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农产品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祝海杰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 检验工作, 质量检验, 生活水平, 身体健康, 经济贸易, 检测问题, 产品质量, 选择, 食物, 食品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衣食住行的要求有所提高,尤其在食物方面,人们都想选择质量较高的农产品加工出的食品。农产品质量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并和我国农产品经济贸易息息相关,做好农产品的质量检验是我国有关部门重要工作,因此,本文就我国农产品检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如何对农产品的质量检测问题改正展开阐述。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粮食安全背景下的生态安全与食品安全

    随着农业领域的不断发展,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合理地使用化肥与农药是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措施,但一旦使用量超过一定的范围,危害便会从粮食本身的安全显现出来,进而带来食品安全问题。此外,化肥与农药等的使用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对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与食品安全三者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作者:陈钒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食品中铝残留量检验方法分析

    硫酸铝钾有膨松和脱水的作用,常被用于豆类制品、小麦粉和水产品及其制品的生产与加工中。铝是一种低毒金属元素,摄入过多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对孕妇及儿童的影响为显著,具体表现为胎儿发育迟缓、早产及神经发育受损等。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物,新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明确规定,食品中不得添加硫酸铝钾。干灰化、湿法消解和微波消解是目前常用的3种测定食品中金属元素的前处理方法。本文实验3种前处理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国家标准物质GBW07603杨树叶和样品中的铝残留量进行测定,通过对一系列数据的分析,比较3种样品前处理方法的优劣,以促进食品中铝残留量检验质量的提升。

    作者:杨金梅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120种农药残留量

    本实验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同时测定植物油中120种农药的多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用正己烷溶解,乙腈萃取,凝胶渗透色谱(GPC)净化,GC-MS测定,外标法定量。方法定量下限检出限(S/N≥10)为0.005~0.100 mg/kg,在加标水平为0.05 mg/kg时,方法回收率为67.1%~120%,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0%以内。

    作者:王首忠;李强;田益玲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对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问题的探究

    食品工业是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我国具有工业规模的食品产业产值高达7.8万亿元,并同比保持高速增长。在食品工业中,食品添加剂在改良食物质量方面功不可没,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的食品工业。然而近年来,三聚氰胺事件、红心鸭蛋染色事件等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人们误认为食品添加剂是所有食品问题的罪魁祸首。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食品添加剂进行科学地介绍和分类,引导公众正确看待食品安全问题,促进食品添加剂产业的蓬勃发展。

    作者:樊文清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新准则实施带给检验检测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2016年5月31日,国家认监委正式印发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并于2016年8月1日正式施行,同时意味着2006年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将废止。2016年版新准则历经一年的试行版,经过一年内各机构反馈和专家在准则条文描述的反复斟酌,终出台。2016年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对原有准则的一些政策进行了放宽或缩减,使检验检测机构面临着新的巨大机遇与挑战。

    作者:孙昕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灵芝精深加工现状及发展探究

    在我国,灵芝的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灵芝的药用价值极高,具有提高身体免疫力、抗肿瘤、降血糖、抗衰老等功效。因此有关灵芝的产品产业不断发展进步,产品形式多种多样,既有保健食品,又有药品、化妆品等,其深加工技术不断得以深化和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灵芝深加工的现状及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

    作者:朱玉洁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海南食药监局开展“水煮花生”等普检专项行动

    本刊记者从海南食药监局获悉,近期,媒体报道外省出现在水煮花生和毛豆中添加强致癌物甲醛以防腐保鲜的情况后,海南省食药监管局组织全省各级食药监管局、监管所于8月17-20日采取突击检查、不遗漏一个售卖点的方式,开展了水煮花生和毛豆的排查普检专项行动。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果蔬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果蔬保鲜技术主要有物理保鲜、化学保鲜和生物保鲜3种类型。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果蔬的种类、生理差异、实际需要等选取适当的保鲜方式,以达到保鲜效果。保鲜技术的进步为果蔬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近年来,食品安全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人们对果蔬保鲜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果蔬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希望为科研方向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杜国辉;姜勇;郭风军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北京良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CR系列新品正式发布

