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开心散、当归芍药散和圣约翰草对高脂加慢性应激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及调节机制

张锦;王登;周珺;李茂星;贾正平;张汝学

关键词:开心散, 当归芍药散, 圣约翰草,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抑郁症
摘要:目的:探讨开心散、当归芍药散及圣约翰草对高脂加慢性应激诱导的胰岛素抵抗伴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开心散组(445mg/kg)、当归芍药散组(3 360mg/kg)、圣约翰草组(300mg/kg).除正常组外,各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并于每日给药1h后进行应激处理,连续6周.隔周测定空腹血糖(FBG),给药3周后收集24h尿液,测定皮质酮水平.给药第25、28天进行情绪唤醒及旷场试验,给药6周后处死大鼠,测定血清FBG、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胰岛素(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GR)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情绪唤醒水平、水平与垂直运动得分降低,中央格停留时间延长(P<0.05,P<0.01);血清CORT水平及尿液CORT水平升高(P<0.05,P<0.01),GR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开心散、当归芍药散和圣约翰草对上述指标具有调节作用,以GR蛋白为明显(P<O.01).结论:开心散、当归芍药散和圣约翰草可通过调节HPA轴活性,而改善高脂加慢性应激模型大鼠胰岛素抵抗水平和抑郁行为.
中华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青光安颗粒剂有效组分对兔眼滤过术后滤过道瘢痕组织TGF-β1和Smad3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青光安颗粒剂4种有效组分对兔眼滤过术后滤过道瘢痕组织TGF-β 1和Smad3表达的影响,探讨青光安有效组分抗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化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青光安颗粒剂有效组分作用于滤过性手术后兔眼(有效组分1-4组),通过与正常组、模型组、丝裂霉素组(MMC组)的比较,观察青光安颗粒剂4种有效组分对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组织TGF-β 1和Smad3的影响.结果:有效组分2组与MMC组TGF-β 1和Smad3及mRNA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3组与MMC组TGF-β 1和Smad3及mRNA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抑制效果不如MMC组.结论:青光安有效组分2和MMC都可通过抑制TGF-β 1和Smad3 mRNA及其蛋白表达减少瘢痕组织增生,具有明显的抗青光眼术后滤过道瘢痕化的作用.

    作者:谭涵宇;彭清华;李文娟;欧阳云;彭俊;李建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关于我国现行中、西医学现状与发展的几点浅见

    文章从对我国现行中、西医学现状浅析和中医学未来的发展预期的几点想法两部分论述.第一部分分析了中医学整体观念、中医学理论体系无法突破的原因、中医学与西医学特征类比、辨证论治与辨病施治、我国现行中医学与西医学的优势与瓶颈等问题;第二部分则从中医古籍研究、现代中医临床数据库研发、中医疗法的现代化以及中医养生治未病领域继续深入研究4个方面讨论中医学未来的发展预期.

    作者:高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医药对银屑病T细胞相关免疫学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银屑病是一种与免疫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西医学从平衡“免疫网络”角度进行研究,中医学按照银屑病的不同证型辨证施治,二者有着极大的共通性.文章将从T辅助细胞(Th)细胞分化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入手,对中医药治疗银屑病中有关免疫功能异常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梅沉成;李玲玲;张云璧;霍春波;曾亚军;张润田;陈广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食管癌中医诊疗指南》适用性评价研究

