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粪便移植疗法话中医金汁

谢冠群;朱飞叶;侯晓丽;范永升

关键词:金汁, 粪便移植, 正常菌群, 中药
摘要:粪便移植疗法目前已经成为治疗艰难梭菌感染有效的方法,越来越多的疾病正在尝试应用粪便移植治疗.早在东晋时,《肘后备急方》中就有饮粪汁治疗温病的记载.金汁作为粪便的加工品,叶天士等医家广泛应用于温病的治疗.由于粪便类药物难以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以及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其应用越来越少.随着粪便移植疗法的开展,现代医学有了新方法来治疗因肠道菌群失调而导致的多种疾病,正常菌群在人体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可用金汁等粪便类药物直接调控菌群,这将大大丰富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认知能力不断提高,中医药中一些有特色的看似“不科学”的内容,会逐渐被揭示出科学的内涵,并为防病治病服务.
中华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黄元御重视中气学术思想的理论基础探析

    黄元御是中医学史上一代名医,其学术思想丰富,重视中气是其主要学术思想之一.然后来者对黄氏重视中气学术思想的研究仅限于探讨其中气内涵与其运用上,对黄氏重视中气学术思想的理论基础笔者尚未见相关报道.因此,笔者通过研习黄氏著作并结合经典论述,阐明了黄氏重视中气学术思想的理论基础有三:①黄氏秉承了古经典中医学的河图五行模式理念;②人的本土属性;③黄氏在《道德经》中悟出中气是阴阳二气升降之机原.

    作者:陈圣华;甘密密;陈烨文;谷英敏;柴可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点按法的临床应用现状

    按法是人类历史上古老的推拿手法之一,其中,点按法以其操作简便、刺激深透、作用广泛为特点,成为目前临床上应用普遍的治疗手法.文章结合了近几年的相关临床报道,通过探讨点按法治疗中医伤科、内科、妇科、儿科等疾病的应用情况及适用范围,为按法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杨舟;艾坤;于隽;彭亮;王德军;李武;刘小卫;李江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从“一气周流”探“消渴外感”

    糖尿病合并感染(DI)是加重病情甚至威胁生命的糖尿病(DM)并发症之一.现代研究表明,DM和感染密切相关,而今业者论治DI多不顾二者联系,忽视DM之本,临床疗效欠佳.通过30余年临证,朱章志教授反思当代DI论治之弊,回归经典,首倡用“消渴外感”归纳DI,认为“一气不流、运动不圆”致“寒邪内伏”乃“消渴外感”之核心病机,基于“阳气圆运动”之“一气周流”论而立“疏导邪气”“培护圆运”法,验于临床,收效满意.

    作者:谢欣颖;朱章志;林明欣;张莹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HPLC-FLD法研究活血胶囊对气虚血瘀大鼠脑组织中兴奋性与抑制性氨基酸的影响

    目的:探究活血胶囊对气虚血瘀证大鼠脑组织兴奋性与抑制性氨基酸的影响.方法: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化法,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PLC-FLD)分别检测对照组、模型组、活血胶囊各剂量组脑组织中2种兴奋性氨基酸和3种抑制性氨基酸的含量变化,荧光检测激发波长Ex为340nm,发射波长Em为455nm.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均显著性升高(P<0.01),抑制性氨基酸的含量均显著性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活血胶囊8g/kg组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显著性降低(P<0.01),抑制性氨基酸的含量均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活血胶囊对气虚血瘀证的治疗作用与其调节氨基酸的含量密切相关.

    作者:陈勇勇;张毅;马晓毅;贾璞;闫高颖;王世祥;刘勤社;郑晓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湿热因素对结肠癌血管新生与肝转移的影响

    目的:研究湿热因素对结肠癌生长、血管新生和转移的影响.方法:在建立小鼠结肠癌原位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复合因素的方法建立小鼠湿热结肠癌模型.第41天处死小鼠,测量瘤体质量;每组剩余6只小鼠用于观察生存时间;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和微血管密度(MVD)表达;ELISA测定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结果:本研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成功建立了湿热结肠癌小鼠模型.湿热对结肠癌肿瘤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能够促进结肠癌的肝转移率,湿热证结肠癌小鼠组的生存时间明显缩短.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湿热对结肠癌组织Ki67表达没有明显影响,但能够促进肿瘤MVD形成.ELISA结果显示,湿热能够上调荷瘤小鼠血清中VEGF、MMP-2和MMP-9表达水平.结论:湿热对结肠癌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能够促进结肠癌的肝转移,其机制可能与湿热上调VEGF、MMP-2和MMP-9表达有关.

