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冬季保健养生莫入误区

周一海

关键词:冬季, 保健养生, 预防感冒, 养生观念, 养生保健, 热水洗, 民间, 口罩, 进补, 冬至
摘要:冷天要用热水洗脸、预防感冒要戴口罩、冬至后要赶紧进补……入冬后,很多人都很注意养生保健.但生活中人们固有的一些冬季保健养生观念未必正确,有些在民间根深蒂固的“土办法”看似有效,其实大错特错.
家庭医学(下)杂志相关文献
  • 冬春两季关节疼痛提防股骨头坏死

    近日,68岁的王先生因为膝关节疼痛厉害来到医院就诊.面对医生的询问,王先生满脸无奈地说:“近不仅膝关节疼得厉害,而且髋关节疼痛的症状也越来越严重,走路的时候疼得更厉害.”经过仔细检查,确诊王先生患了股骨头坏死早期,股骨头关节面已经发生轻度坏死.听到医生的诊断,王先生的情绪紧张起来,原来早在三年前,每到冬春季节他就饱受膝关节肿胀、疼痛的烦恼.“有的时候是到社区门诊开点膏药,也有的时候是用热毛巾敷一下就会感觉好点,而且平日我还会喝些酒来祛寒.”王先生说道.

    作者:吕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年轻女性要防“公主病”缠身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见到那些装作很“高贵”的人,都会感到很不愉快.“公主病”是指一些自信心过盛,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并且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求获得公主般待遇的女性.公主病患者多数是未婚年轻女性,从小受到家人的呵护、伺候,心态依赖成病态,公主行为受娇纵,发生问题常归咎于外因,缺乏责任感.有意思的是,女性自身虽然没有觉察,但投诉“公主病”的男性却越来越多.

    作者:张继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治疗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年终“体检季”.然而就是这看似普通的检查,给很多人带来了烦恼——报告中“甲状腺结节”五个大字宛如一个魔咒.“结节要紧吗?需要手术切除吗?会恶变吗?”一大堆问题萦绕在心头,让人不胜其烦.“结”后人生怎样安然度过?

    作者:余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正确认识卵巢保养产品榜

    这些年来,有关女性卵巢早衰的话题持续不衰,如何保养卵巢、维持女性的青春常在,也成为许多爱美女性的不懈追求.于是,网上有了许许多多的卵巢保养产品,还有的列出十大产品排行榜,有中成药乌鸡白凤丸,还有保健品雪蛤油、羊胎素、优娜蕾蒂、巢尚宫等等,这些产品列出的功效多为美容养颜、调补内分泌、延缓衰老,吸引着爱美的中青年女性趋之若鹜.然而,吃这些产品真的有价值吗?这种“卵巢保养”真的能使女性青春永驻吗?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女性卵巢的奥秘.

    作者:郭瑞霞;王新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卵巢疾病与不孕

    卵巢是女性位于盆腔两侧一对扁椭圆型、白色的器官.成年女性的卵巢约4×3×1立方厘米的体积大小,其主要功能为排卵、繁衍后代(生殖功能)及分泌女性激素,维持女性特有的体征(内分泌功能).卵巢的生殖与内分泌功能又受到中枢的下丘脑和垂体及甲状腺、肾上腺和胰腺的调控,因此,中枢及甲状腺、肾上腺和胰腺的异常都会影响卵巢的功能.卵巢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均可影响卵子的生长、发育、成熟和排出,导致不孕.

    作者:孙翠翔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形形色色的卵巢肿瘤

    卵巢是女性体内重要的生殖器官,也是女性生命的源泉.她们是位于子宫两侧的一对卵圆形仅如蚕豆大小的组织.她们是安静的器官,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感受不到她们的存在.但健康的卵巢默默地储存并孕育着生命的种子——卵子,同时分泌着维持女性性征的重要内分泌激素,包括雌激素和孕激素.

    作者:尧良清;张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天旋地转”合理使用眩晕宁

    “天旋地转”不是单一病眩晕是病人很常见的主诉,多诉说以头晕、目眩为主要表现.一般认为,眩晕是人的空间定位障碍所致的一种主观错觉,对自身周围的环境、自身位置的判断发生错觉.患者感到外界环境或自身在旋转、移动或摇晃,如起伏波动感、漂浮感、不稳感、摇摆感、头重脚轻感等.一般来说,头晕、头昏也会有轻微的眩晕感,而眩晕时表现则较重.

