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宁侠;高峰;张宁勃;焦文涛
多部教材专著认为保健灸古称“逆灸”,提倡无病先灸.然据笔者考证,“逆灸”既有未病先迎更兼错乱妄灸之义,所涉病证仅限新生儿痉病和霍乱两者,然古代医家从其有效性与安全性考量,皆强调须“戒”之.以逆灸为例探讨现代灸法养生的适用性,以期对其规范化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马芳芳;潘诗霞;林殷;奚茜;张聪;张玉苹;廖艳;王晶;李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凝脂翳”早见于明代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是以黑睛生翳,表面色白或黄,状如凝脂,发病迅速,或伴黄液上冲为主要表现的急重眼病.《神农本草经》用“翳”记录目病.隋代《诸病源候论》载有目生“疮翳”.元末明初《原机启微》提出“翳犹疮也”,揭示了黑睛生翳,翳犹疮也的发病特征.“疮翳”的提出,在本质上将此类眼病有别于以“翳”命名的内障眼病.《证治准绳》对“凝脂翳”发病全程进行了详细阐述.西方医学传人中国后,对本病内涵与外延的界定更加清晰.“凝脂翳”作为规范名已成为共识.并对“凝脂翳”认知过程中出现的花翳、浮翳、真珠翳、冰虾翳深等相关病名进行了梳理.
作者:盛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作为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的乳腺癌如今已严重威胁到妇女的生命健康.随着乳腺癌研究治疗的深入,在基础研究中动物模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乳腺癌的中医动物模型大致上可以分为3类:中医疾病动物模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中医病证动物模型.如今,随着中医药在乳腺癌治疗方面应用的深入,乳腺癌的中医动物模型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文章就其相关报道进行综述.
作者:林巾雄;朱瑞;田莎莎;赵华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文章以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中医临床试验伦理审批工作为背景,介绍医院的机构伦理委员会(IRB)和项目的数据与安全监察委员会(DSMB)的组成和职能;阐述本项目的伦理审批方式;推行动态伦理,在不同时期对项目的不同侧重点进行审查,初期审查侧重试验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着眼于研究方案等材料内容的制定,中期审查关注研究进度与研究质量,审核研究方案、病例报告表、知情同意书的优化,结题审查侧重项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聚焦试验的活产率及严重不良事件,实现对项目全过程的监控.鉴于多分中心伦理审批工作的低效性和复杂性,建议采取以项目承办单位审批为主,其余分中心施行快速审查的方式,以减少时间成本,提高中医临床试验效率.
作者:李芊;高敬书;马红丽;王桂媛;杜绍敏;周忠明;杨正望;孙云;李伟莉;吴效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考察生物相容性微乳(BME)抗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BME对A549细胞病变抑制率(ER),评价生物相容性微乳的抗病毒效果;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微乳对H1N1流感作用的网络,拟合微乳抗流感病毒的作用通路,分析其抗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结果:BME能够抵抗H1N1流感病毒,其作用呈现一定剂量依赖性,大抗病毒效果ER为(67.573±2.628)%.与BME抗H1N1流感病毒相关的4条基因本体相关信号传导通路分别为:MAPK通路、Toll-like受体信号通路、RIG-I-like受体信号通路和Jak-STAT信号通路.结论:BME具有显著抗H1N1流感病毒作用,其作用体现“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BME对H1N1流感的治疗不仅有直接作用,还存在间接的作用关系.
作者:李卫飞;冯前进;李妍;刘晓艳;许金凯;刘帅;牛欣;杜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芍药甘草汤干预过敏性哮喘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过敏性哮喘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技术表征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与给药组大鼠尿液中代谢物,使用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探讨药物引起相关代谢标志物的含量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尿液中甘氨酸、精氨酸、二甲基精氨酸、亮氨酸、蛋氨酸、马尿酸、肌酸、乳酸、柠檬酸、1-甲基-5-咪唑乙酸、苯丙氨酸和乙酰肉毒碱代谢物水平发生显著变化(P<0.05),芍药甘草汤可使这些代谢物回调趋于正常水平(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能有效调节与过敏性哮喘尿液代谢有关的氨基酸、能量代谢失衡.
作者:李泽华;吕卓;肖超妮;孙哲;郑晓晖;张亚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发热为现代中医临床为常见的症状,中医对发热的治疗往往效如桴鼓.《伤寒论》是一部专门论述外感热病的专著,它所创立的六经辨证是张仲景为治疗伤寒外感病而确立的行之有效的辨证治疗方法.张仲景提出的六经辨证也是接近中医学本质的一种辨证方法,具有整体性,动态性,联系性,系统性的特点.发热治疗从六经入手往往能对其病性、病势、病位有独特的理解并有助于临床诊疗.文章试从“阳气郁滞”的角度阐述《伤寒论》三阳病发热的病机.
