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英
安全是医疗工作永恒的主题,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不断完善,社区急救已经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急危重症情景模拟演练可强化医护人员的急救意识,缩短抢救配合时间,救治危急重症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本文主要论述笔者所在中心开展社区急救演练的经验和探索。
作者:杨春凤;刘杰;顾春光;叶建花;刘文斌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部位接种7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PCV7)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将2013年1月-2013年6月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愿接种PCV7的婴幼儿3171人按接种部位分为股外侧肌组(1645人)和上臂三角肌组(1526人),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171人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312/3171),上臂三角肌组为10.9%(167/1526),股外侧肌组为8.8%(145/164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第1、2针时无差异,但在第3、4针次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以第1剂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结论:股外侧肌可作为PCV7接种的首选注射部位。
作者:张红梅;陈丽青;陆燕;刘萍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评价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管理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金泽镇3个行政村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7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个行政村的36例为干预组,2个行政村的40例为对照组。通过实施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自我管理评分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过12个月的干预,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较对照组相比均有所下降,自我管理评分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自我管理评分等指标,从而有效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蒋雪美;陆文杰;叶勤仙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脑卒中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便秘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将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便秘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者排便情况进行观察(共30 d),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52%(26/50),观察组为84%(42/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并发便秘的脑卒中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显著降低便秘发生率,减轻排便困难及合并症候群。
作者:周旭芳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了解马陆地区居家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照料者压疮预防知识的认知状况,为社区压疮护理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2014年1-2月对马陆地区102名居家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照料者进行压疮预防知识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居家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照料者压疮预防的基本知识认知参差不齐,整体比较低下,102名照料者中认知高的仅有3名,占2.94%,认知低的有84名,占82.35%。结论:居家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照料者需加强压疮预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预防患者压疮的发生。
作者:顾吉;翁立立;沈燕萍;赵珊珊;封超群;陆萍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关系,为预防GDM的发生提供孕期保健依据。方法:抽取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册随访至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72例作为妊娠糖尿病组,同期建册健康孕妇79例作为健康组,对两组孕妇的孕前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孕妇的年龄、孕产次等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但孕前体重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体重指数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存在相关性,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
作者:李盼盼;徐庆 刊期: 2015年第24期
近年来,随着脑卒中急性期救治成功率的逐年提高,促进患者功能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已在临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后影响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重要并发症。因此,早期预防、治疗及护理至关重要。本文就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中西医治疗及康复护理进行综述。
作者:曹凤;狄振峰;陆雪琴 刊期: 2015年第24期
本文对上海市徐汇区试行社区慢性病长处方的做法进行了介绍,徐汇区为了实施社区慢性病长处方,率先突破了门诊均次费用评价、药占比、基本药物制度目录等限制,在慢性病分治、分级诊疗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
