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芊;高敬书;马红丽;王桂媛;杜绍敏;周忠明;杨正望;孙云;李伟莉;吴效科
目的:探讨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分布规律.方法:参照《中医证候的临床床研究指导原则》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肺癌诊疗常规,制订肺癌癌因性疲乏辨证诊断标准,根据该标准调查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的证候分布及症状表现,探索其内在规律.结果:共调查100例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属于中度疲乏,放疗、化疗与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有关,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常见症状有睡眠、疼痛、口干、咳嗽、咳痰,中医证型以多证相兼为主,肺癌癌因性疲乏证型中,虚证以肺气虚证为主,实证以痰湿证为主.结论: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属于中度疲乏,中医证型以虚实夹杂证为主,虚证以肺气亏虚为主,实证以痰湿证为主.
作者:徐咏梅;程培育;杨国旺;王笑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文章基于朱丹溪原著的研读,探讨其从痰诊治结核、瘰疬、骨疽、乳痈、肠痈等后世所称中医外科疾病的学术经验与特色.朱丹溪强调指出,饮食因素与上述疾病的形成密切相关,其病机多属痰热相兼和痰瘀互结,并且总结论述了从痰治疗的学术经验.其诊治特色对中医外科疾病诊治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作者:张奇;潘桂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郑氏女科,迄今盖二十九世,无有间息,八百年传承中医国粹.其家族谱系中先后出过多名御医、名医.学术精华以抄本形式绵延流传.代表作《女科集义》,具有三大特色,其一,该书广辑中医典籍与女科专著的相关论述,征引数十位医家的40多种著作,上自《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下至明清医著医论,参酌郑氏女科家传方书,间附著者临证治验.其二,郑氏家传治验,著者以“郑氏补遗日”或“郑氏家传”的形式给出.其三,书中天头处“眉批”颇多,其中不乏精辟之见.如“产前安胎,产后祛瘀”. “伏邪时气,尤宜急下,此即安胎之要诀”等.该手抄本今收藏于上海中医大学图书馆.为中国医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作者:许柏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舌诊是中医的特色诊法中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望舌可以直观且灵敏的反映机体脏腑气血盛衰,可为中医辨证、辨病、诊断及预后提供较为客观的参考依据.文章从舌象判断疗效的历史源流及当前的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舌象参数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与现代医学指标具有相关性,舌象变化的动态测量可明确病证诊断、病程及病情变化情况、测知诊疗方法疗效和了解疾病转归和预后,是中医疗效评价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作者:王洋;李书楠;王昌恩;李灿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脉诊是通过按触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以体察脉象变化的切诊方法.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是中医传统的特色诊察方法之一,是获取临床辨证资料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脉诊客观化发展迅速,对于脉象特征的提取与分析也愈来愈多.文章以脉象信号的采集方法和分析方法两部分进行相关性论述.
作者:李雪;李福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多部教材专著认为保健灸古称“逆灸”,提倡无病先灸.然据笔者考证,“逆灸”既有未病先迎更兼错乱妄灸之义,所涉病证仅限新生儿痉病和霍乱两者,然古代医家从其有效性与安全性考量,皆强调须“戒”之.以逆灸为例探讨现代灸法养生的适用性,以期对其规范化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马芳芳;潘诗霞;林殷;奚茜;张聪;张玉苹;廖艳;王晶;李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和合思想是在总结薛伯寿教授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和”文化等传统思想而提出的,其核心是“道尊中和,合而不同,合其不和,以致和合”.文章以和合思想之核心为叙述线索,并结合临床,将对薛伯寿教授和合思想的传承体悟进行介绍.
作者:肖烨;姚魁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文章以量表评定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证候要素的特性为观察对象,初步认识了量表评定证候要素的基础,用量表评定证候要素,有辨识证候的客观性指标是基础、辨别证候要素的合理性指标是关键、辨定证名的科学性指标是核心,辨明证治的确证性指标是依据这样4个基本特性,并且可以简要地概括出,采用量表评定CAG证候要素核心意涵实质的4条初步结论.表明采用量表评定证候要素,能够帮助医家更加客观真实地认识病变的病因病位,合理辨别证候表现特质与规律,科学确定病机转化以及治则治法,证明量表对临床实践鉴别某些疾病证候要素的特性,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应该深入地加以研究.
