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玲玲;韩书明;蔡俊刚
目的 探讨苦参素对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胶原降解蛋白MMP1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体外细胞培养HSC,分为对照组、纤维连接蛋白预刺激组(FN组)、及苦参素干预组 (A、B、C、D、E、F组,苦参素浓度分别为30、60、120、240、480、960 mg/L).FN组及苦参素干预组分别用同浓度纤维连接蛋白预刺激HSC,采用3H-脯氨酸掺入技术检测胶原的合成,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HSC胶原调解蛋白MMP13的表达.结果 苦参素抑制HSC胶原合成,苦参素干预组MMP13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苦参素可能在一定程度通过增加MMP13的表达来抑制HSC胶原的合成.
作者:张建荣;刘志刚;李丽华;李玉芳;韩书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胎儿异常与孕妇妊娠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9年1月1日-2010年3月31日16 782例产妇系统超声检查结果及经产后或引产后随访或尸检的终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妊娠年龄分成A、B、C、D 4组,A组≥35岁1 389例,B组30~34岁2 503例.C组24~29岁9 302例,D组≤23岁3 588例.结果 A组和D组胎儿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极显著高于C组(P<0.01),B组显著高于C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孕妇妊娠年龄过大或过小,胎儿出现异常的可能性越大,应加强此类人群的产前诊断,减少出生缺陷.
作者:张云;宋杰东;刘瑞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高龄孕妇早发型重度先兆子痫对新生儿及围生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10年1月早发型重度先兆子痫孕妇86例,其中年龄>35岁40例,设为研究组,年龄<35岁46例,设为对照组.记录2组孕妇的产次、入院孕周、收缩压和舒张压.记录2组孕妇终止妊娠时间及孕妇严重并发症(如胎盘早剥、肺水肿、心功能衰竭)、围生儿病死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颅内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Apgar评分等,进行2组新生儿及围生结局的比较.结果 孕妇产次、入院孕周、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终止妊娠时间及孕妇严重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围生儿病死率及颅内出血,新生儿窒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年龄>35岁孕妇发生早发性重度子痫,更易导致孕妇及围生儿预后不良.
作者:胡水珍;叶春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是由于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退变、骨赘形成压迫脊髓引起的功能障碍.MRI是目前公认的对脊髓型颈椎病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之一[1-2],可以清楚的显示脊髓受压的程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MRI的颈髓被压迫节段常表现为MRI T2加权像高信号,Takahashi等[3]先报道了这些损害并推测高信号是由于脊髓受压后的脊髓软化、胶质增生、脱髓鞘或空洞形成而导致的,并认为这种高信号的出现可能与患者预后存在着某种关系.
作者:李福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胞二磷胆碱,尼莫地平联合健脑通络汤治疗脑梗死后并发痴呆的疗效.方法 将70例确诊为脑梗死后并发痴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胞二磷胆碱、尼莫地平静脉滴注,同时口服三乐喜、脑复康;治疗组,采用胞二磷胆碱、尼莫地平静脉滴注,同时口服健脑通络汤.2组疗程均为30d,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记忆、判断、学习、言语),情感障碍(躁狂或抑郁症状)、精神症状(定向力障碍、意识模糊、谵妄状态)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认知功能、情感障碍、精神症状正常比例、30d内好转比例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高于对照组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胞二磷胆碱、尼莫地平联合健脑通络汤治疗脑梗死后并发痴呆疗效好.
作者:侯延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肾安泰胶囊的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re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分别用冷浸和加热回流提取法对肾安泰胶囊处方中黄芪和地黄进行TLC定性鉴别,并采用HPLC法对牡丹皮中的丹皮酚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在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黄芪和地黄都显现出相同颜色的斑点.丹皮酚在0.019 86~0.496 50μg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96%,相对标准偏差为0.32%.结论 该方法能准确可靠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能有效控制肾安泰胶囊制剂的质量.