作者:玄泽亮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美丽的东海之滨、杭州湾畔有这样一家医疗机构,关爱患者、情系群众、服务社区,与居民携手共圆健康梦,被当地百姓誉为“我伲的社区医院”,它就是--奉贤区南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称中心)。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现状,探讨双向转诊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方法:查阅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1月—2014年12月双向转诊登记,收集统计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3和2014年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转患者分别为1679人次、1778人次和1635人次,分别占门诊总人次的0.48%、0.48%和0.42%。转诊至区医联体医院的患者占转诊总人数的21.94%。转出对象均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转出原因主要是社区条件限制无法进行治疗(配药)和检查。转出的疾病中,主要为心血管系统疾病、外科疾病、精神类疾病。结论:双向转诊在我中心尚未真正实现,全科医师“守门人”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应从政策保障、完善医保制度、搭建信息平台、提升社区全科医师能力等方面得以实现。
作者:陆培红;滕斌 刊期: 2015年第24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膝关节周围骨折包括股骨髁上及髁间骨折、髌骨骨折、胫骨平台骨折等,保守治疗效果较差,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由于膝部韧带受损、软组织肿胀挛缩、固定制动导致的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造成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因此,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治疗既要良好的手术内固定,又要很好的术后康复锻炼,后者可尽早恢复患肢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囊等舒缩活动,防止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康复治疗方法有心理治疗、运动治疗、中医药康复治疗、本体感觉康复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等。本文论述国内外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经验。
作者:姜海涛;洪潮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了解马陆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医健康管理服务需求,探索具有本社区中医药特色的高血压综合防治模式。方法:2014年1-4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马陆社区502位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药综合防治需求调查。结果:在被调查者中,接受过中医健康管理随访者占45.22%。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及中医个体化指导干预措施知晓率较低。但对中医药适宜技术需求率较高为76.10%,中药茶饮为74.50%,据首位。结论:高血压患者可在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辨证分型的基础上,结合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需求,规范化、个体化中医药综合防治。
作者:沈英 刊期: 2015年第24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在神经重症监护室(NICU)脑干卒中患者中的早期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6月NICU中的21例急性起病的脑干卒中患者进行VEEG检查,对结果进行分级,并分析VEEG结果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结果:21例患者中脑干梗死13例,脑干出血8例。病灶位于桥脑+中脑3例,延髓+桥脑1例,延髓1例,桥脑16例。VEEG检测正常5例,轻度异常11例,中度异常2例,重度异常3例,异常率为76.2%。VEEG表现为中、重度异常的患者均预后不良;明确非惊厥性癫痫2例,均预后不良。结论:急性脑干卒中患者早期VEEG检查能提供脑功能补充评估,其结果为中、重度异常或合并非惊厥性癫痫者高度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王勤鹰;余敏;顾勤;姜嘟嘟;王星;赵丽娟;邓冰;陆静珏;詹青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家属在舒缓疗护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社区医务人员上门随访方式对上海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名恶性肿瘤患者家属进行舒缓疗护知识和技能指导和干预,采用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参与者对舒缓疗护相关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变化。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参与者在舒缓医护知识和为患者提供帮助方面均获得较大改变(P<0.05)。在选择医疗方式方面,通过干预,文化程度不高的患者家属发生了明显变化(P<0.05)。结论:患者家属参与和配合舒缓疗护对提高舒缓疗护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张安;毛春芳;陈冬冬;朱瑾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分析社区非户籍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5年3月在儿保门诊非户籍系统管理中选出144名儿童的资料。结果:144名儿童中患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60例,贫血的发生率与其家长文化程度相关。6月龄未及时添加合理辅食与及时添加合理辅食的儿童贫血发生率分别为36.81%(53/144)和4.86%(7/144);妊娠期间贫血与无贫血孕母生出的儿童贫血发生率分别为31.25%(45/144)和10.42%(15/144)。结论:6月龄及时添加合理辅食儿童和妊娠期间无贫血孕母生出儿童的贫血患病率低。
作者:王玉 刊期: 2015年第24期
目的:了解重庆市部分离退休干部人群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发生发展动态,为疾病防治奠定基础。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7月来我院体检的2942例重庆市离退休干部人群的体检结果,包括体格检查、胸部X光、超声检查、血液生化检查、心电图检查等。不同年份各疾病异常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连续7年体检结果显示离退休干部人群主要疾病以前列腺增生(76.56%)、白内障(73.62%)、高血压(52.62%)、血脂异常(52.28%)、心电图改变(41.73%)、甲状腺病变(40.81%)、肝囊肿(27.97%)、肾囊肿(26.15%)、慢支炎肺气肿(20.86%)、高血糖(17.61%)、高尿酸血症(15.67%)为主;除前列腺增生及高尿酸血症疾病外,不同年份各疾病患病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前列腺增生、甲状腺病变、肝囊肿、肾囊肿和高血糖等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高的趋势;而血脂异常检出率逐年下降。结论:生活行为方式以及年龄的增长是影响离退休干部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因素,应加强离退休干部人群的健康管理,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干预。
作者:李斌;谭小庆;蒋昊翔 刊期: 2015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