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陆;崔琳;王幼平;李彬;于瑞;谢世阳;郝轩轩;朱明军
目的:应用宏观及微观指标确定制作西北燥证主证动物模型所需的时间.方法:选择造模后6、12、24、48d共4个时间点对实验动物进行观察,以宏观辨证体系进行评价,结合造模因素主要侵袭器官的微观病理改变,进行实验动物的辨证.结果:6、12d症状不明显,24d的变化经宏观辨证体系辨证可确定为西北燥证主证,且未出现明显的微观病理改变,48d已出现病理改变.结论:24d可作为西北燥证主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时间.
作者:王玲;史红;周铭心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黑蒜提取液(ABGE)对荷瘤小鼠Panc-1细胞在体内的生长以及转移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分别建立胰腺癌Panc-1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以及转移瘤模型,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黑蒜低,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4组,分别给予0.9%氯化钠溶液,黑蒜提取液组0.4、0.8mL(相当于生药8.0、16.0g/kg),阳性环磷酰胺,2周后摘取眼球血脱臼处死小鼠,剥离瘤体称重,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以及转移抑制率;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Smad4以及TGF-β1的表达.结果:腹腔注射黑蒜提取液可显著抑制小鼠Panc-1细胞移植瘤生长及肺转移的发生率,肿瘤抑制率可高达63.6% (P<0.01),而肺转移抑制率可高达63.5% (P<0.01).且黑蒜高剂量抑制Panc-1细胞转移作用优于阳性对照组;免疫组化可检测发现:黑蒜提取液组Panc-1细胞胞质中TGF-β1褐黄色颗粒较空白对照组少见,而Smad4胞浆着黄色则较空白对照组多见.结论:腹腔注射黑蒜提取液可显著抑制小鼠Panc-1细胞移植瘤生长及肺转移的发生率,上调荷Panc-1小鼠移植瘤中Smad4的表达并下调TGF-β 1的表达,与TGF-β1/Smad4信号通路密切相关,以上可能是黑蒜提取液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生长和转移的重要作用机制.
作者:宫晓静;郭娜;王义善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卫矛粗提物对M1型巨噬细胞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Griess法、免疫酶联吸附试验(ELIS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流式细胞术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考察卫矛粗提物对脂多糖(LPS)建立的M1亚型巨噬细胞模型的作用及机制.结果:1μg/mL的LPS诱导巨噬细胞12h后,可成功构建M1巨噬细胞模型;与LPS模型组比较,卫矛粗提物组可以明显抑制巨噬细胞分泌NO、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下调iNOS、IL-6和TNF-α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M1型巨噬细胞膜表面分子CD16/32的阳性表达率,并对磷酸化的氨基末端激酶(JNK)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蛋白表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卫矛粗提物对M1型巨噬细胞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中JNK和ERK1/2蛋白的磷酸化有关.
作者:兰智慧;李少峰;张元兵;刘良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文章以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中医临床试验伦理审批工作为背景,介绍医院的机构伦理委员会(IRB)和项目的数据与安全监察委员会(DSMB)的组成和职能;阐述本项目的伦理审批方式;推行动态伦理,在不同时期对项目的不同侧重点进行审查,初期审查侧重试验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着眼于研究方案等材料内容的制定,中期审查关注研究进度与研究质量,审核研究方案、病例报告表、知情同意书的优化,结题审查侧重项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聚焦试验的活产率及严重不良事件,实现对项目全过程的监控.鉴于多分中心伦理审批工作的低效性和复杂性,建议采取以项目承办单位审批为主,其余分中心施行快速审查的方式,以减少时间成本,提高中医临床试验效率.
作者:李芊;高敬书;马红丽;王桂媛;杜绍敏;周忠明;杨正望;孙云;李伟莉;吴效科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文章对胃癌前病变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进行归纳综述,并介绍刘友章教授中医辨治胃癌前病变的经验.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病机属本虚标实,病变以脾胃为中心,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胃虚弱、气阴不足为主,标实有血瘀、热毒、痰湿等,益气健脾法、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几乎贯穿于本病治疗的始终.这为进一步防治胃癌前病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临床思路.刘友章教授治病首当辨证, “改”则“立”,重视补益药的选择与搭配,为胃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治提供了参考.