    作者:刘宣;季青;柴妮;隋华;颜琳琳;江海丽;陈静;李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响应面法优化大孔树脂纯化麻黄总生物碱的工艺研究

    目的:筛选用于纯化麻黄中总生物碱的较佳大孔树脂,并对影响分离纯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得到佳的分离条件.方法:实验采用9种型号的大孔树脂对麻黄总生物碱进行吸附与解吸,以总生物碱和3种主要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的吸附量、吸附率、解吸率为指标筛选出较佳大孔树脂;然后运用熵权法为麻黄总生物碱和3种主要成分的比吸附量、比解吸量赋予相应的权重,根据权重得出单因素考察和响应面分析的综合指标,进而优化工艺参数.结果:9种大孔树脂中,HPD100型大孔树脂具有较好的静态吸附与解吸性能.响应面优化的动态吸附条件为:上样液pH值为5.5,上样浓度0.12g/mL,上样流速0.50mL/min.动态解吸条件为:洗脱剂用量7.83BV,洗脱剂中乙醇浓度95%,洗脱流速0.94mL/min.此条件下麻黄总生物碱及3种主要成分的得率分别提升为纯化前的2.18倍和2.25倍.结论:HPD100型大孔树脂能较好地用于分离纯化麻黄总生物碱,为进一步的制剂学和药效学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郑孟凯;何昱;万海同;周惠芬;郑艳秋;李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对人卫版“十二五”教材《中医妇科学》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商榷

    文章根据中医药学的经典理论原则,对人卫版“十二五”教材《中医妇科学》的几个错误理论进行了商榷和质疑.首先,该教材对“胞宫的基本概念”做了错误论述;其二,该教材在已确定“阴户”为女性外生殖器后,又另论男性“阴器”,制造理论混乱;其三,在病因方面另设“环境因素”“病理产物(瘀血、痰饮)”,亦造成理论混乱;其四,在病机上单列“冲任损伤”,与“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并列,制造理论原则错误;其五,该教材将月经的6个病种合在一起论述,既让理论混乱,又使学生无法理解和掌握;其六,该教材在中医妇科杂病中废弃中医病名,参入了3种西医妇科病名,是否有变相否定中医之嫌;其七,对妇科列入的新方剂无方解,无法提高学生论治思维能力.

    作者:马宝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代谢综合征(MS)中医气滞湿阻证和脾肾气虚证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北京、山东、辽宁等地符合西医及中医证型诊断的MS患者283例,收集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主要指标进行分析.结果:①气滞湿阻证(13例)组BMI、WC高于脾肾气虚证组(144例,P<0.05);②脾肾气虚证组的FBG、PBG、HbA1c高于气滞湿阻证组(P<0.05);③脾肾气虚证组的血压高于气滞湿阻证组(P<0.05);④气滞湿阻证患者的TG、LDL高于脾肾气虚证组(P<0.05).结论:BMI、WC、TG、LDL是气滞湿阻证MS的危险因素,FBG、PBG、血压是脾肾气虚证MS的危险因素,这些规律为中医辨证治疗MS提供了理论和临床基础.

    作者:杨宇峰;石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国医大师何任教授养生思想与实践

    总结国医大师何任教授的养生经验及其实践.结合何任教授的生活实践,认为养生之道包括5个方面,即养生养心,养心重在诚;整洁环境,居家卫生;顺时养生,不逆时令;饮食有度,起居有常;虚人药补,益寿延年.养生的理念和做法融入生活,融入工作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

