血散结、滋补肝肾为主要治法,并自拟降脂方,结合历代经典处方加减、现代中药药理研究、饮食起居及情志的调整对该病进行辨证论治,临床疗效甚佳.
作者:谷诺诺;王凯星;杨倩;杜朋丽;赵丹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微创针刀镜对慢性痛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33例住院并行膝/踝微创针刀镜治疗登记的痛风患者,根据病历记载及电话随访,评价关节疼痛术前术后的变化;术后1年关节肿痛的复发率;术后发作的间隔时间、疼痛程度、持续时间.结果:患者术后关节肿痛减轻率100%,关节肿痛消失率70.3%.在1年电话及门诊随访观察中发现,术后关节肿痛82%未再发作,16%有再次发作,但发作的间隔时间明显延长,发作时关节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持续时间缩短,与针刀镜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例患者(2例为2型糖尿病患者,1例为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术后发生膝关节感染,发生率1.29%.其余不良反应未发现.结论:微创针刀镜对慢性痛风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存在关节腔感染的风险.糖尿病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引起关节腔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明岭;徐强;林昌松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通过观察益气、活血代表方保元汤联合桃红四物汤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的影响,探讨益气活血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肺泡水转运的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术后4周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随机将动物分为模型组、益气活血组和缬沙坦组,并另设假手术组.用药4周后,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肺/体重比,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肺脏AQP1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间质破坏严重,湿肺/体质量比、干肺/体质量比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AQP1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组和缬沙坦组大鼠肺间质破坏显著减轻,湿肺/体质量比、干肺/体质量比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AQP1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能够减轻慢性心力衰竭肺间质损害,调控肺组织AQP1表达改善肺泡水转运,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作者:韩安邦;路迎冬;张丹丹;张冰冰;赵明镜;赵一舟;崔向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化瘀祛痰方含药血清对油酸和棕榈酸诱导HepG2细胞脂质损伤及自噬水平的影响,探讨化瘀祛痰方防治脂代谢紊乱的可能机制.方法:以不同终浓度(摩尔比为2:1)的油酸和棕榈酸混合物孵育诱导HepG2细胞24h,采用CCK-8、油红O染色以及细胞内TG含量测定等方法筛选并建立佳HepG2细胞脂质损伤模型;以大鼠空白血清作为空白对照、辛伐他汀含药血清作为阳性对照,采用油红O染色、Western Blot、细胞内TG含量测定法检测化瘀祛痰方含药血清对HepG2细胞脂肪损伤及自噬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选取终浓度为1mmol/L的油酸和棕榈酸作为佳作用浓度.与模型组比较,化瘀祛痰方含药血清能明显使HepG2细胞内脂滴变小、数量减少并使细胞内TG含量显著减低(P<0.05),同时显著上调HepG2细胞自噬相关蛋白Atg3和Beclin1表达(P<0.05).结论:化瘀祛痰方药含药血清可以减轻油酸和棕榈酸诱导的HepG2细胞内的脂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影响自噬相关蛋白Atg3和Beclin1的表达有关.
作者:刘晶晶;贾连群;杨关林;王志丹;赵秋宇;宋囡;杜莹;王英;王俊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胸汗,是非正常汗出,属于邪汗的一种.其病因病机有虚实之别.李士懋教授临床辨识虚实证常以脉为中心,以脉沉取有力为实,无力为虚.平脉辨证思辨体系的核心内容为思辨过程中以脉解症、以脉解舌,继而定证,观其脉证,随证治之,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正汗出的形成机制依赖于阳气的充盛、阴液的充足,阴阳道路的通畅.汗液通过纹理网络系统变化水谷精微为汗.辨治胸汗首分虚实.胸汗之实证常见湿热有滞、瘀血内阻与肺气郁闭等.虚证常有宗气不足、心血亏虚与阴虚阳亢等.文章即对汗出的形成机制、胸汗的病因病机、平脉辨证的要点及常用方剂做详细的论述并举病案两则以证之.
