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管镜在无肿块乳头溢液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田延锋;赵增仁;李芳;刘擘;张峰;孟丽敏

关键词:乳腺疾病, 诊断, 治疗
摘要: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三大常见症状之一,其发生率约为3%~8%[1].除全身性疾病、垂体肿瘤和药物等原因外,多数由乳腺本身病变所致.其中无肿块乳头溢液的导管内病变包括乳腺增生引起的乳管扩张、乳腺导管炎、乳腺导管扩张症、乳管内乳头状瘤(病)、导管内癌等[2].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术前灌肠对促进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观察

    腹部手术后,患者胃肠道运动从抑制到完全恢复需要一定时间[1].外科腹部手术后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是术后肠功能恢复的重要标志之一.肠功能恢复后,患者的诸多不适,如腹胀、恶心、阵发性腹痛及因胃肠减压带来的其他不适将减轻或消失.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因大量静脉补液导致的不良反应及肠粘连.

    作者:吴爱须;李彦平;孔晔宏;张玉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上消化道手术后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肠道是外科应激中心器官及肠源性感染的认识,肠内营养尤其是早期肠内营养(术后12 h~3 d)得到重视[1].常说肠内营养简便、易行、安全、经济、符合生理,其实开始使用并不简便,护理工作非常繁琐,术后肠内营养能够顺利进行,护理工作起着关键性作用.

    作者:李彦平;吴爱须;张玉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用SQG-4四腔器官浴槽系统同时记录多种离体平滑肌的功能

    离体实验是生理学实验的常用方法,具有条件容易控制,实验设备要求低,便于研究机制等优点.传统离体实验主要以某一组织为研究对象,所以在观察一种标本的同时,其他组织只能废弃,造成一定浪费.

    作者:张丽华;袁芳;王昕;徐瑛;宋士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计算机辅助经皮复位固定髋臼横断骨折的可行性研究

    传统方法治疗髋臼骨折手术切口大、出血多,并发症发生率高,计算机辅助经皮螺钉固定技术可以克服这些缺点.目前经皮固定只能应用于无移位或经牵引即可复位的髋臼骨折.

    作者:潘进社;郑占乐;翟福山;王涛;郝睿峥;鲁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APL患者亚砷酸治疗后骨髓中巨噬细胞增多及细胞化学染色1例

    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用亚砷酸治疗32 d后,骨髓中出现多数巨噬细胞.我们对骨髓涂片中巨噬细胞进行了10种细胞化学染色,探讨吞噬物的成分,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北陆;闫静霞;郝冀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是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之一.自1991年Tompson用细胞培养的方法观察一些细胞因子对椎间盘细胞增殖和对细胞外基质更新的影响,从而把细胞因子的研究扩展到椎问盘领域,经过国内外众多学者多年的努力,现已认识到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等炎性因子具有促进椎间盘蛋白多糖降解和抑制其合成,参与椎间盘炎症反应等作用,极可能在IVDD及其继发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樊国峰;刘创建;王丹;王增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腹腔镜术后偶发分枝杆菌感染1例

    偶发分枝杆菌(mycolbacter foruitum)属分枝杆菌属第Ⅳ群,在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属于条件致病菌.

    作者:付素兰;任天红;刘景武;王鑫;赵建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防治(附52例报告)

    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大宗病例总结显示术后切口感染原因[1],认为切口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患者内在因素有高龄、体质肥胖、患有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恶性肿瘤等疾病;医浇疗侵入性因素有消毒不严导致皮肤上的细菌侵入切口,内在感染源污染切口如胃溃疡穿孔腹膜炎,手术时间长增加污染机会.

    作者:贾永;脱红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术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rcutaneous enaloscopic gastrostomy,PEG)、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percutaneous endoseopic jejunostomy,PEJ)是一项微创胃肠造瘘新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美国每年约有20万例临床操作,主要适应证是建立长期肠内营养途径、胃肠减压、胆汁回输和治疗胃扭转等[1,2].

