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针配合委中放血治疗急性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洪昆达;万甜;陈鸿;龚德贵;蔡树河;陈水金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 浅针, 委中, 放血, 急性期, 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浅针配合委中放血治疗急性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82例急性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55膝,采用浅针配合委中放血治疗);对照组40例(52膝,采用普通针刺).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变化;并测定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C-反应蛋白(C-RP)含量,以及关节滑液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含量.结果:收集82例(107例膝),完成治疗79例(103膝),其中,治疗组脱落病例2例(2膝),对照组脱落病例1例(2膝).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2.45%,对照组有效率为88.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并有效降低血清中HA、C-RP含量,抑制关节滑液IL-1、IL-6、TNF-α及MMP-3的表达(P<0.05),其中,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P<0.05),降低C-RP、IL-1、IL-6的表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浅针配合委中放血治疗急性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中华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专家问卷调查的亚健康状态常见证候对应症状和体征在其诊断中的贡献度研究

    目的:运用专家问卷的方法确定亚健康状态常见证候对应症状和体征在其诊断中的贡献度大小.方法:根据《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中规范的亚健康状态的8种常见中医证候类型,设计专家咨询问卷,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高职称及以上的31位中医临床专家中进行专家问卷的调查,在分析专家对亚健康状态常见症状和体征对相应证候贡献度分值的均数、变异系数的基础上,确定亚健康状态症状和体征对常见证候的贡献度大小.结果:本次调查发放问卷31份,回收31份,回收率(积极系数)为100%.按照均数≥5.0且变异系数≤0.45为原则选择对常见证候具有辨证意义的症状和体征,得出肝气郁结证、肝郁脾虚证、心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肺脾气虚证、脾虚湿阻证、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各自对应症状和体征对其诊断贡献度大小的顺序.结论:专家问卷法能较好的收集专家的共识意见.本次研究确定的亚健康状态常见证候对应症状和体征在其诊断中的贡献度大小,为进一步建立亚健康状态常见证候的辨证标准提供了依据.

    作者:徐雯洁;刘卫红;肖爽;张会娜;李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基于“动-定序贯八法”临床思维的核心病机内涵探讨

    “动-定序贯八法”是范冠杰教授基于消渴病中医临床诊治经验,所创立的用于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思维方法.文章在“动-定序贯八法”临床思维的指导下,对其主要内容“核心病机”的内涵进行总结探讨.提出“核心病机”是形成证候的基本功能单位,是病证结合的体现,与核心症状及中药药串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证候-核心症状-核心病机-药串”辨证模式.

    作者:温建炫;范冠杰;宋薇;孙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异常黑胆质成熟剂(ASMq)对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s)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在分子水平上探讨其抑制增生性瘢痕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HSFBs,选取第3-5代细胞采用含不同浓度异常黑胆质成熟剂(200、400、600μg/mL)的DMEM培养液培养48h,运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TGF-β 1 mRNA表达水平.运用Western bolt方法测量TGF-β 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个药物剂量组HSFBs TGF-β 1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减少(p<0.05),药物浓度为400μg/mL时效果佳,且TGF-β 1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具有一致性.结论:ASMq有抑制体外培养的人HSFBs TGF-p 1表达的作用,初步探讨了ASMq发挥抑制增生性瘢痕生长的作用机制,为ASMq药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孔孟龙;李楠;马涛;马少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石斛合剂序贯方不同剂型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石斛合剂序贯方颗粒剂与丸剂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9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国医堂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240例,分为A、B、C、D组各60例,A组给予石斛合剂序贯方丸剂,B组给予石斛合剂序贯方颗粒剂,C组给予患者安慰剂丸剂治疗,D组给予安慰剂颗粒剂.治疗前后2个月进行中医证候、糖尿病相关指标及肝肾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治疗后A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B、C、D组(P<0.05),4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石斛合剂序贯方丸剂治疗T2DM疗效显著优于颗粒剂.

