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寿亲养老新书》老年情趣养生法述要

朱俊楠;张雪亮

关键词:寿亲养老新书, 情志, 老年情趣养生法
摘要:《寿亲养老新书》是一部论述老年养生的重要著作.通过陈直在第一卷“性气好嗜”篇,以“好嗜之事,见即喜之”来调节老年人的情志得到启发.根据书中这一调节方法及老龄化现状,分析论述情趣养老的理论并介绍几例书中具有代表性的情趣嗜好,为当代养老方法开拓思路,提供不同视角的借鉴和启迪.
中华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山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应用

    山药药性平和,作用广泛,能补益脾肺肾,是药食两用的佳品,但历代医家鲜有重用者.近代名医张锡纯却对山药青睐有加,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常为君药.文章从张氏代表作《医学衷中参西录》入手,浅析了张锡纯对山药的应用,发现其在山药的用法、用量及剂型选择上都有准绳,临床上主要用于劳热、喘咳、淋浊、久痢、泄泻和消渴等方面.

    作者:彭浩;刘龙;凌昌全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陶夏平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浅析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中医药治疗本病存在一定的优势与特色.陶夏平主任医师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脾虚失运、湿热蕴结肠腑,其中气滞血瘀为局部的病理变化,寒热错杂是病理属性,肝强脾弱是病机关键;辨治中应分缓急、辨脏腑、顾兼症,治疗上宜权衡虚实、气血并调,同时注重患者的情志因素,身心并调.

    作者:刘明坤;于博文;陶夏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基于冠心病血瘀证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网络模型的影子价格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急、慢性血瘀证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变化特点.方法:①运用FluxExplorer软件平台构建起的CHD血瘀证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网络模型;②应用GC-MS技术和血气自动分析仪从健康对照组、CHD慢性血瘀证、CHD急性血瘀证大鼠模型中取冠状动脉血检测葡萄糖、脂肪酸及血氧含量;③检测结果代入网络模型,通过影子价格分析CHD不同血瘀证状态下参数变化的特点.结果:在健康对照、CHD慢性血瘀证和CHD急性血瘀证的状态下,葡萄糖、脂肪酸、血氧的影子价格依次是-4.3478,0.0000,-5.6087;若分别增加1单位,则代谢后ATP的产量依次增加4.3478、0.0000、5.6087单位.3个模型中对于葡萄糖、脂肪酸和血氧3种能量物质的灵敏度有别,其中对于葡萄糖和血氧的灵敏度,呈现健康对照>CHD慢性血瘀证>CHD急性血瘀证的趋势(P<0.01);而对于脂肪酸,则呈健康对照<CHD慢性血瘀证<CHD急性血瘀证的趋势(P<0.01).结论:CHD急性血瘀证和慢性血瘀证心肌细胞对于不同能量物质的利用程度有别,而提供充足的氧气是充分利用能量物质的关键.

    作者:袁肇凯;简维雄;黄献平;张月娟;孙安会;夏世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从肺络郁闭论治小儿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

    小儿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儿科“肺闭咳喘”的范畴,临床上患儿病情缠绵难愈,预后不良,临床处理较为棘手,应注重运用多种措施进行积极防治.汪受传教授从事儿童疾病研究40余年,对儿科肺系疾病治疗用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章以络病理论为基础,认为痰瘀互结、肺闭正虚是小儿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的基本病机,并从肺络郁闭角度立论,提出以开肺通络法处方用药,治疗本病可收良效,以供读者借鉴.

    作者:陶嘉磊;汪受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论针刺对病变局部的直接作用

    针灸学现代研究对针刺作用的认识以整体调节为主,对于针刺对病变部位的直接作用探索较少.经过分析发现,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针刺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可能存在针对病变部位的不依赖于整体调节的直接作用.提示有必要对针刺的直接作用进行深入探索.

    作者:张义;郭长青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谈《伤寒论》汤剂溶媒的选择

    文章总结中医药典籍《伤寒论》中药汤剂的制备形式,以期综合利用现代制备技术,更好地挖掘传承优秀文化.笔者直观学习研读《伤寒论》典籍,参考历代中医药学家对该著作的注释和解读,从溶媒选择的角度整理解读典籍;《伤寒论》方药汤剂的溶媒选择与疾病证候、处方用药、临床使用特点等充分结合,高度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思想.现今的汤剂溶媒单一,不能体现传统中医精髓.典籍记载的汤剂在选择溶媒时因证、因病、因方有别,在保证汤剂质量,提高中药疗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全方面加快典籍制备汤剂的整理开发,采纳吸收,推动中医药学术的进步与发展.