    作者:黄金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谨防孩子“开学病”

    春节过完,离开学还有一周时,刘先生检查9岁儿子冬冬的寒假作业,发现他只完成了三分之一.刘先生非常生气,不准冬冬玩电脑、看电视,也不准冬冬出去和小朋友玩耍,抓紧时间把作业写完.谁知第二天,冬冬就闹着说肚子疼,还犯恶心,既不做作业也不愿意看电视,也不吃饭,显得特别烦躁.刘先生说:“冬冬平时身体很棒,整个假期活蹦乱跳的.春节期间,我和他妈妈还带他去三亚海边玩了一个多星期.这几天也没吃什么不好的东西,可一提到写作业就生病了,看样子也不是装的.这两年每次一到新学期开学的时候就这样,真是头疼.”没办法,刘先生只好一边带孩子看病,一面全家总动员,帮助冬冬做寒假作业.其实,刘先生不知道,冬冬患的是“开学综合征”.

    作者:颜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家长强势易致子女心理脆弱

    如果幼年时的家庭气氛过于严肃、专制,孩子就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或者表达后总是被拒绝、被打击或被忽视,经常得不到家长感情的温暖和支持,孩子的性格就容易退缩和脆弱.

    作者:姚扶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孕晚期胎儿为何突然死亡

    让人不能接受的伤心事,是怀胎近十个月,定期产前检查也都正常,临产前却突然觉得胎动消失了,去医院检查发现宝宝没有心跳了,胎儿已经死亡.许多孕妈妈都问,这是疾病引起的,还是生活中保养不当?突如其来的打击不仅让孕妈妈们悲痛、惶恐,也让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深感痛心和惋惜.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孕晚期胎儿的突然死亡.

    作者:张庆英;李玖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孕产妇婴幼儿巧选食用油

    食用油是指在日常饮食烹饪和商业化食品制作过程中使用的动物或者植物油脂.常见的食用油多为植物油脂,包括粟米油、花生油、橄榄油、茶油、棕榈油、葵花籽油、大豆油、芝麻油、亚麻籽油、葡萄籽油、玉米油、核桃油等等.其中受妇婴青睐的为茶油.

    作者:刘筱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卵巢早衰有迹可寻

    女性从青春期开始到绝经期前,卵巢发生着周期性的变化,经历着卵泡的发育、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和萎缩,伴随着这种形态学变化的是卵巢周期性分泌雌、孕激素,从而控制着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剥脱,即月经来潮.

    作者:李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青睐女性的冬季季节病

    进入寒冷的冬天,人们由于寒冷“指数”的升高而变得越来越少活动.与此相反,许多“喜冷”的疾病却开始“活跃”起来,企图趁着寒冷破坏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同时,很多人由于体质和生活习惯等原因,有些冬季季节病容易在此时“复苏”.对于女性来讲,冬季应注意预防以下几种常见的季节病.

    作者:吕荣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晨起搓面,不长老年斑/七招减掉小肚子/蜂蜜选用不当,或致孕妇便秘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冬季保健养生莫入误区

    冷天要用热水洗脸、预防感冒要戴口罩、冬至后要赶紧进补……入冬后,很多人都很注意养生保健.但生活中人们固有的一些冬季保健养生观念未必正确,有些在民间根深蒂固的“土办法”看似有效,其实大错特错.

    作者:周一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绝不是小问题

    前不久有报道称,某中学在班干部招聘选举中,“生活委员”一职竟无人报名.记者采访的大多数学生认为,生活委员不是干部,就是“打扫卫生的”,当生活委员不光彩.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发现,现在的许多孩子越来越懒,脏活、累活都不想干.不少人感慨,等现在这批已到中年的环卫工人年高退休后,这种又脏又累又危险的工种,还有没有人接班?

    作者:孙清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防范病情恶化的关键“一步”

    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能够改变事物发展方向的关键点,若事先能够在这些关键点给予强有力的干预,就可能影响事物的发展方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也同样遵循着这一规律.我们若能在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点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疾病可能就会向缓解或痊愈的方向转变.可惜的是我们很多病友不知道这些关键点,或者没有在关键时刻认真干预病情,错过了治疗有效的关键一步,使原本可以治愈的疾病终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因此,我们应该树立尽早干预、惠及长远的观点,做到1期预防不发病,2期预防不发生并发症.

    作者:李长玉;于松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温补食品——女性的爱

    痛经是每个女人难以言说的痛,很多女性在月经期间都会有轻度不适,严重者甚至会因为疼痛影响正常生活.如何才能减轻这种痛苦?如果你常常饱受痛经困扰,也许可以从饮食方面下手.经期饮食做到“三忌五宜”,可以减轻痛经症状.

    作者:高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两个时刻,别刮胡子/冬日多步行,有效保体温/被子晾晒有技巧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健康卵巢怕什么

    卵巢是女性孕育生命的摇篮,是保持健康美丽的源泉,如同一汪清澈活泉的泉眼,用涓涓细流滋养着女性.但在现代生活中,由于物质文化得到极大丰富,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正侵害着女性的卵巢,这就导致了卵巢疾病的高发.有研究表明,每百位女性中,就有两位曾患过卵巢囊肿.足可见卵巢疾病的高发性和防治的严峻性.

    作者:白文佩;祁桢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家庭医学(下)杂志

家庭医学(下)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