    作者:苏晓燕;施红;吴建珊;林心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针配合委中放血治疗急性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浅针配合委中放血治疗急性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82例急性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55膝,采用浅针配合委中放血治疗);对照组40例(52膝,采用普通针刺).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变化;并测定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C-反应蛋白(C-RP)含量,以及关节滑液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含量.结果:收集82例(107例膝),完成治疗79例(103膝),其中,治疗组脱落病例2例(2膝),对照组脱落病例1例(2膝).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2.45%,对照组有效率为88.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并有效降低血清中HA、C-RP含量,抑制关节滑液IL-1、IL-6、TNF-α及MMP-3的表达(P<0.05),其中,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P<0.05),降低C-RP、IL-1、IL-6的表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浅针配合委中放血治疗急性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洪昆达;万甜;陈鸿;龚德贵;蔡树河;陈水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证”及“辨证”含义的发展演变

    “证”的概念在中医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自《伤寒论》开始,其内涵即开始放大,有病证并提的趋势.此后,愈至晚近,中医愈重视辨证,证的概念也愈宽.故“证”早已是中医临床思维的核心对象.舍去证的概念,不讲辨证论治,意味着中医自我否定.明清以来,整理出了作为纲领的“证”概念.所以,“证”概念的本意有两个.辨证论治时所得之“证”,是对患者当时的病位、病性或病理的综合判断,即病的目前正邪斗争反应状态,也就是医生要治的对象.作为纲领的“证”,是中医的基本的病性或病理概念.

    作者:桑荣霞;郭蔚君;赵洪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民国时期中医文献特点探究

    文章从载体形式进步与内容新异两大方面阐述其特点,认为其载体形式进步体现于印刷技术改进推动医书印数倍增,期刊报纸出现促进医学信息交流,编纂体例创新带来医学知识普及.内容新异体现于阐释经典源古出新,吸纳新知古今兼容,中西对撞直面交锋.民国中医文献从形式到内容俱与之前迥然不同,特点鲜明,希望撷取其具有现实意义的提示,为当今发展提供借鉴.

    作者:万芳;侯酉娟;钟赣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响应面法优化大孔树脂纯化麻黄总生物碱的工艺研究

    目的:筛选用于纯化麻黄中总生物碱的较佳大孔树脂,并对影响分离纯化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得到佳的分离条件.方法:实验采用9种型号的大孔树脂对麻黄总生物碱进行吸附与解吸,以总生物碱和3种主要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的吸附量、吸附率、解吸率为指标筛选出较佳大孔树脂;然后运用熵权法为麻黄总生物碱和3种主要成分的比吸附量、比解吸量赋予相应的权重,根据权重得出单因素考察和响应面分析的综合指标,进而优化工艺参数.结果:9种大孔树脂中,HPD100型大孔树脂具有较好的静态吸附与解吸性能.响应面优化的动态吸附条件为:上样液pH值为5.5,上样浓度0.12g/mL,上样流速0.50mL/min.动态解吸条件为:洗脱剂用量7.83BV,洗脱剂中乙醇浓度95%,洗脱流速0.94mL/min.此条件下麻黄总生物碱及3种主要成分的得率分别提升为纯化前的2.18倍和2.25倍.结论:HPD100型大孔树脂能较好地用于分离纯化麻黄总生物碱,为进一步的制剂学和药效学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郑孟凯;何昱;万海同;周惠芬;郑艳秋;李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衰老的中医理论研究

    中医理论认为衰老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摄失宜,造成了人体精华物质耗散、五脏功能体系虚损,产生了形体衰惫、生命机能减退等现象.另外,气滞、痰凝、血瘀等病理产物也是衰老的重要成因.人体体质对于衰老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衰老产生的原因,可以在优生优育、健康生活指南、调补五脏、祛除体内病理产物和进行体质调节等方面进行干预,可以防患于未然,防衰于未见.在未来几十年的实践中,中医药文化必将产生一个新的繁荣期,在院校平台建立临床科研产业化发展的模式,促进中医药第三产业发展,在食品、药品研发中也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医药延缓衰老大有可为.

    作者:宋昊翀;孙冉冉;张惠敏;王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脐疗法治疗腹泻大鼠的血液和粪便代谢组学研究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小儿腹泻外敷散敷脐治疗大鼠腹泻的机制.方法:通过超高压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分析药物作用下的大鼠血浆和粪便代谢物谱;使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偏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研究各组之间的代谢物谱差异;采用变量重要性投影(VIP)确定标志物,通过对标志物浓度差异及代谢通路的研究,探讨药物对腹泻大鼠的干预效果.结果:初步确定了11个生物标记物.药物作用后,大鼠机体能量代谢、信号传导相关通路、肠道菌群代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采用代谢组学的方法,较全面的反应了小儿腹泻外敷散敷脐治疗腹泻大鼠后的生理及代谢状态,为使用系统生物学研究敷脐疗法提供了依据.