作者:曹璐畅;杨阳;张明泉;王玉光;马家驹;刘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刺五加皂苷对模拟失重4周大鼠血清生化指标(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及给药组尾吊4周后,心脏取血,检测血脂、血糖及肝、肾功能、免疫功能等生化指标.结果:模拟失重4周后,模型组大鼠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P<0.05);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含量明显下降(P<0.05);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及白球比(A/G)降低(P<0.05,P<0.01),碱性磷酸酶(ALP)有降低趋势.刺五加皂苷高剂量对升高的TC有降低趋势,同时显著性降低模型失重组有升高趋势的CREA(P<0.05);刺五加中、低剂量不同程度升高TP、ALB及A/G、ALP.结论:刺五加皂苷对模拟失重4周所致大鼠血脂、血糖、免疫功能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对肝、肾功能影响不大.
作者:刘军莲;钟悦;易勇;武晓瑞;范全春;赵爽;白桂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朝医麻黄定喘汤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性反应及对MAPKs/NF-κB/VEGF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BABL/c小鼠40只,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麻黄定喘汤低、高剂量组,地塞米松治疗组.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制备小鼠哮喘模型,在末次激发24h后取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采用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BALF中炎性细胞分类及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3(IL-13)的含量;右肺提取蛋白做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MAPKs/NF-κB/VEGF通路的表达的变化;左肺组织切片后,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及MAPKs/NF-κB/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BALF中炎性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增多,IL-4、IL-5、IL-13水平显著增高(P<0.05);肺组织MAPKs/NF-κB/VE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哮喘模型组比较,麻黄定喘汤低、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小鼠BALF中炎性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IL-4、IL-5、IL-13水平和肺组织MAPKs/NF-κB/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朝医麻黄定喘汤可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性反应的发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部分抑制MAPKs/NF-κB/VEGF信号通路的表达而实现的.
作者:杨今实;金香;孙天一;池禹潼;延光海;朴红梅;李良昌;郑明善;金哲悟;郑明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中医生殖学学科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就,文章就中医生殖学学科起源、形成、发展与成熟做出了概要式回顾,并对其内涵与外延进行界定,以进一步明确研究范围.以此为基础对中医生殖学学科发展面临之问题,发展之思路作出展望与思考.主要针对中医生殖学学科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及学科队伍发展等相关问题,提出建议与思考:如在基础研究中应重视结合现代医学;在临床研究中应主要围绕中西医结合治疗男性不育症研究、中医药治疗不孕症研究、中医药对于生殖健康预防指导研究、中医药在辅助生育技术中的作用4方面进行;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科团队,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期通过以上思考能为中医生殖学学科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孙自学;张琦;王祖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临床中对虚里(也即胃之大络)的按诊就是诊察心尖的搏动.此事实令人思考胃之大络是否就是心脏?通过分析以《黄帝内经》为源头的文献资料,笔者发现,从胃之大络搏动的位置、功能的重要性及其内部结构这3个方面比对心脏可知,胃之大络即是指心脏.因为心脏具有大络(脏腑之络)及胃土(可收舒的赤肉)的性质,又可输布胃腑所出之气血,所以《黄帝内经》将心脏视为胃之大络.分析结果进一步说明:心脏的形质为赤肉,为脾胃所主.所以治疗心力衰竭的关键点是改善赤肉功能,也即应从脾胃论治心力衰竭.
作者:张久亮;徐曼曼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挖掘中医药治疗干眼症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以CNKI中公开发表的文献为基础,运用SPSS20.0与IBM SPSS Modeler 14.1软件为工具,对高频中药进行因子分析、关联规则分析,以找到治疗本病的方剂的优共性规律,探索干眼症的用药规律.结果:干眼症的治疗方剂115首,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中药共计30味,聚为6类,常用药物组合为菊花、麦冬、枸杞子、生地黄、茯苓、白芍、熟地黄、当归、牡丹皮、玄参、甘草、柴胡、石斛、山药等,干眼症治疗的药物四气以寒性居第1位,五味以甘味为第1位,归经以肝经、肾经为主,关联规则挖掘出药对17个、药队8个.结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药物的使用“四气”与“五味”以甘、寒类中药为主;药物归经主要集中于肝经与肾经,说明干眼症的治疗与两脏有关,亦可反推出本病病位与肝、肾两脏密切相关;因子分析与关联规则算法挖掘出的潜在药物组合、药对、药队,多针对本虚标实的病机,阐明“益气养阴,滋补肝肾,疏肝解郁,柔肝止痛,清肝明目,补血活血”是本病的根本治疗大法,且临床上病情变化多端,故须精准辨证,有针对性地选择用药,才能切中主题,提高于眼症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艳青;项敏泓;王雪菲;张薇;李青松;赵怡;张兴儒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