    作者:吴忠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健脾清化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RASGRP1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脾清化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T2DM)肝脏Ras蛋白特异鸟嘌呤核苷酸释放因子1(RASGRP1)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稳定的T2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健脾清化方组,连续灌胃给药4周,观察大鼠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变化,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大鼠肝脏组织RASGRP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清化方下调T2DM大鼠的FBG和HbAlC水平(P<0.0),以及肝脏组织中RASGRP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健脾清化方能够降低T2DM大鼠的FBG和HbA1C水平,改善胰岛细胞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肝脏组织中RASGRP1的表达有关.

    作者:李俊燕;陶枫;陈清光;侯瑞芳;陆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对KDIGO指南中“推荐不要使用草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探讨与思考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CKD)存在一定优势,目前在我国已经有很多来源于草药的中成药用于肾脏病治疗,如雷公藤制剂、虫草制剂、大黄制剂、尿毒清颗粒、肾炎康复片、海昆肾喜胶囊、黄葵胶囊等.然而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KDIGO指南却明确提出不推荐草药治疗CKD,这无疑对中医药临床治疗和研究肾病带来极大挑战.文章对KDIGO指南中“推荐不要使用草药治疗CKD”提出一些思考和探讨.

    作者:毕礼明;王朝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基于“三因制宜”理论的中医“发物”再认识

    “发物”学说存在着概念不清、种类混淆等诸多问题.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三因制宜”理论则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文章拟基于“三因制宜”理论对“发物”进行辨证探讨,明确“发物”的内涵及适用范围,以期对中医临床及日常养生保健有所裨益.

    作者:王磊;柴可夫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TOLL样受体7基因rs2897827多态性影响汉族女性中风风痰瘀阻证的发生风险

    目的:研究TLR7基因rs2897827多态性与中风风痰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的易感性的关联.方法:纳入595例中风患者(风痰瘀阻证311例、气虚血瘀证284例)、605例对照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TLR7基因表达水平,以此分析中风中医证型与TLR7基因表达水平的关系.采用Sequenom MassARRAY中通量分型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①中风风痰瘀阻证和气虚血瘀证的TLR7 mRN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②TLR7基因rs2897827多态性与女性中风风痰瘀阻证的发生风险显著关联(加性模型:OR=2.08,95%CI[1.12,3.89],P=0.021;等位模型:OR=1.98,95%CI[1.09,3.62],P=0.023).结论:TLR7基因rs2897827多态性可能影响汉族女性中风风痰瘀阻证的发生.

    作者:古联;周金英;陈清;谢娟娟;严雁;梁宝云;谭金晶;唐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医证候模型建立的若干关键问题思考

    针对中医证候模型建立的若干关键问题:如何将中医的临床优势转换到基础研究?证候模型建立关注“因”还是“果”?整体指标和微观指标,孰轻孰重?如何整体、综合的评价证候模型?笔者认为,中医治疗外感疾病的基础研究将是中医药证候模型研究的突破口之一;证候模型研究应当更关注对“果”的把控;整体、无创的指标引入将更适合于证候模型的整体药效评价;应当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可数学表征的证候模型评价模式.这样将有机地将中医临床的有效性和基础研究的创新性联系起来,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发展.

    作者:杨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整合视角下重新看待“中西医并重”

    整合是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其重要性在世界范围内被认可.而中医和西医二者共同构成了我国特有的卫生服务体系,二者的分工与整合的状况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我国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为了改变建国后在西医的冲击下中医发展的疲软现象,党和政府把“中西医并重”作为我国卫生方针之一.我国某些省份的中医药事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接下来我们需要在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果基础上,在卫生整合大潮流中平衡中西医的发展,从整合的视角出发正确看待“中西医并重”,真正科学地实现“中西医并重”.