    作者:陈云明;刘莉;陈育尧;刘强;邹志鹏;史梦琪;陈民河;戴开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湿热因素对结肠癌血管新生与肝转移的影响

    目的:研究湿热因素对结肠癌生长、血管新生和转移的影响.方法:在建立小鼠结肠癌原位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复合因素的方法建立小鼠湿热结肠癌模型.第41天处死小鼠,测量瘤体质量;每组剩余6只小鼠用于观察生存时间;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和微血管密度(MVD)表达;ELISA测定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结果:本研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成功建立了湿热结肠癌小鼠模型.湿热对结肠癌肿瘤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能够促进结肠癌的肝转移率,湿热证结肠癌小鼠组的生存时间明显缩短.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湿热对结肠癌组织Ki67表达没有明显影响,但能够促进肿瘤MVD形成.ELISA结果显示,湿热能够上调荷瘤小鼠血清中VEGF、MMP-2和MMP-9表达水平.结论:湿热对结肠癌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能够促进结肠癌的肝转移,其机制可能与湿热上调VEGF、MMP-2和MMP-9表达有关.

    作者:刘宣;季青;柴妮;隋华;颜琳琳;江海丽;陈静;李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古代针灸对肠道运动的双向调节作用

    目的:探索古代针灸对肠道运动的双向调节作用.方法:收集针灸治疗腹泻和便秘的古代文献,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针灸治疗腹泻和便秘相同腧穴的经穴特点和规律.结果:获文献腹泻235篇、便秘130篇,共25个相同穴,相同穴在腹泻表中191次,便秘表中141次.治疗腹泻的高频穴在便秘表中排名靠后,而治疗便秘的高频穴在腹泻表中排名较后.古代针灸治疗腹泻以章门配小肠俞常见,以任脉为首,多用腹部穴;古代针灸治疗便秘以章门配照海常见,以膀胱经为首,多用下肢穴.治疗腹泻和便秘均以特定穴为首选.结论:腧穴对肠道运动确实存在双向调节效应.也说明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来探讨古代针灸对肠道运动的双向调节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苏志维;付莉;郑华斌;李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从“双心同调”论治冠心病心绞痛

    文章提出“双心同调”理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认为“心”与血脉、神志关系密切,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君主之心”和“神明之心”相互影响,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功能往往出现异常, “双心”异常成为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的重要机制.笔者在临床上根据双心同调理论运用“活血法”治“君主之心”, “安神法”治“神明之心”,达到“双心”和谐,在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叙述多年来的临床心得与体会.

    作者:袁蓉;何庆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不同产地人参皂苷成分含量UPLC法测定及质量评价

    目的:文章旨在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析人参有效成分含量差异以及不同产地人参质量评价.方法:人参样品来源于道地产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共20批样品,采用UPLC方法检测20批不同产地样品的9种人参皂苷(Rg1、Re、Rb1、Rf、Rg2、Rc、Rb3、Rb2、Rd)含量.建立20批样品的UPLC指纹图谱,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不同产地人参样品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吉林、辽宁样品中9种人参皂苷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黑龙江;人参总皂苷含量排序结果显示,前15位都是吉林和辽宁省份的样品;3种人参皂苷Rg1、Re、Rb1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省份样品中的3种人参皂苷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辽宁清源、吉林抚松、吉林长白人参皂苷Rg1、Re、Rb1含量较高.20批人参药材图谱的相似度值均在0.93以上.结论:人参皂苷含量以吉林产地高,其次是辽宁和黑龙江.结果表明人参质量稳定,化学成分组成比较一致.

    作者:李慧;许亮;温美佳;曾凡琳;谢彩香;康廷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对人卫版“十二五”教材《中医妇科学》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商榷

    文章根据中医药学的经典理论原则,对人卫版“十二五”教材《中医妇科学》的几个错误理论进行了商榷和质疑.首先,该教材对“胞宫的基本概念”做了错误论述;其二,该教材在已确定“阴户”为女性外生殖器后,又另论男性“阴器”,制造理论混乱;其三,在病因方面另设“环境因素”“病理产物(瘀血、痰饮)”,亦造成理论混乱;其四,在病机上单列“冲任损伤”,与“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并列,制造理论原则错误;其五,该教材将月经的6个病种合在一起论述,既让理论混乱,又使学生无法理解和掌握;其六,该教材在中医妇科杂病中废弃中医病名,参入了3种西医妇科病名,是否有变相否定中医之嫌;其七,对妇科列入的新方剂无方解,无法提高学生论治思维能力.