作者:李爽姿;王勤明;李志更 刊期: 2017年第10期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目前临床上对脂肪肝的治疗还缺乏特效的西药,而且对运用降脂药物也存在争议,治疗方法有待探讨和拓展.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二科杨倩教授重视中医、中药的临床应用,认为肝郁脾虚肾虚,痰瘀互结于肝脉为该病的基本病机,以疏肝健脾、化痰祛湿、活血散结、滋补肝肾为主要治法,并自拟降脂方,结合历代经典处方加减、现代中药药理研究、饮食起居及情志的调整对该病进行辨证论治,临床疗效甚佳.
作者:谷诺诺;王凯星;杨倩;杜朋丽;赵丹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为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果实的开发利用及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色谱法测定氨基酸含量;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元素含量.结果:品系YTH-001、品系YTH-002和品系YTH-003 3个品系中各氨基酸含量较为相似,品系JYH-001和品系SYH-001中各氨基酸含量均较少;不同品系忍冬果实Zn、Fe、Sn元素含量的差异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有密切联系.YTH-001、YTH-002、YTH-003三个品系为良种“亚特红”及其变型,亲缘关系较近.结论:“亚特红”品系忍冬果实较其它品系忍冬果实富Zn、Fe,具有较高开发价值.
作者:边丽华;周洁;刘伟;李圣波;王晓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文章通过对从精神压力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缺血、冠心病以及脑血管病的机制阐述“思则气结”这一中医理论的正确性.并通过阿司匹林这一药物不仅运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且存在抗抑郁的发现例证这一理论.从而提出“心脑同治”的新概念,以及促进临床重视精神因素对相关疾病的预防康复.
作者:陈永;王光义;易惺钱;乐毅敏;管剑龙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中医骨折三期辨证是中医学中骨折内治法的基本指导原则,是中医骨伤的理论核心,包括骨折早期、中期、后期治疗3个阶段.因手术治疗是现代医学介入后才广泛开展的,骨折后的手术治疗,具备不同于传统三期辨证中的症候特征和辨证特点,传统骨折三期辨证对此阶段缺乏系统阐述,文章主要探讨骨折手术后的辨证,提出辨证要点为“气虚血弱”和“气滞血瘀”虚实夹杂的“气虚血瘀证”,治疗则遵循“补气消瘀”法则.
作者:余志勇;温建民;张云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肝生血”的理论观点是中医学有别于现代医学独特而相对完善的理论观点,其扩充了中医对气血生化的认识,为临床补血提供理论根据.《黄帝内经》提出“肝生血”观,究其机制与肝应春有促生、催生及生发作用从而促使气血得以生化;同时又与肝藏血为生血提供物质基础、肝助他脏以生血相关,其中包括肝主生发,助脾运化,促血气化生;肝吸纳清气助肺主气,形成宗气,而化生血气以及肝主生发和疏泄促进肾精化血.“肝生血”理论为临床从肝论治血虚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杨芳艳;陈钢;柏琳娜;张建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文章以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中医临床试验伦理审批工作为背景,介绍医院的机构伦理委员会(IRB)和项目的数据与安全监察委员会(DSMB)的组成和职能;阐述本项目的伦理审批方式;推行动态伦理,在不同时期对项目的不同侧重点进行审查,初期审查侧重试验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着眼于研究方案等材料内容的制定,中期审查关注研究进度与研究质量,审核研究方案、病例报告表、知情同意书的优化,结题审查侧重项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聚焦试验的活产率及严重不良事件,实现对项目全过程的监控.鉴于多分中心伦理审批工作的低效性和复杂性,建议采取以项目承办单位审批为主,其余分中心施行快速审查的方式,以减少时间成本,提高中医临床试验效率.