    作者:韩益平;马龙滨;张孟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病态造血的特点与鉴别诊断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以难治性贫血伴多系造血细胞质和量异常为特征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特征为无效造血、细胞减少、造血细胞及其前体细胞性质异常.可以经过克隆性病程进展转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

    作者:邱卫华;郭庆云;张英芬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湿性愈合原理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进步和医学发展,压疮作为一种慢性伤口,其防治和研究有了新的进展,湿性愈合原理是近几年推广的新方法.我院自2006年成立了压疮护理小组,应用湿性愈合原理治疗压疮,提高了压疮的治愈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郭淑芸;段洁;苏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湿性伤口愈合治疗压疮的护理体会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失,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溃和坏死.是长期卧床,特别是截瘫、癌症晚期全身衰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作者:于美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股骨骨折术后隐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目的 探讨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12例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患者的X线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选择恰当的处理方法.12例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的患者,采用病灶清除,灌洗引流,其中9例取出内固定物改外固定架固定.术后应用抗生素2~3周.结果 经10~48个月,平均23.5个月随访.骨折完全愈合10例,部分愈合1例, 不愈合1例.1例出现窦道,2例感染复发.结论 殷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常存在骨缺损,骨折不愈合或愈合不良,需要手术治疗.感染轻者病灶清除后可保留内固定物.感染重或内固定物松动者行病灶清除同时取出内固定物改外固定架固定.X线表现是诊断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隐性感染的重要依据.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对了解感染范围,确定治疗方法有一定价值.

    作者:孔志刚;于海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探讨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gallstone pancreatitis,AGP)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AGP的临床资料,其中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mild acute gallstone pancreatitis,MAGP)43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其中10例梗阻者采用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重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sever acute gallstone pancreatitis,SAGP)11例,其中有胆道梗阻6例,行急诊手术或ERCP+EST+ENBD;非梗阻型5例,先行非手术治疗,后期择期手术.结果 43例MAGP非手术治疗有效,SAGP11例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无临床死亡病例.结论 对AGP的治疗应分型而治.对急性梗阻型胆源性胰腺炎宜早期急诊手术或ERCP+EST+ENBD;其他类型AGP宜早期非手术治疗,后期治疗胆石症,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齐占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凝血系统异常研究进展

    近年来,急性血栓性疾病发病率不断增高.该疾病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大量研究显示感染与血栓性疾病有关.其中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所致凝血功能改变被认为是血栓形成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

    作者:李伟皓;王慧;高玉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滤器保护下置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目前国内外主要以抗凝溶栓治疗为主,而溶栓治疗又会增加肺栓塞的发生率.在滤器保护下置管溶栓,能提高深静脉的通畅率和瓣膜的保存率,又能预防血栓脱落而导致的肺栓塞,且具有并发症少、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1].

    作者:胡雅萍;罗玉贤;顾福杭;王晶莹;鲍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病毒性肝炎发病和气象因素关系的研究

    病毒性肝炎(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迄今公认可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及TTV筹八种型别,其中主要为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其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较大.

    作者:果丽平;邓健;郭瑞玲;马艳霞;张永伟;黄春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乳管镜在无肿块乳头溢液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三大常见症状之一,其发生率约为3%~8%[1].除全身性疾病、垂体肿瘤和药物等原因外,多数由乳腺本身病变所致.其中无肿块乳头溢液的导管内病变包括乳腺增生引起的乳管扩张、乳腺导管炎、乳腺导管扩张症、乳管内乳头状瘤(病)、导管内癌等[2].

    作者:田延锋;赵增仁;李芳;刘擘;张峰;孟丽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局部环孢霉素A对去势雄兔干眼模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去势雄兔泪液分泌、泪膜稳定性改变和结膜、泪腺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及局部应用环孢霉素A的治疗效果.方法 健康成年雄兔1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干眼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后两组行双侧睾丸及附睾切除制作干眼模型.治疗组去势后4周给予1%环孢霉素A点双眼,分别于去势前和去势后1、2、3、4、6、8、12周检测各组S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虎红染色;同时应用光镜进行结膜、泪腺的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实验6周后治疗组泪液分泌增加,泪膜破裂时间延长,与干眼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9.08,P<0.01;t=6.93,P<0.01).治疗组泪腺及结膜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结论 去势后雄兔睾酮水平明显低下是造成千眼的原因之一,局部环孢霉素A治疗对该型干眼有效.

    作者:王建仓;李丽;周亚莉;孙朝晖;师翠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周围静脉留置针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应用

    周围静脉留置针是一种方便、快捷的静脉输液装置.具有保护血管、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等优点.在医院住院患者中已广泛应用,不少护理同行对其应用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及探讨.

    作者:刘桂珍;吕伟;杨帆;高荣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