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晶晶;贾连群;杨关林;王志丹;赵秋宇;宋囡;杜莹;王英;王俊岩
目的:在已知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AR)有较好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初步探究穴位埋线治疗AR的中枢响应特征.方法:对8例符合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纳入标准的AR患者进行穴位埋线治疗及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扫描,并对比前后脑功能区,找出效应区域.结果:AR患者埋线前后对比存在显著性增强、以及与AR发作期相应的脑区.结论:穴位埋线治疗AR的疗效机制存在中枢效应机制路线.
作者:钟娟;张勤修;刘姝芩;李昕蓉;刘洋;刘颖;康浩然;谢春;曾斌;王盼盼;袁书贤;向南;杨莎莎;刘代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和合思想是在总结薛伯寿教授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和”文化等传统思想而提出的,其核心是“道尊中和,合而不同,合其不和,以致和合”.文章以和合思想之核心为叙述线索,并结合临床,将对薛伯寿教授和合思想的传承体悟进行介绍.
作者:肖烨;姚魁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甘肃地区男性海洛因成瘾者流行病学特征与中医痰性证素的关系.方法:对甘肃省下属酒泉市、嘉峪关市强制戒毒所、平凉市第十监狱共300名自愿参加调查的海洛因成瘾者,开展流行病学特征及毒品成瘾者中医PRO量表采集,应用证素辨证法提取中医证素.结果:毒瘾的形成与痰性证素密切相关,痰胶着难愈的特性是使瘾难以完全戒断的主要原因.海洛因成瘾者的吸毒量、吸毒频率、对毒品的渴求程度以及吸烟情况为痰性证素的危险因素.成瘾者的社会生活关系也与痰性证素的形成呈正相关.结论:痰胶着难愈的特性是使瘾难以完全戒断的主要原因,在中医药戒毒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以有选择的对成瘾者的痰证进行干预.除此,还可以从成瘾者社会关系的协调上找出毒品戒断突破口.
作者:金李;林华坚;刘新爱;宫璞;张金玲;李灿东;杨朝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挖掘中医药治疗干眼症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以CNKI中公开发表的文献为基础,运用SPSS20.0与IBM SPSS Modeler 14.1软件为工具,对高频中药进行因子分析、关联规则分析,以找到治疗本病的方剂的优共性规律,探索干眼症的用药规律.结果:干眼症的治疗方剂115首,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中药共计30味,聚为6类,常用药物组合为菊花、麦冬、枸杞子、生地黄、茯苓、白芍、熟地黄、当归、牡丹皮、玄参、甘草、柴胡、石斛、山药等,干眼症治疗的药物四气以寒性居第1位,五味以甘味为第1位,归经以肝经、肾经为主,关联规则挖掘出药对17个、药队8个.结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药物的使用“四气”与“五味”以甘、寒类中药为主;药物归经主要集中于肝经与肾经,说明干眼症的治疗与两脏有关,亦可反推出本病病位与肝、肾两脏密切相关;因子分析与关联规则算法挖掘出的潜在药物组合、药对、药队,多针对本虚标实的病机,阐明“益气养阴,滋补肝肾,疏肝解郁,柔肝止痛,清肝明目,补血活血”是本病的根本治疗大法,且临床上病情变化多端,故须精准辨证,有针对性地选择用药,才能切中主题,提高于眼症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艳青;项敏泓;王雪菲;张薇;李青松;赵怡;张兴儒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中医药长期积累的临床经验中蕴藏着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精华,但在循证医学的背景下难以提供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临床研究的数据.在全球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中医药临床的数据挖掘工作逐步开展,让数据发声,让证据说话,使中医药临床研究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获得完善.新的数据挖掘方法不仅能将中医古籍和现代医案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还可综合症状和证型,为中医药的临床发展提供数据支撑.目前常见的数据挖掘工具有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PSS)中的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Bron-Kerbosch algorithm算法、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贝叶斯网络结构、决策树等.这些数据挖掘工具在中医临床研究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
作者:任建业;许鸣;陆嘉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文章通过对从精神压力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缺血、冠心病以及脑血管病的机制阐述“思则气结”这一中医理论的正确性.并通过阿司匹林这一药物不仅运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且存在抗抑郁的发现例证这一理论.从而提出“心脑同治”的新概念,以及促进临床重视精神因素对相关疾病的预防康复.