作者:陈晓东;潘华峰;蔡甜甜;赵金媛;林钟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甘肃地区男性海洛因成瘾者流行病学特征与中医痰性证素的关系.方法:对甘肃省下属酒泉市、嘉峪关市强制戒毒所、平凉市第十监狱共300名自愿参加调查的海洛因成瘾者,开展流行病学特征及毒品成瘾者中医PRO量表采集,应用证素辨证法提取中医证素.结果:毒瘾的形成与痰性证素密切相关,痰胶着难愈的特性是使瘾难以完全戒断的主要原因.海洛因成瘾者的吸毒量、吸毒频率、对毒品的渴求程度以及吸烟情况为痰性证素的危险因素.成瘾者的社会生活关系也与痰性证素的形成呈正相关.结论:痰胶着难愈的特性是使瘾难以完全戒断的主要原因,在中医药戒毒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以有选择的对成瘾者的痰证进行干预.除此,还可以从成瘾者社会关系的协调上找出毒品戒断突破口.
作者:金李;林华坚;刘新爱;宫璞;张金玲;李灿东;杨朝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斜圆刃针治疗对颈性眩晕患者的血浆内皮素(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斜圆刃针治疗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每组100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血浆ET-1及CGRP水平变化.结果:斜圆刃针治疗组临床疗效与普通针刺对照组比较显著改善(P<0.05).斜圆刃针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3个月的症状评分与普通针刺对照组比较显著改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斜圆刃针治疗组及普通针刺对照组ET-1显著降低(P<0.05),CGRP显著升高(P<0.05).结论:斜圆刃针治疗颈性眩晕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对ET-1与CGRP的水平调整来实现的.
作者:郑雷刚;郁金岗;李永新;武慧强;安凌飞;张雄飞;温志恒;王晓岚;张志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脉诊是通过按触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以体察脉象变化的切诊方法.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是中医传统的特色诊察方法之一,是获取临床辨证资料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脉诊客观化发展迅速,对于脉象特征的提取与分析也愈来愈多.文章以脉象信号的采集方法和分析方法两部分进行相关性论述.
作者:李雪;李福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孙子兵法》云:“善战者,求之于势”.用药如用兵,故辨证论治施以方药亦当明辨病势.明势大致分为取势、候势、预势三者.取势者,探明病情而分治也;候势者,候时机之成熟而克邪也;预势者,未病先防、先证而治之法也.此三者为辨证施治应当重视之法,临床当分论亦当合参.一势之中,三势兼备;三势之中,各势俱焉.握此要者,是为明势.
作者:李天赐;刘宴伶;王雷;李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临床中对虚里(也即胃之大络)的按诊就是诊察心尖的搏动.此事实令人思考胃之大络是否就是心脏?通过分析以《黄帝内经》为源头的文献资料,笔者发现,从胃之大络搏动的位置、功能的重要性及其内部结构这3个方面比对心脏可知,胃之大络即是指心脏.因为心脏具有大络(脏腑之络)及胃土(可收舒的赤肉)的性质,又可输布胃腑所出之气血,所以《黄帝内经》将心脏视为胃之大络.分析结果进一步说明:心脏的形质为赤肉,为脾胃所主.所以治疗心力衰竭的关键点是改善赤肉功能,也即应从脾胃论治心力衰竭.