作者:宋明;陈家旭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综合治疗对HIV/AIDS患者贫血的影响.方法:以“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和“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收集河南中医项目地区2014年HIV/AIDS患者贫血及其相关信息,以是否参与中医项目为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医药综合治疗对患者贫血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 402例HIV/AIDS患者,中医组2 305例,非中医组7 097例.中医组HIV/AIDS患者贫血患病率为24.6%,非中医组贫血患病率为27.7%,非中医组HIV/AIDS患者贫血危险度是中医组的1.22倍(P<0.05).文化程度、确认H1V阳性时期、服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时期和CD4细胞计数均对HIV/AIDS患者贫血有影响.结论:中医药综合治疗有助于降低HIV/AIDS患者的贫血患病率.
作者:金艳涛;李政伟;袁君;马秀霞;郭会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威灵仙水提物(Clematis)对多氯联苯(PCB118)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胰岛素瘤(INS-1)细胞株分为对照组(control)、PCB118(25μmol/L)组、Clematis低剂量组(4mg/L)以及Clematis高剂量组(40mg/L),分别于药物干预9、24、48h后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INS-1细胞形态,通过CCK-8法检测各组INS-1细胞活性,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3、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PCB118刺激9、24、48h后INS-1细胞凋亡,Clematis高浓度及低浓度组PCB118诱导的INS-1细胞凋亡减少;CCK-8结果显示PCB118处理后细胞活性显著下降(P<0.01),而Clematis高、低浓度组均改善PCB118的抑制作用,其中高浓度组与PCB118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PCB118诱导INS-1细胞早期凋亡明显(P<0.05),而Clematis干预后细胞早期凋亡改善,高浓度组更为显著(P<0.05);同时,PCB118处理后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表达上调,Clematis可逆转Cleaved Caspase-3过表达(P<0.05).结论:威灵仙水提物可以抑制PCB118诱导的INS-1细胞凋亡,增强PCB118毒性环境下的INS-1细胞活性,为中药保护胰岛β细胞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李敏超;吴敏;顾刘宝;周临娜;曹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中医药长期积累的临床经验中蕴藏着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精华,但在循证医学的背景下难以提供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临床研究的数据.在全球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中医药临床的数据挖掘工作逐步开展,让数据发声,让证据说话,使中医药临床研究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获得完善.新的数据挖掘方法不仅能将中医古籍和现代医案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还可综合症状和证型,为中医药的临床发展提供数据支撑.目前常见的数据挖掘工具有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PSS)中的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Bron-Kerbosch algorithm算法、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贝叶斯网络结构、决策树等.这些数据挖掘工具在中医临床研究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
作者:任建业;许鸣;陆嘉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早期的黄精炮制研究主要集中在消除刺激性、降低或消除毒性、改善临床疗效等方面,现代炮制中增加了炮制对节省时间、成分变化、药理作用、临床疗效等方面的考察,因此关于黄精炮制的报道也逐渐增多,从众多研究报道中也发现了不少存在的问题.如有关蒸、烘次数及时间的争议较大,复蒸法和单蒸法所得药材的质量和临床疗效缺乏论证;黄精成分十分复杂且各成分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却仅以黄精多糖为标准的评价体系不够严谨;不同炮制方法所得药材的临床疗效差异不明确;各地区各民族使用不同的炮制方法,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根据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笔者认为应加强黄精炮制的系统研究,建立系统而科学的质量控制标准和评价体系;应加强黄精的综合利用研究和产品深度开发研究,实现黄精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
作者:易思荣;全健;李品明;肖波;黄娅;余中莲;罗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中医证候特点及与神经心理学指标相关性.方法:采集VD患者95例,依据中医辨证量表(SDSVD)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统计各证候出现率,对证候积分与MMSE和ADL-R评分、与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VD患者证候出现率从大到小依次为: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腑滞浊留证>气血亏虚证>火热内盛证>肝阳上亢证.VD患者的各证候积分与MMSE和ADL-R评分均未见显著相关性(R<0.3,P>0.05),肾精亏虚、气血亏虚证与记忆力呈显著负相关(P<0.01,P<0.05).结论:VD的证候主要以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为常见,并且肾精亏虚越重,记忆力就越差,提示在临床中应重视补肾、活血、化痰治法的运用,尤其补肾填精对改善记忆力尤为重要.
作者:马小顺;于文涛;靳贺超;刘晓;申晓日;王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中医的国本文化就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和候的辩证人命文意识源流;阴阳五行为本体“天地人”的物化通道,中华本土文化生命力、生哲学的亘古人文语境意识生命,互渗医药道亨的文化源流.反思证论现代中医的人文意识观念、基本大都概以已确认中医药学为传统文化的本质、错误归属非物质文化范畴、及讹错的非物质文化性质;以及都在模糊地认识中医药学文法、和盲识中医哲学的人文意识体裁:它原本就是中华亘古哲学表达学术的体裁方法论,它既是大中华历史自然生命哲学体裁原创“辩证法”的方法论;又是现代中医无知不识历史和现代社会人文意识的“语境”语言差异及智能反应思维时代社会人文意识生命行为和识别人文“语境”的差异;即它所反映的是亘古文化医药意识进化先秦社会人文意识,而中医药文化意蕴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笔者让广大读者从新认识大中华的自然生命哲学、道悟经典体裁“辩证法”的中医药学语言方法论,就是要弄清楚中医药学的文化本质、什么才是医药人文语境文法体裁的本质、什么又是《伤寒杂病论》的“六经辩证与辨症”反映国本汉语文化体裁的本质.