    作者:彭凯;刘文俊;金晶;熊巨洋;张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二至丸不同时相对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细胞再生障碍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探讨二至丸不同时相对肝部分切除术后肝细胞再生障碍大鼠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140只Wistar大鼠随机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二至丸预防组、二至丸治疗组、雷帕霉素组.除正常组建立肝部分切除术(PHx)模型外,其余各组给予2-乙酰氨基芴(2AAF)灌胃7d,同时二至丸预防组预防性给药7d,第8天行PHx建立损伤后肝细胞再生抑制复合模型(PHx+2AAF),术后6、12、24、72h处死,二至丸预防组和二至丸治疗组分别于术后24h继续进行预防性给药及治疗性给药3d.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中CD4、CD8+、CD4+CD25+T细胞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二至丸预防组大鼠术后各时间点,二至丸治疗组大鼠术后72h其外周血CD4+T细胞水平明显降低,CD8+细胞水平明显升高,且CD4/CD8的比值明显下降,而CD4+CD25+T细胞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二至丸不同时相预防性给药和治疗性给药均可有效改善PHx术后肝细胞再生障碍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及升高CD4+CD25+T细胞水平以恢复其免疫耐受,维持免疫状态的稳定.

    作者:周步高;王馨;邹勇;徐荣;岳海洋;赵海梅;左铮云;刘端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梦象”新探

    梦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几乎每个人都做梦;梦又是神秘的心理现象,人类对梦的探索已经历了漫长过程,但却依然不能揭示梦的真谛.中国文化建立在“象”思维基础之上, “象”思维是一种原始思维,人类的梦境就遵循这样的思维.西方心理学家,比如弗洛伊德和荣格都曾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期待在这块沃土中找到解开梦之谜的金钥匙.文章将从象思维角度解读梦,即探析梦象.

    作者:王凤香;张蓉;程志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医药干预缺血性中风病3年随访结局评价

    目的:观察早期介入的中医康复方案与西医康复方案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患者出院后3年的病死、复发事件.方法:纳入病例为2008年6月27日至2010年6月3日分布在全国12家临床单位缺血性中风病住院患者1 059例,利用中央随机系统按照2:1的比例将1 059例患者随机分为中医康复方案组(简称中医组)705例和西医康复方案组(简称西医组)354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基础治疗,中医组使用中药汤剂、中药注射剂、针刺、推拿;西医组使用现代康复治疗,包括良肢位的设定、被动关节的运动、肢体功能训练、抑制痉挛的康复过程,疗程均为10-21d.结局为3年的死亡、复发事件.利用生存分析方法描述发生死亡与复发的趋势,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别间全因死亡、与缺血性中风病相关、直接相关、间接相关死亡、复发比例的差异,并计算死亡与复发的需要治疗的病例数(NNT).结果:截至2012年12月31日,1 059例患者完成3年随访的患者为860例(含死亡患者80例),随访率为81.2%.完成3年随访的患者,中医组平均随访时间为3.22年,西医组平均随访时间为3.18年,长随访为4.37年.全因死亡事件分析,中医组死亡率为6.95%(49/705),平均生存时间为2.38年;西医组死亡率为8.76%(31/354),平均生存时间为2.32年,中医组死亡率低于西医组,经log-rank检验无显著性差异;与缺血性中风病相关的死亡事件分析,中医组死亡15例,死亡率为2.13%(15/705),西医组死亡13例,死亡率为3.67%(13/354),经log-rank检验无显著性差异;与缺血性中风病直接相关的死亡事件分析,中医组死亡9例,死亡率为1.28%(9/705),西医组死亡6例,死亡率为1.69%(6/354),经log-rank检验无显著性差异;与缺血性中风病间接相关的死亡事件分析,中医组死亡6例,死亡率为0.85%(6/705),西医组死亡7例,死亡率比例为1.98%(7/354),经log-rank检验无显著性差异.随访3年,共复发76例,中医组复发率为6.67%(47/705),平均未复发时间为2.28年;西医组复发率为8.19%(29/354),平均未复发时间为2.22年,中医组发生复发率低于西医组,经log-rank检验无显著性差异.死亡NNT评价,中医组每治疗55例患者,比西医组少1例死亡,NNT的95%CI包括0;复发NNT评价,中医组每治疗66例患者,比西医组少1例复发,NNT的95%CI包括0,两种方案对于降低死亡、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康复方案与现代康复方案发生的远期死亡、复发事件相当,中医组生存时间与未复发时间均高于西医组,具有较好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魏戌;谢雁鸣;常艳鹏;邹忆怀;赵性泉;韩舰华;王新志;马云枝;毕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张磊辨治咳嗽九法述要