    目的:通过《食管癌中医诊疗指南》适用性评价,探讨该指南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的适用性.方法:全国5家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共完成47份《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适用性调查问卷》,分析指南熟悉和使用情况,评价指南的质量水平和适用情况,并对比分析不同熟悉和使用程度下指南的评价结果.结果:指南临床应用熟悉率为85.1%,使用率为68.1%.质量水平评价:指南的适用范围、使用术语、诊断要点评分较高,其他治法、调摄与预防评分相对较低;适用情况评价:指南的协调性、配套性、合理性、完整性方面和与本单位的诊疗常规、重点专科方案比较评分“好”与“中”的比例相当,各占50%左右;与临床科研成果比较、与本单位专家经验比较、疗效方面评分“中”的比例略高;指南的安全性评分为“好”的比例高(68.0%),在指南的经济性、简便性、适用性等方面评分为“好”的比例较高.指南熟悉与使用程度与适用性评价结果关联分析:指南熟悉和使用程度影响适用性评价的结果;熟悉和使用指南的人员对指南的适用性评价明显高于不熟悉和不使用指南的人员.结论:《食管癌中医诊疗指南》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指南的质量水平与适用情况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指南的熟悉和使用程度是适用性评价结果的影响因素.

    作者:李晓丽;刘丽坤;郝淑兰;汪欣文;刘孟宇;史楠楠;刘玉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整合视角下重新看待“中西医并重”

    整合是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其重要性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而中医和西医二者共同构成了我国特有的卫生服务体系,二者的分工与整合的状况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我国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为了改变建国后在西医的冲击下中医发展的疲软现象,党和政府把“中西医并重”作为我国卫生方针之一.我国某些省份的中医药事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接下来我们需要在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果基础上,在卫生整合大潮流中平衡中西医的发展,从整合的视角出发正确看待“中西医并重”,真正科学地实现“中西医并重”.

    作者:彭凯;刘文俊;金晶;熊巨洋;张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芪元颗粒中总皂苷的提取和纯化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芪元颗粒中总皂苷的提取和纯化工艺.方法:以出膏率和总皂苷得率作为指标,采用I9(34)正交试验确定佳的提取工艺条件;并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以大孔树脂类型、上样量、洗脱剂种类和体积、洗脱流速为影响因素,确定佳纯化工艺条件.结果:佳的提取工艺为:用6倍量9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lh;佳的纯化工艺为:采用大孔树脂D-101,上样量为20raL(浓度为21.53mg/mL),用70%的乙醇65mL进行洗脱,洗脱流速为2BV/h.结论:所得提取和纯化工艺简单可行,效果良好.

    作者:梁惠珍;李霞;门九章;张亚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藤类中药在血液病中的应用现状

    血液系统疾病病种繁多,治疗各异,单纯西药疗效欠佳,且不良反应诸多.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发现,藤类中药在减轻贫血、抗炎止痛、调节免疫、抗肿瘤、改善循环、改善骨髓微环境等方面确有成效.文章从试验研究及临床研究两方面逐一论述藤类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介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液淋巴肿瘤、移植排斥反应的应用研究,表明其对改善血液病激素依赖或激素抵抗、促进骨髓正常造血、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缓解化疗时不良反应及化疗后骨髓抑制、防止微小残留病发生及减轻移植后排斥反应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武彦琴;李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张磊辨治咳嗽九法述要

    笔者通过分析张磊教授的学术论文、论著和跟师期间的笔记资料,总结出张磊教授治疗咳嗽的九种辨治分型方法和经验方药,如疏散风寒法,适用于风寒袭肺证,方用自拟祛风散寒止咳汤;疏散风热法,适用于风热犯肺证,方用桑菊饮合升降散;疏风润肺法,适用于温燥或凉燥证,方用桑杏汤或杏苏散加减;燥湿化痰法,适用于痰湿蕴肺证,方用自拟健脾燥湿化痰汤;益气滋阴法,适用于气阴两虚证,方用自拟参麦养阴止咳汤;补益肺脾法,适用于肺脾气虚证,方用自拟补脾益肺止咳汤;补益肺肾法,适用于肺肾阴虚证,方用自拟补益肺肾止咳汤;清肝降逆法,适用于肝胃气逆、胃酸伤肺证,方用自拟清肝降逆止咳汤.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验证,这些方法疗效确凿,可为临床治疗咳嗽提供指导和借鉴.