作者:闫树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揭示其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有关中医药治疗NAFLD的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9篇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和评价.结果:出现频次前5位的证型分别为痰瘀互结、湿热内蕴、肝郁脾虚、痰湿内阻、肝肾不足,出现例数前5位的证型分别为肝郁脾虚、湿热内蕴、痰瘀互结、痰湿内阻、脾虚痰湿.结论:痰瘀互结、湿热内蕴、肝郁脾虚是NAFLD主要的证型.
作者:李志国;姜韩雪;焦云涛;叶永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文章通过对从精神压力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缺血、冠心病以及脑血管病的机制阐述“思则气结”这一中医理论的正确性.并通过阿司匹林这一药物不仅运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且存在抗抑郁的发现例证这一理论.从而提出“心脑同治”的新概念,以及促进临床重视精神因素对相关疾病的预防康复.
作者:陈永;王光义;易惺钱;乐毅敏;管剑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文章基于朱丹溪原著的研读,探讨其从痰诊治结核、瘰疬、骨疽、乳痈、肠痈等后世所称中医外科疾病的学术经验与特色.朱丹溪强调指出,饮食因素与上述疾病的形成密切相关,其病机多属痰热相兼和痰瘀互结,并且总结论述了从痰治疗的学术经验.其诊治特色对中医外科疾病诊治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作者:张奇;潘桂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微创针刀镜对慢性痛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33例住院并行膝/踝微创针刀镜治疗登记的痛风患者,根据病历记载及电话随访,评价关节疼痛术前术后的变化;术后1年关节肿痛的复发率;术后发作的间隔时间、疼痛程度、持续时间.结果:患者术后关节肿痛减轻率100%,关节肿痛消失率70.3%.在1年电话及门诊随访观察中发现,术后关节肿痛82%未再发作,16%有再次发作,但发作的间隔时间明显延长,发作时关节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持续时间缩短,与针刀镜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例患者(2例为2型糖尿病患者,1例为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术后发生膝关节感染,发生率1.29%.其余不良反应未发现.结论:微创针刀镜对慢性痛风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存在关节腔感染的风险.糖尿病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引起关节腔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明岭;徐强;林昌松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通过观察益气、活血代表方保元汤联合桃红四物汤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的影响,探讨益气活血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肺泡水转运的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术后4周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随机将动物分为模型组、益气活血组和缬沙坦组,并另设假手术组.用药4周后,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肺/体重比,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肺脏AQP1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间质破坏严重,湿肺/体质量比、干肺/体质量比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AQP1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组和缬沙坦组大鼠肺间质破坏显著减轻,湿肺/体质量比、干肺/体质量比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AQP1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能够减轻慢性心力衰竭肺间质损害,调控肺组织AQP1表达改善肺泡水转运,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作者:韩安邦;路迎冬;张丹丹;张冰冰;赵明镜;赵一舟;崔向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朝医麻黄定喘汤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性反应及对MAPKs/NF-κB/VEGF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BABL/c小鼠40只,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麻黄定喘汤低、高剂量组,地塞米松治疗组.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制备小鼠哮喘模型,在末次激发24h后取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采用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BALF中炎性细胞分类及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3(IL-13)的含量;右肺提取蛋白做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MAPKs/NF-κB/VEGF通路的表达的变化;左肺组织切片后,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及MAPKs/NF-κB/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BALF中炎性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增多,IL-4、IL-5、IL-13水平显著增高(P<0.05);肺组织MAPKs/NF-κB/VEG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哮喘模型组比较,麻黄定喘汤低、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小鼠BALF中炎性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IL-4、IL-5、IL-13水平和肺组织MAPKs/NF-κB/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朝医麻黄定喘汤可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性反应的发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部分抑制MAPKs/NF-κB/VEGF信号通路的表达而实现的.
作者:杨今实;金香;孙天一;池禹潼;延光海;朴红梅;李良昌;郑明善;金哲悟;郑明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眼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孤独症儿童目光交流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治疗的65例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眼针配合穴位注射)35例,对照组(康复训练)30例,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目光交流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86%,对照组有效率53.33%(P<0.05).结论:眼针配合穴位注射改善孤独症儿童目光交流障碍、注意力、多动症状,其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宁侠;高峰;张宁勃;焦文涛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