作者:张久亮;徐曼曼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基于Ang Ⅱ诱导心肌细胞凋亡模型的建立,探讨离体实验中中药复方的研究方法.方法:以原代心肌细胞、心肌细胞株H9c2为研究对象,含药血清为介质,Ang Ⅱ为刺激因子,建立凋亡模型,采用MTT、流式、荧光定量PCR、DAPI染色检验凋亡率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①以原代心肌细胞为研究对象,胎牛血清为介质,分为正常组和Ang Ⅱ组(1×10-6mol/L),MTT及流式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Ang Ⅱ可以降低原代心肌细胞活性,诱导心肌细胞发生凋亡(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Ang Ⅱ可以促进促凋亡基因Bax、Caspase-3的表达,降低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P<0.05).②以心肌细胞株H9c2为研究对象,鼠血清为介质,分为正常组(10%正常鼠血清)、Ang Ⅱ组(1×10-6mol/L+10%正常鼠血清)、中药组(1×10-6mol/L+10%中药鼠血清),MTTT、流式及DAPI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Ang Ⅱ可降低H9c2细胞活性,诱导H9c2发生凋亡(P<0.05),加参方可干预Ang Ⅱ作用(P<0.05).③以心肌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无血清组、胎牛血清组、胎牛血清+Brdu组、鼠血清组,MTT检测心肌成纤维细胞活性,结果显示:与无血清组比较,胎牛血清、鼠血清均能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鼠血清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更明显.结论:在建立凋亡模型、研究药物的抗凋亡作用的试验中,由于采用鼠血清培养原代心肌细胞,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明显,使原代心肌细胞的纯度明显降低,进而影响实验结果,含药血清并不适合作为中药媒介与原代心肌细胞相结合进行研究.
作者:王新陆;崔琳;王幼平;李彬;于瑞;谢世阳;郝轩轩;朱明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肝生血”的理论观点是中医学有别于现代医学独特而相对完善的理论观点,其扩充了中医对气血生化的认识,为临床补血提供理论根据.《黄帝内经》提出“肝生血”观,究其机制与肝应春有促生、催生及生发作用从而促使气血得以生化;同时又与肝藏血为生血提供物质基础、肝助他脏以生血相关,其中包括肝主生发,助脾运化,促血气化生;肝吸纳清气助肺主气,形成宗气,而化生血气以及肝主生发和疏泄促进肾精化血.“肝生血”理论为临床从肝论治血虚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杨芳艳;陈钢;柏琳娜;张建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凝脂翳”早见于明代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是以黑睛生翳,表面色白或黄,状如凝脂,发病迅速,或伴黄液上冲为主要表现的急重眼病.《神农本草经》用“翳”记录目病.隋代《诸病源候论》载有目生“疮翳”.元末明初《原机启微》提出“翳犹疮也”,揭示了黑睛生翳,翳犹疮也的发病特征.“疮翳”的提出,在本质上将此类眼病有别于以“翳”命名的内障眼病.《证治准绳》对“凝脂翳”发病全程进行了详细阐述.西方医学传人中国后,对本病内涵与外延的界定更加清晰.“凝脂翳”作为规范名已成为共识.并对“凝脂翳”认知过程中出现的花翳、浮翳、真珠翳、冰虾翳深等相关病名进行了梳理.
作者:盛倩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方法鉴定中药芪苓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大鼠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通过腺嘌呤灌胃及氧嗪酸钾皮下注射建立高尿酸血症模型,结合血清生化检测数据及代谢组学检测数据,对中药治疗后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建立了稳定的高尿酸血症模型.建立了稳定的高尿酸血症模型,中药干预后比较,发现大鼠血清生化检测中尿酸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代谢组学检测中氨基酸、脂肪酸及糖类的代谢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验证了中药芪苓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有明确的疗效,证明其治疗过程同时对糖脂的代谢还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且不存在代谢脏器的损伤.结果:建立了稳定的高尿酸血症模型,中药干预后比较,发现大鼠血清生化检测中尿酸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代谢组学检测中氨基酸、脂肪酸及糖类的代谢存在明显差异.