    作者:马宝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益气通络开窍法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保护的研究

    目的:分析益气通络开窍法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影响,评价该法的疗效.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在造模成功后,观察组黄芪、川芎嗪以及醒脑静注射液腹腔注射,每天1次;对照组地塞米松注射液腹腔注射,每天1次.7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并行OCT扫描、病理以及电镜检查.结果:空白组SD大鼠RNFL厚度(79.80±6.94) μm;模型组造模1d后RNFL厚度为(96.70±5.60) μm,RNFL水肿增厚(P<0.05).观察组7d后RNFL厚度为(74.75±4.03) μm,14d后RNFL厚度为(80.17±5.12) μm,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7d后为(97.50±9.06)μm,14d RNFL厚度为(64.00±6.20) μm,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7d和14d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RNFL厚度差异显著(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对照组观察组视网膜外节水肿消退,排列有序,血管部分再通;对照组标本视网膜外节水肿、疏松,排列紊乱,空泡华,血管闭塞.电镜检查表明:对照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出现核固缩、变薄、线粒体肿胀、胞浆脱失、空泡化,内、外丛状层也可以见到细胞轻度水肿、空泡化.经过治疗,该法表现在对视网膜突触复合体、内节神经细胞线粒体以及毛细血管有保护作用.结论:益气活血开窍法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有保护作用.

    作者:陈兹满;张梅芳;冀建平;李志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论中医“胃”相当于解剖学的整个消化道

    笔者通过中医古文献“胃主受纳”“胃主降浊”“五脏以胃气为本”,以及“脾主运化”、小肠“分清泌浊”等概念的原始含意的分析,认为中医“胃”的实质是整个消化道,其功能不仅包含了容纳、饮食物的作用(解剖学的胃的功能),还包含了对饮食物的分解消化为营养成份并吸收入的功能(解剖学的小肠的功能),以及降浊、排泄糟粕的功能(解剖学的大肠的功能).中医“胃”“脾”“小肠”三者的司职分工协作如下:“胃”的功能是容纳、消化饮食物和吸收营养成份(“水谷精微”);“脾”的功能是,把“胃”消化和吸收后转输而来的水谷精微转化为机体可以直接利用的人体成分(气血津液);“小肠”的功能是,把“胃”通过“降浊”功能传导给小肠的食物残渣(“糟粕”)分为尿液(“清”)和粪便(“浊”).

    作者:郑敏麟;阮诗玮;林海鸣;谢永财;李长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黄芪多糖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PS)对四氯化碳(CC1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CC1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取大鼠血清检测肝功能;Masson染色比较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法测肝组织TGF-β1蛋白表达;Real-time PCR分析肝组织TGF-β1、Smad3、Smad4以及Smad7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APS各剂量组的血清肝功水平、肝纤维化程度明显降低,肝组织TGF-β1、Smad3、Smad4表达量显著降低,Smad7表达量显著增高.结论:APS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显著的干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GF-β 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黄进;张晨;詹菲;张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丹蒌片调控PI3K/Akt通路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丹蒌片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作用.方法:雄性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高脂组、可定组、丹蒌片组、丹蒌片+可定组,每组6只.空白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高脂组在普通饲料中加入2%胆固醇及0.02%蛋氨酸;可定组、丹蒌片组、丹蒌片+可定组在普通饲料中加入2%胆固醇及0.02%蛋氨酸及相应的对照药物,复制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模型.9周后取胸主动脉上段,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PI3K、p-Akt蛋白表达.结果:丹蒌片组、丹蒌片+可定组与高脂组比较AS病变明显延缓;丹蒌片组、丹蒌片+可定组PI3K及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与高脂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丹蒌片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发挥抗AS药理作用.

    作者:曹珊;韩倩倩;刘紫阳;张方方;周运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HPLC-FLD法研究活血胶囊对气虚血瘀大鼠脑组织中兴奋性与抑制性氨基酸的影响

    目的:探究活血胶囊对气虚血瘀证大鼠脑组织兴奋性与抑制性氨基酸的影响.方法: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化法,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PLC-FLD)分别检测对照组、模型组、活血胶囊各剂量组脑组织中2种兴奋性氨基酸和3种抑制性氨基酸的含量变化,荧光检测激发波长Ex为340nm,发射波长Em为455nm.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均显著性升高(P<0.01),抑制性氨基酸的含量均显著性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活血胶囊8g/kg组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显著性降低(P<0.01),抑制性氨基酸的含量均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活血胶囊对气虚血瘀证的治疗作用与其调节氨基酸的含量密切相关.

    作者:陈勇勇;张毅;马晓毅;贾璞;闫高颖;王世祥;刘勤社;郑晓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