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郑祥徵及其《女科集义》

许柏泉

关键词:清抄本《女科集义》, 郑祥徵, 文献研究
摘要:郑氏女科,迄今盖二十九世,无有间息,八百年传承中医国粹.其家族谱系中先后出过多名御医、名医.学术精华以抄本形式绵延流传.代表作《女科集义》,具有三大特色,其一,该书广辑中医典籍与女科专著的相关论述,征引数十位医家的40多种著作,上自《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下至明清医著医论,参酌郑氏女科家传方书,间附著者临证治验.其二,郑氏家传治验,著者以“郑氏补遗日”或“郑氏家传”的形式给出.其三,书中天头处“眉批”颇多,其中不乏精辟之见.如“产前安胎,产后祛瘀”. “伏邪时气,尤宜急下,此即安胎之要诀”等.该手抄本今收藏于上海中医大学图书馆.为中国医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中华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健脾祛湿刺络祛瘀法治疗痤疮经验

    中医认为痤疮多因肺经血热郁于肌肤,或脾胃湿热内生,上蒸头面;或日久化瘀,痰瘀互结.病机为痰瘀和湿热.针刺通过刺激穴位达到调整相应脏腑的作用,配合刺血疗法加速瘀血的清除,可加快湿热邪气的排除.这种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

    作者:高希言;王孟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甘肃地区男性海洛因成瘾者流行病学特征与痰性证素关联研究

    目的:探讨甘肃地区男性海洛因成瘾者流行病学特征与中医痰性证素的关系.方法:对甘肃省下属酒泉市、嘉峪关市强制戒毒所、平凉市第十监狱共300名自愿参加调查的海洛因成瘾者,开展流行病学特征及毒品成瘾者中医PRO量表采集,应用证素辨证法提取中医证素.结果:毒瘾的形成与痰性证素密切相关,痰胶着难愈的特性是使瘾难以完全戒断的主要原因.海洛因成瘾者的吸毒量、吸毒频率、对毒品的渴求程度以及吸烟情况为痰性证素的危险因素.成瘾者的社会生活关系也与痰性证素的形成呈正相关.结论:痰胶着难愈的特性是使瘾难以完全戒断的主要原因,在中医药戒毒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以有选择的对成瘾者的痰证进行干预.除此,还可以从成瘾者社会关系的协调上找出毒品戒断突破口.

    作者:金李;林华坚;刘新爱;宫璞;张金玲;李灿东;杨朝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医话的读与写

    医话属于医学杂文,它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临证体会、用药心得、验方总结、考证纠错、轶闻珍言或是医事杂记.医话的形式多样,体裁自由,是具有中医特色的散文.它不仅能将学术思想传达给读者,同时还兼顾到论文的可读性与趣味性,将中医药文化也融入其中,对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就医话的读与写进行探讨.

    作者:徐楚韵;张光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中医疗效评价中舌象研究重要性探析

    舌诊是中医的特色诊法中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望舌可以直观且灵敏的反映机体脏腑气血盛衰,可为中医辨证、辨病、诊断及预后提供较为客观的参考依据.文章从舌象判断疗效的历史源流及当前的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舌象参数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与现代医学指标具有相关性,舌象变化的动态测量可明确病证诊断、病程及病情变化情况、测知诊疗方法疗效和了解疾病转归和预后,是中医疗效评价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作者:王洋;李书楠;王昌恩;李灿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瘴气”名称考证及规范

    有关“瘴气”名称的出处、概念的界定及其与“瘴毒”“瘴疠”的关系,现代相关文献的认识不尽一致.笔者通过对古今文献考证,结果表明:“瘴气”名称在中医古籍中始见于约成书于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概念在古代医籍中有时指病因,有时指病证,主要视语境不同而异,现代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所有邪气,包括致人疟疾、脚气的病邪等;其与“瘴毒”“瘴疠”古今互称,但当以“瘴气”为规范正名.