作者:刘小虎;谢颖;李晓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迄今为止,终末期肾病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是肾脏移植手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希望接受该手术.但是目前尸体肾源匮乏,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有术前等待时间短、术前准备充分、肾缺血时间短、排斥发生率低的优点,逐渐被广大患者及家属所接受[1-2].但是在围手术期,患者因为心理问题、排斥反应、感染等因素会影响手术疗效及术后恢复.因此,针对肾移植患者的护理工作对于帮助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我院2001年9月-2010年7月完成8例亲属活体肾移植手术,我们将针对性护理方案运用到肾移植受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敦双华;杨丽雅;于英勤;徐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膈下脓肿是指积聚在一侧或双侧膈下,横结肠及其系膜间隙的脓肿.多由急性腹膜炎发展而来.一旦确诊必须及早治疗,以防膈下脓肿穿破膈肌形成脓胸,或破入腹腔再次形成弥漫性腹膜炎,穿破附近血管引起大出血等.脓腔形成后,多以手术切开引流为主,抗生素治疗为辅.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在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膈下脓肿取得了满意效果[1].易于被患者及其家属接受,尤其对年老体弱及不能耐受手术的膈下脓肿患者更有优势.本文总结我院2000年6月-2010年6月10年在彩色超声(彩超)引导下,用多功能膀胱穿刺针(双腔套管针)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膈下脓肿的临床资料,浅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作者:龚占良;么文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消肿破瘀饮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西药溶栓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255例配合口服消肿破瘀饮治疗,对照组114例单纯西药溶栓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9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抗血流图改变及彩色超声血管显像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肿破瘀饮配合西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显著疗效.
作者:赵玲玲;韩书明;蔡俊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调查宁波市北仑区社区高血压患病率,并观察社区干预对高血压的控制作用.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问卷调查宁波市北仑区5个社区的常住居民1 860例,将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未干预组,干预内容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干预时间6个月.结果 检出高血压患者445例,发病率为23.92%.男性发病率(25.27%)高于女性(2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发生率在>70岁人群高,为56.77%,≤20岁人群低,为4.72%.416例高血压患者获得了6个月的随访,干预后2组之间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率和饮酒率均有所下降,与干预前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BP、DBP、BMI、吸烟率和饮酒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社区调查和干预,对于了解和控制本地区的高血压发病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柯颖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患者,女性,61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3个月入院.上消化道钡剂造影(图1)显示病灶位于食管中段,长约5cm,呈椭圆形充盈缺损,食管黏膜光滑,钡剂通过受阻.胸部CT(图2)示肿瘤位于食管中段,约5.5cm×4.0cm×3.0cm大小,食管管壁增厚,呈偏心性生长.电子纤维食管镜检查(图3)示食管距门齿25~29cm后壁黏膜下肿物,呈隆起状突入食管腔,表面黏膜光滑,大小约4.5cm×3.5cm×3.0cm,边界清晰,血管纹理清楚.内镜诊断,食管黏膜下肿物.
作者:高峰;张泽峰;郭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各种类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的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手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28例(32个病灶),术前均行彩超检查,分析病变部位、超声二维图像及血流特点,以提高超声对不同类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能力.结果 本组28例(32个病灶)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单发病例25例,多发病例3例.超声检出29个(6个误诊),漏诊3个,超声检出率90.6%(29/32),与病理诊断符合率79.3%(23/29).其中表现为大导管内乳头状瘤10个;小导管内乳头状瘤12个;局限导管扩张并远段管壁不规则增厚5个;不规则囊性暗区内出现微弱均质回声2个.频谱多普勒检出信号16个,其中静脉样频谱10例,动脉样频谱6例.结论 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能作出较明确的诊断及定位,是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有效的检查手段.
作者:卢志娟;王豫平;李建锋;谭学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胸腔镜诊治胸部刀刺损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8月收治胸部刀刺损伤患者22例,其中于胸腔镜下诊治19例,对其诊断、治疗方法进行讨论.结果 19例于胸腔镜下治疗均痊愈出院,1例行胸壁清创缝合治疗观察5d后痊愈出院,死亡2例,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脏破裂致出血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胸腔镜诊治胸部刀刺伤是可行的,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救治患者生命的主要措施.