    作者:顾锡冬;徐光星;何若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瓜蒌皮多糖的单糖组成及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研究瓜蒌皮多糖的单糖组成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制备瓜蒌皮精制多糖,采用13C-NMR检测其纯度;高效液相色谱结合PMP衍生化法检测精制前后多糖的单糖组成.以精制多糖测得粗多糖对葡萄糖的换算因子,并利用苯酚-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山东、河北、安徽、四川等10批不同产地瓜蒌皮多糖的含量.结果:瓜蒌皮精制多糖基本不含其他杂质,多糖精制前后单糖组成无明显变化,均由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等7种单糖组成.样品供试液在6h内显色稳定,重现性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59%,RSD=3.16%(n=6),测定结果显示,四川瓜蒌皮多糖含量较高,其他产地瓜蒌皮多糖含量差异不大.结论:本研究方法准确、灵敏、可靠,可用于测定瓜蒌皮多糖的单糖组成和含量.

    作者:郝变;袁少雄;潘丽丽;杨颂;李莎莎;徐新房;李向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季节因素对精液参数的影响

    目的:探讨季节变化与精子参数的关系.方法:571份样本来自2013年1月-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性科门诊就诊患者,按取精时间分为春季(春分15d)、夏季(夏至15d)、秋季(秋分15d)、冬季(冬至15d)4组,对所有精液标本进行精液常规分析.结果:精子浓度冬季明显好于其它季节(P<0.05);精子活力以及前向活动精子均是夏季好于其它季节(P<0.05).结论:季节因素对供精志愿者精液参数有影响,在临床应用上应适当考虑.

    作者:张迅;梁季鸿;梁世坤;韦国强;申树林;宋卫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脉诊在中医辨证中的重要性

    脉诊历史悠久,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在与疾病斗争过程的心血结晶,历代医家都对脉诊高度重视.现代中医临床诊治疾病,脉诊亦广泛应用,李士懋教授更将脉诊的地位推至第一,认为:脉诊是中医辨治体系的核心、精髓和灵魂.但由于脉诊难于学习和掌握,使很多中医师望而却步,加之西医诊断技术的进步,甚至有人认为“把脉是谎言”.中医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需要拨乱反正,因此,正确认识脉诊在中医诊断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迫在眉睫.

    作者:张明泉;杨阳;张素杰;张洁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证”及“辨证”含义的发展演变

    “证”的概念在中医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自《伤寒论》开始,其内涵即开始放大,有病证并提的趋势.此后,愈至晚近,中医愈重视辨证,证的概念也愈宽.故“证”早已是中医临床思维的核心对象.舍去证的概念,不讲辨证论治,意味着中医自我否定.明清以来,整理出了作为纲领的“证”概念.所以,“证”概念的本意有两个.辨证论治时所得之“证”,是对患者当时的病位、病性或病理的综合判断,即病的目前正邪斗争反应状态,也就是医生要治的对象.作为纲领的“证”,是中医的基本的病性或病理概念.

    作者:桑荣霞;郭蔚君;赵洪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脊髓康对大鼠脊髓损伤细胞凋亡及生长相关蛋白-43的影响

    目的:研究自拟中药方脊髓康对损伤脊髓神经再生和功能重建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SCI)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强的松组、脊髓康高剂量组、脊髓康中剂量组、脊髓康低剂量组共5组,观测每组分别在3、7、14d时的脊髓损伤区细胞凋亡表达与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结果:术后3d,各脊髓损伤组均出现大量凋亡神经细胞,模型组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术后7d,脊髓康高剂量组及强的松组疗效优于其余各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4d,强的松组与脊髓康中剂量组疗效较优,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在3个时间点GAP43蛋白表达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3d时,假手术组、强的松组及脊髓康中剂量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7及14d时,各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脊髓康能通过减少SCI后神经细胞的凋亡,上调损伤脊髓中GAP-43的表达,挽救受损的神经元,改善神经恢复的微环境,有利于损伤神经的轴突再生以及神经功能重建.