    作者:蔡永敏;王梦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从中医寒热论治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影响青中年女性身心健康及生育的常见疾病,基于对“寒热证”本质的基础研究以及长期的临证经验积累,文章提出从“寒热”论治月经不调的根本大法,并指导临床依脏腑经络、辨轻重程度及顺四时周期调寒热治疗月经不调的思路.

    作者:熊祎虹;姚小芹;刘宇;赵冬梅;张学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基于Ang Ⅱ诱导心肌细胞凋亡探讨中医药在离体实验中的研究方法

    目的:基于Ang Ⅱ诱导心肌细胞凋亡模型的建立,探讨离体实验中中药复方的研究方法.方法:以原代心肌细胞、心肌细胞株H9c2为研究对象,含药血清为介质,Ang Ⅱ为刺激因子,建立凋亡模型,采用MTT、流式、荧光定量PCR、DAPI染色检验凋亡率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①以原代心肌细胞为研究对象,胎牛血清为介质,分为正常组和Ang Ⅱ组(1×10-6mol/L),MTT及流式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Ang Ⅱ可以降低原代心肌细胞活性,诱导心肌细胞发生凋亡(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Ang Ⅱ可以促进促凋亡基因Bax、Caspase-3的表达,降低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P<0.05).②以心肌细胞株H9c2为研究对象,鼠血清为介质,分为正常组(10%正常鼠血清)、Ang Ⅱ组(1×10-6mol/L+10%正常鼠血清)、中药组(1×10-6mol/L+10%中药鼠血清),MTTT、流式及DAPI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Ang Ⅱ可降低H9c2细胞活性,诱导H9c2发生凋亡(P<0.05),加参方可干预Ang Ⅱ作用(P<0.05).③以心肌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无血清组、胎牛血清组、胎牛血清+Brdu组、鼠血清组,MTT检测心肌成纤维细胞活性,结果显示:与无血清组比较,胎牛血清、鼠血清均能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鼠血清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更明显.结论:在建立凋亡模型、研究药物的抗凋亡作用的试验中,由于采用鼠血清培养原代心肌细胞,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明显,使原代心肌细胞的纯度明显降低,进而影响实验结果,含药血清并不适合作为中药媒介与原代心肌细胞相结合进行研究.

    作者:王新陆;崔琳;王幼平;李彬;于瑞;谢世阳;郝轩轩;朱明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眼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孤独症儿童目光交流障碍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眼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孤独症儿童目光交流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治疗的65例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眼针配合穴位注射)35例,对照组(康复训练)30例,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目光交流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86%,对照组有效率53.33%(P<0.05).结论:眼针配合穴位注射改善孤独症儿童目光交流障碍、注意力、多动症状,其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宁侠;高峰;张宁勃;焦文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疏肝滋肾汤治疗腰椎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应用JOA腰痛疗效评定标准和WOMAC骨性关节炎评分系统评价疏肝滋肾汤治疗腰椎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腰椎骨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A组(疏肝滋肾汤内服及外敷组)、B组(疏肝滋肾汤内服组)和C组(壮骨关节丸内服组),每组30例,疗程3个月,比较各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疗效差异.结果:①JOA评定:治疗后疼痛积分均降低,但治疗A、B两组的治疗后积分较对照C组明显下降,且治疗A组下降程度优于B、C两组;②WOMAC评价:各组治疗评分均明显改善,A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而B组亦优于对照C组.结论:疏肝滋肾汤治疗腰椎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并且其内服加外敷的临床疗效佳.

    作者:薄云;李淑贤;赵丽艳;王振宏;王春英;耿海霞;李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糖尿病肾脏病免疫炎性反应机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

    免疫失调和炎性反应与糖尿病肾脏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在控制血糖、血压,合理使用ACEI/ARB药物基础上,重视应用抗炎和免疫调节药物,对延缓糖尿病肾脏病发展有重要意义.祛风除湿通络中药可起到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在糖尿病肾脏病的治疗中应用前景较大.