作者:郝青;孙岩;董万斌;赵增喜;石玉宝;王四海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内源性血清标记物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在不同年龄组人群水平的差异性.方法 分别收集肾炎患者68例,40~49岁、50~59岁、60~70岁和70岁以上无肾病史健康人员各80例,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分析法测定血清Cys C 的浓度.结果 肾炎患者组、40~49岁、50~59岁、60~70岁和70岁以上无肾病史健康人员组Cys C浓度分别为(3.57±1.23)、(0.77±0.13)、(0.89±0.16)、(1.04±0.25)、(1.25±0.40)mg /L.肾炎患者组血清Cys C 浓度比各个无肾病史健康人员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不同年龄段的健康人员组之间血清Cys 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清Cys C水平也相对增加.结论 血清Cys C水平在肾炎患者中明显升高,在健康人员中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
作者:汪晓华;陈晓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阿托品微量泵持续泵入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acute sever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SOP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4例ASOP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洗胃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阿托品微量泵治疗,比较2组各项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组昏迷至清醒时间、阿托品总量、胆碱酯酶恢复时间等明显优于对照组,治愈率为84.6%.结论 应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阿托品微量泵治疗ASOPP效果较好.
作者:孟瑞;卢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七氟烷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肺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组及七氟烷处理(ischemia reperfusion +sevoflurane,I/R+S)组,每组10只.在全身麻醉下建立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ham组,开胸游离左肺门后,未予阻断;I/R组,阻断左肺门45min而后松开血管夹形成缺血再灌注;I/R+S组,实验过程中持续吸入七氟烷.取阻断前(T1)、再灌注后30min(T2)、60min(T3)、120min(T4)和180min(T5)时的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lpha,TNF-α)、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因子含量.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总蛋白含量、肺组织干/湿质量比(dry/wet,D/W)、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含量及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TNF-α、IL-8因子明显增高,肺组织BALF总蛋白和MPO含量明显升高、肺组织D/W和SOD显著降低(P<0.05);与I/R组比较,I/R+S组大鼠TNF-α、IL-8因子明显降低,肺组织BALF总蛋白和MPO含量明显降低、肺组织D/W和SOD显著增高(P<0.05).结论 七氟烷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可减轻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张树波;李宝永;蒲国华;李汉增;许景伟;张小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相关性.方法 1 744例满足入选标准的健康体检者行HCMV IgG 抗体检测;并采用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 MS诊断标准分别观察HCMV IgG 抗体阳性、阴性健康个体组MS的发生率,探讨HCMV感染与MS的相关性.结果 HCMV IgG 抗体阳性和HCMV IgG 抗体阴性健康人群MS的发生率分别为35.19%、1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77.661,P<0.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了性别、年龄、吸烟、MS各危险组分及动脉粥样硬化因素后,HCMV IgG抗体阳性仍增加MS的发生风险,OR值为1.432(95%CI,1.113~1.821,P<0.001),说明HCMV感染与MS独立相关.结论 HCMV 感染很可能是MS的危险因素.
作者:齐凡星;刘俊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成人脑出血后脑积水与其他原因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再次手术率的差别.方法 选取2002年6月-2008年10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患者340例,其中脑出血后脑积水组(出血组)184例,其他原因脑积水组(未出血组) 15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其再次手术率.结果 184例脑出血后脑积水腹腔分流术患者中,再次手术27例(14.7%);156例其他原因脑积水患者中,再次手术39例(25.0%),2组再次手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后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再次手术率明显低于其他原因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
作者:李志红;郑克彬;史彦芳;崔增学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的脑损伤.在足月活产婴儿中,HIE的发病率为3‰,其中15%~20%患儿于新生儿期死亡,25%患儿留有严重而持久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HIE成为诸多研究的热点.随着对HIE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HIE的认识更加深刻,通过积极的预防和治疗,可以避免或减轻部分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本文对HIE的发病机制和目前的防治现状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张树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是一种小气道炎症损伤相关的慢性气流阻塞综合征.因儿科难以开展肺活检,目前对BO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有效治疗及预后等仍不十分明了.迄今为止,有关本病的病因、发展机制和有效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还处于未知阶段.我院近2年来收治BO患儿6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帅金凤;段晨初;刘新锋;牛波;张树英;李春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