作者:李芊;高敬书;马红丽;王桂媛;杜绍敏;周忠明;杨正望;孙云;李伟莉;吴效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文章介绍王灿晖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在病机方面,王老师认为脾虚胃弱是发病基础,胃有郁热是发病关键,气滞络瘀使疾病迁延.在治疗上,王老师认为调和脾胃、健脾益胃为先,清解郁热、调理气机为要,理气和血、虚实标本兼顾.重视病证结合、用药平和灵活是王老师治疗本病的特点.
作者:陈莹莹;鲁晏武;刘涛;王灿晖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中医药长期积累的临床经验中蕴藏着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精华,但在循证医学的背景下难以提供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临床研究的数据.在全球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中医药临床的数据挖掘工作逐步开展,让数据发声,让证据说话,使中医药临床研究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获得完善.新的数据挖掘方法不仅能将中医古籍和现代医案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还可综合症状和证型,为中医药的临床发展提供数据支撑.目前常见的数据挖掘工具有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PSS)中的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Bron-Kerbosch algorithm算法、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贝叶斯网络结构、决策树等.这些数据挖掘工具在中医临床研究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
作者:任建业;许鸣;陆嘉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基于肝脏脂肪合成和氧化环节,探讨红景天苷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纯高脂饮食14周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在造模第9周起,随机分为模型组、红景天苷组和罗格列酮对照组,灌胃给药6周.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肝组织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的变化;肝组织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丙二酰辅酶A(Malonyl CoA)、脂肪酸合成酶(FAS)、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l(CPT-1)含量的变化;肝组织ACCase和CPT-1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肝组织出现显著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空泡样变,肝组织TG、FFA、ACCase、FAS、Malonyl CoA含量和ACCase mRNA水平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0.01),CPT-1含量和mRNA水平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红景天苷组的上述病理改变显著减轻,肝组织TG、FFA、ACCase、Malonyl CoA、FAS含量和ACCase mRNA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CPT-1含量和mRNA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红景天苷能抑制肝脏脂肪合成,促进脂肪酸氧化,这可能是其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机制.
作者:李红山;陈少东;应豪;李德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孙子兵法》云:“善战者,求之于势”.用药如用兵,故辨证论治施以方药亦当明辨病势.明势大致分为取势、候势、预势三者.取势者,探明病情而分治也;候势者,候时机之成熟而克邪也;预势者,未病先防、先证而治之法也.此三者为辨证施治应当重视之法,临床当分论亦当合参.一势之中,三势兼备;三势之中,各势俱焉.握此要者,是为明势.
作者:李天赐;刘宴伶;王雷;李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文章从“孤藏”之“孤”乃“大”义为切入点,以孤藏脾的“内系统”“外系统”为基础,从“系统之庞大”“机能之强大”“应时之广大”三方面解读“脾为孤藏”的内涵.在此基础上阐发了“脾为孤藏”的意义.
作者:蔡华珠;纪立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中医的国本文化就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和候的辩证人命文意识源流;阴阳五行为本体“天地人”的物化通道,中华本土文化生命力、生哲学的亘古人文语境意识生命,互渗医药道亨的文化源流.反思证论现代中医的人文意识观念、基本大都概以已确认中医药学为传统文化的本质、错误归属非物质文化范畴、及讹错的非物质文化性质;以及都在模糊地认识中医药学文法、和盲识中医哲学的人文意识体裁:它原本就是中华亘古哲学表达学术的体裁方法论,它既是大中华历史自然生命哲学体裁原创“辩证法”的方法论;又是现代中医无知不识历史和现代社会人文意识的“语境”语言差异及智能反应思维时代社会人文意识生命行为和识别人文“语境”的差异;即它所反映的是亘古文化医药意识进化先秦社会人文意识,而中医药文化意蕴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笔者让广大读者从新认识大中华的自然生命哲学、道悟经典体裁“辩证法”的中医药学语言方法论,就是要弄清楚中医药学的文化本质、什么才是医药人文语境文法体裁的本质、什么又是《伤寒杂病论》的“六经辩证与辨症”反映国本汉语文化体裁的本质.
作者:闫树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