    作者:饶洪;李广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医汤剂临床研究的盲法运用现状及评价

    文章分析中医汤剂的盲法应用现状,并对盲法的实施进行评价.在中医汤剂临床研究中,盲法的实施大多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实现,但盲法的试验报告质量普遍不好.同时,在用中医汤剂安慰剂对照时,盲法的实施有一定的难度,安慰剂支持中医汤剂盲法实施过程的论证强度较低.因此,在中医汤剂临床试验中,盲法应用率很低,报告不完整,试验设计低下.

    作者:彭嘉;肖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药考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局方》)好用香药且是宋代香药滥用之风的源头,长期以来几乎成为学界共识.通过对《局方》使用香药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与不同时代方书应用香药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局方》与前代方书相比,确有应用香药的种类增加、香药在方中所占比例增加的现象,但这并非《局方》独有的特点,而是存在于整个宋代医疗界的一种普遍现象,究其原因,很可能与宋代经济贸易特点、气候特点、饮食文化特点有一定关联.由此可见,《局方》多用香燥药的特点,可认为是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映射,而并非宋代好用香药流弊的唯一源头.

    作者:付璐;林燕;马燕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阴虚阳虚体质任脉线上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比较及电针对其影响

    目的:观察常态下阴虚阳虚体质任脉线上浅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U)的表现,比较两种不同体质任脉线上浅表MBPU的差异,探讨电针对其影响.方法:对200名福建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体质问卷,共收集阴虚体质志愿者15名(女10名,男5名),阳虚体质志愿者15名(女10名,男5名),两组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仪系统分别对筛选出来的阴虚、阳虚体质志愿者进行常态下以及电针中脘穴时任脉线上膻中穴、下脘穴及气海穴浅表MBPU进行观察.结果:常态下志愿者阴虚体质膻中穴浅表MBPU明显高于阳虚体质(P<0.01);常态下阴虚体质的志愿者膻中穴、下脘穴及气海穴浅表MBPU相对较高,电针中脘穴可使其浅表MBPU明显降低(P<0.01);常态下阳虚体质的志愿者膻中穴、下脘穴及气海穴浅表MBPU相对较低,电针中脘穴可使其浅表MBPU明显升高(P<0.01).结论:阴虚和阳虚体质志愿者浅表MBPU的表现不尽相同,电针具有双向的调节作用.

    作者:许金森;郑淑霞;潘晓华;萨喆燕;沈慈敏;朱小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玉米须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降糖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玉米须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脂肪组织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的调控及胰腺病理结构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灌胃给予玉米须提取物4周,摘取胰腺用于病理组织观察,并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脂肪组织SPAR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脂肪组织SPAR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且对受损胰岛有修复作用,能够减少胰腺脂肪异位沉积.结论:玉米须降血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脂肪组织SPARC的表达及减少脂肪异位沉积有关.

    作者:陈丽艳;陈鹏;孙银玲;王萍;王伟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循证量表:现代中医生产力下临床结局评价困境的突围方向

    目前的中医临床结局评价体系已不能适应现代新中医的生产水平和所处社会环境,必须变革以求生存和发展.本研究以历史唯物辨证思想为指导,融合哲学和健康领域的循证医学与中医学,回归中医自然工具的本质属性,提出“循证量表”以建立切实可用的中医药临床结局评价新技术体系.本体系应同时满足研究者、医师、患者和卫生管理者的相关健康诉求;需首要建立量表的系列方法学规范、报告规范和定量化质量评价体系,并同时建立量表解释和应用、转化和推广、跨文化调适(翻译)、综合系统评价及相关基础体系.循证量表研究可为中医临床结局评价提供高质量的科学支撑体系,进而促进中医药研究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

    作者:侯政昆;刘凤斌;陈新林;杨云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蒙药材黄牛心脏组织中17种氨基酸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黄牛心脏组织中17种氨基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黄牛心脏组织中17种氨基酸的含量(茚三酮柱后衍生化).结果:在实验的浓度范围内,17种氨基酸线性方程的相关系数(r)均>0.9990.甘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0.2%、98.7%、97.6%、98.0%,RSD均<2.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测定黄牛心脏组织中氨基酸的含量.