作者:陈永;王光义;易惺钱;乐毅敏;管剑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目前临床上对脂肪肝的治疗还缺乏特效的西药,而且对运用降脂药物也存在争议,治疗方法有待探讨和拓展.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二科杨倩教授重视中医、中药的临床应用,认为肝郁脾虚肾虚,痰瘀互结于肝脉为该病的基本病机,以疏肝健脾、化痰祛湿、活血散结、滋补肝肾为主要治法,并自拟降脂方,结合历代经典处方加减、现代中药药理研究、饮食起居及情志的调整对该病进行辨证论治,临床疗效甚佳.
作者:谷诺诺;王凯星;杨倩;杜朋丽;赵丹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八段锦治疗老年男性慢性腰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腰腹肌功能的改善价值.方法:将90例老年男性慢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磁热、干扰电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八段锦锻炼.在试验前后分别对两组老年男性慢性腰痛患者进行VAS、Roland-Morris问卷调查及腹内压测试.结果:经过12周的治疗,两组患者的VAS、Roland-Morris腰椎功能障碍问卷评分比试验前都有明显下降(P<0.01).但试验组的VAS、Roland-Morris腰椎功能障碍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治疗12周后,两组腹内压有所增长,但组内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八段锦结合物理治疗比单纯运用康复理疗更能有效降低腰痛指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腰腹肌功能,值得在慢性腰痛老年患者中推广.
作者:王新;朱群邦;方凡夫;顾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文章以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中医临床试验伦理审批工作为背景,介绍医院的机构伦理委员会(IRB)和项目的数据与安全监察委员会(DSMB)的组成和职能;阐述本项目的伦理审批方式;推行动态伦理,在不同时期对项目的不同侧重点进行审查,初期审查侧重试验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着眼于研究方案等材料内容的制定,中期审查关注研究进度与研究质量,审核研究方案、病例报告表、知情同意书的优化,结题审查侧重项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聚焦试验的活产率及严重不良事件,实现对项目全过程的监控.鉴于多分中心伦理审批工作的低效性和复杂性,建议采取以项目承办单位审批为主,其余分中心施行快速审查的方式,以减少时间成本,提高中医临床试验效率.
作者:李芊;高敬书;马红丽;王桂媛;杜绍敏;周忠明;杨正望;孙云;李伟莉;吴效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文章以量表评定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证候要素的特性为观察对象,初步认识了量表评定证候要素的基础,用量表评定证候要素,有辨识证候的客观性指标是基础、辨别证候要素的合理性指标是关键、辨定证名的科学性指标是核心,辨明证治的确证性指标是依据这样4个基本特性,并且可以简要地概括出,采用量表评定CAG证候要素核心意涵实质的4条初步结论.表明采用量表评定证候要素,能够帮助医家更加客观真实地认识病变的病因病位,合理辨别证候表现特质与规律,科学确定病机转化以及治则治法,证明量表对临床实践鉴别某些疾病证候要素的特性,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应该深入地加以研究.
作者:李爽姿;王勤明;李志更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为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果实的开发利用及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色谱法测定氨基酸含量;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元素含量.结果:品系YTH-001、品系YTH-002和品系YTH-003 3个品系中各氨基酸含量较为相似,品系JYH-001和品系SYH-001中各氨基酸含量均较少;不同品系忍冬果实Zn、Fe、Sn元素含量的差异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有密切联系.YTH-001、YTH-002、YTH-003三个品系为良种“亚特红”及其变型,亲缘关系较近.结论:“亚特红”品系忍冬果实较其它品系忍冬果实富Zn、Fe,具有较高开发价值.