作者:徐红;罗恒;陈坚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印度獐牙菜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印度獐牙菜组、阳性药组.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腹腔注射40%CC14/橄榄油溶液2mL/kg,每周2次,连续7周诱导肝纤维化.造模同时,给药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干预8周.实验结束后,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蛋白(ColⅣ)水平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可见明显肝纤维化病理改变,AST、ALT、ALP和TBIL水平明显升高(P<0.05),HA、LN、PCⅢ和ColⅣ含量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印度獐牙菜组肝纤维化病理程度减轻,肝功能指标改善明显,ALT、TBIL水平显著降低(P<0.05),AST、ALP水平呈下降趋势,HA、LN、PC及ColⅣ含量显著下降(P<0.01).结论:印度獐牙菜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何丹丹;徐梦丹;曾白林;鞠建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八段锦治疗老年男性慢性腰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腰腹肌功能的改善价值.方法:将90例老年男性慢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磁热、干扰电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八段锦锻炼.在试验前后分别对两组老年男性慢性腰痛患者进行VAS、Roland-Morris问卷调查及腹内压测试.结果:经过12周的治疗,两组患者的VAS、Roland-Morris腰椎功能障碍问卷评分比试验前都有明显下降(P<0.01).但试验组的VAS、Roland-Morris腰椎功能障碍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治疗12周后,两组腹内压有所增长,但组内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八段锦结合物理治疗比单纯运用康复理疗更能有效降低腰痛指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腰腹肌功能,值得在慢性腰痛老年患者中推广.
作者:王新;朱群邦;方凡夫;顾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应用JOA腰痛疗效评定标准和WOMAC骨性关节炎评分系统评价疏肝滋肾汤治疗腰椎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腰椎骨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A组(疏肝滋肾汤内服及外敷组)、B组(疏肝滋肾汤内服组)和C组(壮骨关节丸内服组),每组30例,疗程3个月,比较各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疗效差异.结果:①JOA评定:治疗后疼痛积分均降低,但治疗A、B两组的治疗后积分较对照C组明显下降,且治疗A组下降程度优于B、C两组;②WOMAC评价:各组治疗评分均明显改善,A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而B组亦优于对照C组.结论:疏肝滋肾汤治疗腰椎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并且其内服加外敷的临床疗效佳.
作者:薄云;李淑贤;赵丽艳;王振宏;王春英;耿海霞;李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通过观察益气、活血代表方保元汤联合桃红四物汤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的影响,探讨益气活血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肺泡水转运的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术后4周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随机将动物分为模型组、益气活血组和缬沙坦组,并另设假手术组.用药4周后,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肺/体重比,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肺脏AQP1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间质破坏严重,湿肺/体质量比、干肺/体质量比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AQP1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组和缬沙坦组大鼠肺间质破坏显著减轻,湿肺/体质量比、干肺/体质量比显著降低(P<0.05),肺组织AQP1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能够减轻慢性心力衰竭肺间质损害,调控肺组织AQP1表达改善肺泡水转运,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作者:韩安邦;路迎冬;张丹丹;张冰冰;赵明镜;赵一舟;崔向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中医证候特点及与神经心理学指标相关性.方法:采集VD患者95例,依据中医辨证量表(SDSVD)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统计各证候出现率,对证候积分与MMSE和ADL-R评分、与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VD患者证候出现率从大到小依次为: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腑滞浊留证>气血亏虚证>火热内盛证>肝阳上亢证.VD患者的各证候积分与MMSE和ADL-R评分均未见显著相关性(R<0.3,P>0.05),肾精亏虚、气血亏虚证与记忆力呈显著负相关(P<0.01,P<0.05).结论:VD的证候主要以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为常见,并且肾精亏虚越重,记忆力就越差,提示在临床中应重视补肾、活血、化痰治法的运用,尤其补肾填精对改善记忆力尤为重要.
作者:马小顺;于文涛;靳贺超;刘晓;申晓日;王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发热为现代中医临床为常见的症状,中医对发热的治疗往往效如桴鼓.《伤寒论》是一部专门论述外感热病的专著,它所创立的六经辨证是张仲景为治疗伤寒外感病而确立的行之有效的辨证治疗方法.张仲景提出的六经辨证也是接近中医学本质的一种辨证方法,具有整体性,动态性,联系性,系统性的特点.发热治疗从六经入手往往能对其病性、病势、病位有独特的理解并有助于临床诊疗.文章试从“阳气郁滞”的角度阐述《伤寒论》三阳病发热的病机.
作者:宋明;陈家旭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