    作者:申子龙;赵进喜;吴文静;黄为钧;李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黑蒜提取液抑制胰腺癌Panc-1小鼠移植瘤的转移能力及分子机制

    目的:探讨黑蒜提取液(ABGE)对荷瘤小鼠Panc-1细胞在体内的生长以及转移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分别建立胰腺癌Panc-1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以及转移瘤模型,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黑蒜低,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4组,分别给予0.9%氯化钠溶液,黑蒜提取液组0.4、0.8mL(相当于生药8.0、16.0g/kg),阳性环磷酰胺,2周后摘取眼球血脱臼处死小鼠,剥离瘤体称重,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以及转移抑制率;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Smad4以及TGF-β1的表达.结果:腹腔注射黑蒜提取液可显著抑制小鼠Panc-1细胞移植瘤生长及肺转移的发生率,肿瘤抑制率可高达63.6% (P<0.01),而肺转移抑制率可高达63.5% (P<0.01).且黑蒜高剂量抑制Panc-1细胞转移作用优于阳性对照组;免疫组化可检测发现:黑蒜提取液组Panc-1细胞胞质中TGF-β1褐黄色颗粒较空白对照组少见,而Smad4胞浆着黄色则较空白对照组多见.结论:腹腔注射黑蒜提取液可显著抑制小鼠Panc-1细胞移植瘤生长及肺转移的发生率,上调荷Panc-1小鼠移植瘤中Smad4的表达并下调TGF-β 1的表达,与TGF-β1/Smad4信号通路密切相关,以上可能是黑蒜提取液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生长和转移的重要作用机制.

    作者:宫晓静;郭娜;王义善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卫矛粗提物对M1型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卫矛粗提物对M1型巨噬细胞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Griess法、免疫酶联吸附试验(ELIS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流式细胞术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考察卫矛粗提物对脂多糖(LPS)建立的M1亚型巨噬细胞模型的作用及机制.结果:1μg/mL的LPS诱导巨噬细胞12h后,可成功构建M1巨噬细胞模型;与LPS模型组比较,卫矛粗提物组可以明显抑制巨噬细胞分泌NO、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下调iNOS、IL-6和TNF-α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M1型巨噬细胞膜表面分子CD16/32的阳性表达率,并对磷酸化的氨基末端激酶(JNK)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蛋白表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卫矛粗提物对M1型巨噬细胞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中JNK和ERK1/2蛋白的磷酸化有关.

    作者:兰智慧;李少峰;张元兵;刘良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了解之同情”视阈下的中欧医疗史比较

    中欧医疗史是医学发展史在空间上的两条主线.中国传统医学与西方现代医学的比较乃至争论,是近代医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中欧同时具有以哲学发展为背景的医学起源,分别在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因思想转折而选择不同的医学发展道路,又以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医教传播与医疗模式的社会差异性.以“了解之同情”的观点分析史料,医学发展应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系统总结、医学教育和经验的继承创新、临床技术和辨证论治的实际传授,在社会历史变革中避免崇信和僵化.

    作者:徐雯洁;徐世杰;杜新亮;狄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斜圆刃针对颈性眩晕患者血浆ET-1、CGRP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斜圆刃针治疗对颈性眩晕患者的血浆内皮素(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斜圆刃针治疗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每组100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血浆ET-1及CGRP水平变化.结果:斜圆刃针治疗组临床疗效与普通针刺对照组比较显著改善(P<0.05).斜圆刃针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3个月的症状评分与普通针刺对照组比较显著改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斜圆刃针治疗组及普通针刺对照组ET-1显著降低(P<0.05),CGRP显著升高(P<0.05).结论:斜圆刃针治疗颈性眩晕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对ET-1与CGRP的水平调整来实现的.