作者:边丽华;周洁;刘伟;李圣波;王晓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中医认为痤疮多因肺经血热郁于肌肤,或脾胃湿热内生,上蒸头面;或日久化瘀,痰瘀互结.病机为痰瘀和湿热.针刺通过刺激穴位达到调整相应脏腑的作用,配合刺血疗法加速瘀血的清除,可加快湿热邪气的排除.这种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
作者:高希言;王孟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评价不同针刺深度对绝经过渡期患者生活质量和内分泌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深刺组(30例)、安慰针组(30例)和浅刺组(30例).采用围绝经期生活质量量表(MENQOL)、以及生殖内分泌相关激素指标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的变化情况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结果:①3组患者MENQOL总分治疗后各时点比较,除第4周外,深刺组与安慰针组、浅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浅刺组与穴位安慰针组同期比较,仅在第8周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MENQOL量表各维度比较:深刺组与安慰针组比较,血管舒缩症状维度评分在治疗后各时点以及心理、生理维度评分在治疗第8周、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刺组与浅刺组同期比较,生理维度评分在治疗第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内分泌改变:深刺组与浅刺组均能降低LH水平,且深刺组下降幅度较浅刺组大,与安慰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不同针刺深度影响绝经过渡期患者生活质量,深刺疗效优于浅刺,浅刺优于安慰针刺;深刺以及浅刺对患者生殖内分泌有良性调整趋势,需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温秀云;粟胜勇;周晓媚;吴倩;符文彬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眼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孤独症儿童目光交流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治疗的65例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眼针配合穴位注射)35例,对照组(康复训练)30例,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目光交流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86%,对照组有效率53.33%(P<0.05).结论:眼针配合穴位注射改善孤独症儿童目光交流障碍、注意力、多动症状,其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宁侠;高峰;张宁勃;焦文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卫矛粗提物对M1型巨噬细胞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Griess法、免疫酶联吸附试验(ELIS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流式细胞术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考察卫矛粗提物对脂多糖(LPS)建立的M1亚型巨噬细胞模型的作用及机制.结果:1μg/mL的LPS诱导巨噬细胞12h后,可成功构建M1巨噬细胞模型;与LPS模型组比较,卫矛粗提物组可以明显抑制巨噬细胞分泌NO、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下调iNOS、IL-6和TNF-α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M1型巨噬细胞膜表面分子CD16/32的阳性表达率,并对磷酸化的氨基末端激酶(JNK)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蛋白表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卫矛粗提物对M1型巨噬细胞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中JNK和ERK1/2蛋白的磷酸化有关.
作者:兰智慧;李少峰;张元兵;刘良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胸汗,是非正常汗出,属于邪汗的一种.其病因病机有虚实之别.李士懋教授临床辨识虚实证常以脉为中心,以脉沉取有力为实,无力为虚.平脉辨证思辨体系的核心内容为思辨过程中以脉解症、以脉解舌,继而定证,观其脉证,随证治之,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正汗出的形成机制依赖于阳气的充盛、阴液的充足,阴阳道路的通畅.汗液通过纹理网络系统变化水谷精微为汗.辨治胸汗首分虚实.胸汗之实证常见湿热有滞、瘀血内阻与肺气郁闭等.虚证常有宗气不足、心血亏虚与阴虚阳亢等.文章即对汗出的形成机制、胸汗的病因病机、平脉辨证的要点及常用方剂做详细的论述并举病案两则以证之.