    笔者通过分析张磊教授的学术论文、论著和跟师期间的笔记资料,总结出张磊教授治疗咳嗽的九种辨治分型方法和经验方药,如疏散风寒法,适用于风寒袭肺证,方用自拟祛风散寒止咳汤;疏散风热法,适用于风热犯肺证,方用桑菊饮合升降散;疏风润肺法,适用于温燥或凉燥证,方用桑杏汤或杏苏散加减;燥湿化痰法,适用于痰湿蕴肺证,方用自拟健脾燥湿化痰汤;益气滋阴法,适用于气阴两虚证,方用自拟参麦养阴止咳汤;补益肺脾法,适用于肺脾气虚证,方用自拟补脾益肺止咳汤;补益肺肾法,适用于肺肾阴虚证,方用自拟补益肺肾止咳汤;清肝降逆法,适用于肝胃气逆、胃酸伤肺证,方用自拟清肝降逆止咳汤.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验证,这些方法疗效确凿,可为临床治疗咳嗽提供指导和借鉴.

    作者:饶洪;李广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引火汤加味结合干预训练治疗儿童自闭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引火汤加味结合干预训练治疗儿童自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自闭症患儿随机分成训练组和中药+训练组,各30例.两组均配合行为治疗,结构化教育等干预训练,中药+训练组在训练的同时使用引火汤加味治疗(每2日1剂,15剂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治疗前后运用儿童自闭症评估量表(CARS)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3个疗程后,训练组的总有效率为63.3%,中药+训练组为8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ARS得分均有所下降(P<0.05),且中药+训练组低于训练组(P<0.05).结论:引火汤加味及干预训练均为治疗儿童自闭症的有效临床方法,而引火汤结合干预训练对儿童自闭症有更好的临床效果,为今后治疗儿童自闭症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江晓宇;蔡在欣;张作美;李爱武;成云水;吕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国式疼痛治疗模式的应用探索

    较之海外疼痛学科的迅速发展,中国疼痛治疗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目前倡导的现代疼痛治疗模式具有合理性和一定的局限性.探索出一条更适合继承和发扬中医特色,更适应中国国情的疼痛诊疗模式,对于身处第三世界的中国,是较为理想的选择.中国式疼痛治疗模式的探索,是在大限度继承和发展中医外治技术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引进西医微创和手术技术,完善中医疗效之不足,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并试图规范化、科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该模式,以助中国疼痛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刘长信;温建民;李多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从辨证论治看中医在我国精准医疗计划中的作为

    精准医学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模式,精准医学开启了“私人订制”医疗服务时代.中医的辨证施治是建立在对个体证候特征的认知上的个体化诊疗过程,其与精准医学的理念不谋而合.采用系统生物学以及表型组学等精准医学研究手段研究证的微观实质,以及方剂作用靶点的网络联系,将有助于完善中医辨证施治体系, “精明治未病”“精准治已病”和“精当料善后”工程的实施将会为传统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深度融合架起一座桥梁,大限度地让患者在精准医疗中获益,共同为人类个体化医疗贡献力量.

    作者:梅志刚;谭凌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蒋健以理气、化瘀、祛痰组方三原则治疗乳癖经验

    文章结合乳癖诊疗案例介绍蒋健教授“以组方N原则治疗某病证”的学术思想.乳癖通常具有肝郁气滞、痰瘀互结的复合病机,故蒋健教授提出同时以疏肝理气、化瘀、祛痰组方三原则治疗乳癖.三原则药物选择及其使用比例需要根据辨证定夺,如以乳胀为主、受情绪波动影响明显,则加重疏肝理气解郁药物比例;乳房肿块明显,则加重活血、化痰药物比例;如乳房肿块疼痛明显,则重用具有止痛作用的理气活血药物.当患者尚具有乳癖以外的临床表现时,必须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予以兼顾,具体方法有“真性辨证论治”和“假性辨证论治”方法. “以组方三原则治疗乳癖”是对辨证论治内涵与方法的进一步具体化.

    作者:周丹;杨晓帆;李欣;崔晨;耿琦;李敬伟;蒋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