    作者:吴毛;杨峻峰;王建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基于专家问卷调查的亚健康状态常见证候对应症状和体征在其诊断中的贡献度研究

    目的:运用专家问卷的方法确定亚健康状态常见证候对应症状和体征在其诊断中的贡献度大小.方法:根据《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中规范的亚健康状态的8种常见中医证候类型,设计专家咨询问卷,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高职称及以上的31位中医临床专家中进行专家问卷的调查,在分析专家对亚健康状态常见症状和体征对相应证候贡献度分值的均数、变异系数的基础上,确定亚健康状态症状和体征对常见证候的贡献度大小.结果:本次调查发放问卷31份,回收31份,回收率(积极系数)为100%.按照均数≥5.0且变异系数≤0.45为原则选择对常见证候具有辨证意义的症状和体征,得出肝气郁结证、肝郁脾虚证、心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肺脾气虚证、脾虚湿阻证、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各自对应症状和体征对其诊断贡献度大小的顺序.结论:专家问卷法能较好的收集专家的共识意见.本次研究确定的亚健康状态常见证候对应症状和体征在其诊断中的贡献度大小,为进一步建立亚健康状态常见证候的辨证标准提供了依据.

    作者:徐雯洁;刘卫红;肖爽;张会娜;李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医七情学说研究存在问题探讨

    总结中医七情学说研究的状况,提出存在的4方面问题:继承有余,创新不足;逻辑混乱,概念不清;现代成果,融通困难;理论解释,牵强附会.指出对七情学说的研究,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创新,跳出传统中医七情概念的束缚,充分吸收、借鉴当代科学的知识与方法,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与逻辑思维能力,突出中医特色,围绕基本与复合诸多情志与脏腑的关系,情志病因的形成、致病特点、机制,情志与中医病证诊治的关系,情志调节等诸多方面,从整体、联系、动态的角度出发,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作者:邢玉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神农本草经》中药理论体系框架研究(上)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的早的药物学专著,其在中药理论的各个方面建树颇丰.既往对《神农本草经》的研究虽涉及诸多方面,但尚未见到对其中药理论体系框架的专题研究.文章以《神农本草经》原文为依据,对其中药分类、药性理论、配伍理论3个部分的中药理论体系框架进行研究,提炼各部分主体框架,归纳核心内容.认为《神农本草经》所初步构建的中药理论框架对诸多中药学理论影响深远,为后世中药学科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作者:孙鑫;钱会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二妙散对兔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IL-6和TNF-α的影响

    目的:探讨二妙散对兔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疗效机制.方法:将36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受试组各12只,创建创伤性膝滑膜炎动物模型,从造模第1天起开始,空白组及模型组予以0.9%氯化钠溶液灌服,受试组予以二妙散灌服,第11天观察膝关节周径改变、体表温度变化;提取关节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关节液中IL-6和TNF-α水平情况.于髌股关节交界处取滑膜组织1块,标本行石蜡切片,观察滑膜组织的病理切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膝关节周径、体表温度、关节液IL-6及TNF-α表达显著增加(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受试组关节液IL-6及TNF-α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二妙散对兔膝创伤性滑膜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二妙散能通过抑制IL-6和TNF-α发挥对创伤性滑膜炎的治疗作用.

    作者:赵鹏飞;李慧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基于“体病相关-体质可调”理论的慢病防控方法学探讨

    偏颇体质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防治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可以从慢性病的高危体质人群入手,通过体质的辨识、调理技术、慢性病发病风险预测技术进行慢性病的防控,针对,健康状态的“健康-疾病前期-疾病-痊愈-健康”的循环规律,制定体质辨识→慢病预测→体质调理→定期随访→效果分析的防控慢病操作流程.使国家的“防控关口前移”“广覆盖、低成本”的慢病防控策略落到实处,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作者:张惠敏;李英帅;王济;李玲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针配合委中放血治疗急性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浅针配合委中放血治疗急性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82例急性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55膝,采用浅针配合委中放血治疗);对照组40例(52膝,采用普通针刺).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变化;并测定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C-反应蛋白(C-RP)含量,以及关节滑液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含量.结果:收集82例(107例膝),完成治疗79例(103膝),其中,治疗组脱落病例2例(2膝),对照组脱落病例1例(2膝).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2.45%,对照组有效率为88.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并有效降低血清中HA、C-RP含量,抑制关节滑液IL-1、IL-6、TNF-α及MMP-3的表达(P<0.05),其中,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P<0.05),降低C-RP、IL-1、IL-6的表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浅针配合委中放血治疗急性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洪昆达;万甜;陈鸿;龚德贵;蔡树河;陈水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