作者:曹璐畅;杨阳;张明泉;王玉光;马家驹;刘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发热为现代中医临床为常见的症状,中医对发热的治疗往往效如桴鼓.《伤寒论》是一部专门论述外感热病的专著,它所创立的六经辨证是张仲景为治疗伤寒外感病而确立的行之有效的辨证治疗方法.张仲景提出的六经辨证也是接近中医学本质的一种辨证方法,具有整体性,动态性,联系性,系统性的特点.发热治疗从六经入手往往能对其病性、病势、病位有独特的理解并有助于临床诊疗.文章试从“阳气郁滞”的角度阐述《伤寒论》三阳病发热的病机.
作者:宋明;陈家旭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综合治疗对HIV/AIDS患者贫血的影响.方法:以“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和“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收集河南中医项目地区2014年HIV/AIDS患者贫血及其相关信息,以是否参与中医项目为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医药综合治疗对患者贫血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 402例HIV/AIDS患者,中医组2 305例,非中医组7 097例.中医组HIV/AIDS患者贫血患病率为24.6%,非中医组贫血患病率为27.7%,非中医组HIV/AIDS患者贫血危险度是中医组的1.22倍(P<0.05).文化程度、确认H1V阳性时期、服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时期和CD4细胞计数均对HIV/AIDS患者贫血有影响.结论:中医药综合治疗有助于降低HIV/AIDS患者的贫血患病率.
作者:金艳涛;李政伟;袁君;马秀霞;郭会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黑蒜提取液(ABGE)对荷瘤小鼠Panc-1细胞在体内的生长以及转移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分别建立胰腺癌Panc-1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以及转移瘤模型,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黑蒜低,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4组,分别给予0.9%氯化钠溶液,黑蒜提取液组0.4、0.8mL(相当于生药8.0、16.0g/kg),阳性环磷酰胺,2周后摘取眼球血脱臼处死小鼠,剥离瘤体称重,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以及转移抑制率;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Smad4以及TGF-β1的表达.结果:腹腔注射黑蒜提取液可显著抑制小鼠Panc-1细胞移植瘤生长及肺转移的发生率,肿瘤抑制率可高达63.6% (P<0.01),而肺转移抑制率可高达63.5% (P<0.01).且黑蒜高剂量抑制Panc-1细胞转移作用优于阳性对照组;免疫组化可检测发现:黑蒜提取液组Panc-1细胞胞质中TGF-β1褐黄色颗粒较空白对照组少见,而Smad4胞浆着黄色则较空白对照组多见.结论:腹腔注射黑蒜提取液可显著抑制小鼠Panc-1细胞移植瘤生长及肺转移的发生率,上调荷Panc-1小鼠移植瘤中Smad4的表达并下调TGF-β 1的表达,与TGF-β1/Smad4信号通路密切相关,以上可能是黑蒜提取液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生长和转移的重要作用机制.
作者:宫晓静;郭娜;王义善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活血通督汤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与脊髓损伤后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表达调控的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活血通督汤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模型组和活血通督汤组均采用NYU脊髓打击器建立脊髓损伤模型,术后第1、3、5、7天行BBB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造模后7d取材,采用尼氏染色光镜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检测BDNF阳性细胞、NGF阳性细胞和NT-3阳性细胞,Western Blot检测BDNF蛋白、NGF蛋白和NT-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活血通督汤可改善脊髓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给药第3天起,活血通督汤组BBB评分优于模型组(P<0.05,P<0.01);②尼氏染色提示活血通督汤组瘀血面积较小,神经细胞水肿较轻,神经细胞形态较好,空泡样改变较少,损伤神经细胞恢复中,部分神经细胞细胞核肿大,核仁消失.与模型组比较,活血通督汤可增加脊髓损伤后脊髓前角部位BDNF、NGF和NT-3阳性细胞数(P<0.05);与模型组比较,活血通督汤可促进BDNF、NGF和NT-3蛋白表达(P<0.05).结论:活血通督汤促进脊髓损伤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可能与其上调脊髓灰质前角部位神经营养因子分泌,从而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存活、再生和轴突再生、再髓鞘化有关.
作者:范筱;汪今朝;刘宇;张俐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