    11月2日,北京良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MicroFast?实时荧光(RT)-PCR快速检测系统首次对外发布。该系统配备了16孔实时荧光便捷PCR检测仪及实时荧光(RT)-PCR检测试剂盒。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与保障措施探讨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为关心话题,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后,人们对食品的安全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但近几年屡屡曝出的食品安全事件,给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分析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并落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成为当务之急。

    作者:史红根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我国辐照食品标准体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食品的品质,辐照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食品储存保鲜技术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目前辐照技术在食品上的应用主要作用是杀菌、杀虫,抑制发芽、延迟成熟和延长储藏期。辐照食品是指为达到某种实用目的,按辐照工艺规范规定的要求,经过一定剂量电离辐射照过的食品。根据各国30多年的研究结果,FAO、WHO、LAEA组织联合专家委员会宣布,吸收剂量在10 kGy以下的任何辐照食品都是安全的。

    作者:何俊;王彩霞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食品质量检验精准度提升方式

    食品质量检测可有效保证食品质量,因此消费者和企业对其都十分关注。针对当前食品的质量检测结果不准确和安全事件时常的发生等现象,本文对影响食品安全检测结果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精准度方面的措施,希望可以更好地为食品安全把好关。

    作者:王军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2500万美元沃尔玛未来五年投资中国食品安全

    沃尔玛希望通过全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的协作来确保实现食品安全。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昨日在北京正式启动,资助那些分析引起食源性疾病根本原因的研究项目,提供可应用于中国食品生产各环节的解决方案。未来五年内,沃尔玛和沃尔玛基金将投资2500万美元用于应用科学、教育和传播领域的研究项目,助推中国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新形势下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发展

    近年来,我国食品行业迅猛发展,食品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食品行业一片朝气蓬勃。但如今由于一些生产厂家急功近利,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本文对新形势下我国食品安全现状进行详细地调查分析,从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和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具体探讨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作者:赫文龙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食品安全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和人民的身心健康。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政府与食品加工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与食品加工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食品加工企业与农户间的信息不对称。食品安全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企业的“逆向选择”行为,进而引发社会的“道德风险”。为此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明确各个监管部门的职责,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特别是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的披露,充分保障食品安全。

    作者:夏霞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及预警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已不再只是追求温饱,而更加注重个人的健康安全。自从三鹿奶粉出现成分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食品的生产和安检过程。

    作者:黄珊珊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机制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近年来,因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民众身心健康事件屡见不鲜。食品生产与消费者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为食品安全带来一定风险。为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本文中以信息不对称为出发点,研究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交流机制,希望相关的研究能有效地促进食品行业的发展,保障食品安全。

    作者:郝志媛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葡萄酒中总糖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葡萄酒是用新鲜的葡萄或葡萄汁经完全或部分发酵酿成的酒精饮料。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和了解葡萄酒,相当一部分人已成为葡萄酒的忠实爱好者,人们对于葡萄酒品质的要求逐渐提高。葡萄酒中的总糖含量是影响葡萄酒质量和区分葡萄酒种类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的葡萄酒中总糖的检测方法对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晓明;魏法山;刘燕;刘永安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海南食药监管局严查假劣“琼中绿橙”

    获悉,海南省著名农产品品牌“琼中绿橙”尚未达采摘上市,却被假冒贴牌销售,目前,海南食药监管系统查获假劣“琼中绿橙”5户,共1062斤,保护“琼中绿橙”品牌。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0期

  • 酱油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

    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又称为甜蜜素,是食品生产中常用的添加剂。甜蜜素是一种常用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但消费者如果经常食用甜蜜素含量超标的饮料或其他食品,会因摄入过量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特别是对代谢排毒的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其危害更明显。

    作者:仁绍坤 刊期: 2016年第30期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食品安全导刊杂志

主管:中国商业联合会

主办:商业科技质量中心 北京肉类食品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