    作者:高文军;秦颖;肖云峰;王玉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抑郁症中医疾病管理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通过应用中医疾病管理模式干预抑郁症患者,探索疾病管理的理论和技术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2012年7月至2014年2月就诊的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18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SAS软件获得随机编号,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除均给予相同的中、西药综合常规治疗外,管理组患者接受中医疾病管理,包括综合抗抑郁治疗、抑郁症中医特色教育、定期复诊、评估等;对照组患者以常规诊疗模式接受治疗,疗程均为52周,选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其因子分析、生活质量量表(SF-36)作为评价指标.结果:①两组在干预8、12、24、36、52周末HAMD-17量表组内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说明两组干预均有效;管理组在干预8、12、24、36、52周末HAMD-17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②两组在干预4、8周末开始SF-36量表组内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说明两组干预均有效;管理组在干预4、8、12、24、36、52周末SF-36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医疾病管理模式干预抑郁症的近、远期疗效均优于常规治疗模式.

    作者:杨婧;沈慧;闫少校;赵霞;贺建华;梁玉兰;杨倪;张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从肺络郁闭论治小儿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

    小儿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儿科“肺闭咳喘”的范畴,临床上患儿病情缠绵难愈,预后不良,临床处理较为棘手,应注重运用多种措施进行积极防治.汪受传教授从事儿童疾病研究40余年,对儿科肺系疾病治疗用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章以络病理论为基础,认为痰瘀互结、肺闭正虚是小儿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的基本病机,并从肺络郁闭角度立论,提出以开肺通络法处方用药,治疗本病可收良效,以供读者借鉴.

    作者:陶嘉磊;汪受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评价方法的应用现状分析

    文章分析了近年来盆腔炎性疾病(PID)后遗症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研究概况,说明目前本病中医药疗效评价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的方向,即建立符合本病特点的包括症状、体征、微观指标及生活质量在内的全面评价量表,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客观的评价中医药治疗PID后遗症的疗效.

    作者:尹小兰;魏绍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鬼穴探微

    鬼穴是主要用以治疗精神情志类疾病的一类穴位的总称. “鬼穴”一词早见于唐代的《千金方》,后世经过许多医家补充与发展,对鬼穴的含义、内容、使用方法进行了全方位的挖掘.文章简要梳理了鬼穴的源流及内涵、阐述了鬼穴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常用使用方法,为临床传统针灸理论的运用与发展提供有益探索.

    作者:张汗;赵梦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国式疼痛治疗模式的应用探索

    较之海外疼痛学科的迅速发展,中国疼痛治疗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目前倡导的现代疼痛治疗模式具有合理性和一定的局限性.探索出一条更适合继承和发扬中医特色,更适应中国国情的疼痛诊疗模式,对于身处第三世界的中国,是较为理想的选择.中国式疼痛治疗模式的探索,是在大限度继承和发展中医外治技术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引进西医微创和手术技术,完善中医疗效之不足,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并试图规范化、科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该模式,以助中国疼痛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刘长信;温建民;李多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素分布与心脏彩超、NT-proBNP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中医证素、证型分布与心脏彩超、NT-proBNP的相关性.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心肺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证和心肾阳虚证5组证型,提取分析CHF证素分布情况.以1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研究CHF的NYHA心功能分级与心脏彩超、NT-proBNP的相关性.结果:CHF的证素分布:病位以心(94.4%)为主;病性是以气虚(82.2%)为主的本虚证素和以血瘀(70.0%)为主的标实证素.结论:CHF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病位以心为主,病性证素以气虚为本,以血瘀为标.心脏彩超作为CHF的重要检查手段,其各项参数在各证型组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可作为CHF中医辨证的重要辅助手段.CHF各证型的NT-proBNP水平具有明显的差异,可作为CHF中医辨证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黄碧群;刘建和;彭察安;顾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