    作者:郑雷刚;郁金岗;李永新;武慧强;安凌飞;张雄飞;温志恒;王晓岚;张志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浅析近30年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的演变

    近30年间已有3个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发表,各共识意见中关于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治法、方药等方面的不同显而易见.文章系统性对比、分析和研究这些演变的原因及规律,对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共识意义深远;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为新共识修订时略做参考,使共识意见更科学、更规范、更实用.

    作者:赵盛云;李玉锋;王垂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红景天苷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脏脂肪合成和氧化环节的干预作用

    目的:基于肝脏脂肪合成和氧化环节,探讨红景天苷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纯高脂饮食14周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在造模第9周起,随机分为模型组、红景天苷组和罗格列酮对照组,灌胃给药6周.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肝组织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的变化;肝组织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丙二酰辅酶A(Malonyl CoA)、脂肪酸合成酶(FAS)、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l(CPT-1)含量的变化;肝组织ACCase和CPT-1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肝组织出现显著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空泡样变,肝组织TG、FFA、ACCase、FAS、Malonyl CoA含量和ACCase mRNA水平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0.01),CPT-1含量和mRNA水平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红景天苷组的上述病理改变显著减轻,肝组织TG、FFA、ACCase、Malonyl CoA、FAS含量和ACCase mRNA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CPT-1含量和mRNA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红景天苷能抑制肝脏脂肪合成,促进脂肪酸氧化,这可能是其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机制.

    作者:李红山;陈少东;应豪;李德周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从肺主治节谈变应性鼻炎的防治

    肺脏能调整机体自身的阴阳气机,使之与自然和谐、相应,达到内外平衡,从而机体内部平衡,阴平阳秘.这种调节能力是肺脏的治节之功.肺气不足,肺失治节是变应性鼻炎的主要病机.肺脏不能及时调整机体适应外界环境及自身状态的变化,引起风邪异气侵袭,发为鼻鼽.通过补益肺气,助肺宣发肃降,恢复肺主治节之功,是治疗鼻鼽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验案举隅验证了上述理论.

    作者:贺诗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阿尔茨海默病与睡眠障碍的神经发生关联机制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大量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与AD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一方面睡眠障碍是AD患者的主要精神症状之一,另一方面睡眠障碍可能是导致或加重AD的危险因素.改善AD患者的睡眠质量已被认为是AD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文章综述AD与睡眠障碍的神经发生关联机制的研究进展,为防治失眠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治疗AD开辟新的思路.

    作者:游秋云;姜霞;黄攀攀;方丽媛;王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一项不孕症中医临床试验的伦理审查总结

    文章以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中医临床试验伦理审批工作为背景,介绍医院的机构伦理委员会(IRB)和项目的数据与安全监察委员会(DSMB)的组成和职能;阐述本项目的伦理审批方式;推行动态伦理,在不同时期对项目的不同侧重点进行审查,初期审查侧重试验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着眼于研究方案等材料内容的制定,中期审查关注研究进度与研究质量,审核研究方案、病例报告表、知情同意书的优化,结题审查侧重项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聚焦试验的活产率及严重不良事件,实现对项目全过程的监控.鉴于多分中心伦理审批工作的低效性和复杂性,建议采取以项目承办单位审批为主,其余分中心施行快速审查的方式,以减少时间成本,提高中医临床试验效率.

    作者:李芊;高敬书;马红丽;王桂媛;杜绍敏;周忠明;杨正望;孙云;李伟莉;吴效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李赛美运用加味五苓散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辨治处方分析

    目的:研究李赛美教授运用加味五苓散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证治规律.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李教授门诊病历70份,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理论,建立形式背景,生成属性偏序结构图,从中发现总结李赛美教授运用加味五苓散的方药及方证配伍规律.结果:李赛美教授常用加味五苓散合小柴胡汤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并加补气、温阳之品,寒温并用,经腑同治.结论:将形式概念分析理论应用于中医辨证体系,通过庞大数据库探索其隐藏的知识和规律,使之直观化、可视化,也为名中医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开辟新道路.

    作者:刘青;李赛美;徐笋晶;刘超男;林勇凯;谢为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